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困境
毫无疑问,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指导下,全球化和现代化可以迅速导致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和积累。事实上,它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对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然而当人们开始向往现代化,追求现代生活,膜拜现代文明的同时,民族的文化传统被丢弃,文化密码被遗忘,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尤其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少数民族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更为强烈、更为彻底。对于祖祖辈辈在我国北方草原繁衍生息、世代相传的蒙古民族来说,即是如此。一、蒙古文化的转型千百年来,蒙古民族在草原上游牧,人伴牲畜而居,畜逐水草而动,四时迁徙,皮毛当衣,车马为家,肉奶为食,这是蒙古民族生产和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正是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草原天堂。在长期的实践中,蒙古人不断创造和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得以承传下来。当现代文明的车轮在草原上碾压时,古老的游牧文明也曾经或正在做出着脆弱的反抗,试图捍卫自己古老的传统和最后的尊严。但在力量悬殊的对抗中,草原的版图逐渐缩小,草原上的自然物种日渐减少。此时的草原反而,吸引来“各路神仙”:采矿的轰鸣声划破宁静的天空,运煤的车队掀起了滚滚烟尘,石油井上的抽油机不知疲倦地“磕头”,开垦的拖拉机、贩羊的卡车、放牧的摩托车……唯独,蒙古包孤独地坐落在牧民定居点的角落里,见证着这里曾经是游牧人生活过的地方。“艺术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每个优秀的艺术作品既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缩影,又是那个时代的心声。因而,转型期间的蒙古民族生存状况、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自然成为当代电影艺术表现的不可多得的素材。对本民族当前生存状况有着亲身感受,并对民族文化前途产生迷茫和忧虑的蒙古族电影人,出于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将当下民族生活真实境遇进行提炼、加工和概括并映射在胶片之上,表现蒙古人生活、心理和情感,探讨了民族文化命运以及整个民族未来的深刻命题。地理环境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一个民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而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游牧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是草原,离开了草原游牧文化无从谈起,可如今的草原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双重压力下,不长草的地方迅速退化、沙化,长草的地方被铁丝网围栏分隔,数千年在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就此停止了他们游牧的脚步。宁才执导的电影《季风中的马》是表现这方面的一部力作。影片中苍茫的草原满目疮痍,几乎寸草不生。已蜕变成荒漠的草场上,乌日根一家有限的牲畜(一匹马和几只羊)都很难展开轮牧、休牧。“土地国有”,彻底破灭了乌日根继续游牧生活的希望。羊要圈养,马更不敢随便放。因为,他们家的大白马吃草之际踩中陷阱,险些被围栏的铁丝网缠死,被圈起来的牲畜没草可吃……再加上还不上银行贷款,儿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等等,乌日根一家彻底被逼到绝境,最终他只能向残酷的现实妥协:卖掉了家里的羊,又卖掉了(后来又放生)曾经给他带来无数荣誉和自豪的白马,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他无限眷恋的草原,走向城市。乌日根是无奈的,也是痛苦的,他对未来生活产生迷茫和恐惧也是自然的。他说:“鱼是鱼,马是马,自己是牧人,进城去干嘛?”一个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的牧人被迫走向语言不通的城市,要去过非鱼非马的生活,这是何等的无奈啊!乌日根虽然离开草原走进城市,但曾经的游牧生活却永远定格在他的脑海当中,成为了他心灵深处无法医治的痛。这种由于失去了生存的居所而引发的心灵痛楚何止乌日根一家!事实上,生活在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也面临着相同的境况。电影《长调》(哈斯朝鲁执导)中,巴图的额吉家也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苍凉的荒漠、严寒的气候、久病的阿爸使这个家岌岌可危。年迈的老额吉和稚嫩的外孙女成为了顶梁柱。严酷的自然环境意味着什么?老额吉家还能维持多久?影片虽然没有交代结果,导演却把他们早晚搬走甚至有可能要进城的“白”留给了观众。电影《帕尔扎特格》(宁才执导)中,表现了鄂温克人告别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游猎生活,走出森林,实行定居。由于鄂温克人赖以生存的森林面积逐渐缩小,森林里的动植物种类日渐减少,连驯鹿吃的苔藓都“供不应求”,主人公娜吉雅的弟弟果列什卡等鄂温克青年一代不得不放弃传统生活方式,去适应新的现代生活方式——下山定居。二、乌日根对自己的孤独和迷失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们,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因此也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前提。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生活,从中创造文化;而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也塑造人类,塑造文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各民族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类型和文化特性也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这些精神存在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并且对该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情感、信仰、思维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又具体内化到民族成员个人的自觉信念、理想和追求,转化为民族成员个人的情感、道德和意志,使本民族成员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所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是该民族的根基与血脉,当它一旦失去了扎根的土壤与生长的环境,这个民族成员的精神世界便成为无根的浮萍。也就是说,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衰退和消亡之时,民族差异不断被消除,民族性被同化,族群认同变得模糊,民族的每个成员会被推到非常尴尬的处境: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却不知道自己是谁?影片《季风中的马》中,面对环境的剧变,乌日根是不甘心的。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后代,他不愿意看到世代流传的民族精神在自己这一代悄然湮没,他的肩膀上有一种莫名的重负,他的内心中有一种无法言传的痛楚。他对残酷的现实做出无谓的反抗,试图通过个人的抗挣改变现状。可强大的“现代环境”让他像一头困兽在四处碰壁。此时他血液里的传统和精神寄托被一点一点撕裂,使他陷入了更加巨大的孤独和忧伤的泥潭当中。他显然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和荣耀,更失去了强悍神武的牧人魅力。从此乌日根迷失了自己,精神上开始堕落。他只有通过喝酒来麻痹自己,醉酒后时常在幻觉里看到同样忧伤的萨日拉(白马),便向它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自己的苦闷和悲伤。在城里当画家的毕力格,帮乌日根赎回来被卖掉的萨日拉,并为乌日根和萨日拉画了一幅画。乌日根虽然在头上和手上带着包扎伤口的绷带,他却穿着古代的盔甲骑上萨日拉,在画布上留下最后的荣光。他这种搞怪的造型以及对民族辉煌历史的迷恋,宛若是在向堂吉诃德敬礼,他又一次迷失了自己。当他和他心爱的马永远留在了一幅画中时,乌日根满足了。他仿佛回到了13世纪的金戈铁马,纵横驰骋在蒙古帝国的疆场上。这是他眼下唯一能做到的,也是他沉溺于其中且不愿醒来的远古之梦。只有通过这样的梦,他才获得精神上的自我慰藉和满足。影片中毕力格的出现是对乌日根形象的另一种补充,他使乌日根的形象更加充实和丰满。毕力格是早期进城的蒙古人,没有了草原土壤的他,失去了游牧民族的高贵气质和古朴性格,也失去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品质。在无情的城市和商业消费主义语境里,他彻底迷失了自己,变得冷漠、无情而势利。虽然他也喊“不,我是孛儿只斤·毕力格,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这样的口号,但那只是他心虚、萎靡的一种表现。他成天沉迷于祖先的荣耀,过分信奉和炫耀家族的光环,从而满足着个人的虚荣,试图为他早已畸变的尴尬身份涂抹点民族颜色。他把乌日根和萨日拉印在画布上,和乌日根一起做远古的“梦”,使乌日根的某种幻像得到了满足,使自己也似乎有了一些族群认同的快感。可这个“梦”却加剧了乌日根的继续迷失,直到彻底找不见自己。在这个意义上讲,毕力格也是进了城之后的乌日根。相比之下,其其格(电影《长调》的主人公)和娜吉雅(电影《帕尔扎特格》的主人公),是自愿选择了城市,离开了草原/森林的。其其格是位蒙古族长调歌唱家,她以独特的演出风格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很快成为现代商业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虽然她自认为“唱得不太好”,但古老的长调还是能够满足观众的猎奇和演出方商业利益的欲望,所以“演出方很满意,还签定了合同”,并为她配备豪华的交响乐团。娜吉雅是鄂温克族第一个大学生,她考上大学,走出森林,到现代城市学习和生活。她的鹿皮画创作构思奇特,工艺精湛,堪称一绝,在国内外的画展上多次捧得了大奖,夺得荣誉。为此,单位给她很多福利待遇,甚至为她举办个人画展,鼓励她创作出更多的神鹿画。传统的长调艺术和鹿皮画被纳入到现代性的系谱当中,便远离了孕育她们的特殊土壤。在冷酷的现实和商业功利主义的层层剥离之下,它们原有的古朴的颜色逐渐褪去。在这里缺少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滋润,导致古老艺术的颓废。而视艺术如生命的其其格、娜吉雅被挤到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表面上的无限风光并不能消除她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在商业演出的控制下,其其格能做到的只有以机械演唱去应付差事,为此她感叹“虽然台下坐满了观众,可我都不知道在唱给谁。我的心空荡荡的,就好像唱歌的不是我”。丈夫巴图的意外身亡把她彻底推向痛苦的深渊。在一次商业演出时她嘎然失声,告别了舞台,告别了长调。摆脱了商业操纵的其其格,在精神上轻松了许多。可再也不能演唱长调时,她陷入了又一轮的痛苦漩涡。她确实无法拔出来,最终选择了“煤气中毒”。同样,非凡的成就和众多光环也无法激起娜吉雅的愉悦和兴奋,鲜花和掌声无法成为她继续创作的动力。因为她一直都惦念着姥姥和神鹿,一心向往着她魂牵梦绕的帕尔扎特格(鄂温克语故乡)。她似乎失去了魂,成天心事重重,痛苦不堪。在一次颇具规模的画展上,她突然宣布:“我已经画不动了”,并痛哭流涕,伤心欲绝。娜吉雅想到回森林,却遭到单位领导的拒绝。从此她以酗酒麻痹自己,以幻觉慰藉自己。作为一个森林民族,不能继续森林生活,这是她孤独与痛苦的根源。面对越来越难适应的环境,其其格和娜吉雅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回家。其其格的回家之路并不顺利,眼前的变化导致她漂泊在外多年而回来寻根的心很难踏实着陆。笔直的公路、跨湖的桥梁、鳞次栉比的工厂、呼啸而过的火车、转个不停的风力发电机、荒凉的戈壁滩,使她无不感到陌生和意外。更让她难过的是,回到家却听不到淳朴的蒙古歌,听到的全是变了味的、跑了调的混杂音乐。“喜欢蒙古歌”的卡车司机扯开嗓子唱,可他唱出来的长调怎么听都是酒汉子们吼出来的“酒神曲”。在小镇上,沙漠狼组合激情演唱着“老婆老婆我爱你”,他们以花哨的造型、聒噪的声音、时髦的音乐追赶着现代。被父母强迫来学长调的小女孩,只会唱“嘻刷刷嘻刷刷,哦哦……”,很明显小女孩不是学长调的料,老额吉都看出来说“这孩子要上电视”。此时,无孔不入的商业悄然入侵,精明的老板想出通过小驼羔的哀鸣声来感动母驼,从而挤出更多的驼奶。而失去母亲的小驼羔每天跑到母驼的坟前呜咽,那痛苦的哀鸣像极了其其格失声后暗哑的长调。对娜吉雅来说,回去的路并不漫长,可在路上却遇到大批的鄂温克人在下山。“你们知道神鹿吗?”他们面无表情,满脸茫然。娜吉雅问到了他们的痛处,因为她在拷问“你们知道自己的祖先吗?”回到森林,却没能回到精神的家——帕尔扎特格。因为,此时的森林已经完全被现代商业活动吞噬,现实的鄂温克年轻一代正在为自己的传统文化掘墓。果列什卡们用大卡车拉走大批驯鹿到山下定居,象征鄂温克族传统文化的桦树皮船也被送往博物馆“换几个钱”。姥姥是苍天派来的使者,是预言家,她说:“离开了森林,驯鹿就没有苔藓可吃了,它就会死的。让驯鹿离开森林,人们会受到惩罚的”。因此,年迈的姥姥独自留在帕尔扎特格,执著地跳着萨满舞,传达苍天的旨意,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姥姥过世后空空的萨满神袍被林风吹得叮当响,显得悲凉、凄惨。没有了长调和蒙古音乐的草原,不是其其格回来寻找的根。没有了神鹿和姥姥的森林,也不是娜吉雅回来寻找的根。三、时代的悲剧:信仰与灵魂的引领人类的文化与信仰相伴而行。马克斯·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属于文化,每个人都不可能逃出特有的文化之网。属于文化的人也属于信仰,失去信仰的人不可能在文化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根基、没有高远境界的人。在这种人身上剩下的只是现实性、功利性的东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很多人的信仰已极度物质化,什么有用追求什么,人成为物质的追逐者,物质决定一切。这种状况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导致文化排斥精神性的东西,文明更倾向于追逐物质利益,而不是追求进步。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敬仰和崇拜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是蒙古民族文化独有的特质。蒙古人认为,先祖的亡灵们会保佑子孙后代,能够赐给他们幸福,也能让他们与人格化的自然力量相抗衡,并取得胜利。到了13世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领他的族民在世界历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笔。从此,成吉思汗被蒙古民族隆重的崇拜和虔诚的供奉,甚至完全被神化,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对蒙古人来说,成吉思汗是圣祖,是吉祥的神,是他们的精神信仰,是整个蒙古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影片《成吉思汗的水站》围绕古老水站,展开奥特根和阿尤拉兄弟俩之间的分歧和激励的冲突,从水站的命运引申到民族文化与信仰,在古老与现代、保护与毁灭、坚持与放弃、恪守与背叛的对立中展示了坚守信仰与出卖灵魂的碰撞。影片中的水站有了800年的历史,当年成吉思汗穿越戈壁,饥渴难耐时,一个牧人及时送来了水。成吉思汗便让牧人在戈壁上建立水站,帮助过路人。牧人和他的后裔们将圣主的嘱托视为神圣的使命,每天都从很远的地方送水到水站,并守护着。奥特根用蒙古人极其简单而严肃的方式——摔跤胜过表弟阿尤拉,成为新一代的水站守护人。在他眼里圣祖成吉思汗是至高无上的,水站是成吉思汗的嘱托,也是成吉思汗的延续,所以他无比忠诚。得知阿尤拉要开发水站后,他表示不同意,并作出反抗。影片中几度出现这样的画面:全副武装的奥特根骑上骆驼,手持苏鲁锭枪,驰骋在戈壁草原上。奥特根仿佛成为成吉思汗身边的一员猛将,严格坚守自己的信仰,誓死捍卫水站这个精神家园。阿尤拉童年时也有过守护水站的梦想,被奥特根摔下来之后跟着父亲进城,成为一个夜总会的大老板。经现代城市文明的浸染,他的梦想和信仰逐渐被抹去,商业利益和物质财富成为他的唯一追求。当他把商业眼光瞄到水站时,他已经开始出卖自己的灵魂。在他眼里只有商业和财富的最大化,而亲情、祖先、信仰统统成为遥远的记忆。在高度发达的时代,水站渐渐失去作用,除了少数狼夜来饮水之外,看不见什么路过这里的人。因此,奥特根可以和阿尤拉一起开发旅游点,去过现代生活的。城市、汽车、宾馆、美女,都在向他微笑,向他招手。可他没有忘记圣祖的意愿,没有忘记祖先传下来的职责。他克服了现代的种种诱惑,拒绝了阿尤拉给他的一切,把信仰坚持到最后,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可在商业泛滥、物欲横流的今天,个体的反抗成为无谓的徒劳,悲剧的发生不可逆转。奥特根杀死了表弟阿尤拉,被抓入狱,第二年水站还是被改造成旅游点。导演为观众展示了全景式的悲剧,这悲剧不仅仅是奥特根和阿尤拉兄弟俩以及矛盾的焦点成吉思汗的水站的悲剧,这悲剧更应该是民族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因为,被现代文明陶醉的人们却出现了信仰危机,从而寻不回自己的灵魂了。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可以说,信仰就是灵魂,它具有本民族最难以改变的文化特性,从而能够区别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形式,使每一个人拥有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图腾崇拜是人类的原始信仰,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现象,千百年来逐渐凝聚并积淀于人类文化心理深层,始终伴随人类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到今天,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精神依托和文化需求。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从远古就有狼、鹿图腾崇拜的神话。马走进蒙古人的生活之后,更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马成为蒙古人喜爱和崇拜的对象。在艰苦的游牧生活中,蒙古人与马相依为命,马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到13世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马背上打天下,先统一整个蒙古高原,再征服横跨欧亚大陆的巨大土地,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举世闻名的“马背民族”就此诞生。从此,马融汇于蒙古民族精神,成为其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也成为蒙古民族的一种文化图腾。蒙古人爱马如命,视马为命根子。马是他们的忠实伙伴,精神寄托,是美的化身,是吉祥物,是矗立在整个蒙古民族心目中的不朽的丰碑。只有和马在一起的时候,蒙古人原本的热情、豪放、野性等因子才能得到充分激发。因此可以说,蒙古人和蒙古马的灵魂结合在了一起。那么,蒙古人、蒙古民族失去了马之后会是什么样子?蒙古人失去了马就等于失去了灵魂,蒙古族失去了马就会失去其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载体,进而也失去其民族精神。影片《季风中的马》对这样的严肃命题进行了很好的探讨和展示。主人公乌日根的爱马萨日拉(白马)曾经为他带来帐包、带来妻子,带来了无数荣誉。在常年的合作当中人与马之间不仅有了高度的默契,还产生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萨日拉成为乌日根的精神依赖。当生活陷入绝境,乌日根不得不做出卖马的痛苦选择时,他是无助的,又是无奈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请求买马的夜总会老板“千万别杀了它”。乌日根从此陷入巨大的忧伤和孤独之中,因为他心里非常明白,他卖掉的不是萨日拉,而是他的灵魂,甚至是他自己。失去了灵魂,只剩下身躯的空壳,乌日根成日用酒来麻醉自己。在醉酒后的幻觉中,他看到了同样忧伤的萨日拉。因此,他更加嗜酒如命,酒成为他另一种精神依赖。当他在现实中再一次真正看到萨日拉时,萨日拉乖巧而麻木地站在城里一家夜总会的舞台上,眼睛被蒙上乳罩,一个肥胖的半裸女郎骑在它身上,随迪斯科音乐扭动着。乌日根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在狂欢的人潮中,他愤怒无边,不顾一切地冲向舞台跟酒客们发生冲突,还喊着“这是我的马!”。按理说,这时的萨日拉不属于他了,可能做出这样的反应他绝不是无理取闹。在这里他看重的是萨日拉的精神意义,认为与其这样精神上的折磨还不如杀了它。在乌日根的心目中萨日拉是神圣的,萨日拉代表着他的尊严,在这个意义上萨日拉永远属于他。萨日拉的神圣被玷污,等于自己的尊严受侮辱,为此他做出反抗也是情理之中。通过这样的反抗,试图保留萨日拉的神圣,捍卫自己的尊严,实现人与马的双重救赎。在毕力格的帮助下,乌日根虽然把萨日拉赎回到身边,但由于要进城他又要面临失去萨日拉。这也意味着他再一次承受失去爱马的折磨。萨日拉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它并没有只指涉主人公乌日根一个人。它的生存困境折射出乌日根在内的整个蒙古族的当下生存状况,它的现实命运象征着蒙古族文化在内的人类传统文化的现代处境。就如宁才导演的阐释:“曾经,蒙古牧人骑着蒙古马在辽阔的蒙古草原所创建的游牧生活,为人类缔造辉煌的游牧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今天,它就像被蜂拥而至的多种现代文明围困的一匹马,在惊恐、困惑和无奈中正叫喊出挣扎的悲鸣。……过了很久以后,有一天我又突然深深地感到:这不仅仅是蒙古草原的故事,也不仅仅是蒙古牧人乌日根的故事。那天我还真切地看到,在世界的另一处,你也在变幻莫测的季风中踽踽独行。你还流着泪问我是否看到了一匹叫萨日乐的白马?”这样的思想和主题在宁才导演的另一部力作《帕尔扎特格》里,也有了很好的表达。影片将关注的视线投向大兴安岭森林深处的鄂温克族和驯鹿,通过主人公娜吉雅的视角展示了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古老信仰的消失。鄂温克画家娜吉雅是美术界的奇才,她曾以精妙奇特的鹿皮画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非凡的荣誉。由于离开森林多年,缺失了神鹿的陪伴,导致她精神低迷,灵感枯竭。因此她在一次画展上宣布“我画不动了!”,他辞退城里的工作,回到森林。森林是鄂温克人的帕尔扎特格,驯鹿是他们的图腾。鄂温克人离不开森林,也离不开驯鹿。同样,驯鹿离不开森林,也离不开鄂温克人。这种人、驯鹿、自然界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文化遗产保护拆除工程合同
- 2024年新能源产业借款合同样本
- 2024年度房产租赁合同范本(含税费计算)3篇
- 2024年度进出口贸易合同
- 2024年度互联网保险服务合同
- 2024年定制化保安派遣服务合作协议
- 执行董事工作岗位职责说明
-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
- 异丙醇基本资料(理化特性,制备方法,物质毒性,化学性质)
- 延边大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及利用调查分新
- 大型活动现场医疗急救预案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1练习一(附答案)》教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5.4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课件
- 《中外园林史》课程测试题-参考答案 林墨飞
-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料的燃烧(第二课时)
- 网店客服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2024年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 FANUC机器人培训教程(完成版)
-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案
- 玉溪大红山铁矿二期北采区采矿施工组织设计
- DB41-T 2704-2024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