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目的与要求]了解痉、湿、暍三病的概念及其合篇意义。熟悉痉病的成因,暍病的辨证及湿、暍病的治禁。掌握痉、湿病的辨证,湿病的治法及痉、湿、暍三病的证治。为什么先学这三个病“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伤寒论》张仲景自注。痉湿暍是杂病,但与伤寒有相似之处。病名释义痉病:因外邪客袭筋脉或它病误治伤津所致,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可见于小儿高热惊厥、急慢惊风、流脑、乙脑等疾病。病名释义湿病:主要指湿邪侵及关节、肌肉,以发热、身重、身体及骨节疼烦为主证的一种疾患。临床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等病。
病名释义暍病:指伤于暑邪,以发热自汗、烦渴、少气脉虚为主证的一种疾病。临床见于伤暑类疾病。如热射病等。
合篇意义1、病位在表:痉病在筋骨,湿病在肌肉,暍病在皮肤,都不出三阳躯壳;2、证情症状相似:证情往往由伤寒转变为杂病,故仍带有伤寒性质,初起都有“发热恶寒”,一、痉病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1)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2)(一)刚痉与柔痉(一)刚痉与柔痉刚痉痉恶寒无汗不恶寒汗出鉴别要点痉柔痉痉+太阳表实痉+太阳表虚(一)刚痉与柔痉原文1、2条邪阻筋脉祛邪护津原文4-6条津伤不能养筋滋养津液(一)刚痉与柔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4)夫风病①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5)疮家②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6)(二)误治成痉【提要】上述三条论述误治伤津致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4)太阳病含义有三:1.由感外邪所致;2.存在外感表证;3.治疗宜从汗解。(微似有汗)。陈修园:“而太阳之接壤,即是阳明,太阳之里面,即是少阴。阳明少阴,两关津液,太阳病发汗太多,津液外脱,则少阴伤,阳明燥,筋失所养,因致痉。”(二)误治成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5)徐彬所说:“病属风,不宜下,下之则重伤其阴而痉;又发汗则阴阳两伤而拘急”。(二)误治成痉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6)
疮家:疮溃后久不收口,流脓失血,阴血消耗严重。血汗同源,发汗更伤阴血,致筋脉失养而成痉。(夺血者勿汗)(二)误治成痉(二)误治成痉1、太阳表病,过分发汗,其变症轻则伤津,重则亡阳,陈修园所说的“津液外脱,筋失所养”,变生痉急的病症;2、太阳中风的风病,误用下法,损伤津液,成为项背强急的痉病;3、疮疡长期不愈,用了汗法,更伤津液,变成痉病。(二)误治成痉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②,背反张③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④。(7)(三)主要脉症(三)主要脉症(三)主要脉症其脉如蛇:《金匮要略心典》注曰:“脉伏而曲,如蛇行也。”指痉病误汗后出现沉伏不利的一种脉象。原文“若发其汗者……其脉如蛇”二十五字,历代注家有不同看法,存疑。(三)主要脉症脉象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①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9)筋脉强直拘急------脉象也类似(三)主要脉症辨证要点:颈项强急、独头动摇、口噤、背反张等筋脉拘急不利症状。痉病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①失治、误治伤津,筋脉失养(继发性痉病);②外感风寒湿邪,筋脉阻滞或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原发性痉病)。1.表虚津伤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①,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11)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煑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四)证治①几(shū殊)几然:本指小鸟羽毛未盛,伸 颈欲飞复不能飞的样子。此指病人身体强直, 不能俯仰转侧自如。“几几”,也有读作
“jinjin”的。②食顷:此指服完栝蒌桂枝汤之后大约吃一顿
饭功夫。调和营卫生津滋液,舒缓筋脉桂枝汤栝蒌根外感风邪,内伤津液解肌祛邪,生津养筋病机治法“沉本痉之脉,迟非内寒,乃津液少而营卫之行不利也”脉反沉迟别名:全栝蒌:栝蒌皮:栝蒌根:栝蒌籽:栝蒌健胃润肺、润肠通便清热化痰,养阴生津清肺化痰,宽胸利气天撤、苦瓜、山金匏、药瓜皮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正确地掌握服药方法并根据服药后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取得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柔痉,只有使患者微微汗出,才能祛除风邪,调和营卫,故服药要求“温服”。若服药后,汗不出,可以“啜热粥”助其发汗。2.表实郁闭欲作刚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12)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煑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煑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四)证治①口父咀(fǔjǔ府举):咀嚼,指古代在无铁器时代,人们以口将药物咬碎,便于煎服的一种原始药物加工方法。引申为将药切碎。②内(nà那):通纳,放入的意思。③将息:养息、调养的意思,指服药后护理之法无汗-----------太阳表实小便反少------寒束太阳,膀胱气化不利;津液内伤气上冲胸------无汗,邪气不能外泄;少尿邪气不能下出,逆而上冲口噤不得语----寒邪化热,燥热伤及阳明经络欲作-----------痉病之初,邪气盛于表,非筋燥痉强之候邪气内郁,阻滞筋脉,津液内伤发汗祛邪,生津舒筋病机治法欲作刚痉者乃刚痉将要发作之征象。刚痉的病机是风寒表实,故证见无汗而恶寒。辛温发散,开泄太阳之邪生津舒筋麻黄汤去杏仁葛根葛根《品汇精要》:“葛根,刮去皮或捣汁用。”【性味】甘辛,平。【归经】入脾、胃经。张元素:"通行足阳明经。"【功用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3.热盛致痉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①,脚挛急,必齘齿②,可与大承气汤。(13)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煑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煑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止服。(四)证治①卧不着席:指手足向后伸仰,卧时腰背不能着席,亦即角弓反张的意思。②齘(xiè械)齿:指上下牙齿相摩切磋有声。本条论述热盛致痉的证治。卧不着席:背反张之甚;脚挛急:筋脉拘急之甚;齘齿:口噤之甚;胸满:病邪入里化热,气机不畅。邪入阳明,热盛动风通腑泄热,急下存阴病机治法大黄:攻阳明之热,非下阳明之实,使热除则痉止,并达急下救阴的目的注意“可与”:含有斟酌、慎重之意,且必须得下止服。陈修园认为,若服大承气汤下后病减,可以白虎人参汤或竹叶石膏汤善后。痉病变化迅速,病势危急,治应当机立断,用大承气汤含急下存阴之意。三种痉病证治归纳鉴别病证病机症状治法方剂柔痉风寒表虚,太阳病,发热,不恶寒,汗出,调和营卫栝蒌桂津液不足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兼以生津枝汤欲作刚风寒表实,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温散表邪葛根汤痉筋脉失养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通达经隧语阳明痉邪入阳明,胸满,口噤齘齿,脚挛急,卧通腑泻热大承气汤病热盛动风不着席急下存阴【原文】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3)痉病有灸疮①,难治。(10)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8)(五)预后①灸疮:因火灸(包括艾灸等)而形成的疮疡。上述三条论述痉病的预后。太阳病,脉当浮,今反沉而细者,说明这种痉病正气亏虚,无力御邪;痉病伴灸疮,因灸疮多为俞穴所在,长期的俞穴不闭并溃疡流脓血,势必伤及人体的气血阴阳。这两种情况均为正虚邪实,故曰难治。痉病出现腹胀大,脉象等得以改善的,说明是痉病入腑,为将愈。这与“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入腑即愈”相呼应。若虽有腹胀大,但脉象依旧是伏弦的,则说明痉病未解。据脉辨病及其推断疾病预后是张仲景治疗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条文3是据脉推断预后,条文8是据脉推论发展趋势。凡正胜邪退,由里出表的,预后较好;反之,邪盛正衰,由表入里的,预后较差。二、湿病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15)(一)证候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14上)湿家:患湿病较久的病人。熏黄:指黄如烟熏而不明润。湿痹:痹,闭也。湿痹指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感受外湿,流注关节筋脉关节疼痛而烦内湿偏盛招致外湿,痹着肌肤,阻碍营卫一身尽疼湿邪久留体内,阻遏阳气,阳气被郁发热湿热交蒸则全身发黄,湿盛于热,故为身黄灰暗如烟熏。身色如熏黄湿浊郁遏经脉,气血受阻,营卫不畅。亦说明湿邪内痹较深。脉沉而细1.微发汗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18)(二)治则大汗法微汗法1.风湿合邪,侵犯肌表,流注关节,痹阻阳气。--当用汗法2.汗之而病不愈的原因:(1)适值天气阴雨连绵不止,外界湿气较盛,影响体内湿邪排泄。(2)发汗不得其法,未能了解风与湿邪之性质。★风为阳邪,其性轻扬,皮毛开则汗出,风邪可随汗泄而尽去; 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非阳气内蒸难以速去,故非一汗可能 尽泄。今骤发其汗而大汗出,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 病不能愈,同时还可使阳气耗伤。
3.正确方法:故必须微微汗出,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 营卫畅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汗而排出体外。(如桂枝汤 之汗法)治疗风湿在表的要领是微微发汗。若发汗太过,不仅不能治愈风湿,反而徒伤阳气。可见,运用汗法应当根据疾病特点,证候的性质、部位以及病人的体质决定其峻缓。汗法如此,其余治法亦然。2.利小便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4)●本条论述内湿外湿相合湿痹的证候和治法。1.病因病机感受外湿,流注关节筋脉脾胃虚弱或外湿伤脾,形成内湿2.证候特点:“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关节疼痛而烦―-关节疼痛,缠绵持续不解◆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气化不利,湿趋大肠脉沉而细―――――――沉脉主里,细为阳闭
★(湿邪外袭,本应脉浮,却见脉沉)3.治法:但利小便“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叶天士①利小便是治内湿的基本方法,里湿重症适用。但若外湿内湿 相合之证,则应根据外湿内湿的孰轻孰重来决定发汗、利小 便的先后缓急。利小便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并用发汗法。②体现治病求本,本条湿痹虽有大便溏,但切不可见大便溏就 用止泻药,因为大便溏由湿所致。小便通利,湿邪排除则大
便自然恢复正常,利小便所以实大便。③本条从脉证上提出表湿与里湿的辨别,但只谈到里湿治法而 没有谈到表湿的治法,可结合18条原文治风湿宜微汗法。后 世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法可作参考。本证一般注 家主张用五苓散。①本条湿痹虽有大便溏,但切不可见大便溏就用止泻 药,因为大便溏由湿所致。小便通利,湿邪排除则 大便自然恢复正常。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②利小便是治内湿的基本方法,但若外湿内湿相合之 证,则应根据外湿、内湿的孰轻孰重来决定发汗、 利小便的先后缓急。分主次顾阳气(三)证治1.头中寒湿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脉经》云:病人喘,而无“湿家病”以下至“而喘”十一字。(19)症状:身疼发热――素有寒湿,感受寒湿,侵入肌表,闭郁表气不流通。面黄――湿郁于上,此面黄在病机上与“黄疸”不同。喘――肺合皮毛,邪在于表,肺气不宣而上逆。头痛鼻塞而烦――多得之于晓行雾中,令雾之湿气蒙蔽头面清窍。★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湿邪并未传里——阴性症状★此阴性症状目的在于明确内湿与外湿的鉴别要点病邪轻浅,故以辛香温散药物纳鼻即可2.寒湿在表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①之。(20)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①火攻:指烧针、艾灸、熨、熏一类外治法。
●本条叙证过简,当以方测证。1.主证:身烦疼,沉重。还有发热、恶寒、无汗、脉浮而涩等表证。
2.病因病机:素有湿病,肌表外感寒湿,痹阻阳气,阳气运行受阻。寒+湿——在表
3.治法:散寒除湿,微汗祛邪4.方药:麻黄加术汤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湿。5.禁忌:火攻——大汗伤阳,风去湿存。6.变证:火热内攻,必伤津液,可引起发黄或衄血等病变。①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烦疼,据方测证当有无汗症状。②麻黄加术汤系麻黄汤加白术。原方白术用至 四两,故重用白术是应用本方的要点之一。3.风湿在表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①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21)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①日晡(bū浦)所:日晡,申时(下午三时至五 时)。日晡所指下午三时至五时左右,也有 认为是指傍晚左右的。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感受风湿之邪成因发热、一身尽疼,――风湿侵袭,滞留肌表,邪正相争主证风湿表实化热病机日晡所加剧--有化热之势身重,疼痛呈走串性外湿侵入未出透之汗液以方测证,当有恶风寒,脉浮数等证麻杏薏甘汤――麻黄汤中薏苡易桂枝方药微汗――轻清宣化,解表祛湿(轻--剂量,清--热)治法杏仁---宣利肺气,以助麻黄麻黄半两,甘草一两---取微汗祛湿麻黄---辛温解表发汗,宣散风湿薏苡仁---甘凉,渗利除湿,制约麻黄之温性方解
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证治鉴别表4.风湿兼表虚证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22)防己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耆一两一分,去芦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①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②,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③。①下有陈寒:指病人下焦有寒已久。②虫行皮中:指服药后病人皮肤出现痒如有虫爬一样的感觉。③差:通瘥,病愈的意思。脉浮、身重----风湿在表汗出恶风------表虚卫阳不固,肌腠空疏汗出----使气随津泄致“身重”不减而“恶风”加剧病机:风湿表虚治法:益气固表,祛风除湿----微汗法方药:防己黄芪汤★本有汗出之证――其治法仍以微汗者为何?方解:黄芪:益气固表为主药防己:通行经络祛风利湿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助黄芪以振奋卫气姜枣:调和营卫。“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也,故不用麻黄出皮毛之表”加减法风邪犯肺,肺气失宣---加麻黄宣肺平喘湿困脾胃,血脉不畅---加白芍行痹缓急下焦阳虚,气逆上冲---加桂枝平冲降逆下焦素有陈寒湿痹-----加细辛温散陈寒5.风湿兼阳虚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23)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白术附子汤方: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2)风湿兼表阳虚①身痹:此处指身体麻木。②冒状:此处指瞑眩、头晕眼花。这是服药后的反应。风湿表阳虚风盛伤寒八九日:伤寒传里之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风湿痹着,经脉不利;脉浮虚而涩:外感风邪,正气不足,湿滞;不呕不渴:邪未入少阳、阳明治法:温经助阳,祛风除湿方药:桂枝祛风+甘草辛甘助卫阳附子温经逐寒,姜枣调营助卫★阴性症状:表明湿邪并未传里犯胃,亦未郁而化热。辨证要点:浮:表证虚:正虚涩:湿滞风湿表阳虚湿胜若大便坚,小便自利:风湿在表,湿胜伤脾治法:温经祛湿方药:白术+附子:培土胜湿,温经扶阳,逐皮间湿邪姜枣草:调和营卫剂量较前方减半(2)风湿表里阳虚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①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②,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24)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①近之:近,作动词,意为触、按。②去衣:即脱衣服或减少衣服的意思。●本条论述风湿兼表里阳虚的证治。1.主证:
风湿相搏——恶风寒等表证
骨节疼烦掣痛,不可屈伸,近之则痛剧——风湿并重,已由肌表侵入关节,症状比上条明显加剧
汗出、恶风不欲去衣——较上条为重。表阳虚甚;
小便不利——里阳虚膀胱气化不行;
身微肿——小便不利,水湿内停,外溢肌肤;
短气——阳虚气不摄纳2.病机:风湿表里阳气俱虚3.治法:温阳补中,散风除湿4.方药:甘草附子汤甘草:缓急补中桂枝:散风邪,通阳化气白术+附子:助阳以祛表里之湿。为何附子用量较桂枝附子汤小?两药相合辛甘助卫阳三附子汤比较病案分析单姓,女,37岁。时值初冬,因雨淋透衣襟,归后即发热恶寒,周身疼痛而重,少汗,头痛如裹,苔白而滑,脉浮而紧。病案分析病属寒湿在表证;治当发汗解表,除湿散寒;方用麻黄加术汤加味。麻黄6g,桂枝6g,杏仁10g,甘草4g,苍术12g,生姜3片,大枣3枚。4剂,水煎服。服药4剂,果然汗出表解,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去发汗作用较强的麻黄,继服数剂而调和脾胃。病案分析李某,男,36岁,工人。1975年因汗出风吹,发热已十余日不解,每日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痛重。伴有咽痛而红肿,咳嗽,痰白而粘稠,无汗,自用辛凉解表药,更增恶寒,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病案分析病属风湿在表,郁而化热证;治宜轻清宣化,解表祛湿清热;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麻黄、杏仁各10g,薏苡仁30g,甘草7g,秦艽10g,波蔻(即白豆蔻)7g。水煎服。仅服1剂,果然热退身安,咽已不痛,咳嗽亦舒,劝其更服2剂,以巩固疗效。病案分析张某,男,35岁,农民。因近期多次冒雨劳动,以致发热,关节酸痛,经服APC和抗菌素治疗,热退,余症依然。面色萎黄、头重神疲,倦怠嗜卧,骨节酸楚,重滞难移,肘膝关节尤甚,汗出恶风,胃纳欠佳,舌苔白腻,脉濡涩。病案分析病属风湿表虚兼脾虚湿困证;治宜祛风除湿,益气固表健脾;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白术、宣木瓜各10g,汉防己15g,薏苡仁、徐长卿、茯苓各20g,滑石30g,通草5g。5剂,水煎服。服5剂后,诸症均减。连服1个月后,血沉、抗“O”均已正常。病案分析代某,男,38岁,农民。1988年10月5日就诊。平素体弱,易得感冒,恶寒发热已6天。前天外出雨淋,周身酸楚,两腿膝关节活动不利而痛,伴头痛鼻塞。舌质淡,苔薄白润,脉浮虚而涩。病案分析病属风湿兼表阳虚证;治宜温经助阳,祛风化湿;方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桂枝、附子(先煎)、甘草、防风各10g,荆芥7.5g,生姜5g,大枣15g。4剂,水煎服。服4剂后病情大减,上方去荆芥,加独活15g,共服11剂病愈。病案分析韩某,男,37岁。自诉患关节炎有数年之久,右手腕关节囊肿起如蚕豆大,周身酸楚疼痛,尤以两膝关节为甚,已不能蹲立,走路很困难。每届天气变化,则身痛转剧。问其大便则称干燥难解,视其舌淡嫩而胖,苔白滑,脉弦而迟。病案分析病属寒湿在表兼脾虚不运证;治宜祛湿除痹,温经助阳;方用白术附子汤。附子15g,白术15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12枚。3剂,水煎服。病案分析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两腿膝关节出粘凉之汗甚多,而大便由难变易,乃寒湿得除、脾虚得复之有效反应。转方用:干姜10g,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6g。服至3剂而下肢不痛,行路便利。又用上方3剂而身痛亦解。后以丸药调理,逐渐平安。病案分析高某,得风湿病,遍身骨节疼痛,手不可触,近之则痛甚,微汗自出,小水不利,时当初夏,自汉返舟求治。见其身面手足俱有微肿,且天气颇热,尚重裘不脱,脉象颇大,而气不相续。病案分析病属风湿表里阳气皆虚证;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温助表里阳气。方用甘草附子汤原方。总结:湿病证治规律1病因病机*外湿为主因多挟风寒*外湿与内湿相互影响发病*湿邪痹阻阳气为湿病总病机2辨证述要*湿病本证*湿病变证*湿病类证3治疗特点*微发汗*利小便*助阳气三、暍病(一)脉症太阳中暍①,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公司汽车租赁合同标准范文
- 2024年巡演承办协议:演艺活动全程策划与执行责任版B版
- 2024专业堰塘管理协议范例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咨询合同
- 2024场地使用权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工程项目综合服务保障合同版B版
- 2024年售楼部建筑工程施工协议样本版
- 2024年企业员工专用通勤车服务合同版
- 2024学生退学协议
- 2024先进感知新技术及新应用白皮书
- 卵巢早衰的细胞治疗
- 建筑工程消防知识考核试题含答案
- 《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管理》试卷及答案 卷A
- 康复医学-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评定与处理
- 基于PLC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
- 三会一课落实情况报告(七篇)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教材(优质)课件
- 保安服务投标书(技术标 )
- 【房屋装修合同】个人房屋装修合同样式
- 《月亮与六便士》分享PPT
- 热熔型标线施划、清除及交通标志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