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XB20县城至木楠(白溪场至朱家嘴大桥段)路面改造工程 设计总说明_第1页
彭水县XB20县城至木楠(白溪场至朱家嘴大桥段)路面改造工程 设计总说明_第2页
彭水县XB20县城至木楠(白溪场至朱家嘴大桥段)路面改造工程 设计总说明_第3页
彭水县XB20县城至木楠(白溪场至朱家嘴大桥段)路面改造工程 设计总说明_第4页
彭水县XB20县城至木楠(白溪场至朱家嘴大桥段)路面改造工程 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彭水县XB20县城至木楠(白溪场至朱家嘴大桥段)路面改造工程S1-2第2页,共25页2019年05月设计总说明1、概述1.1项目背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重庆直辖市东南部,与湖北、贵州毗邻。位置处于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幅员面积3905.22平方公里。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穿过本县,至重庆市中心200公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3903平方千米。北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接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东连黔江区,东南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连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连武隆县,西北与丰都县接壤。地处北纬28°57′-29°51′、东经107°48′-108°36′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40公里,水陆边界线总长414.90公里,幅员面积3905平方公里,海拔245米,沿国道319线至重庆市中心270公里。本项目修建时间较长,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近年来由于交通量迅速增加,同时该地区雨水较多,路面已大面积出现翻砂、裂缝、板角断裂、断板等病害,致使该路段路况日益下降,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畅通性,也影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随着运营时间不断增长,交通量日益增加,路面出现病害后如不及时处治,雨水渗入裂缝,在雨水和重车碾压作用下,路面病害将急剧加速发展。县公路局虽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养护维修费用来维修和养护,但由于维修范围与数量跟不上路面破坏发展的速度,局部路段无法快速顺畅通行,经常处于“在修”和“待修”状态,交通运行状况逐年恶化,严重影响了该段公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为此,公路管养部门按照“综合治理、先急后缓”的原则,计划对旧破损路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维修改造,力求通过这次路面整治,使该路段达到路面平整,路基稳定,排水系统畅通,桥涵构造物完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及提高路面的通行能力,改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为社会提供一个舒适、快捷、安全的行车环境。2、测设任务、内容及依据测设任务:2019年4月受业主的委托,我公司于4月28日进入现场对该工程进行外业勘测工作,并于4月30日全面完成外业勘测任务,5月20日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图1.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1.2设计标准及设计依据1.2.1设计标准(1).道路技术等级:本次路面改造不改变原有道路技术等级(道路线形指标)。(2).路基宽度:6.5/5.5/4.5m。(3).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4).设计行车速度:15km/h。(5).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6).设计年限:10年。1.2.2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12年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18。(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1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1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16).《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办法》JTG3830-2018。(1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3832-2018。(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3833-2018。(1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21).业主与我院签订的施工图设计合同。1.2.3设计原则及要点1).根据业主意见,考虑到投资及工期,本次主要对路面进行改造,保持原有公路的平面线形及纵坡。2).根据投资情况、结合节能环保要求,尽量充分利用原路面结构强度和原路面材料,达到减少废弃料和节省投资的目的。3).主要仅针对旧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设计,兼对公路排水等进行完善。改善原有路况,提高路面行驶质量,延缓路面病害的发展,延长路面使用寿命。4)考虑到施工期间开放交通要求、投资费用和施工的便利性,以及整治路段全线路面的路况指数,本次改造项目建议采用在原有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方式。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执行情况1.3.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执行情况1.)水泥混凝土路面:执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中强制性条文3.0.8弯拉强度标准。2.)基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3.1.5条“施工气温要求”、3.1.7条关于压实度的要求、及3.3.1条7d浸水抗压强度的规定。1.4测设范围彭水县XB20为县城至木楠,里程约52公里,本项目段为白溪场至朱家嘴大桥(对应原XB20里程段为K28+881-K41+284),主要位于彭水县保家镇境内,连接汉葭街道,起于汉葭街道白溪场,先设计桩号为K0+000,止于保家镇大河坝村朱家嘴大桥,先设计桩号为K12+402.827;全长约12.402827km。本路段路线总体走向及控制点与原路线一致,其主要控制点为:白溪场(对应桩号为K0+00)、朱家嘴大桥(对应桩号为K12+402.827)。1.5测设经过2019年4月受业主的委托,对汉葭街道白溪场至保家镇大河坝村朱家嘴大桥公路整治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路线、路基、路面等方面。我院收到该项目的任务书后,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设计人员成立项目设计小组,并安排院测量调查组赶赴实地进行外业勘测调查工作。2019年4月28日,在保家镇政府人员引导下进入现场勘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项目道路线形、路基、路面、桥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调查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地质地形地貌、水文以及不良地质情况等。2019年4月28日~4月30日,我院组成2个现场调查专项小组先后进行项目前期调查,采用逐段丈量里程、逐段调查的方法对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病害情况及交通工程和附属结构的损坏情况进行现场勘测调查,完成现场各项资料的收集工作。外业已完成工作情况:(1)原道路建设设计资料的收集。(2)近年交通量数据搜集分析;(3)全线路基、路面病害、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现场调查;(4)安全隐患点、筑路材料现场调查;(5)桥涵等排水设施的疏理;(6)全线路面破损状况,并对路面损坏状况进行评定。1.6建设条件1.6.1有关部门的意见业主根据对该路的长期养护经验,认为现阶段适合对该道路进行路面改造。1.6.2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对项目的影响长生镇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该地区的建筑材料灰岩等碎石材料比较丰富,碎石、水泥、块石、砂可在当地附近购买。1.6.3交通组成特点对项目的影响(1)本设计项目路线为保家镇和汉葭街道白溪场沿线的主要连接通道;(2)辖区沿线近几年来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沿线交通量有较大幅度增加;(3)辖区K3+500处矿场的投产,大量超重超载车辆的增加;1.6.4原有公路的利用情况由于路面维修不改变原有道路的线形、纵坡,本次路面改造对原路基路面进行利用,只对路基路面病害进行整治。由于路面出现病害,导致局部路段路基长期渗水,局部路基可能出现损坏,表现为局部路段路面出现轻微沉陷。本次设计对路面结构进行改造的同时对病害路基进行C15砼调平等软基处治。1.7养护维修历史情况通过与关管理部门进行走访了解到,本次设计路段修建较早,原混凝土面层厚度及标号均较低,因项目大多处于居民区内,路基宽度不一,分别为7m、5.5m及4.5m,大部分路段为5.5m。本次设计路段建成后,管养单位对本道路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包括对原路面进行清扫和边沟定期清理工作。由于局部路段路面病害较为严重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目前需对该路段进行路面整治,以改善路面的行驶质量,提高道路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2、沿线自然条件概况2.1地理位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重庆直辖市东南部,与湖北、贵州毗邻。位置处于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幅员面积3905.22平方公里。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穿过本县,至重庆市中心200公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3903平方千米。北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接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东连黔江区,东南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连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连武隆县,西北与丰都县接壤。地处北纬28°57′-29°51′、东经107°48′-108°36′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40公里,水陆边界线总长414.90公里,海拔245米,沿国道319线至重庆市中心270公里。2.2气象水文资料气象:彭水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发量950.40毫米,年均气压978.60百帕毫巴,无霜期311天。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雪。无霜期长,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早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局部大风、冰雹;初夏常有连阴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雪无严寒,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

彭水气候的另一特点是,立体差异大: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便递减0.46-0.55℃;年积温约下降200℃左右。年无霜期由沿江河谷的312天,递减到中山区的235天。年日照时数,低中山区受山脊和云雾阻挡,要比平坝约少四分之一。水文:彭水县境内地表水主要有乌江、郁江、诸佛江、九曲河等水系,有终年不断流、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条,流长359.70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481.4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丰富,理论储藏量1070.30万千瓦小时,除乌江外,可开发量4.41万千瓦小时。2.3地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彭水的地质构造属新华构造体系,位于鄂黔武隆起带向四川中台坳下降的斜坡上。晚侏罗系至晚白垩世间的燕山旋回的宁镇运动,以水平挤压为主,形成老厂坪背斜、普子向斜、郁山背斜、桑柘坪向斜、筲箕滩背斜等规模巨大的北北东向褶皱及筲箕滩、七梁子冲断层等伴生断裂。第三纪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中,使县境普遍间歇性而又不均衡地抬升,造成郁山一马武(石柱县境)及太原、棣棠、三岔溪、诸佛、桐楼、大园、龙塘、弹子岍正断层和火石垭、龙洋、大垭、石盘逆掩断层以及筲箕滩冲断层等,形成北北东向岭谷相间的原始地貌。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古生界奥陶系、古生界志留系、古生界泥盆系、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形地貌: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彭水地貌的主要特征。地形地貌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主要山脉呈北北东向延伸,成层现象明显,谷地、坡麓、岩溶洼地及小型山间盆地相间,逆顺地貌并存。各类地貌中丘陵河谷区占13.39%,低山区占52.88%,中山区占34.03%。3、现有道路状况3.1路线现状本项目路段按农村公路标准修建,路段均按单车道的标准修建,因项目大多处于居民区内,路基宽度不一,分别为7m、5.5m及4.5m,大部分路段为5.5m。既有道路原设计时速15km/h,对原道路线形测量后,经拟合原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基本满足现行车辆通行要求。3.2路基现状旧路在多年的交通荷载反复作用等因素影响下,全线路拱横坡整体变得平缓,横坡为1.0~2.5%,部分路段已发生变形扭曲、波浪状或弧状凹陷等现象。本次整治路段原有路基状况如下:3.2.1原路路基横断面布置原有路基大部分标准路幅为:0.5m(路肩)+4.5(车行道)+0.5m(路肩)=5.5m,横断面示意图如下:图3-1路基标准横断面图3.2.2原路路基病害状况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本项目大部分路段路基整体性较好,原路路基比较完整,沿线道路局部路面出现沉陷现象,可能由于路面出现病害,导致路基长期渗水,局部路基出现损坏,主要表现为轻微沉陷,见图3-2,本次设计对路面结构进行处治的同时对病害路基进行换填软基处治。图3-2路基沉陷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分析,现场发现部分路段路肩墙垮塌,存在路基质量隐患问题,本次设计考虑修复该部位路肩墙支挡结构物。图3-3路肩墙垮塌现状3.2.3原路路基排水设施状况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沿线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相对完善,局部位置出现淤泥堵塞、排水不畅等现象。综合业主意见,只针对部分损坏或堵塞的涵洞进行拆除新建及增设部分居民区生活排水涵。图3-4涵洞堵塞现状3.3路面现状2019年4月我院对该路段路面进行了路况调查,针对目前沥青表处路面破损情况,制定了逐段丈量里程及调查分析的方法,步行完成了原路面的病害调查,并进行结构分析。3.3.1原路面结构本项目路段为农村公路标准,路基宽度多为5.5m,管养单位在近几年陆续对该路段分段进行过路面整治,目前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原开挖土石方基层+20cmC20水泥混凝土里面。3.3.2原有路面技术状况评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18。(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18。路面技术状况调查及评定2019年4月下旬,我院通过检测设备结合步行对原路面进行了详细调查。针对原路面的病害调查,逐段桩号统计了路面的病害情况。设计调查小组步行对原沥青表处路面进行了病害调查,原路面平均宽度约为4.5m。原路面的病害调查以每百米为一统计段,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对原路面公里PCI指标进行评定,从原始调查资料得出,全线路面路况较差,路面病害损坏面积较大,以破碎板和翻砂病害类型为主,评价为差。随着运营时间和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交通量日益增加,特别是重载车增加,虽然养护单位对各种病害进行了简单的修复处理,但是路面出现沉陷、坑槽等病害后如不及时彻底处治,雨水渗入裂缝,在雨水和重车碾压作用下,路面病害将急剧加速发展。现阶段非常适宜对现有沥青表处路面进行改造,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典型的病害类型图片详见图3-5~3-7。图3-5破碎板图3-6坑槽图3-7路基沉陷路面主要病害原因分析1)改造后的道路随着运营时间和交通量的增长,路面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混凝土路面表面老化严重,集料出现严重剥落,在重载车的荷载作用下加速路面的应力疲劳破坏,路面(特别是轮迹带位置)逐渐出现疲劳破坏引起的裂缝类型病害。该因素是目前路面病害产生并加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随着当地经济较快发展,交通量逐年增加,超载车辆日益增多,许多车辆超载运行,超负荷作用加剧路面病害的产生,致使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3)原建设遗留的施工质量问题:①.局部原基层压实度不够,养护不到位,某些路段基层强度未到达规范要求就开放交通,在重车荷载作用下,基层发生开裂,裂缝反射到混凝土路面等病害。②.原混凝土强度不够且未按要求进行养护,致使混凝土路面强度达不到荷载要求。4)项目地区雨水较多,部分路段地质原因,土质基础受雨水浸泡形成的水损坏较为严重,导致原路基逐渐出现大面积的塌陷类病害。3.5桥梁涵洞使用现状本整治项目设计路段范围内有4座桥梁结构物,通过调查道路沿线的桥梁涵洞发现,桥梁结构完好,桥面状况指数较好;大部分涵洞结构物完好,部分出现堵塞及破损现象。根据业主的委托意见及内容,本项目桥梁不纳入本次设计范围,由业主另设资金进行检测及维修;同时对部分堵塞涵洞进行清理及拆除重建,对部分积水路段增设涵洞进行排水。图3-8K2+290拱桥图3-9K7+415拱桥3.6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现状据调查,设计路段的波形护栏等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设置较为完善。本项目原标志标牌较为完好,进行路面改造后,本设计对部分路段交通标志标牌进行补充设计。3.7路口平面交叉搭接情况据调查,本次整治路段沿线路口共计23处,支路路口大部分均为泥结碎石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本项目对沿线路面加铺20cm水泥砼面板,标高发生变化,针对本项目区域内的水泥及泥结碎石支路路口进行20cm水泥砼面板搭接处理,搭接长度10m。4.路线设计4.1原路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本项目路段均按单车道的标准修建,路基平均宽度约5.5米,既有道路原设计时速15km/h。我院于2019年4月对旧路线形进行了测设,并对线形进行了拟合,路线总长12.402827km,对原道路线形测量后,经拟合原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基本满足现行行车要求。本项目设计为路面的改造工程设计,主要是修复路基路面的各种病害,并改善路面的行驶质量,提高道路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项目设计保持原有的线形指标。5.路基设计5.1路基横断面布置改造后道路的路基标准断面形式:直接铺筑车行道,断面示意图如下:图5-1路基标准横断面图5.2路基局部沉陷路段的处治设计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目前发现沿线道路出现路基局部沉陷现象,后期施工过程中,在处治路面基层的同时如发现软基现象,按如下措施进行软基处理:对于有病害路基的路段,利用泥结碎石调平压实后加铺混凝土面层。随着雨季的到来,出现唧浆(泥)的路面增加,施工时应查明路面结构是受地下水的影响还是地表水的影响。对于受地下水影响的情况,应在路面结构内部设置纵、横向排水盲沟以降低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提高路面的整体结构强度。排水盲沟采用4.75~20mm的碎石,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小于4.75mm的集料不得大于10%,小于2.36mm的成份不超过5%,不得含有塑性土。5.3路基排水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沿线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相对完善,针对部分损坏或堵塞的涵洞进行增设和疏通。6.路面设计6.1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1、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本次设计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路面材料和路面强度,尽量减少废弃方,节省投资。2、路面改造采取经济有效的整治措施,尽量节约投资,整治措施便于施工,同时满足该路段运输车辆的需求。3、本项目主要针对旧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兼对沿线附属设施等进行完善。主要为了改善原有路况,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延缓路面病害的发展,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4、.路面改造后全线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材料便于统一采购和储存。6.2路面设计方案本次方案比选针对改造路段全线,针对路面在路用性能、行车舒适性、安全性等使用性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确定全路段加铺20cm厚混凝土面层,场镇及居民区路段对病害板块挖除后加铺20cm厚混凝土面层。6.2.2设计方案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可知,重载以及原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原基层施工不当引起较多的反射裂缝,同时由于当地雨水较多造成面层的水损坏,目前路面出现大面积的断板、沉陷等病害。结合当地气候和路面材料的分布情况、已建公路路面的经验教训和国内外路面技术的发展情况,并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的需要,整治方案根据路面所处位置及其对标高要求的不同分为I型~Ⅱ型,其中:Ⅰ型用于一般路面路段:具体方案是场镇过境和居民聚居地采用挖除原有20cm砼面层后加铺20cm厚C25砼面层;整治后的路面标高无变化。Ⅱ型用于场镇及居民聚居地的路段具体方案是针对一般路段,直接加铺20cm厚C25砼面层,对局部出现坑槽和沉陷的路段采用泥结碎石调平后加铺20cm厚C25砼面层;整治后的路面标高比原路面增加20cm。6.2.3结构组合设计a水泥路面设计本设计为旧路面上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本路段大部分原路基状况良好,原路面表面平整密实,经业主确定,可不加铺基(垫)层。水泥混凝土面板的设计参数见表6-1。Ⅲ-1型混凝土面板的设计参数表6-1混凝土模量Ec(×103MPa)设计弯拉强度fcm(MPa)KrKc板长(m)Tg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Et(MPa)314.50.992300备注:=1\*GB3①kc为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按二级公路取值,取kc=1.20;=2\*GB3②Kr为考虑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纵缝为设置拉杆的平缝,kr=0.90;=3\*GB3③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根据小挠度薄板理论,采用半空间弹性地基板模型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结果见表6-1-3。Ⅲ-1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计算表表6-1-3面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荷载应力,MPa荷载疲劳应力,MPa温度翘曲应力,MPa温度疲劳应力,MPa0.551.5162.652.281.284.446.3主要材料、工程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6.3.1路面材料水泥混凝土面板材料技术要求水泥砼的设计强度采用28d期龄的弯拉强度(抗折强度),原路面水泥砼面板修补用水泥砼的设计强度要求28d期龄的弯拉强度值不得小于4.5MPa,C15砼要求28d期龄的弯拉强度值不得小于1.5MPa。(1)原材料技术要求1)水泥的技术要求用于水泥混凝土的水泥,均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折强度高、抗冻性好的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表6-2的规定。表6-2原面板修复用混凝土的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4.5龄期,d328抗压强度,MPa,17.042.5抗折强度,MPa,4.57.5②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级。当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矿渣水泥,其标号不应低于32.5级,并应严格控制用水量,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加强养护工作。③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应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混凝土面板用水泥的化学成份、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应符合表6-3的规定。表6-3混凝土用水泥的化学成份、物理指标水泥性能技术指标要求水泥性能技术指标要求铝酸三钙不宜>9.0%标准稠度需水量不宜>30%铁铝酸四钙12.0%~20%烧失量不得>3.0%游离氧化钙不得>1.8%比表面积宜在300~450m2/kg氧化镁不得>6.0%细度(80)筛余量不得>10%三氧化硫不得>4.0%初凝时间不早于0.75h碱含量Na2O+0.658K2O≤0.6%终凝时间不迟于10h混合料种类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28d干缩率不得>0.10%出磨时安定性雷氏夹或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耐磨率不得>3.0kg/m2注:28d干缩率和耐磨性试验方法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GB13693)标准。④不同标号、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严禁混合使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2).粗集料的技术要求混凝土用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或碎卵石,并符合表6-4的规定。表6-4碎石、碎卵石和卵石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碎石压碎值指标,%≤25岩石抗压强度岩浆岩不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小于80MPa,沉积岩不小于60MPa卵石压碎值指标,%≤23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8表观密度≥2500kg/m3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15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含泥量,按质量计,%≤1.0孔隙率≤47%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碱集料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1.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用作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进行分级掺配使用,并符合表6-5的要求。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6.5mm。卵碎石或碎石中粒径小于0.075m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表6-5粗集料级配范围粒径(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6.09.504.752.364.75~31.510095~10060~7530~5010~300~100~53).细集料的技术要求混凝土用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并应符合表6-6的规定。表6-6细集料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机制砂单粒径最大压碎值指标,%≤25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小于80MPa,水成岩不小于60MPa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0.03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8表观密度≥2500kg/m3云母,按质量计,%≤1.0松散堆积密度≥1400kg/m3天然砂、机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2.0孔隙率≤45%天然砂、机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碱集料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0.5机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5.0轻物质,按质量计%≤1.0机制砂MB值≥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3.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细集料的级配要求应符合表6-7的规定,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以使用细度模数在2.0~3.7之间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的砂率后使用。表6-7细集料级配范围砂分级方筛孔尺寸(mm)4.752.361.180.600.300.15通过百分率(以质量计)(%)粗纱90~10065~9535~6515~295~200~10中砂90~10075~10050~9030~598~300~10细纱90~10085~10075~9060~8415~450~104).水的技术要求清洗集料所用的水,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盐类、有机物等。饮用水一般均适用于混凝土;对于非饮用水,要求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2.7mg/cm3,含盐量不超过5mg/cm3,且PH值大于4才能使用。拌和混凝土及养生所用的水宜采用可饮用水。5)外加剂的技术要求当使用外加剂时,应经配合比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掺用的外加剂有以下几种类型,可根据需要进行选取:①减水剂:能减少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改善和易性,节约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②缓凝剂:夏季施工或需要延长作业时间时用。③早强剂:能为冬季施工提高早期强度或缩短养护时间。使用以上添加剂时,须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3.6.1的规定。6).钢筋的技术要求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传力杆钢筋加工应锯断,不得挤压切断;断口应垂直、光圆,用砂轮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圆倒角。填缝料针对原有胀缝、缩缝和单条纵横裂缝处理本设计使用聚氨酯类路面填缝料进行,技术指标要求见表6-8.聚氨酯类路面填缝料技术指标要求表6-8项目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失粘(固化)时间(h)3-16(-10℃)拉伸量(mm)≥25弹性复原率(%)≥90与\o"混凝土"混凝土粘结强度(mpa)≥0.4流动度(mm)0粘结延伸率(%)≥4006.3.2路面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水泥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1).施工机械用于本工程施工的一切施工机械,必须类型齐全、配套完整,并且能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其机械状况应能满足工程及施工安全的要求。施工机械的使用与操作,应不得使路面基层、路面、结构物、临近的公用设施、财产或其它公路受到损伤、损坏或造成污染。①路基压实机具用于大面积土基压实施工应选用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小面积可选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冲击夯进行压实。大型压路机进出工地或从作业点转至另一作业点时要用拖移设备,避免损坏路面。②拌和运输机械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制。③填缝机具用于裂缝及构造缝的填缝施工,根据设计选用的是施工材料,机具配置应包括H188型灌封机,HQL-18型混凝土路面切割机,12kw柴油发电机,280D型高压清洗机和AV-0.17/7型空气压缩机、液化气吹腔、背衬材料压轮。3).混凝土拌和与运输混凝土建议采用集中拌和的商品混凝土,由专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①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施工,其搅拌站宜根据施工顺序和运输工具设置,搅拌机的容量应根据工程量大小和施工进度配置。施工工地宜有备用的搅拌机和发电机组。②投入搅拌机每盘的拌合物数量,应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容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进入拌合机的砂、石料必须准确过秤。磅秤每班开工前应检查校正;b.散装水泥必须过秤。袋装水泥,当以袋计量时,应抽查其量是否准确;c.严格控制加水量。每班开工前,实测砂、石料的含水量,根据天气变化,由工地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d.混凝土原材料按质量计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以下规定:Ⅰ.水泥±1%;Ⅱ.粗细骨料±3%;Ⅲ.水±1%;Ⅳ.外加剂±2%。③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拌合物前,应先用适量的混凝土拌合物或砂浆搅拌,拌后排弃,然后再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搅拌。④搅拌机装料顺序,宜为砂、水泥、碎(砾)石,或碎(砾)石、水泥、砂。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⑤混凝土拌合物每盘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拌合物的和易性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最短搅拌时间,自材料全部进入搅拌鼓起,至拌合物开始出料止的连续搅拌时间,应符合表6-9的规定。搅拌最长时间不得超过最短时间的三倍。表6-9混凝土拌合物最短搅拌时间搅拌机容量(L)转速(转/min)搅拌时间(s)低流动性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自由式4001810512080014165210强制式3753890100150020180240⑥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后,运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振捣、做面,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表6-10的规定。表6-10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施工气温(℃)允许最长时间(h)施工气温(℃)允许最长时间(h)5~10220~30110~201.530~350.75⑦装运混凝土拌合物,不应漏浆,并应防止离析。夏季和冬季施工,必要时应有遮盖或保温措施。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不应超过1.5m。当有明显离析时,应在铺筑时重新拌匀。4)混凝土浇筑摊铺及工艺要求①混凝土拌合物的摊铺混凝土按一次摊铺;摊铺厚度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摊铺前应对模板的位置和支撑稳固情况、传力杆、拉杆的安设进行全面检查。修复破损基层,并洒水湿润,全面检测板厚与设计值相符,方可进行摊铺。如混凝土在施工时加入外加剂,应注意外加剂和水泥一起加入,先干拌10~20s再加水,搅拌应充分。早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在1小时30分钟至1小时45分钟,比普通混凝土略有提高,如需锯缝,锯缝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提前5~8h。②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a.靠边角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再用功率不小于2.2KW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纵横振捣时,应重叠10~20cm,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拖平。有钢筋的部位,振捣时应防止钢筋变位。b.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准,并不宜过长。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宜少于15s;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小于30s。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宜少于20s。c.当采用插入式与平板式振捣器配合使用时,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d.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e.混凝土拌合物整平时,填补板面应选用碎(砾)石较细的混凝土拌合物,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找平。经用振动梁整平后,可再用铁滚筒进一步整平。f.混凝土板做面,当烈日曝晒或干旱风吹时,做面宜在遮阴棚下进行;做面前,应做好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掉边、缺角。做面时严禁在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撒水泥粉;做面宜分二次进行。先找平抹平,等到混凝土表面无泌水时,再作第二次抹平。混凝土板面平整、密实;抹平后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拉毛和压槽深度2mm。5)接缝①纵向接缝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50mm,宽度为5~6mm,槽内灌塞填隙料。要求纵缝与路中线平行。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厚的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100mm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当设计路段面板长度发生变化,拉杆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应按横向接缝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但不大于拉杆布设间距。②横向接缝每日施工结束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处(施工缝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或胀缝处(施工缝构造与胀缝相同)。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采用假缝形式。横向缩缝顶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50mm,宽度为5~6mm,槽内填塞填缝料。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结构物或与其它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当设计路段面板宽度发生变化,传力杆施工布设时,传力杆间距应在最大间距范围内按纵向接缝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使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为150~250mm。6).混凝土板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养护。养护应根据施工工地情况及条件,选用湿治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等方法。a.湿治养护宜用草袋、草帘等,在混凝土终凝以后覆盖于混凝土板表面,每天应均匀洒水,经常保持潮湿状态;昼夜温差大的季节,混凝土板浇筑后3天内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贫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和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宜为14~21d。养护期满方可将覆盖物清除,板面不得留有痕迹。b.塑料薄膜养护塑料薄膜溶液的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薄膜溶剂一般具有易燃或有毒等特性,应做好贮运和安全工作;塑料薄膜施工,宜采用喷洒法。当混凝土表面不见浮水和用手指压无痕迹时,应进行喷洒;喷洒厚度宜以能形成薄膜为度。用量宜控制在每千克溶剂喷洒3m2左右;在高温、干燥、刮风时,在喷洒前后,应用遮阴棚加以遮盖;养护期间应保护塑料薄膜的完整。当破裂时应立即修补。薄膜喷洒后三天内应禁止行人通行,养护期和填缝前禁止一切车辆行驶。7).特殊天气条件施工①.如遇到下列天气条件之一者,必须停工,不得强行铺筑:a.现场降雨或者降雪。b.现场气温高于40℃,或拌合物摊铺温度高于35℃。c.摊铺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者夜间最低气温低于-3℃。②.雨期施工a.摊铺过程中遭遇阵雨时,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拌和和铺筑工作,并使用塑料布或塑料薄膜覆盖尚未硬化的混凝土。b.因阵雨冲刷导致混凝土层不满足质量要求需铲除重铺。③.高温期施工a.高温期宜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施工,夜间施工应有良好的操作照明,并确保施工安全。b.高温期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料温度低于35℃。c.在每日气温最高或日照最强烈时段施工时,应采取防止阳光直射措施,可以利用防雨蓬遮挡阳光。d.施工时随时检测气温,以及水泥、搅拌水和拌合物的温度,监控水泥混凝土层温度,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可增加对水泥混凝土水化热的检测。e.采取洒水覆盖保湿养生时,应控制养生水温与混凝土层表面的温差不大于12℃,不得采用冰水或冷水养生造成骤冷而导致表面开裂。8)接缝填封材料及施工胀缝接缝板选用能适应混凝土板膨胀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复原率高和耐久性好的材料。设计推荐采用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其技术要求符合表6-11的规定。表6-11胀缝板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塑胶、橡胶泡沫纤维类压缩应力(MPa)0.2~0.62.0~10.0弹性复原率(%)≥90≥65挤出量(mm)<5.0<3.0弯曲荷载(N)0~505~40接缝填料选用与混凝土接缝槽壁粘结力强、回弹性好、适应混凝土板收缩、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流淌、低温时不脆裂、耐老化的材料。常用的填缝材料有聚(氨)酯、氯丁橡胶、沥青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沥青玛蹄脂及橡胶嵌缝条等。设计推荐采用专用接缝聚(氨)酯填缝料。其技术要求符合表6-12的规定。表6-12常温施工式填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表干时间(h),≤4失粘(固化)时间(h),≤12拉伸模量(Mpa)23℃0.20~0.40-20℃0.30~0.60弹性复原率(%),≥,75定伸粘结性(23℃干态)定伸100%无破坏(-10℃)拉伸量(mm),≥25固化后针入度(0.1mm)40~60耐水性,水泡4d粘结性定伸100%无破坏耐高温性(60℃±2℃)x168h倾斜45º表面不流淌,开裂,发粘负温抗裂性(-40℃±2℃)x168h弯曲90º表面不开裂耐油性93号汽油浸泡48h后,在温度23℃±3℃、湿度50%±5%下静置72h,延伸率下降≤20%。抗油、氧、热加速老化(采用氙弧光灯照射法)180h照射后,外观无流淌、变色、脱落、开裂,-10℃拉伸量小于未老化前的80%,与混凝土的定伸粘结试验无裂缝。施工时,先采用切缝机、清缝机清除接缝中旧的填缝料和夹杂的砂石、凝结的泥浆等,最好是缝壁有新的创面,再使用压力≥0.5MPa的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的尘土及其它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壁检验以擦不出灰尘为灌封标准。将填缝料加热至180℃,加热过程中应将填缝料融化彻底,搅拌均匀,但加热不宜高于190℃,避免材料高温老化。灌封深度小于设计深度,先挤压嵌入直径9~12mm多孔泡沫塑料背衬条,再灌封。灌封的饱满度应为夏天与板面齐平,冬天为凹液面中心低于板面1~2mm。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并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和渗水。加热施工式填缝料的养生期,低温天宜为2h,高温天宜为6h,在填缝料养生期应封闭交通。(9)混凝土面板的要求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路面应具有很好的平整度,要求3m直尺与混凝土路面表面之间的最大间隙不应大于5mm。6.3.3拌和站混合料拌和站原则上选择平整、不受季节性洪水影响的地方。考虑到环保施工的要求,拌和场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并应具有完善的生产生活排水设施,应做好防尘、防噪声处理措施。冷拌场(水泥混凝土)用于备料水泥混凝土的拌和及基本试验、生活用地,本合同段设置1个冷拌和场,占地20亩左右,初步拟定在本项目实施段落内的本项目沿线K1+350右侧,拌合站具体位置应由业主和当地政府协商确定。6.3.4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施工质量控制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以及《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15)相关条文执行,路面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按照上述相关规范或《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相关条文执行。7.桥梁、涵洞本整治项目设计路段范围内有4座桥梁结构物,通过调查道路沿线的桥梁涵洞发现,桥梁结构完好,桥面状况指数较好;大部分涵洞结构物完好,部分出现堵塞及破损现象。根据业主的委托意见及内容,本项目桥梁不纳入本次设计范围,由业主另设资金进行检测及维修;同时对部分堵塞涵洞进行清理及拆除重建,对部分积水路段增设涵洞进行排水。8.安全设施8.1设计原则8.1.1.规范性原则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以国标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以及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JTGD82-2009等作为基本依据,适当借鉴近几年行业内形成的各种规范的送审稿或报批稿如《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的规定。8.1.2.安全性原则交通安全设施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安全设施设计的成败,以能否保证安全性作为第一检验标准。为保障安全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的有关规定,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8.1.3.经济实用性原则本路安全设施的设计,坚持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规范性和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力求降低造价。8.2设计依据(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5).《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8.3百米桩、里程碑对于沿线缺失或者损坏的百米桩、里程碑需重新设置,并对原有百米桩、里程碑进行核实准确。(1)布设原则及结构类型百米桩:百米桩设在公路右侧各里程牌之间,每一百米设置一个,柱体为白色,采用双面蓝字。里程碑:里程碑布设在整公里处,设置于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每隔1Km设一块,白底红字。百米桩和里程碑均采用C25钢筋混凝土;(2)技术要求和施工技术事项1)施工时应根据布设桩号准确放样;2)百米桩、里程碑应保持垂直。9、路线交叉据调查,本次整治路段沿线路口共计23处,支路路口大部分均为泥结碎石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本项目对沿线路面加铺20cm水泥砼面板,标高发生变化,针对本项目区域内的水泥及泥结碎石支路路口进行20cm水泥砼面板搭接处理,搭接长度10m。10、筑路材料10.1碎石测区沿线灰岩贮量丰富。可满足本次路面改造工程所需的水泥混凝土、基层、路基换填等需求。施工单位可自行选择购买成品料或购买原材料自加工的形式,如选择在项目所在地沿线料场购买成品集料,需在采购前要求集料加工厂根据设计要求对加工设备的加工工艺(三道以上破碎工艺,并要求有整形工艺)进行整改,保证集料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使用。10.2水泥当地生产符合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基层采用旋窑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混凝土采用旋窑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道路硅酸盐水泥。10.3砂成分主要是灰岩,灰岩碎石专门加工。10.4水人畜饮用水均可。11.环境保护在公路改造工程施工中,应执行以下环境保护规定:(1).施工组织方案中应当包括防尘组织计划内容,按规程提出防治扬尘污染的具体防治目标和防治方法,并将防治尘污染的费用单列入项目报价中。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应当明确承包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未制定防尘组织计划的,不得批准其施工。(2).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规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消除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工程范围以外的土地及植被应注意保护,并应保证业主避免由于施工污染而承担的索赔或罚款。(3).施工现场生产、生活设施应符合环保要求,并接受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4).施工单位应在施工期间加强环保意识、保持工地清洁、控制扬尘、杜绝漏洒材料,应使施工场地砂石化或保持经常洒水,使得施工场地旁的农田作物绿叶无扬尘污染。路面必须保持整洁,在整个路面内无积水、杂物、污物和大面积可见浮尘。(5).路面清扫后的垃圾不得随意倾倒,应当运至指定地点或垃圾处理场。(6).施工现场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时,应当分类集中堆放,堆放高度应当在0.7米以下,其周围应当设置封闭围挡,并用彩条布或其它遮挡材料进行覆盖。在公路路面上堆放散体材料时,应当采取铺设彩条布等隔离措施,禁止将散体材料直接堆放在路面上。(7).混凝土应集中场站搅拌,其设备污染物排放应符合规定要求。搅拌场站必须设在离开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300米以外的下风向处。(8).施工单位应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将施工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当施工工地距居民住宅区距离小于150米,施工单位不得在夜间安排噪声很大(55dB以上)的机械施工。(9).施工单位应及时处理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运至监理工程师及当地环保部门同意的指定地点弃置,应注意避免阻塞河流和污染水源。如无法及时处理或运走,则必须设法防止散失。(10).施工单位应将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经检验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20048-1996)规定,才能排放到河流或沟溪中。施工单位不得将含有污染物质或可见悬浮物质的水,排入河流、水域、或灌溉系统中。施工排水不得增加河流或水域中的悬浮物,或造成河流冲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