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嘉兴八校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2023年11月)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近唐代诗人李白的七绝《峨眉山月歌》中这样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山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中所描述的月亮的月相是()A.蛾眉月 B.上弦月 C.满月 D.新月【答案】B【解析】【详解】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意思是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不是峨眉月、满月、新月;上弦月出现在前半夜的西边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平羌,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本诗说“影入平羌”,就是说月影在东边,相对的月亮就应该在西边,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启动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中的日地距离C.适宜的温度条件 D.稳定的太阳光照3.在流浪地球计划地实施中,主人公刘培强依旧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B.月球每天东升西落C.从地球北极上空看,火星在太阳系中按顺时针方向绕日运动D.木星凭借自己强大的引力成为太阳系中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答案】2.C3.D【解析】【2题详解】“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成功实施后,地球自转停止,地球的公转以及轨道没有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并没有改变,ABD错误;地球不自转,因为公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周期变为一年,地表温度在白昼期过高,黑夜期过低,昼夜温差变大,温度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C正确。故选C。【3题详解】太阳和月球每天的升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流浪地球计划停止了地球的自转,因此无法观察到太阳和月球每天的升落,A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均表现为在北极上空俯瞰呈逆时针公转,C错误;木星由于自身体积巨大,对其他天体吸引力强,因此成为了太阳系中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且该现象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刘培强在流浪地球计划中依旧能观察到该现象,D正确。故选D。【点睛】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之一,直径约为地球的11倍。其磁场极强,能捕获大量的带电粒子形成辐射带,同时也吸引着周围天体的运动。木星可能在形成过程中已经拥有了一些卫星,但它后来还从外部空间捕获了大量天体,并将其困在自己的引力场中。这些天体包括彗星、小行星和其他冰质天体等。此外,木星的引力非常强大,能够吸引更多的天体进入其轨道附近,并最终被捕获成为卫星。总之,木星拥有如此多的卫星主要是因为其捕获能力和强大的引力。科学家宣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中,预计2025年达到太阳活动峰值。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和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之间的太阳活动最小值,即太阳活动谷年,发生在2019或2020年。一个太阳活动周期是由太阳黑子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来衡量的。4.太阳活动的标志及其对应的太阳大气圈层是()A.太阳黑子B层 B.耀斑A层 C.日珥C层 D.太阳黑子C层5.2020年地球上出现概率较大的现象是()A.全球农业大规模歉收 B.地球上出现较多的激烈天气现象C.“磁暴”现象多发,大量卫星故障 D.短波通讯经常中断【答案】4.D5.A【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则图中C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A为日冕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黑子,太阳黑子是发生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耀斑、日珥是发生在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由图可知2020年是太阳活动谷年,太阳活动不明显,太阳活动谷年地球上天气变化相对平稳,全球农业歉收概率更高一些,A正确;太阳活动谷年,太阳活动不明显,激烈天气现象会较少,B错误;“磁暴”现象多发、短波通讯经常中断都是由于太阳活动强烈引起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黑子,黑子发生于光球层,日珥、耀斑发生于色球层,太阳风发生于日冕层。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图为“某次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辐射逆温发生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b→c→d→a→b B.c→d→b→a→c C.b→ac→d→b D.c→a→b→dc7.此次逆温对近地面大气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对流运动较强 B.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近地面大气密度变大 D.不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答案】6.B7.C【解析】【6题详解】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c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逆温现象尚未出现。夜间,随着地面附近降温快,在近地面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这种现象在黎明前最强(即逆温层的厚度最大),依次对应d、b。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依次对应a、c。所以辐射逆温发生过程的先后顺序为c→d→b→a→c,故选B。【7题详解】逆温层空气下冷上热,大气层结稳定,对流运用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且大气层结稳定,风力小,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ABD错。大气层结稳定,对流运用弱,空气在近地面聚集,近地面大气密度变大,C正确。故选C。【点睛】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左右。这种大气层结构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层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该层空气上下层流动减弱,从而空气污染加重。据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对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地貌景观。该处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完成下面小题。8.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堆积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9.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 B.河漫滩 C.冲积扇 D.风蚀蘑菇【答案】8.C9.D【解析】【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蜂巢”地貌是伟硕岩体被淘蚀后形成,所以这种地貌是一种外力侵蚀地貌,故AB错误。此地貌位于河西走廊,这里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大,故判断此地貌是受风力侵蚀而成,而非流水侵蚀形成,C正确,D错误。故选C。【9题详解】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蜂巢”地貌的形成作用是风力侵蚀。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A错误。河漫滩是流水沉积地貌,B错误。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C错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D正确。故选D。【点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天坑是四周岩壁峭立,深度和宽度较大的地表陷坑,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典型代表。下图为湖南省某位高中生在进行研学活动时绘制的天坑形成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该类地貌发育成熟后,当地()A.降水稀少 B.土壤层厚 C.地表水缺乏 D.岩石坚硬11.能正确表示天坑形成先后顺序的是()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乙→甲→丙→丁 D.丙→丁→乙→甲【答案】10.C11.B【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湖南省的降水主要是由于当地的大气条件决定,并不会因为地貌的发育而产生的显著变化,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A错误;该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岩石成分主要为石灰岩,质地较软,且该地貌主要是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因此天坑地貌发育成熟之后,由于遭受长期的流水溶蚀作用,土壤较为浅薄贫瘠,BD错误;由于喀斯特地貌溶洞、暗河众多,该地貌形成之后,地表水极易下渗成为地下径流,地表水缺乏,C正确。故选C。【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石灰岩广布地区,由于岩石质地较软,易发生侵蚀作用形成众多裂隙,地表径流沿裂隙下渗之后不断溶蚀地下空间形成地下洞,随着地下洞的不断发育扩大,地下洞顶部不断坍塌,最终整个洞体上方地表物质全部坍塌,地下洞裸露最终形成天坑地貌,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天坑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丁→乙→丙→甲,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等。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岩体直面辽阔海域,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再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完成下面小题。12.海蚀柱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变近 B.逐渐变远 C.先变远,后变近 D.先变近,后变远13.海蚀柱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答案】12.B13.C【解析】12题详解】海蚀崖受到海水的侵蚀逐渐向陆地方向移动,与海蚀柱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B正确。【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海蚀柱是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的。海蚀拱桥受侵蚀发生崩塌,就形成了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海水继续侵蚀,最终形成碎屑堆积物,C正确。【点睛】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蚀穿而成的拱门状,称海蚀拱桥或海穹。海蚀拱桥的拱桥发生崩落,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叫做海蚀柱。大气对流层与上面的平流层被对流层顶部分开。对流层顶的海拔由赤道至极地逐渐下降。国外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北半球对流层顶的海拔从1980年至2020年间逐渐上升,2001年至2020年上升速度加快。完成下面小题。14.该科研团队研究对流层顶海拔的上升,需要的监测的信息有()①气压数据②温度数据③气流运动④臭氧含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研究发现,北半球对流层顶的变化比南半球大,可能由于()A.北半球陆地面积占绝对优势 B.北半球人口与经济规模较大C.南半球原始森林茂盛辽阔 D.南半球地震火山频繁发生【答案】14.A15.B【解析】【分析】【14题详解】大气垂直分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其中大气运动状况与气压、气温关系密切,①②③正确;臭氧含量是平流层的信息,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较大,化石燃料的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气温上升幅度大,使北半球对流运动更强烈,北半球对流层顶的变化比南半球大,B正确;北半球陆地面积、南半球原始森林对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大影响不大,AC错误;南半球火山地震频发不会导致北半球升温,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对流运动越旺,对流层越厚。风沙肆虐的沙漠一直是蔬果生产的禁区,日光温室可以极大地改变这一现状。南疆地区早期建成的温室,普遍存在着冬季夜间室内冻害时常发生的问题。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量中墙面放热量约占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此外,土壤夜间放热性能较为稳定,受气候条件影响小。完成下面小题。16.墙面在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下属于其主要作用的是()①墙面朝阳,吸收太阳辐射多②墙体厚实,蓄热能力强,保温效果好③墙体反射短波辐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④厚实的墙体较为稳固,利于阻挡风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7.电动卷帘可以根据温度高低对玻璃进行择时覆盖不透明膜,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冬季白天,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B.冬季夜晚,打开可以起到削弱作用C夏季白天,覆盖可以减轻太阳辐射 D.夏季晚上,打开可以降低昼夜温差【答案】16.D17.C【解析】【分析】【16题详解】由图可知,日光温室的墙面正好位于阳坡,因此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提升温室的温度,而且照射到墙体的太阳高度角较大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温室的墙体比较厚实,因此可以作为温室的蓄能建筑,有助于调节温室夜晚的气温。南疆位于西北地区,风沙较大,厚实的墙体有助于阳挡风沙。①②④正确,D正确;墙体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引起室内增温,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17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夏季白天,沙漠地区气温过高,覆盖卷帘可以减少太阳辐射,降低温室温度,C正确;冬季白天,气温较低,打开可以起到增加太阳辐射,A错误;冬季夜晚沙漠地区气温过低,覆盖卷帘可以起到保温作用,B错误;夏季晚上,打开会增大昼夜温差,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有三个方面:1、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2、大地暖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3、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全天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完成下面小题。18.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全天相对稳定,主要风向为()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19.杭州主城区夏季的热岛效应昼夜差异巨大,其原因可能是()A.夜晚来自山区的湿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B.夜晚来自杭州湾的风携带大量水汽缓解热岛效应C.白天来自山区的湿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D.白天来自杭州湾的风携带大量水汽缓解热岛效应【答案】18.A19.A【解析】【分析】【18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由于海水增温慢,夏季海洋平均温度低于陆地,因此海风比陆风强,夏季城区产热多,加剧陆地和海洋的热力对比,盛行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热岛风,城区东侧为偏东风。主城区东侧白天海风和热岛风风向叠加,偏东风较强;夜晚盛行陆风和热岛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的陆风弱于海风,造成夏季偏东的热岛风比偏西的陆风更强叠加之后仍然盛行偏东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夏季夜晚,气流由西部山区向城区辐合,来自山区的冷气流能够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区的温度;来自山区的空气质量较清洁,能够改善城区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区的大气污染指数等,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20.北冰洋蕴藏了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1/4和煤炭资源的1/10,此外还有丰富的金属矿产和水产资源,被称为资源宝库。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其中主要通过俄罗斯北部海域的航段称为北极东北航道(如图所示),其价值日益受到国际关注。北冰洋的冰盖面积变化反映了地球环境的变化。能及时监测北冰洋的冰盖面积及反映其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①GPS②GIS③RS④BDS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遥感技术(RS),是人的视力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能及时监测北冰洋冰盖面积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因此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北冰洋的冰盖面积动态变化是做不到的,而应该使用R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对、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查询”,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根据储存在计算机里的不同时期北冰洋的冰盖位置和轮廓,可以利用GIS动态模拟演示北冰洋的冰盖面积的变化。由此分析可知,②③正确,故选C。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2年12月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郊外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完成下面小题。2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22.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有()A.震级低 B.震源浅 C.烈度高 D.人口少【答案】21.AD22.AD【解析】【21题详解】据材料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0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17千米,陆地地壳比较厚,约3941千米因此震源应位于地壳,A正确,BC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正确。故选AD。【22题详解】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有震级低、烈度低,属于有感地震,不属于破坏性地震,新疆地区人口少,AD正确;震源浅,烈度高造成的人员伤亡应更大,BC错误。故选AD。【点睛】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下图为“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若图中界面代表莫霍界面,甲、乙为距离界面较近的地层,则()A.岩浆的发源地存在于乙地层中 B.该界面在各地和地表距离相同C.地震波向上传播时波速都增加 D.横波、纵波都可以通过甲、乙24.若该界面为不同地质时期沉积物的分割面,且甲地层含有裸子植物化石为主的煤层。则关于甲、乙地层叙述正确的()A.甲地层可能含有三叶虫化石 B.乙地层可能形成于古生代C.甲地层时期无脊椎动物繁盛 D.乙地层时期蕨类植物繁盛【答案】23.AD24.BD【解析】【23题详解】若图中界面代表莫霍界面,甲为地壳、乙为地幔,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乙地层),A正确,莫霍界面和地表距离不一,大洋部分较浅,大陆部分较深,B错误;地震波向上传播时波速都减弱,B错误;地壳、地幔主要由固体物质组成,横波、纵波都可以通过甲、乙,D正确。故选AD。【24题详解】若该界面为不同地质时期沉积物的分割面,甲地层含有裸子植物化石为主的煤层,说明甲地层主要为中生代地层,不可能含有三叶虫化石,A错误;乙位于甲地层之下,形成年代较早,可能形成于古生代,B正确;无脊椎动物繁盛在古生代,C错误;乙地层是古生代地层,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D正确。故选BD。【点睛】中生代是爬行类动物的时代,典型的动物是恐龙,在中生代晚期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裸子植物繁盛,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阶段。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下图为长沙市河流阶地剖面图,图中I、Ⅱ、Ⅲ为河流阶地,图中所示的橘子洲位于湘江中心,是湘江下游面积最大的沙洲。完成下面小题。25.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橘子洲的成因类似的是()A.天山山麓的冲积扇 B.长江河口的三角洲C.云南昆明石林景观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6.关于图中阶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持续抬升形成阶地 B.土壤肥沃且颗粒较细C.阶地I形成晚于阶地Ⅱ D.形成与侧蚀作用无关【答案】25.AB26.BC【解析】【25题详解】据材料和图可知橘子洲为江心洲,结合流水地貌所学知识可知橘子洲的成因为流水沉积,天山山麓的冲积扇与长江河口的三角洲均为流水堆积地貌,AB正确,云南昆明石林景观是流水溶蚀喀斯特地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流水下蚀形成,CD错误。故选AB。【26题详解】地形抬升河流下切侵蚀,稳定后河流泥沙堆积形成阶地的平坦面;然后重复前一过程形成多个阶地,所以此地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有关,A错误。阶地组成物质由河流堆积形成,土壤肥沃且颗粒较细,B正确。河流阶地在形成过程中,离现代河床越近,形成越晚,故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Ⅲ,Ⅱ、Ⅰ,C正确。地壳稳定时期,河流以侧蚀为主,河岸受侵蚀后退,塑造出形成阶地的平坦面,D错误。故选BC。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火山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产生的巨量火山灰上升到高层大气中,导致随后一年全球均温下降0.6℃。而7亿年前的全球火山大爆发,则深刻改变了大气成分,将地球从漫长寒冷的“雪球时期”中拯救出来。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27.据图分析,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导致随后全球降温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小 B.②减小 C.③增大 D.⑤减小28.据图分析,7亿年前全球火山爆发导致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A.④减小 B.⑥减小 C.⑧增大 D.⑨减小【答案】27.BC28.AC【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核心素养。【27题详解】根据材料“产生的巨量火山灰上升到高层大气中,导致随后一年全球均温下降0.6℃。”,结合图形,①表示的是大气层以外的太阳辐射,未被削弱,A错误。大气层中多火山灰,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被吸收、反射、散射,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③和⑤均增大,②减小。B、C正确,D错误。故选BC。【28题详解】结合材料“年前火山爆发之前,地球处于从漫长寒冷的“雪球时期””和图示可知,山爆发后地表覆盖火山灰,导致地面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减弱,吸收能力增强,A正确。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即⑥和⑨都增多,B、D错误。近地面大气因大气逆辐射强而升温,C正确。故选AC。【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白天,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等形式对太阳辐射进行削弱,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晚上,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还给地面,提高了夜晚的最低气温,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浙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完成下面小题。29.该模拟实验可以验证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30.为了增大纸片偏动幅度,增强实验的观察效果,下列途径可行的是()A.放置到太阳光下进行 B.增加冰块的数量C.增强电炉的功率 D.在玻璃柜上增加透气孔【答案】29.AC30.BC【解析】【2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该实验中,柜内底面的左侧为电炉,通电之后释放大量热量,气温升高;右侧为冰块,气温低。由于柜内底面冷热不均,会导致空气运动,这种运动就是热力环流,A正确;柜内底面的左侧为电炉,通电之后释放大量热量,气温升高,形成一个高温中心,而城市由于排放的废热较多,也可以形成一个高温中心,宛如一个热岛,C正确;综上所述,该模拟实验可以验证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和热岛效应,不能体现温室效应和大气受热过程,BD错误。故选AC。【30题详解】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电炉所在位置气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高处形成高压;冰块一侧空气受冷收缩下沉,高处形成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会导致纸片A向右侧偏,纸片B向左侧偏。放置到太阳光下进行会使冰块升温,减小电炉与冰块的温度差,降低纸片的偏动幅度,A错误;增加冰块的数量,使冰块这侧温度更低,可以增加电炉与冰块的温差,增大纸片的偏动幅度,B正确;增强电炉的功率可以使电炉更热,电炉和冰块的温差更大,纸片偏动幅度更大,C正确;在玻璃柜上增加透气孔,会降低气压差,降低纸片偏动幅度,D错误。故选BC。【点睛】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叫做热力环流,冷热差异越大,热力环流越强盛。非选择题部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图。材料二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地区利用草方格沙障了保护包兰铁路该路段免受沙漠淹埋。草方格沙障的原料是麦草、稻草、芦苇等,根据试验,草方格沙障的规模以1米×1米的正方形效果最好。(1)贺兰山脉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分布区,煤炭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____能。我国的煤炭大部分形成于____和____(地质时期)。(2)腾格里沙漠中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____地貌。据图判断,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____。(3)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草方格、____、____等工程措施,请简要说明草方格沙障的功能__________。(4)图中箭头所指地区,形成的流水沉积地貌类型为____,这种地貌一般分布在山麓或沟谷出口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并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答案】31.①.太阳(太阳辐射)②.古生代末期③.中生代32.①.堆积②.西北风/偏西风33.①.石方格②.高立式沙障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小风沙带来的危害;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34.①.冲积扇②.近似扇形/由扇顶到扇缘厚度逐渐变小③.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④.河流流至山麓出山口,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减慢,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沉积,形成的冲积扇。【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局部图和沙坡头地区治沙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矿产资源的形成、风力地貌、防治风沙、流水地貌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我国的煤炭大部分形成于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是因风沙在经过沙堆时风速发生改变形成的风力堆积地貌;图中新月形沙丘凸向西方,说明风从西方吹过来,结合腾格里沙漠的位置可知,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偏西风。【小问3详解】防治风沙的工程措施包括: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通过设置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小风沙带来的危害;截留部分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闻媒体工作者签证办理指南
- 电影院电梯井道安装及维护合同
- 商务旅游合同管理办法
- 终止广告合作意向书
- 员工团建活动激励管理办法
- 医院施工协议
- 保险业务清运施工合同
- 图书出发行费收据
- 医院培训师招聘合同
- 临时客服人员聘用协议
- 消防员心理培训课件
- 《云计算技术及应用》期末试卷二(含答案)
- 航空餐饮服务课件
- 床单位终末清洁与消毒模拟实操培训课件
- 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基于数据的医疗质量管理策略
- C-TPAT 供应商安全评估表
- 太阳能光伏材料回收与回收利用投资报告
-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文件汇编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航空服务赛项)备赛试题库(汇总)
- JGT368-2012钢筋桁架楼承板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