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教寺的建筑形制与天顶彩画_第1页
显教寺的建筑形制与天顶彩画_第2页
显教寺的建筑形制与天顶彩画_第3页
显教寺的建筑形制与天顶彩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显教寺的建筑形制与天顶彩画

显教寺位于甘肃省永登县连城市鲁首领政府大楼东南部。这是连城地区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县长有句谚语“先建寺,后建连城”。据《鲁氏家谱》记载,该寺由三世土司失伽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1),在成化七年至十七年(1471-1481年)扩建,清咸丰九年至十年(1859-1860)年经大修,奠定最后的格局(2),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二二四记载:成化十八年二月辛西,陕西庄浪卫大通寺番僧劄失丹班建寺于本寺东南隅,簇克林坚剉建寺於本地西北隅,因来朝贡,乞赐名。诏赐东南隅寺曰显教,西北隅寺曰宣化。《明实录·孝宗实录》卷一六O和一七八卷中记载:卷一六O:弘治十三年(1500)三月丁卯……显教寺番僧远丹坚剉等,三竹瞿昙等寺番僧班刺相竹等……各来贡,赐彩段钞锭等物有差。卷一七八:弘治十四年(1501)八月戊辰,陕西显教寺番僧远丹坚剉、殊胜寺番僧捨刺先吉各请袭其师国师、禅师之职。从之。在文献中该寺由明宪宗皇帝赐名,并列于皇家敕建的瞿昙寺之前,明成祖朱棣曾敕谕高僧班丹藏卜主持本寺,可见其当时已成为地位较为显著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彩画也必然离不了明官式的风格。同时,作为藏传佛教寺院,彩画也应体现其宗教属性,故形成了藏汉结合的面貌。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将就建筑彩画进行重点介绍。一、私家车或寺院显教寺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1325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依次有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以及东西僧房。现仅存大雄宝殿一座和僧房五间,其余建筑均于1958年拆毁。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图1),平面呈方形,面阔进深俱五间,建筑面积158平方米(3),为单檐歇山顶建筑。据宿白先生对该殿建筑形制的考证得出:显教寺大殿和妙因寺万岁殿……是15世纪以前藏传佛教佛殿流行的布局。(4)二、大殿的建筑涂料(一)地板上的画布1.天顶壁画的题材为平棊结构,中心设有藻井(图2)。平棊以中心四柱为分割,柱外与柱内各两周,外圈距地面高度为4.07米,内圈为5.09米,内圈中心为更加升高的八阙藻井,所以在空间上形成了由外至内逐层收缩的聚焦效果。天顶彩画主要以诸佛、菩萨、护法、上师、曼荼罗等为题材。桯条较宽,在每块平綦方连接的岔角处都绘以寓意护持驱魔的十字羯磨杵,在中间绘以金刚杵。绿色为地,墨线勾勒,线条较为随意,施黄色。2.预防三福云形制外圈墙体上的斗栱为棱间装形制,外勾墨线,内齐白边,以黑代青,与绿串色,无叠晕。耍头上雕刻三福云形制,在青绿色基础上增加红色(图3)。内圈斗栱上绘有花纹,较为精细(图4),体现出较高级别。斗上以两道墨线为框,中间齐白边,内绘小花朵的锦纹,施红、绿、黑色。在栱的底面和正面都依木构绘绿色外框,墨线勾勒,中心绘S形卷草锯齿纹。3.绿地云头内最大生成花墨线绘升降云纹,升青降绿形制,以黑代青。外圈普拍枋云头中间绘圆形花心,墨线勾勒外形,在绿地云头内又有红线勾圈,黑色为地云头内为红色实心(图3)。内圈普拍枋的升降云纹内绘右旋白海螺纹样,升降云纹里面的海螺纹样皆相同,墨线勾勒填色(图4)。4.民族地区的黑或绿为地为三停式结构彩画,方心与找头比例依木构不同而变化(图5)。檩上木构较宽,方心占木构的三分之一强比例;而枋木构较窄,方心占木构长度的二分之一强。檩方心为内弧形三层方心框,以黑或绿为地,绘六个红色佛龛纹样,中间书写梵文。枋的方心内为间距相等的八朵莲花纹样,之间有缠枝相连,花瓣施红色,花心与缠枝均施绿色。两端找头为一整二破旋子花纹,旋花内为莲座石榴头花心,如意形旋子花瓣,红色为地,大如意形外轮廓。岔角处也与旋子花瓣相同。整、破旋花和檩、枋之间黑绿串色。找头外连接盒子,檩上的盒子内为四瓣如意头相对,每瓣之间有黄色半圆连接,红色为地,黑绿相间。枋上的盒子内为对角线交叉的十字羯磨杵,与多见的垂直水平交叉的有所不同。箍头为墨线勾勒内齐白边的竖条,中间施黑绿相互串色。5.柱上部绘大圈锦纹,施红、绿、黑色。下部由彩锻包裹,不见木构(图5)。6.攻击操作柱间雀替为先雕后绘的相向龙头纹样,圆眼凸睁,龙鳞宽大,雕刻简约,施黑、红、绿色(图5)。龙头形象有点憨态可掬。(二)屋檐上的深色1.旋花泥炭头的形状,墨线初显彩画与室内檩上形制结构一致,但是色彩不存,仅以白地墨线勾勒花纹(图6)。找头的旋花与如意头盒子形状很清晰,墨线粗壮有力。方心内满施对称勾勒的如意形卷云纹,无施色。此处线条清晰,没有色彩的残留,似乎不是后来脱落,因此初步认为是后世重绘时只勾勒而没有施色。2.知识产权文化与色彩更清与室内檩上彩画一致,此处看到线条更清晰,色彩已褪去,仅留有墨色还在。一整二破的旋花找头,连接四瓣如意头的盒子,方心内的佛龛形状更为清晰。3.整二破旋花以斗栱为间隔,每段仍为三停式彩画(图7)。一整二破旋花找头,纹样饱满,墨线有力。内弧形方心框极短,接近菱形,内绘云纹脱落严重。无箍头。4.下一步整体绘拉不断几何纹样,墨线双勾无色(图7)。5.白地图7形制与殿内相同,只是此处全部为墨线勾勒,施白地(图7)。外檐的栱眼壁画脱落严重,能辨认的19幅多绘诸天形象和供养菩萨,其图像特征具有尼泊尔艺术印迹,但已融入汉地风格元素。(5)6.梁头檐角伸出的梁头上绘有圆形轮廓的俯莲瓣纹,中间为双层圆心(图8),墨线勾勒,无施彩。三、藏传佛教纹样及造型要素从以上考察分析来看,大殿内建筑彩画为明代彩画原构,基本形制为汉明官式样式,在细节处融入了藏传佛教的纹样。与建筑形制类似,彩画在汉式彩画的基础上,体现着藏传佛教的宗教属性。1.基本纹样结构为明官式的三停式,彩画基本形制为一整二破旋花,形象饱满大气。依木构长短增减盒子,变换箍头,在短木构上则全部略去;斗栱保留着两种彩画形制,棱间装形制与锦纹形制并存;体现出其地域彩画的灵活多变性。2.在纹样细节上,显示着藏传佛教的特点。方心内的莲花纹、佛龛形梵文;盒子内除了常见的如意形外,还有十字羯磨杵纹样;在平棊的桯上也有金刚杵和十字羯磨杵纹样;在升降云纹内出现看右旋白海螺纹样等,都充分体现着藏传佛教的宗教属性。另外还有锦纹、几何纹、如意云纹等纯装饰性纹样。3.施色特点为殿内大量红色的运用,并且多作为底色出现,与当地的感恩寺、雷坛的用色有所相似,这与藏地居民偏爱红黄色(6)的审美观有关,与中原明官式彩画中的青绿色调截然不同。而同时,殿内没有使用青色,以黑代青,与绿相衬,形成黑绿色调。黄色使用较少,仅在法器、花心等较小面积上点缀,殿内色调很深。根据殿内题记(7),当时的寺院建设工程中既有庄浪卫(永登)当地工匠,也有来自陕西武功县的内地工匠参与。可见在该地域建筑彩画发展中,明官式风格通过寺主与工匠进入该地域,又结合藏式纹样进行了变化发展。对比关于该殿绘画艺术的研究文献,较早期的绘画中尼泊尔的外来风格较为明显,而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