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主题心中有祖国_第1页
第一单元 主题心中有祖国_第2页
第一单元 主题心中有祖国_第3页
第一单元 主题心中有祖国_第4页
第一单元 主题心中有祖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4第一单元主题:心中有祖国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由《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及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该单元精选的四篇课文集中反映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编排主旨。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有助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每篇课文还配有新颖精美、富有情趣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四篇课文揭示主旨的形式异彩纷呈。从体裁来说,《我们爱你啊,中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是诗歌,而《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则是记叙文。现代诗明快轻松、气势磅礴。古诗短小精悍,深沉凝炼。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活灵活现。教学这组课文,我们不由得会赞叹祖国文化的悠久灿烂。从课文的具体内容来看《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赞美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物产丰富,沤歌祖国勤劳智慧的人民,民族精神伟大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则就收复失地、祖国统一这一问题抒发了诗人的喜与悲;《郑成功》介绍了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塑造出智勇双全一代名将的高大形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深怀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忘我工作,最终客死异国他乡的故事,展示了文艺工作者特有的爱国形式。从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来看,相映成趣,启人深思。如郑成功与肖邦两位英雄,一中一外,一文一武,是巧合还是编者匠心独运。这一前一后两篇课文,是否在启迪学生思考武装反抗侵略,捍卫祖国领土,保卫人民生命财产是爱国,而从事文艺创作,以作品去鼓舞人的斗志,同样是爱国。爱国的形式方法是多样的呢?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诗,前者写杜甫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祖国重新统一而欣喜若狂。后者写陆游临终未见祖国统一而无比悲伤,乃至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悲一喜,是否又教育孩子应把祖国时刻放在心中呢?品读这组课文犹如翻阅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能体味到古代中国狼烟中黎民百姓的痛苦生活,能回忆起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能听到中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幸福的心声,能聆听到改革开放奏响的欢歌,能感受到改革开放涌动的滚滚春潮,能思索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能激发出中华儿女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壮志豪情。学情分析:1.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2.孩子们年龄小,对教材中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很想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学习本单元按照“诵文──悟情──赏文──积累与表达”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有自己真实的体会,丰富情感,丰富语言表达,做到读与写的结合,这样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3.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5.通过课文的学习,资料的搜集、交流,感知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6.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的习惯,改变“小语文”学习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7.在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爱国之情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8.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9.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10.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11.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12.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13.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14.领会习作要求,学会审题。15.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正确朗读。16.通过对歌词的朗读与鉴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歌词的特点:语言简洁,适当反复。17.通过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点、着装特色、饮食习惯、主要节目等风土人情的减少,增长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2.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3.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体会肖邦不得不离乡背井的无奈与痛苦。由肖邦“人在异乡,心系祖国”,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之情。4.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5.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6.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7.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正确朗读。教学难点:1.理解、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简要复述课文。3.理解肖邦在弥留之际所说的话,进一步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4.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5.丰富学生见闻,珍视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6.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不同的读音表达了不同的意思。教学时间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3课时我们爱你啊,中国2课时郑成功3课时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3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习作12课时练习13课时主备课人:张静华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教学难点: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教学准备:优秀资料若干、课外阅读材料每生一份。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虚心请教。教学难点:不清楚的问题,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问,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的学年又开始了,相信大家都有着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愿望,可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格外重要。你能说说自己都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让我们从此养成更多的好习惯。二、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1.齐读“不懂就问”。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5)看第5页右上方的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别在做什么?三、组织讨论如何做到“不懂就问”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5)留心处处皆学问。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请讲讲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是怎样做的。生模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礼貌用语(2)讲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3)多渠道查证,不盲从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四、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观察图片,知道“勤于搜集资料”是重要的学习习惯。2.掌握勤于搜集资料的常用方法。3.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勤于搜集资料的常用方法。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等)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二、指导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电视、实践活动、听讲座……)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小组讨论,交流)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请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强调知道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懂得“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是重要的学习习惯。2.掌握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观摩优秀作品。3.激发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教学难点: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教学准备:优秀的收集作品。教学过程: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说说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让学生畅所欲言。2.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3.学生展开讨论:我以前是怎么做的?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1)认真阅读材料。(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三、小结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宝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教学准备:录音带、小黑板、图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理解生词意思。3.理解诗歌内容,激发爱国情怀。4.理解诗歌的特点。教学重点:读通诗句,逐层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理清脉络,激发爱国情怀。教学准备:录音、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2.交流:说说你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题目、学生朗读。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提炼)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5.全文的线索是哪一句?(我们爱你——)6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理解:“碧波”、“银装素裹”、“洋溢”、“盎然”。2.再读这一段,你有何感受?3.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帕米尔高原、东海、北国、南疆。再次谈谈自己的感受。4.指导有感情朗读。5.尝试感情背诵。四、布置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朗读课文。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繁荣昌盛。3.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4.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居士特点,并能仿照诗的第2——第6自然段写话。教学重点:交流对祖国的了解,感受祖国的美好。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挂图,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二、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2节。(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4)有感情朗读第2节。(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用书上的格式说如:()的()(6)小结学法: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感情朗读,联系背诵。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3.在上面这些内容中,你对哪一项内容最感兴趣?再读读文章,选一项自己最感兴趣的读读,把它读美了,然后来交流你的感受。4.学生交流。5.指导朗读。6.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一些名胜、特产外,你还知道我们国家哪些让你骄傲的东西呢?请你也来介绍介绍。7.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8.文章学到这里,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油然而生一种对祖国的骄傲之感,心中也一定充满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你现在能具体地说说自己爱祖国的什么吗?(复习第2——第6自然段)9.练习背诵。三、学习第三段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过去),“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未来)。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了解诗歌特点,学习仿写。)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4.生练笔、交流。四、朗读、背诵全诗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2.郑成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简要复述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气节。。教学准备:图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1—3小节。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准备:小黑板、人物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郑成功的介绍见教参 P24_P25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2.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3)解释字:犁:翻土用的农具。耙:碎土和平地用的农具。(4)⑶指名读课文。(5)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知道学生学会概括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慷慨激昂就是形容情绪,强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四、作业布置1.读抄词语。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复习上节课的内容。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后板书。(1)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2)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蔽:遮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3)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且、又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人们内心的喜悦。②生自由练读。③全班齐读。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请大家各抒己见。2.齐读。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1.齐读。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用“因为…所以…”说话。五、总结全文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仿写句子。2.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3.在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的写作技巧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多样表现手法。教学重点:仿写句子,按一定顺序复述课文,首发台湾——建设台湾。教学难点:掌握课文写作特点,仿写句子。教学准备:句子卡片教学过程:一、练习复述课文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2.指名复述。3.教师小结。 二、仿写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出示句子: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依仗)隅(角落)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2.学生交流。3.师生共同品析。43.教师小结: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章第二自然段。2.通过课文的学习,资料的搜集、交流,感知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的习惯,改变“小语文”学习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4.在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爱国之情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体会肖邦不得不离乡背井的无奈与痛苦。由肖邦“人在异乡,心系祖国”,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肖邦在弥留之际所说的话,进一步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肖邦资料、音乐(肖邦作品)、收集爱国诗、小黑板等。教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感知课文。3.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感知课文。教学准备:肖邦资料、作品资料。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检查预习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 教学流程 教学修改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那最壮美的旋律。(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学生质疑,课题中的“我”是什么人?——介绍肖邦。(2)“我”为是什么要离开祖国呢?——了解时代背景。(见教参P30_P31)学习双重否定句,将它改为陈述句,体会人物内心心情。(3)离开祖国后,“我”又是怎么做的呢?——初步感受肖邦的爱国精神。2.俗话说得好“学文如积沙,学理如堆塔”,大家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长自己的见识。听了这么多同学的介绍,现在你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用小标题概括)生用完整的话表达,再提炼出小标题2.学生交流:文章一共写了四方面的内容。(1)写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3)写肖邦日夜思念自己的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4)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板书:被迫离乡挥泪告别忘我创作心系祖国3.挑选你最想学习的一部分内容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在边上。讲讲批注可以写的内容是什么4.指导学生按所学的内容相同与否组建小组进行讨论。三、布置作业,巩固知识1.用钢笔描红、临写。2.搜集肖邦的爱国故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章第二自然段。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知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在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爱国之情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肖邦不得不离乡背井的无奈与痛苦。体会他离国后为什么忘我创作,感受他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难点:理解肖邦在弥留之际所说的话,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收集爱国故事。爱国诗教学过程:一、引读导入,创设情境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只得)离开自己的祖国。那是在1830年11月的一天——(学生轻读第二自然段)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预习了课文,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请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描绘了送别时的几个场景?3.指导学生交流:文章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埃斯内尔老师和同学们为肖邦送别时的三个场景。(1)埃斯内尔老师和同学们站在路边为肖邦咏唱送别曲。(2)埃斯内尔老师殷切叮嘱肖邦要牢记自己的祖国。(3)埃斯内尔老师把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赠送给肖邦。4.能为这三个场景分别取个名吗?(学生尝试列小标题)5.交流,板书:咏唱——叮嘱——送礼6.在这三幅送别图中,哪一幅画面最令你感动?从这个场景中你有读出了什么?(简单介绍中国的习俗:华人背井离乡的时候一般都要带井泥,以示不忘本。)7.就这样,肖邦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了亲爱的祖国,从此漂泊他乡。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速读文章的3—4自然段。(1)学生交流: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悲愤欲绝,提笔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相机理解“欲“的意思)出示《补充习题》上的相关内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拓展。(2)学生交流:肖邦把自己对祖国满腔的爱全部倾注在音乐创作之中,时常忘我工作。(板书:忘我工作)8.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他的“忘我”呢?老师要聘请你们当我的小助手,为大家读读、讲讲。(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他为什么如此忘我工作?)9.听,这就是肖邦用生命谱写的曲子——(放音乐)学生欣赏。10.学生可以交流听后的感受。三、作业布置,巩固新知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搜集表达爱国之情的诗歌、故事。3.小练笔:完成一篇读后感,题目自定。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资料的搜集、交流,感知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的习惯,改变“小语文”学习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感知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内化爱国情感,使其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教学准备:肖邦小故事。爱国诗歌、故事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学生背诵文章第二自然段,介绍背诵小窍门(按三个不同的场景提示背诵)。)再读体会,感悟情感1.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不由想起了南宋诗人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出示。(师生齐吟)2.过渡:深深的离愁割不断绵绵的爱国之情。正是这种热情,促使肖邦在异国他乡忘我地创作。然而,1849年10月,不幸再次降临在这位音乐家身上——(学生自由读5—6自然段)3.你们读懂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4.(相机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1)什么叫“弥留之际”?(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用这个词语造句(2)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交流:表达了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5.句子的意思理解了,那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好呢?(学生试读,研究、交流: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指名读,指导全班齐读。6.现在,你能更好地为大家解释一下课题的意思吗?(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在课题后加“!”。)指导学生读好课题。这是肖邦最后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表现。7.就这样,在病魔的折磨下,肖邦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享年仅39岁。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不平凡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哀悼与思索!学完这个故事后,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从“仅”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老师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渗透教育。)8.想一想,你曾经学过哪些能抒发作者爱国情感的诗句,请你为大家背一背。(学生交流:陆游的《示儿》;杜甫的《春望》……) 三、作业布置,巩固新知1.搜集中外著名爱国故事,开个故事会。2.积累爱国故事进行背诵。[肖邦爱国小故事]肖邦在波兰民间音乐的乳汁抚育下成长起来了。他不但热爱波兰民族的文化,更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波兰祖国。那时,他的祖国正遭受沙皇的奴役和欺辱,波兰的大地被俄、奥、普瓜分得支离破碎。波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同地下的岩浆冲击沸腾,那时的波兰就像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年轻的肖邦为苦难深重的祖国担忧,为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所鼓舞。一天,肖邦看到了波兰进步诗人维特维斯基的一首题叫《战士》的诗。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诗篇,肖邦爱不释手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他情不自禁地轻声朗诵出来:时间已到,战马嘶鸣,马蹄忙不停。再见,母亲、父亲、姐妹,我告别远行。乘风飞驰,扑向敌人,浴血去斗争。我的战马快如旋风,一定能得胜。我的马儿,英勇战斗,如果我牺牲你就独自掉转头来,向故乡飞奔……念到这里,肖邦激动得再也读不下去了。他清秀、白晰的面孔由于激动而涨得通红,他那以深邃、沉静的大眼睛由于战斗的召唤而炯炯闪烁。他推开窗户,遥望天空,乌云密布、阴霾(mái)沉沉。但是,他在沉寂中听到了惊雷,维特维斯基的《战士》这首诗正是划破这沉寂的呐喊,它抒发了波兰人民为摆脱奴役而渴望投身战斗的革命激情。窗外起风了,乌云在翻滚。肖邦仿佛看到红旗在飘飞,战马在驰骋,一个个音符化作一把把利剑在向敌人的心脏刺去。他转身俯到写字台前,拿起五线谱纸,为《战士》这首诗谱上了曲。由肖邦作曲、维特维斯基作词的这首《战士》之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波兰爱国青年中传唱起来,这支歌鼓舞着波兰青年纷纷投身革命洪流。时间允许课继续交流爱国故事

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教学重点: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3.比较这两首爱国诗,体会表现手法的不同。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图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会本课生字。2.理解诗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教学准备:小黑板,收集历史资料。教学过程:一、与诗人对话,揭题读题解题意1.出示杜甫画像,认识诗人。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就是谁?(板书:杜甫)诗圣,与李白并称“大李杜”2.你对杜甫的了解有多少?杜甫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诗史)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3.解题。“闻”是什么意思(听)?谁听?他听到什么?“官军“指什么?“河南河北”什么意思?“收”字怎么理解?(收复)理解题目的意思,指导朗读课题。4.诗人写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诗人携家带子随逃难的人群流落到四川梓州,曾被乱军所虏,历经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所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再读课题。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1.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反馈。谁能提示大家诗中那些字的音容易读错?(涕、子、裳)指名读。生评。齐读,要求读准字音。2.显然,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还不够味,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还不完全理解诗句意思。学习古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得理解诗句。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由词到句理解诗意。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可以进行指导3.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妻子、青春、白天、漫卷)把“妻子”“青春”“白天”原来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进行比较,体会古文与现代文在表达上的不同。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歌的意思。生评。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前来听课的所有老师! 三、与诗篇对话,体验感悟解诗情1.这首诗曾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你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描绘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喜欲狂”怎么理解?(欢喜道了极点)2.你还能从那些词语体会到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呢?(1)“涕泪满衣裳”(鼻涕和眼泪)诗人仅仅因为高兴而哭吗?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听!(师配乐读)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是诗人在逃难的路上,被叛军所虏时所作。诗人被囚禁在长安,长达七年之久,深受战争之苦,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叫也伤心,诗人流的是悲愤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那么此时听到胜利喜讯的杜甫,再一次流泪了,这次诗人流的是一种怎样的泪?(喜悦、高兴、悲喜交集、喜极而泣……)(板书:悲喜交集)为什么高兴的流泪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师引读诗句1、2句,这是一种喜悦的泪……这是一种悲喜交集的泪……这是一种喜极而泣的泪……(2)哭过之后,诗人看到了什么?妻子儿女的心情怎样?诗人看到这些,又是怎样的心情?患难与共、历经风雨的妻子儿女愁云不再,喜气洋洋的情绪让诗人更加高兴万分,总算可以给他们一份幸福安详的生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此时是怎样的漫卷诗书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像一下诗人及家人欣喜若狂的样子。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安详的生活,怎不让诗人欣喜若狂。(板书:欣喜若狂)指名读3、4句,生评,齐读。漫:胡乱、随便。(3)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板书:放歌纵酒)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是喜到极致,忘乎所以了。请你带上这样的无以名状的快乐情感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指名读5、6句,练读,全班读。(4)听到胜利喜讯,诗人想到了什么?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现在诗人已经归心似箭了,(板书:归心似箭)李白曾有一句诗,和杜甫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归心似箭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在归心似箭的杜甫看来,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教师引读7、8句),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归心似箭的诗人轻快、爽朗、愉悦的心情。(巴峡)女生齐读7、8句(到巫峡了),男生齐读(到襄阳了),全班齐读(洛阳到了)。记住四个地名(5)升华情感。那么大家想一想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现在胜利了,想回故乡的只有杜甫一家吗?这份喜悦,只是诗人一家人的喜悦吗?还有谁的喜悦?(板书:人民)诗人杜甫被称为人民诗人,正因为他与人民同悲同喜,诗人只是为能重返故里而欣喜若狂吗?(板书:爱国)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爱国诗人。同学们,现在杜甫看到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平息了,他和所有的老百姓一样,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其他背井离乡的老百姓也能回到家乡了。这位爱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他能不流泪吗?他能不喜欲狂吗?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吧!(配乐齐读)让我们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乐齐读)让我们带着对这位爱国忧民的诗人的无比崇敬再来读诗!四、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懂诗人1.背诵这首诗。 2.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找几首安史之乱以后杜甫的诗读一读,体会诗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诗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理解诗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象诗人临终叮嘱儿子的情景,感悟诗人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准备:陆游诗作资料、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解题“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训示)“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二、自由读这首诗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三、学习这首古诗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2.师生交流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但:“只”的意思。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家祭:祭祀祖先。北定:指收复北方。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无:同“勿”,意思是不要。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④这两句诗的意思: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悲愤又充满希望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四、总结全诗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他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渴望,发自肺腑。五、背诵默写这首诗六、总结这两首的异同1.思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3)再次试说诗意。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七、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八、摸拟场景感同身受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2.朗读表演对话九七、完成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3、4。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习作一我的暑假生活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2.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领会习作要求,学会审题。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难点:丰富学生见闻,珍视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照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2.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领会习作要求,学会审题。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读会本次习作要求,自主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下来。教学难点:丰富学生见闻,珍视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教学准备:照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出示照片,讲故事(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可以是旅游,可以是走亲访友,也可以是读书等等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要求:描写时融入自己的情感,一定要突出快乐!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1.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2.能结合自己具体的情况给大家讲一讲吗?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五、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1.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2.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记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 教学流程 教学修改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4.指导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可以使用回忆式开头,用总分总的写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2.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领会习作要求,学会审题。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难点:丰富学生见闻,珍视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学会按习作要求修改作文教学准备:完成片段习作。教学过程:一、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