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导学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1页
语文学科导学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2页
语文学科导学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3页
语文学科导学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4页
语文学科导学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语文学科导学案(八年级上册)主备人:审核人1:2:班级:姓名【课题】《七律长征》【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与重难点】: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重点)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难点)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导入: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磅礴()岷山()2、查阅资料,把你积累的关于长征的知识写在下面3、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二、合作探究·导学:【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用铅笔在原文上划出重音和节奏,体会诗意。【导学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感受。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翻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三、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补充:四、全文小结·导悟: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达标检测·导练】:一、夯实基础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Wēiyí()pángbó()mín()山2、解释下列词语。逶迤:走泥丸:磅礴:二、能力提升:1、作者把山比作“细浪”、“泥丸”,这样写好不好?说说理由。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中的“暖”“寒”该怎样理解?三、拓展延伸: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壮歌。毛泽东不但写下了《长征》来加以赞颂,而且在长征途中写下了许多诗。请读下面这首词,让我们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清平乐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题解]1935年10月2日,红军由通渭城北上,6日越过平凉—固原大道,当日夜间进入山区,将尾随敌军甩掉。次日,遇东北军白凤翔部骑兵,一战胜之;当日下午攻占六盘山。[注释](1)望断:望的久,望的远。(2)长缨:长的绳子。(3)苍龙:指日本帝国主义。【课后反思】语文学科导学案(八年级上册)主备人:审核人1:2:班级:姓名【课题】《老山界》【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与重难点】: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重点)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重点)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难点)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导入:1、了解时代背景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2、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惊惶()苛()捐杂税缴()点缀()酣()然入梦蜷()呜咽()咀嚼()盛()饭落()得很远3、解释下列词语:惊惶:苛捐杂税:缴:

攀谈:蜷:

酣然入梦:呜咽:二、合作探究·导学:【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并完成下表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第一天第二天【导学二】:再读课文,根据以上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三、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补充:四、全文小结·导悟: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达标检测·导练】:一、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点缀()呜咽()酣然入梦()咀嚼()盛饭()落得很远()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3)罕见的美好景象。(

)(4)甜美、畅快地入睡。(

)(5)形容凄切的水声。(

)二、能力提升:阅读文章14-22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1、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2、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3、上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觉角度突出夜之,从觉角度暗示山之,从觉角度反衬夜之。(每处填一字)【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导入:1、大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出感情。2、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二、合作探究·导学:【导学一】:再读课文,细细品味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2、怎样理解文中描写的

“之”字奇观?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导学二】:精彩段落赏析(“半夜露宿”这一部分)1、“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3、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4、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请举例说明。5、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四、全文小结·导悟: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达标检测·导练】:一、夯实基础:按课文内容默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升:阅读《长征回忆录》,完成练习草地天常阴暗,不定什么时候忽然来一阵雨,风吹雨打,世界就剩下了眼前一片。雨过天也不晴,太阳不知道躲在哪里。大家总是埋头走路,但这样的路走不多远,天也就黑了。先头部队选取了适宜的地方搭了一些棚子,有些还能利用,或稍加修理还能避风雨,有些里面还躺着病号,等待恢复体力再前进。许多单位已经只能够烧点开水吃干粮,然后就躺在油布上睡觉,用热水洗脚早已没人指望了。经过两天的草地生活,好像一切都已经习惯了。无非是走路“嚓……嚓……”的响声,无非是一阵雨来,叫你湿上加湿,无非是湿地上露营,无非是冻醒过来冷颤一阵等等,如此而已。草地上有很多条不知何来何去的小河,大家互相搀扶着渡过去,有的被流水冲倒了,立刻被拉起来。饿了就抓一把炒米或面粉,往嘴里送,几乎每一个人嘴都是白胡子。第三天早晨淋了一阵大雨后,走了十多里路,草地上先头部队立了一个木牌,写着“分水岭”三个大字。这里地势较高,站在这里,可以说是“眼中无物”。傍晚到了一条河沟边,有些矮树,大家尽量把棚子搭好一些,煮了麦面疙瘩吃,肚子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饱餐。夜里没下雨,还见到了几颗疏星,算是过草地的良宵美景。第四天黎明起来,发现了一个病重的同志已经停止了呼吸。大家非常悲痛,有的同志发出声音来:“同志,你已经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尽了最后的力量!”旁边的马上接着:“不要紧,你的任务我们来完成!”“我们一定为中国的独立、解放流最后一滴血!”大家默默地从牺牲了的同志的身边走过,又走上了极目青青的草原。1.从自然情况看,草地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2.作者写草地情况的作用是什么?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4.文章结束时写“大家默默地从牺牲了的同志的身边走过,又走上了极目青青的草原”。如果此时此地你也在红军队伍当中,当时有什么想法呢?三、拓展延伸: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课后反思】语文学科导学案(八年级上册)主备人:审核人1:2:班级:姓名【课题】《草》【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1、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2、理清课文的线索。

(难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4、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重点)【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导入:1、了解作者: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蔫()巴酸涩()抽噎()背()阴绽()开火燎()愠()怒霎时()焦灼()飒飒()踉()踉跄()跄3、解释词语惶惑:酸涩:围追堵截:花天酒地:湿漉漉:标本:二、合作探究·导学:【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理清文章结构【导学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2、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三、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补充:四、全文小结·导悟:这篇小说叙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达标检测·导练】:一、夯实基础根据拼音,正确写出汉字。苦sè()咀jué()抽yē()焦zhuó()yùn()怒huáng()惑zhàn()开sàsà()()风响二、能力提升:阅读文章37-44自然段,完成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