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手法鉴赏TIPS思维导图TIPS思维导图TIPSTIPS知识点讲解手法分析手法分析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常用手法及其作用讲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3)描写方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虚到实、由实到虚。③正侧面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④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⑤褒贬结合(正话反说、反话正说)。⑥衬托、烘托、渲染、用典、比兴、想象、联想、象征、对比、白描、细节描写。(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这里的手法比较多,背记时先理解每种艺术手法,会有较大的帮助。TIPS古诗积累TIPS古诗积累““山”“水”情怀: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t"/showweb/0/0/_blank"陶渊明《饮酒》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6.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TIPSTIPS习题演练(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沁园春▪雪》节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折腰
()A.弯腰
B.牺牲
C.鞠躬,跪拜
D.赞美,歌颂。(2)风流
()A.有风韵的
B.有风趣又有本领的C.不拘泥于礼法的
D.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2.风流人物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河南南阳·统考小升初真题)诗歌鉴赏。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4.把古诗补充完整。5.《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后两句写出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它以竹子作比,借此言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6.你想把后两句诗送给哪位革命前辈,并简单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全国·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7.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诗人,因此他被称为________。8.“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分别是________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9.李白的这首小诗写的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10.诗句“________”这两对诗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2020·江苏南通·统考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
竹石
墨梅
[清]郑燮
[元]王冕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1.联系古诗内容,填写生存的环境。《竹石》中的竹子生长在_________,《墨梅》中的梅花生长在____________。12.对比阅读古诗,填写自己的想法。(1)根据古诗内容,赞美诗中的事物。
_____________的竹子
___________________的梅花(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诗句意思。(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浪淘沙[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注】谗言:毁谤的话。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漉:水慢慢地渗下。14.诗中阐述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的诗句是()。A.莫言迁客似沙沉 B.千淘万漉虽辛苦C.莫道谗言如浪深 D.吹尽狂沙始到金15.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两首《浪淘沙》对诗人思想感情赏析正确的是()A.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仙人,过着幸福的生活。B.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C.表达了诗人不衰的斗志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2022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两山排闼送青来。17.将诗句补充完整。18.《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19.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庭院的静态之美,其中“______”和“__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20.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主人_______________。(2022秋·六年级统考课时练习)(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2)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21.将上面的两首诗补充完整。22.第(1)首诗中“快走”的意思是_____,我可以由此推断出“走马观花”中“走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23.第(1)首诗前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从“咬”字,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像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________紧紧地攀附着岩层断面。25.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写出几句表达人生志向的诗句,并且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拍云崖暖,。更喜岷山千里雪,。27.根据课文将本诗补充完整。28.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分别把五岭山脉比作____,把____比作____。29.诗中用_______、_______代表红军长征走过的“千山”;用_______、_______来代表红军涉过的“万水”。30.诗中第二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1.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远征”即指长征。B.“万水千山”表明红军长征途中跋山涉水,环境恶劣。C.“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本诗的总领句,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D.“只等闲”表现了长征途中的轻闲。3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3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中蕴含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事例:_______、_______。诗中“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战士们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寒”字冷峻严酷,让人体会到_____________。34.从本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红军长征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诗中“________”一词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其中“三军”指_______。3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不仅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还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B.这首诗气魄雄伟,对仗工整,巧用拟人,写得细腻委婉,有声有色。C.诗人以点代面,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千山”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D.诗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36.解释词语。护田:___________。送青来:______________。37.判断对错。(1)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2)“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3)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38.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39.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40.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1.用斜线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42.读前两句诗,说说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这首诗写出了夏天的雨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河北石家庄·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44.填空。(1)“___________”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_____________”点明了当时的时间。(2)词中“子规”指的是___________。45.“谁道人生无再少”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46.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B.“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C.“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补全词句。48.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49.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50.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51.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湖南长沙·小升初真题)古诗文阅读
新柳
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5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照应了诗中“____”一词,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柳条的优美。5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秋·全国·六年级小升初模拟)按要求回答问题。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54.把古诗补充完整。55.这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56.这两首古诗中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任选一首诗,说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或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秋·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58.“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A.草色 B.鲜花59.“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和()之情。A.失望B.焦急C.欣喜D.遗憾60.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这首诗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和“______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2020秋·六年级课时练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6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通过_______赞美,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6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碧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丝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理解填空。“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绿丝绦。这样比的原因是:①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②它们的形状相似:柳条细长的形状。答案选择()66.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7.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秋·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68.解释词语。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9.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诗歌的主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D
D
2.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广大革命群众。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分析】译文: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注释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故答案为D。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故答案为D。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本文风流人物指: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广大革命群众。3.本题考查全词主旨理解。“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4.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5.
顽强
坚韧
不畏惧艰难、不害怕任何打击的坚韧的精神品质
6.李大钊。李大钊不屈服于严刑拷打,不动心于高官厚禄,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分析】4.《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郑板桥诗意竹石郑板桥诗意竹石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表达了诗人不畏惧艰难、不害怕任何打击的坚韧的精神品质,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6.所赠的革命前辈可以说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等人,理由可以说: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畏惧艰难、不害怕任何打击等。7.
浪漫主义
诗仙
8.
怀疑好像
古朗月行
静夜思
9.
白玉盘
瑶台镜
10.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分析】7.本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积累作答。通过学过的课文与积累的知识可知,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8.本题考查了学生字词解释与古诗的识记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诗句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又疑瑶台镜”诗句意思是: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疑”是“怀疑”的意思。诗句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疑是地上霜”诗句意思是: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疑”是“好像”的意思。诗句出自李白的《静夜思》。9.本题考查了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诗中具体内容作答。通过朗读全诗,从诗句“呼作白玉盘”与“又疑瑶台镜”可知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可在诗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句子。通过朗读本诗可知,“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借助古代神话说,写出了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11.
青山的破岩之中
洗砚池头
12.
坚韧不拔
坚贞自守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3.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然坚强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解析】1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由诗句“立根原在破岩中”可知竹子生长在青山的岩石缝隙之中。由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可知,梅花生长在洗砚池头。12.(1)本题考查古诗主旨的把握。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出郑燮赞美竹子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读出诗人王冕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2)本题考查古诗的表现手法。这种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赞美事物品格,以此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手法,叫做托物言志。通过描写事物的特点,描写人的品格的,叫做借物喻人。13.本题考查诗句翻译。注意将词义理解准确,适当调整语序和补充字眼,使句子通顺。(1)“千磨万击”可以理解为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指坚强有力。“任”指任凭,无论。“尔”表示你。连成句子则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2)“好颜色”理解为颜色好看,漂亮。“清气”指的是梅花的清香之气。“满”理解为弥漫。“乾坤”指天地之间。连成句子则是: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14.C
15.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16.C【解析】略17.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18.
宋
王安石
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19.
净
无
花木成畦
手自栽
20.
对偶
拟人
生活情趣的高雅【解析】17.本题考查诗词默写。出自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全诗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8.本题考查对作者的了解与对题目的理解。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一首诗。19.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茅檐长扫净无苔”一个“净”字,一个“无”字写出了湖阴先生家的院子非常干净,干净得连苔藓都没有。“花木成畦手自栽”中“花木成畦”意为花草树木成行成垄,从中可以看出庭院的秀美。这些花木都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的,可以看出他的勤劳。20.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从“护”和“排闼”可以知道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21.(1)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2)立根原在破岩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
22.
驰骋
骑着马跑
23.
比喻
对偶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24.
树根
藤蔓
25.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第一首诗抒发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第二首诗表现了诗人正直刚强的品格,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的志向是好好学习,用功读书,长大报效祖国。【分析】21.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1)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2)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2.本题考查古诗字词的翻译。“快走踏清秋”的含义为: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其中,“快走”的意思是驰骋。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其中,“走马”的意思是骑着马跑。2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的一、二句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大漠对燕山,沙对月,雪对钩,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根据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并展开联想来翻译诗句,合理组织语言即可。24.本题考查对诗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含义为: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其中,“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原意展开想象,竹子抓住青山像树根抓住岩石,像藤蔓攀附着岩层断面。25.本题考查对古诗表达方式的赏析。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托物言志。第一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第二首诗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26.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积累。表达人生志向的诗句有很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等。任选一个即可,并根据诗句的含义叙述自己的人生理想。27.红军不怕远征难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28.
比喻
夸张
细浪
乌蒙山
泥丸
29.
五岭山脉
乌蒙山
金沙江
大渡河
30.A【分析】27.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背诵与默写能力。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全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8.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译文: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这里将五岭山脉比作细浪,把乌蒙山比作泥丸。29.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30.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31.D
32.
比喻
夸张
诗人把连绵起伏的五岭山比作细浪,把高大的乌蒙山比作泥丸,把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33.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34.
过雪山
尽开颜
长征队伍
35.B【分析】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31.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32.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句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3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滩多流急,惊涛拍岸,浪花飞溅,水雾蒸腾,势若山崩的金沙江和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都先后渡过了,在彼岸企图阻挡我红军渡江过河的敌军被击溃了。颈联这两句是写金沙江,写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实是写红军所进行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铁索寒”之“寒”不止是形容铁索的冰冷,它既与“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句中用来形容气温的“寒”不同,也与“飗飗青丝工,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幽琴》)句中用来形容有如“松风”的凄清琴声的“寒”有别,它重在渲染,重在烘托,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铁索桥凌空高悬,下临无地,令懦夫心寒的艰险之状,又渲染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颈联两句虽然只是写江之险,写桥之险,没有从正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红军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却从侧面得到了表现。34.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三军指的是长征队伍。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得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细腻委婉”说法有误,“巧用拟人”说法也有误。36.
护卫着田地
送来绿色
37.
√
×
√
38.湖阴先生的
39.
书写
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0.B【分析】36.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一水护田将绿绕”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护田:护卫着田地。“两山排闼送青来”意思是: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送青来:送来绿色。3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1)对。(2)错。“两山排闼送青来”意思是: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3)对。38.考查对诗文题目的理解。“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第二首诗中,作者将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最后所写午梦残破颇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意蕴。39.考查对字词的解释。“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书”指:书写。“茅檐长扫净无苔”意思是: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4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B项,有误。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4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2.比喻、拟人,将黑云比作是墨水,同时也将雨水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意志,生动形象的突出了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43.写出了望湖楼天气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的特点。【分析】41.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明确句内停顿的原则:按意义停顿,兼顾音节来划分,配合题目要求确定答案。意思是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42.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黑云翻墨未遮山”中的“墨”可知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黑云比作了墨水,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乌云之浓密的特点。结合“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跳”可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水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意志,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生动形象的突出了突出了雨势之大的特点。43.考查诗句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全诗的意思有所理解,然后结合相关的诗句寻找夏雨的特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望湖楼乌云之浓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的特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则是写出了望湖楼雨后放晴的特点。综上全诗写出了醉湖楼夏雨的暴雨之大,雨点之急,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的特点。44.
蕲水清泉寺
暮
杜鹃鸟
45.
反问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46.B【分析】4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阅读词作分析可知,这首词的意思是: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1)根据词作的意思可知,“蕲水清泉寺”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暮”字点明了当时的时间。(2)“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中“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指的是杜鹃鸟。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4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所用修辞手法及意思的理解。“谁道人生无再少”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4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意思是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词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A选项说法正确。“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词句写出了词人由西流的溪水,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及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选项中“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说法错误。“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词句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47.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48.D
49.
若
因风飞过蔷薇
爱惜、留恋
50.
拟人
春天
春天
51.惜春只怕春归去,多插瓶花在处安。【分析】47.这道题考查词的积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注意不要写错别字。48.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D项中,“因风”指的是“借着风势”,而不是“因为风势”,故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49.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若:如果,表假设。该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词的下阕通过写黄鹂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写出了春已逝,初夏来。因为蔷薇花大多在夏天开放。最后,本首词表达了词人惜春、恋春的情感。50.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此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想要把春天叫回来一起居住。因此这首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突出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51.这道题考查对惜春诗词的积累。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要认真积累,并且能够做到分类积累。52.
百尺
拟人
53.诗歌展示出活泼、新颖、意趣的画面,表达广作者对自然景物(春天)的喜爱之情。【解析】52.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早春时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时节柳条是深青的,这里还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53.第一句“柳条百尺拂银塘”,写的是远景。百尺”的柳条都收入眼帘,池水闪耀着银色的光芒。只有远观才能摄入这样长的垂柳,只有斜视才能看到水面的反光。这句诗以“百尺”状柳条,伏下了一个“长”,与篇末紧相呼应;写塘则冠以“银”字,给水面镀上了柔美的亮色;又写了和煦的春风,“一个拂”字就带来了它的消息。既是“拂”,则风之柔和、柳之婀娜、春之初至,都是“意在不言中”了。如果觉得“拂”字还有点虚,那么,第二句便以实实在在的“浅黄”的色彩,更明白地扣紧了题目。“且莫”二字,传神写照,流露出诗人爱惜新柳的深情。浅黄的新柳象征着初春,及至深青,则已是晚春了。故对新柳之情也即是对新春之情。“且莫”可作“切莫”解。这句仍是远景。“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浅黄”的新柳之色,近看也会“无”的。诗至此,情景毕现,似乎已无话可说,然而下两句却又翻出一层新意:原来柳条是蘸不到水的,它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是因为水中柳影把它“引申”的缘故。这真是对事物的妙悟。古诗景语皆情语,从诗句的描写中即可理解诗人对柳、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回答本题时要回答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54.朝辞白帝彩云间
轻舟已过万重山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55.
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遵义医科大学《语言艺术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绘画基础(油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俄语笔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北电力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及行业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体育学院《工程管理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建筑安全技术及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工程大学《移动终端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洪湖市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金华市2024年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含答案)
- TSG51-2023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
- 高职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说课课件
- 政府专项债业务培训
- 2024理疗馆合作协议书范本
- NB-T+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 停工责任的告知函(联系单)
- 2024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劳动合同制书记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复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 CHT 8023-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正式版)
-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