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贵阳市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以乌当区为例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国家和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旅游业。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受到有关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首先阐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的特点。然后,以乌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乌当乡村旅游现状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乌当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乌当区;乡村旅游;旅游业;发展Analysison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tourisminGuiyang--TakingWudangasanexampleAbstract:Ourcountryisabigagriculturalcountry,andChinahasalwaysattachedgreatimportancetothedevelopmentofruralareas.Therefore,inordertoeffectivelysolvethe"threeruralissues"andpromotethebuildingofanewsocialistcountryside,theparty,thestateandgovernmentsatalllevelshaveattachedgreatimportancetothe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solvetheseproblemsandisalsostronglysupportedbytherelevantnationalpolicies.Fromthisbackground,thispaperfirstexpoundstheconceptofruraltourismandthecharacteristicsofrelevanttheoreticalknowledge.Then,takingWudangasthemainresearchobject,through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tourisminWudang,itpointsouttheexistingproblems,andfinally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Wudangruraltourism.Keywords:Wudangdistrict;ruraltourism;tourism;development
目录9538TOC\o"1-4"\h\u一、前言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已成为“沥青混凝土、沙漠、海洋噪声、垃圾包围、城市空气质量差、清洁度差”的丛林。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乡村新鲜的空气,美丽的风景,安静的环境和简单的习俗。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和绿色运动的兴起,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乌当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旅游产品具有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因此,促进乌当区创造一个良好的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融入国际最终开拓市场,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成为乌当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二、乡村旅游的概况(一)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文化、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为基础的各种乡村旅游景点。旅游活动包括观光、度假和休闲活动。这是一种以城市居民为中心的新型旅游形式,吸引游客享受、放松、体验、锻炼、从事科学研究、绘画、摄影、购物和度假的旅游方式。一个国家开展农村环境旅游或农村文化旅游,取决于国家资源的特点。(二)乡村旅游的特点传统的农耕活动、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城市旅游资源是不同的,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活动的需求,具有明显的特点:旅游资源的乡村性。由于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为城市居民,所以吸引城市居民的旅游资源应当是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农村社区街道、村屋、乡村餐饮、乡村文化、乡村民俗礼仪、养殖等有形或无形的农业景观。然而,这并不包括已形成的风景名胜区和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景区景观,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因此,乡村旅游更强调乡村景观和休闲农业。旅游行为的体验性。让游客参与农村生产和生活的进程。游客通过模仿、实践和观察,感到自豪、满足和满意,是乡村旅游行为体验的主要体现。乡村旅游活动不仅包括单一的观光活动,还包括民俗、探访祖先、研究、保健、娱乐等功能和复合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不仅让游客享受到优美的乡村风光,更能满足游客的参与欲望,使游客体验到参与劳动、获取劳动的新感觉。旅游文化的高品性。乡村旅游依托山、水、田园、森林等自然因素,不仅有乡村气息的活动和建筑设施,更是以带有朴实乡土气息的乡野农事文化为其主体文化,同时发展和继承了乡村居民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各种民间建筑、手工艺品、民间节日、婚丧嫁娶、趣味故事、民俗艺术等,都给乡村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客源主体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居民。因此,乡村旅游也是一种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旅游活动。三、乌当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一)乌当区概况乌当区是贵阳城市片区规划的9个组团之一,新天城区距贵阳市中心7公里,距贵阳国际机场8公里,距贵阳火车站12公里,贵遵、贵黄、东北绕城高速公路贯境而过,贵开路、航天路等城市一级主干道纵贯新天城区南北,有5条城市公交线路开通,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乌当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奇观胜景遍布,生态环境质量优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3.58%。为全市旅游资源大区。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市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主要化石产地6处,第四纪冰川遗迹2处。区内有宾馆、酒店8家,旅行社门市部3家,旅游专线车10辆,旅游船(队)22艘,旅游马匹203匹,公交专线车线路1条,旅游商品生产企业7家,度假村(山庄)25家,乡村旅社21家,农家乐159家。现已建成了振华广场、商业步行街、高新路旅游文化美食一条街、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特色街区。目前,乌当区按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的发展思路实施高新技术、开放带动和城镇化三大战略,经济持续增长。(二)乌当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建设,乌当区旅游景点基本成熟。有六个自然风景区对外开放。新型的农业活动和丰富的乡村文化形成了乌当区乡村旅游的独特模式。郊区生态农业突出,自然风景美,强烈的乡村野趣,绿色食品的多样化,新的农业活动和丰富的乡村文化,乌当区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旅游格局。作为农业高科技园区的代表,乌当区形成了以香纸沟为代表的进取边缘型;以阿栗杨梅园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园型;以渔洞峡为代表的城郊“农家乐”型;以圣地庄园为代表的休闲山庄型;以渡寨、上卡堡苗寨和岩底苗寨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村寨型;以“三月三”、“六月六”、“阿栗杨梅节”为代表的民俗节庆型等多种乡村旅游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农家乐110家,年接待旅游者30余万人次,直接收入1500余万元。1.边缘型乡村旅游推动了乌当区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乌当区旅游局数据整理发现,2015年黄金周期间乌当区乡村旅游火爆,共接待游客36万人次,同比增长88.6%;收入1518.35万元,同比增长116%,占全区旅游总收入62%。近年来,乌当区边缘型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泉城五韵”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加上“双节”期间高速公路免通行费政策,以及各景区适时推出一系列惠民活动,使得游客纷至沓来。据了解,作为民俗生态旅游示范点的“泉城五韵”,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95707人次,同比增长78%,总收入521.96万元,同比增长88.6%。长假期间,乌当区共接待游客49.2万人次,同比增长78.6%;实现旅游总收入241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乌当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开放至今,一次性能接待上万人食宿,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从事三产经营的22家农户年收入少则5000元,多则1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2.高科技农业成为乡村旅游热点观光果园、花卉大棚,农产品新奇、现代感突出,亲自体验采摘,具有较强参与性。与杨梅园毗邻的阿栗村,全村9个自然村寨,12个村民组,891户2991人,属典型的城郊型农村,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养业及经营农家乐、乡村旅舍。该村“情人谷·阿栗杨梅园”于2005年12月22日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旅游人数达10万人,直接带动旅游经济效益1290万元,解决劳动就业人数达800余人。该村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农户,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农家休闲旅游,有20余户农户常年从事农家乐。3.城郊型“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长盛不衰该地的“景区旅舍型”农家乐为景区新增了许多旅游项目,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满足了游客多方面的需求。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旅舍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三)乌当区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乌当乡村旅游开始形成一定规模,但从内部服务质量和外部发展环境来看,自发增长阶段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问题如下:1.开发模式较为单一,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乌当乡村旅游规划虽然得到了加强,但规划是盲目的、随机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各市县乡旅游的协调程度还不够。有遍地开花,各自为战的现象。由于现有旅游产品规模小、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与此同时,这一地区简单且相似的乡村旅游产品模式,基本上还停留在家庭式提供饮食、棋牌等低层次上,很多还处于“吃顿饭就走”的状况,没有突出特色,最终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2.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文化含量不够许多乡村旅游产品还没有摆脱“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初级阶段,开发过于粗放、简单,大多数经营户属于被动经营,照猫画虎,千篇一律,其文化表现基本上就是看民俗表演。在旅游开发中不能营造乡村旅游应有的乡土氛围,缺乏对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深层次挖掘,文化品位不高,缺少创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大削弱。如青岩古镇,大多农户经营产品差别不明显,缺乏新意。这些问题的存在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还会出现大量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的现象。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虽然增加乡村旅游投资的途径有很多,但乡村旅游设施相对单一,游客对住房、交通和健康的需求还没有完全满足。缺乏健全的旅游标志体系、环境基础设施、公共厕所、灯具的乡村旅游区信息服务系统相对薄弱。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当、卫生条件差、污水处理不足、消防设施不足等问题存在。乡村旅游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旅游形象。4.人才匮乏,旅游服务质量不高虽然乌当地区乡村旅游开始的较早,但乡村旅游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和片面的,大多数旅游从业人员不足够关注乡村旅游,不愿意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人才管理,导致乡村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人员的缺乏,没有专业的策划、管理、经营、营销、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专业导游;(2)是缺乏适合当地乡村旅游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3).从事接待工作的基本上是当地村民,旅游接待知识缺乏,旅游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人才的匮乏,许多地区的乡村旅游基本上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严重地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5.盲目无序开发现象较为严重,旅游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思想经济利益的制约,地方人民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够。盲目的发展、项目的升级、乡村旅游景观的城市化、原始生态资源的破坏和人力资源的流失。原始生态的自然和文化损失,意味着失去了发展乡村旅游最具吸引力和吸引力的资源。目前,乌当区乡村旅游呈现的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景观的融合,导致了景观与不和谐的矛盾,导致乡村旅游景点的出现,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四、乌当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一)加强科学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规模化经营坚持规划、乌当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建设宜游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合理预测评估和全面研究乌当区乡村旅游资源的旅游市场,根据乌当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环境的承载力,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乌当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乡村旅游规划和建设项目应以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为基础,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复制建设,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整合,形成发展合力,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引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在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分配上,仔细分析当地乡村旅游的问题、困难,进行协调和指导,重点加强旅游业的发展,改变“小、分散、混乱,不好”的情况,促进区域旅游资源规模和品牌特色。(二)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吸引旅游者是旅游景点长期发展的关键。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也是有效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设计项目中,必须要在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做好文章,加强景区文化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水平,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征,合理安排,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特点是旅游业的生命发展。品牌效应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乡村旅游应该做到独特,可以避免成千上万的村庄,这样使游客每次游览都有新感受。结合乌当区民族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打造乌当乡村旅游的品质。(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发展融资渠道,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和市场运行机制,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迅速改善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各级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建设资金的支持,加强交通、通信、电力、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投资收入制度下,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原则是“谁投资谁收益”。改革旅游发展方式,鼓励地方农民投资土地、住房和服务,增加旅游发展资金,促进旅游业发展。(四)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培养乡村旅游人才乡村旅游服务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其生命力将受到严重挑战。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旅游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产业分类标准、清晰的接待设施和接待条件、健康和能力的基本条件,促进“合法经营、诚信服务”,完善旅游经营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建立;另一方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为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培训和培训机制,我们应该实施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支持系统,以确保旅游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五)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地区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乡村旅游区本身也属于脆弱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灾难。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建设开发项目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第一个规划、建设、专注、清晰,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防止旅游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发展。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和文化遗产,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乡村旅游资源和保护环境,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概念,另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的家庭都知道每一个宣传工作,加强环境管理,妥善处理污染问题引起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应该关注浪费生产,乡村旅游地区的地下管网建设的污水和垃圾,定期健康、环境和安全监督进行乡村旅游区域。结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农村到城市,人类文化的形式不仅是乡村文化的延伸,也是农村文化发展的趋势。但城市化进程对农村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乡村文化传统,传承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低的问题,发展的障碍,宣传是不够的,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乌当乡村旅游发展的科学规划,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更好地宣传,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参考文献[1]周杨.我国土地流转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2014,36(11):124-133.[2]罗琳.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分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4,16(04):16-21.[3]王珊.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2):79-80.[4]康慧玲.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3):34-35.[5]赵楠,曾洁静,夏梦君.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8):5-6.[6]李莺莉,王灿.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6):29-34+110.[7]陶玉霞.乡村旅游需求机制与诉求异化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5,30(07):37-48.[8]秦晶.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品牌,2015,(07):113-115.[9]黄震方,陆林,苏勤,章锦河,孙九霞,万绪才,靳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34(08):1409-1421.[10]保继刚,孟凯,章倩滢.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以阳朔历村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08):1422-1434.[11]任世国.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5,(09):56-58.[12]肖晓莺.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休闲旅游实证研究——以鄢陵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05):78-81.[13]石金莲,崔越,黄先开.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北京的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05):289-296.[14]罗文斌,钟诚,DallenJ.TIMOTHY,孟贝.乡村旅游开发中女性村官参与行为影响机理研究——以湖南省女性村官为例[J].旅游学刊,2017,32(01):54-63.[15]陈海彬.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2):220-225.[16]德村志成.从乡愁、乡创、乡建谈乡村旅游与民宿发展问题[J].小城镇建设,2017,(03):24-31.[17]于法稳.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因、问题及政策建议[J].企业经济,2017,36(08):5-10.[18]张祖群.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08):307-314.[19]乔海燕.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01):27-30.[20]廖慧怡.基于《里山倡议》的乡村旅游发展途径初探——以台湾桃园地区对乡村旅游转型的需求为例[J].旅游学刊,2014,29(06):76-86.[21]葛晓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9):23-25.[22]王德刚.文化自信、利益均衡是确立乡村旅游伦理关系的基础[J].旅游学刊,2014,29(11):9-11.[23]李爱兰.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1):213-217.[24]张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论坛,2016,(02):100-102.[25]王超.民族文化视域下瑶族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广西桂林红岩新村的案例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2):60-65.[26]范琼雯.德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6,37(03):13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个人担保买卖合同
- 2025车库买卖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慧社区现场咨询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5委托拍卖合同
- 2025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2
- 2025年度个人教育培训机构课程研发合同2篇
- 2025企业厂房融资租赁合同
- 2025年度个人留置车辆借款合同(车辆留置权保险配套)2篇
- 2025年度出租车安全责任保险服务合同4篇
- 个人抵押贷款协议模板(2024年修订版)版
- 旅居管家策划方案
- GB/T 26316-2023市场、民意和社会调查(包括洞察与数据分析)术语和服务要求
- 春节值班安全教育培训
-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PPT模板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幼儿教师干预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研究 论文
- 湖南省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分
- simotion轮切解决方案与应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