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语文】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语文】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语文】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语文】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簌簌(sù)婆娑(suō)惟妙惟肖(xiāo)B.丘壑(hè)踌躇(zhù)坦荡如砥(dǐ)C.秀颀(xīn)穷匮(kuì)摩肩接踵(zhǒng)D.遏制(è)辟邪(bì)深恶痛疾(wù)【答案】D【解析】A.惟妙惟肖(xiāo)——xiào;B.踌躇(zhù)——chú;C.秀颀(xīn)——qí;故选D。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的科技创新已在一些重要_______________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_______________,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家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无论是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还是南仁东、黄大年、黄旭华……在科学家的群像中,他们把_______________的家国情怀融入到科技强国的创新实践中,散发着超越时代的的精神光芒。A.领域跨越深沉 B.领地穿越深沉C.领域穿越深重 D.领地跨越深重【答案】A【解析】第一空:领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领主所占有的土地领土。领域,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根据前文的“中国的科技创新”可知应填:领域。第二空:穿越,通过,穿过。跨越,超过,胜过。根据前文的“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可知,应填:跨越。第三空:深沉,意思是形容程度深;深重,意思是深广,指罪孽、灾难、苦闷等程度深,犹慎重。此处表达的语意是要把自己程度很深的家国情怀融入到科技强国的创新实践中,应填:深沉。故选A。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电影《悬崖之上》着眼于展现风起云涌的年代,将家国情怀置于个人安危之上的牺牲精神和坚不可摧的信仰情怀。②在烈火与生死之间,没有嘶吼的哭喊,只有无声的疼痛,而那种痛苦深入骨髓。③通过最了不起的英雄精神,让在绝境之处依旧坚守本心的人,让他们生命之中的闪光点熠熠生辉。④“以生命当旗帜,倒下亦是一座丰碑。”他们用自己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黎明和曙光。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答案】C【解析】C.“通过……让……”介词的滥用造成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故选C。4.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1)____理想产生欧洲艺术(2)___一是幻想(3)____幻想产生东方艺术(4)_____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A.(1),(2)。(3),(4); B.(1),(2);(3),(4)。C.(1)。(2)。(3),(4)。 D.(1)。(2);(3)。(4);【答案】B【解析】第一空:空白处前后句语义连贯,应用逗号。第二空:前后句在语义上关列的关系,且已经出现了逗号,应用分号。第三空:与第一空相同,前后句语义连贯,应用逗号。第四空:语义表述已经完整。应用句号。故选B。5.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答案】D【解析】“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这句话有误,作者关注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胜败和东风的关系,进而突出机遇的重要性,以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D错误,选D。阅读《长在树上的“宝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长在树上的“宝石”毛恪成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③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多,梨和柑橘的近30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称为“水果之王”。⑤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据说,英国皇室将树莓作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体现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6.下面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树莓因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B.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C.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D.树莓的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B.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C.使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D.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⑥段作者把树莓比作长在树上的“宝石”,生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答案】6.C7.B8.D【解析】【6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C.“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表述有误,依据原文第③段是“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故选C。【7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B.“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属于举例子,“5倍”“1倍多”“近2倍”属于列数字,“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多,梨和柑橘的近30倍”属于作比较。作用是具体准确说明第(4)段第一句话“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故选B。【8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表述有误,本文是一篇介绍树莓果实的特点、营养、药用价值的事物说明文。故选D。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事,百里夷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B.困于心衡于虑衡:衡量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征验、表现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匹敌、相当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 B.饿其体肤C.所以动心忍性 D.然后知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B.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答案】9.B10.D11.A【解析】【9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B.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故选B。【10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A.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B.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C.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D.知:知道、了解;故选D。【11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A.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表明他们都出身贫寒,但都经历了磨炼,然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故选A。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第Ⅱ卷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3)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4)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6)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细致描摹早春景致,写出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归雁入胡天(2)家书抵万金(3)沿溯阻绝(4)采菊东篱下(5)芳草萋萋鹦鹉洲(6)沉醉不知归路(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理顺,字复礼。万历中举于乡。及廷对,帝亲擢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硕①矣。”拜修撰。益勤学,非其人②不与交。贼犯京师,守卒缺饷,阴雨饥冻。理顺诣朝房③语诸执政,急请帑④,众唯唯。理顺太息归,捐家赀⑤犒守城卒。僚友问进止,正色曰:“存亡视⑥国,尚须商酌耶!”城破,理顺大书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书毕投缳,年六十三。(节选自《明史·刘理顺传》,有删改)【注】①耆硕:年高而有德。②其人:这里指好学的人。③执政:古官职名,明代对于内阁首辅的称呼。④帑(tǎnɡ):国库银。⑤赀(zī):通“资”,资财、钱财。⑥视:看。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①理顺太息归归:②书毕投缳毕:1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15.刘理顺的言行体现了其高尚品德和节操,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答案】13.①归:回来,回家。②毕:完毕。14.他更加勤奋好学,不是好学的人他不交往。15.刘理顺勤奋好学,被授予修撰之职后“益勤学”;刘理顺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保大家,在国家遭受危难时刻“捐家赀犒守城卒”;刘理顺深明大义、舍生取义,“书毕投缳”,践行了取义成仁之举。(意近即可)【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刘理顺长叹回家。归:回来,回家。②句意:写完后就上吊自杀了。毕:完毕。【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益,更加;勤学,勤奋好学;交,交往。【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分析。由“帝亲擢第一”“拜修撰。益勤学”可知,崇祯皇帝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并授予他修撰之职,刘理顺就更加勤于学问,可见他勤奋好学的品质。由“守卒缺饷,阴雨饥冻”“捐家赀犒守城卒”可知,守城的士卒缺军饷,阴雨连绵受饥受冻,刘理顺就捐出家资犒劳守城士卒,可见其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保大家的高尚品质。由“书毕投缳,年六十三”可知,在城池被攻破之时,刘理顺留下慷慨之词后英勇就义,可见其大义凛然、不惧生死、舍生取义的品质。参考译文:刘理顺,字复礼。万历年间乡试得中。到(殿试)廷对时,崇祯皇帝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回宫后高兴地说:“朕今日得到了一位年高而有德望的人。”授予修撰之职。(刘理顺)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就不与他们交往。贼兵侵犯京师很急,守城的士卒缺军饷,阴雨连绵受饥受冻。刘理顺拜访朝房的诸位执政说,赶紧请求库银,众人(只是嘴上)恭敬应答。刘理顺长叹回家,捐出家资犒劳守城士卒。同僚问他如何进退,(刘理顺)正色说:“(我的)生死视乎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城被攻破,刘理顺写了一行大字:“成仁取义,孔子、孟子所流传(下来的)。文信实践了,我为什么不这样!”写完后就上吊自杀了,年龄六十三岁。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花开屋外,福藏心中》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若蝶(1)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2)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出几分荒凉。女友带我走近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老房的四周围着篱笆院墙。(3)推开半掩的斑驳的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在院中,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4)院当中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书写春联。(5)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五六岁穿着红花棉袄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灰白的泥土地面上。铺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院中。(6)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俩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来慰问品。(7)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8)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红纸,老人的字写得不算好,但每个“福”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9)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10)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啊,是腊梅的香气,我循着花香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朵朵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我环顾了一下小院,发现小院的四周都种着花草,有芍药、月季、一串红、大丽菊……都是些普通的花草,但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11)“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12)“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13)“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追问老人。(14)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15)“大爷,你恨她吗?”(16)“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香:“腊梅真香呀!”(17)临走时我在女友的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五百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18)老人忙用手挡了挡:“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在女友的再三坚持下,老人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了。(19)老人进屋,拿出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20)谢过后我们起身告辞,我回头再看一眼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给荒寂的小院绘出一抹亮色。(21)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我又望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22)花开屋外,福藏心中。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救济,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6.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仿照例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1)、(2)、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3)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第(10)段是对小院环境的描写,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B.第(16)段中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一句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绝望。C.老人把福记在心中,所以写出的“福”字匀称周正,力透纸背。D.文章末段巧妙点题,意味深长,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引人深思。E.文章第(9)段承上启下,从上文对爷孙俩居住环境差、衣着简陋和命运多舛的描写,转入后文对“福在哪里”的叙写,增加文章的条理性和语言的流畅性。19.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你认为作者能从老人那儿得到哪些精神救济?【答案】16.(1)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2)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家的儿媳妇;(3)送“我们”自家种的花生。1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写着福字的红纸比作火苗,把女孩比作音符,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孩在幸福环境中的活泼快乐。18.AB19.(1)要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2)要为他人着想,宽容待人。(3)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解析】【16题详解】考查概括事件。根据第(12)段中的“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可得: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根据第(6)段中的“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和第(16)段中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可得: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家的儿媳妇。根据第(18)段中的“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可得: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根据第(19)段中的“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可得:送“我们”自家种的花生。【17题详解】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把写着福字的红纸比作燃烧的火焰,把小女孩比作欢快的音符。联系本句中的“欢快”一词可知,这两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孩在幸福环境中的活泼快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A.“说明老人生活条件舒适,懂得享受生活”有误,应为:说明老人虽然生活屡遭磨难,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老人的赞美之情;B.“写出了老人内心的绝望”有误,应为:写出了老人对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家的儿媳妇,表现了他为他人着想,宽容待人;故选AB。【19题详解】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10)段中对小院环境的描写可知,老人的小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根据第(12)段中的“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可知,老人虽然生活屡遭磨难,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根据第(16)段中老人说的“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可知,老人对于离家出走的儿媳妇没有任何的抱怨,而是体谅她的难处,理解她的不易。由此可知,他善于为他人着想,能宽容待人。根据第(19)段中的老人送我们花生的细节和第(21)段中的“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可知,老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根据以上老人的性格特点表述自己得到的“精神救济”即可。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一)综合性学习(5分)“线上教学”已经走入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材料二】线上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身处两个不同的物理空间之中,有时就连时间也是不同步的,学生在学习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主权,因此许多学生难以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据研究人员的观察,在计算机实验教室中进行线上学习的所有学生多多少少都会脱离教学过程,去和其他网站进行互动。【材料三】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可以减少学生在参与线上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孤立感,帮助学生建立起与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减少学生流失的可能性,降低不能面对面教学对整体课程质量的影响。身处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学生容易脱离教学过程,也鲜少主动在线与教师进行互动,这大大增加了线上教学师生互动的困难程度。【材料四】学生和学生之间高质量的互动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促进作用,反之亦然。参与在线课程的学生之间普遍缺乏紧密联系,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情况居多,所以不容易形成高质量的生生互动,这些不利于课堂归属感的形成。研究结果显示,线上课程比线下课程的学生流失率高出10%—15%。20.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写出你的结论。2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简要概括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答案】20.学生普遍认为线上教学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教学。21.(1)学生难以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2)线上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难度:(3)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互动。【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结合材料一图表可知,11.15%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可以完全取代线下教学,53.49%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辅助手段,与线下教学相结合,32.56%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只能作为线下教学的临时替代,还是应该采取线下教学。综合可得出结论:学生普遍认为线上教学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教学。【21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的梳理与概括。结合【材料二】“线上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身处两个不同的物理空间之中,有时就连时间也是不同步的,学生在学习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主权,因此许多学生难以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可概括,学生难以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结合【材料三】“身处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学生容易脱离教学过程,也鲜少主动在线与教师进行互动,这大大增加了线上教学师生互动的困难程度”可概括,学生鲜少主动在线与教师进行互动,线上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难度;结合【材料四】“参与在线课程的学生之间普遍缺乏紧密联系,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情况居多,所以不容易形成高质量的生生互动,这些不利于课堂归属感的形成”可概括,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互动,不利于课堂归属感的形成。(二)名著阅读(8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文中的“我”是谁?(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3)这部作品通过实地采访,真实报道了中国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如毛泽东,朱德等,除此之外,请再列举出两位红军________、________。【答案】(1)毛泽东(2)B(3)①周恩来②彭德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理解。语段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被派往上海组织运动,回到湖南推动工会工作。这里的“我”就是毛泽东。(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该篇讲述斯诺终于见到了毛泽东,介绍了很多他了解到的毛泽东的事迹,包括他的传奇、他的妻子、他的影响力、平时的生活包括日常的伙食等,特别说明了他的性格:复杂、有趣、天生精明、精力过人、自尊心极强。接着介绍了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过《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三本共产主义书籍,并未涉及《资本论》;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识记。《红星照耀中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