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_第1页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_第2页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_第3页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_第4页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为学习xx市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的经验,推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5月31日至6月2日,由市农业局郑渝总农艺师带队,局办公室、科教处、粮经处、蔬菜处、畜牧处、政策法规处、信息中心等单位组成的考察团一行15人赴上海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xx市农委对此次考察活动十分重视,对考察内容做了精心、周密的安排。按照各自任务,考察团分成种养业、科教和政策、信息化建设三个专业小组,分别就各自关心的内容同xx市农委有关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此外还实地考察了xx市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xx市鲜花港、上海川沙农资连锁超市、上海凤鸣蔬菜园艺场、xx区廊下万亩高标准农田等都市农业发展的典型。通过考察学习,感触颇深,现将考察学习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xx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业结构趋向合理。xx市农业在推进结构调整过程中,坚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不放松,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亿斤。全市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已经调整为3:7。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产值比重调整到43.7:

5.3:

28.4。20,总体趋势是种植业、林业和水产业比重上升,畜牧业比重下降。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正在形成。xx市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农业标准、技术推广、检测检验、质量认证、执法监督和信息档案等六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以生产源头建设为基础,建立了1400多个国家级、市级和区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或生产基地,有216种农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相关认证,形成了一批农业品牌。以投入品监管为重点,加大了对农药、兽药、饲料和添加剂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本地生产的农产品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

(三)重点领域科技推进取得新突破。xx市在农业种源、农业设施、农业信息、生物工程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建立了种质资源基因库和动物胚胎中心,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xx市通过整合各部门力量成立了农业重大项目办公室,统一组织农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十五"期间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获得xx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2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56个。

(四)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已形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81家。全市累计注册的品牌农产品139个,"光明"乳制品、"孙桥"蔬菜、"赵屯桥"草莓、"爱森"猪肉、"城市"蔬菜、"一只鼎"糟醉品、"银龙"蔬菜等成为xx市注明商标。

(五)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整治。xx市实施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1000多家规模化畜禽场关停并转和粪污水治理,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建成了一批有机肥生产企业。实行了河道清淤整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面推进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控制了农田面源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六)搭建为全国农业服务的平台。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自身发展,主动服务全国"的要求,努力构建物流、加工、科技、信息、认证五大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各类优良种子、种苗在全国的销售额不断攀升。通过信息化建设,为各地传播农业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发展瓜果、蔬菜等农业异地经营100多万亩,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二、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xxXX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3%,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9%,2005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仅为0.9%。尽管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很低,但xx市对于全市农业发展仍十分重视,基本经验如下:

一是从思想上毫不动摇地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对于经济全球化、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国际大都市种植业要不要的问题,xx市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农业"负担论"、"边缘论"和"累赘论"等不利于农业发展的观点,明确了上海农业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从国外发展看,各发达国家大都市普遍考虑农民就业、种植业的突出生态作用;第二,从自身发展来看,经历了"sars"、"禽流感"、"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后,农产品安全供应保障问题必须有效解决。因此,xx市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了推进"三个集中"的变革,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实施了上海鲜花港、上海奶牛育种中心、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采购交易中心等项目,各部门支持农业的合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全市上下关注"三农"的浓厚氛围。

二是必须找准农业在大都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xx市未来农业的发展定位突出发挥三大功能。第一是产品功能,突出发展鲜活产品和本地特色农产品。第二是生态功能,纠正了前些年以种树为主保护生态的做法,明确了大田作物不可替代性的生态功能,规定耕地的50%要种植水稻等作物,以保持季节性人工湿地,发挥其对城市的降温、降尘和水土保持等功能,"十一五"期间全市要保持160万亩的粮田。第三是文化功能,加快发展以农耕教育、农家乐等为内容的农业文化功能的开发。

三是要从政策上不断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xx市提出了农民利益要和上海改革开放一起水涨船高的要求,通过贯彻"推放"两个字来促进农业发展,"推"即加大政策推动力度,xx市通过稳定并逐步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有机肥施用补贴和绿肥补贴等多种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确保了农业稳步发展。"放"即提高农民积极性,"十一五"期间,xx市提出确保建设100万亩高标准设施粮田的目标,其余的耕地发展粮食生产尊重农民意愿适度放开。另外,近年来,由xx市农委组织,每年在粮田内投入3.0亿元资金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在促进农业装备体系建设、农民组织化水平提高方面也出台了扶持政策。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推动,确保了农民收入增幅的逐年回升。

四是坚持把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xx市政府按照科技强市的目标,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xx市"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规划概述

xx市依据充分发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经济、生态、服务功能,按照建设科技强市的要求,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规划,力求在该时期实现上海农业的新跨越、生产方式的战略转型以及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指导思想。明确提出立足提高农民收入和市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上海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基本原则。提出了科技兴市、把握"两个趋向"、坚持"三个集中"、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

总体目标。到2010年要形xx市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框架,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都市农业现代化-形成集约农业、科技农业、循环农业和服务农业。主要标志上提出了生产力水平上要达到四个"基本实现";经营方式上要达到"四个建成";生产效益上要实现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的凸现;管理体制上要实现"三个形成"。实施步骤上分为两个阶段,"十一五"期间是形成框架、夯实基础阶段,后十年是巩固提高、基本实现阶段。

农业布局。依据地区功能的重新认识、产业发展基础以及资源优势确定了"十一五"期间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四大板块"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在区域布局上,一是长江口三岛农业板块,该区是生态建设的主力板块,将成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连接苏北的农产品清洁加工、储运、集散基地,为市民提供农业旅游基地。二是黄浦江上游农业板块,该区按照水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将成为优质粮油、蔬菜生产的主要集中地区,成为与江南水乡相融合的循环农业基地、连接长三角的农产品加工储运物流基地。三是杭州湾北岸农业板块,该区农业对都市生态作用最大,将成为都市特色生态区,同时将成为集农业科技、教育、示范、推广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孵化基地。四是环城结合部农业板块,该区是环城镶嵌式的楔形农业,将为城市提供绿色屏障和安全空间,成为城市生态的补充和市民体验农业的基地。在产业布局上,种植业布局要确保160万亩粮田和年产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稳定50万亩常年蔬菜面积、建设好40万亩高品质、高效益的瓜果生产基地以及30万亩花卉和其他高效经济作物;牧业布局要将全市规模化畜禽饲养场稳定在600家左右,确保地产肉、蛋、奶一定比例的市场保有量;渔业布局要基本稳定内陆鱼塘55万亩左右,形成三大优势产业带,重点建设10个水产品生产基地,带动32万亩商品鱼基地建设。

主要任务。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加快培育具有上海优势的原创性品种;加大农业科技重点攻关力度,加快保鲜材料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可控性,增强农业抗波动能力,初步形成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支持体系;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培育现代化专业农民。二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重点建设100万亩设施粮田,加大30万亩以绿叶菜为主的基地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10万亩保护地设施菜田。三是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业环保、废弃物处理利用、农业防减灾、有机栽培和清洁生产等技术水平研究;探索多种形式的循环农业新途径,建设粮食、蔬菜、种养业结合和果林花卉苗木四个生态基地;科学利用土地、水、废弃物、投入物,实现资源利用良性循环。四是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发展品牌农业,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以推进农业组织化、加强行业和部门协作、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五是创新农业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农产品采购交易平台、物流平台;以满足市民休闲度假为目标,进一步发展旅游农业。六是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农民家庭收入、稳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性收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重点项目。包括百万亩粮田基础设施,30万亩菜地生产设施,东海鲜花港花卉种源和产业化,优质奶牛、肉牛育种产业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上海国家动物医学研发中心,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采购交易中心,xx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都市农林开放实训中心,横沙国家一级渔港建设,xx市动物及动物产品隔离留验场,xx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检测中心项目。

对策措施。一是减少农业从业者的数量,提高从业者素质。鼓励专业农民经营土地,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加快培养新生代农业生产者。二是完善土地制度,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要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制度,建立农村"征地留用地"制度。三是构筑XX县区村镇体系,促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布局。制定XX县区村镇规划、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工作、加快XX县区自然村落归并、合理配置农业用地和资源。四是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推进农业组织生产方式的转变。扶持鼓励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产品行业协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五是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公益性服务体系的监督管理、实行政事分开。六是建立稳定的支农体系,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公共财政支农保护体系、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明确农业投资方向、调整农业投资政策。

四、参观学习后得到的启示

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我们认为xx市有以下几点做法给予我们很大启示,值得学习借鉴。

(一)对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予以了充分认识

xx市对大都市发展过程中,农业的位置在哪里的问题也曾徘徊过,但经过慎重研究、思考,上下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没有农业的城市就是没有生命的城市",要实现"人、田、水"和谐发展,明确提出了"1%产值,100%努力"的目标,其稳定农业发展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适度的生产功能,而是更加注重稳定农业对城市的生态保障作用,农耕文明对市民教育、休闲的文化社会作用。

(二)政府搭建了为农服务的高绩效平台

xx市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农业管理体制为切入点,提出了"加快自身发展,主动服务全国"的目标,通过内外兼修,打造为农服务平台。政府内部通过将各农口单位整合,建立了一整套较顺畅的体制机制,形成了自身高度统一、指导有效的现代化大农业管理系统,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通过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联合,努力构建物流、加工、科技、信息和认证五大平台,并不断拓展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信息化平台构建方面,通过"五网一线"建设,架起了农民与政府、农民与企业、企业与政府的三位一体的桥梁,受到市内外的普遍赞誉;通过开发农业gis应用系统,提高了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通过开发档案农业信息系统,提升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监控水平;通过开发"村务公开信息系统",提高了上下互动水平;通过开展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扩大了信息普及的范围;通过开发科技兴农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项目全国招投标,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效率。

xx市农委对行政许可工作进行了整合,成立了xx市农委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厅,作为xx市农委的政府信息公开代理点,并通过与各业务部门的纵向联系,搭建了规范的平台,使得该项工作实现了公开、透明、高效办理。

(三)农业发展思路特色鲜明重点突出

在整体推进"四大板块"区域布局的基础上,产业布局特色鲜明,种植业上重点突出了建设100万亩设施粮田、20万亩设施菜田和10万亩露地菜田、建设40万亩瓜果生产基地、发展30万亩花卉和其他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上突出了建设600家规模化畜禽场,渔业上明确建设三大产业带的目标。同时,上述规划在各地区均落实到了相应地块,并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面积的落实。围绕规划抓住了产业发展的重点,提出了重点发展集约农业、科技农业、市场农业、循环农业、服务农业和种源农业"六种"农业,并确定了生产力水平、生产经营方式、生产效益、管理体制四个主攻关键点。

(四)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逐渐提高

xx市提出了鼓励和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提高了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水平,目前,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以上。今后一段时间,xx市将通过转移农业劳动力、扩大农民养老保险、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等措施,扩大户均经营规模,2010年户均经营耕地面积15亩左右,2015年为22.5亩,2020年30亩。

xx市xx区大力发展以种粮为主的家庭规模农场和多元化经济方式参与、以种粮为主的合作农场(社);具体措施上,该区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积极促进集中连片经营)、适度掌握经营规模(户30-50亩、农民合作农场500-1000亩)、促进土地规范流转(规范合同、土地流转基价)、加强农业综合服务(组建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组织、保障服务人员收入、提供必要硬件设施)、促进专业农民提高素质、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信贷、资金和、税收和用地、用电的优惠扶持力度)。补贴办法上,保障规模经营者在正常年景下不低于散户种植水平和实际收益不低于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确定各级财政亩补总额不低于260元,其中区级以上财政配套补贴每亩210元(含种子、农机作业补贴),镇级财政配套补贴每亩不低于50元。此外,该区还提出了扶持建立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组织、粮食生产合作社(场)仓库、晒场等设施建设的具体办法。xx区在廊下镇建设了万亩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目前该基地集中了附近农户的4000多亩粮田,与农民签订了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可从三个方面得到利益,第一,土地流转租金或等量的粮食;第二,经规模生产加工后增值的部分,有30%返还给农民;第三,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可以优先享受到农场就业的机会。通过这些措施,当地农民普遍希望土地能够适度规模集中。

(五)农业投资政策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xx市政府通过创新农业管理体制,形成部门间力量的综合发挥,政策走向和投资方向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前,xx市蔬菜、粮食两个产业每年投资就超过10亿元,仅用于粮田基本建设的投资每年就达3亿元。通过集中资金抓产业发展,目前xx市本地蔬菜总产量可满足本市需求量近50%,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占40%多。

五、对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海的考察学习,结合xx市自身特点,我们对"十一五"期间xx市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北京农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当前加快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必须充分考虑北京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北京农业应发挥四个功能,突出发展四种农业。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承担起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因此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二是必须充分发挥生活功能,以不断满足市民愈益增长的对农业文明回归、体验自然的精神需求,因此应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三是必须保持和适度提升生产功能,以提高农民收入、满足首都中高档农产品消费需求以及应对出现自然灾害以后短期内首都农产品市场的有效供应,因此应大力发展以籽种农业、设施农业为主的高效农业;四是利用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优势,发挥展示功能,以农业科技先导、未来农业展示服务全世界,因此应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基于以上四项功能,尽管在自然资源收到严重制约的情况下,xx市农业仍应继续予以高度关注。

(二)突出"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的重点

目前,北京XX县区农业生产系统相当复杂,对其"十一五"期间进行布局一定要在"五圈农业"宏观框架下,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市场导向、农民积极性等多种因素确定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及发展规模。粮食产业,依据2003年我市上报农业部的计划指标,建议生产总量稳定在11亿斤,占用耕地面积150万亩,"十一五"期间以建设100万亩高标准设施粮田为主,要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普通粮食耕地亩产,优化品质,扩大效益好的杂粮、籽种生产为主要方向;蔬菜产业,以保障首都市场供应50%为目标,年生产总量稳定在40亿斤,占用耕地面积80万亩,"十一五"期间建设50万亩高标准菜田(设施菜田30万亩),蔬菜产业要以推进区域、品种、产品、市场和产业五大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中高档市场占有率,减少资源消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西甜瓜产业,以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为目标,突出发展小型精品,占用耕地面积15万亩,努力扩大设施栽培面积。花卉产业,占用耕地面积8-10万亩,推进花卉生产、经营、观光业和标准化上水平。养殖业,保持适度养殖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推广绿色养殖方式,发展规模化养殖区。市里应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统筹政策和投资力量,通过明确划定布局区域并予以重点支持来确保规划中各产业的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