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二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二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二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二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二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6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二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2页共36页工程概况项目区位本次设计项目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位于绕城高速公路以北、龙王洞山以东、渝邻高速公路以西,靠近两江新区北部边缘位置。具体范围为:西至现状空港大道南北方向,空港东路为界,北至渝北区木耳场镇以北快速路六横线,南接现状观月大道。项目示意图工程概况项目组根据片区交通需求和建设方利于地块出让的要求,对整个片区范围内道路进行优化,优化后共13条道路,道路总长度10.62km,次干路六条,总长6.182km,分别为八号次干路、九号次干路、十号次干路、十一号次干路、十二号次干路及十三号次干路;支路总长4.437km,分别是一号支路,二号支路,三号支路,四号支路、五号支路、六号支路、七号支路。工程规模统计表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路幅宽度道路长度(m)一号支路支路163106.3548二号支路支路16228.1525三号支路支路16204.0995四号支路支路16176.4341五号支路支路16176.6655六号支路支路16194.186七号支路支路16350.517八号次干路次干路26235.4671九号次干路次干路261439.92十号次干路次干路261469.065十一号次干路次干路261803.7414十二号次干路次干路26823.0854十三号号次干路次干路26410.1938合计10617.8821其中,一号支路、二号支路,三号支路,四号支路、五号支路、六号支路、八号次干路、十号次干路全线均为新建。七号支路、九号次干路K0+522.633~K0+880.158段先期已由中国摩先行修建完毕,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十一号次干路K0+842.981~K1+391.803段右侧车行道及人行道先期已由中国摩先行修建完毕,本次拟修建左侧车行道及人行道,并对右侧人行道进行铣刨后重新铺筑面层。十二号次干路K0+201.393~K0+340.2733前期修建消防站时已经修建完毕,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十三号次干路及十一号路K0+000~K0+0080前期修建佛市村变电站时已经实施右侧车行道及人行道,本次实施仅实施左侧。设计分册设计道路共分为三个标段,其中:一标段为:一号支路(K0+100-K1+454);二号支路;三号支路;八号次干路;十一号次干路(K0+000-K0+800);十二号次干路(K0+000-K0+200);十三号次干路(全段左半幅);二标段为:一号支路(K1+454-K2+710.728);四号支路;五号支路;六号支路;九号次干路(起点-K0+497.477);三标段为:一号支路(K2+710.728-终点);九号次干路(K0+920-终点);十号次干路;十一号次干路(K0+884.535-K1+150左半幅,K1+429-终点);本册为第二标段。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桥梁、结构、排水、照明、电力土建、交通。施工图设计共分七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结构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照明工程》第六册《电力工程土建部分》第七册《交通工程》本次设计为第四册《排水工程》。区域用地分析根据《重庆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区范围内城乡建设总用地面积为373.44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30.83%,主要由城市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村独立建设用地、公路用地和正在进行场平的用地构成。其中最多的为城市建设用地181.08公顷,占城乡总建设用地的48.49%,占规划区总用地的14.95%;其次为场平123.96公顷,占城乡总建设用地的33.2%,占规划区总用地的10.24%。规划区域用地性质以居住用地功能、绿化用地为主,兼有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用地功能。周边道路及管网建设情况目前项目周边已建成的道路主要有绕城高速、210国道、空港大道(南北方向),观月大道东段,空港大道东西向西延伸段均已完成综合管网设计,即将开工建设。规划范围内现状道路均布置有较为完成的综合管线。港通大道,即原空港大道(东西方向),总长5431.381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为60km/h,标准路幅宽度43m,为双向六车道,目前已经建设约3km。空港大道,即原空港大道(南北方向),目前已经建成,与本次设计道路的交叉口处存在完善的综合管线,道路长3020米,城市主干路,标准路幅宽度48米,为双向八车道。空港东路,目前已经建成,与本次设计道路的交叉口处存在完善的综合管线,道路标准路幅宽度37米,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依据遵循的规范及标准(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6)《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1)《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1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1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19)国标图集《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4S520)(20)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2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及技术审查要点(2017年版)(2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23)《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4)《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5)《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相关事项的通知》(26)《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27)《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28)《室外给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032-2003)设计资料(1)《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重庆市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和A、J标准分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08)(3)保税港区(空港片区)控规拼合图(2015.09)(4)渝北区空港大道(东西方向)西延段排水施工图施工图设计文件(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5.01)(5)渝北区空港大道(南北方向)排水施工图施工图设计文件(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3.08)(6)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综合配套区(北区)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工程(空港西路、五号支路、八号次干路)综合管网方案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6.11)(7)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综合配套区(北区)基础设施项目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8.04)(8)《保税港区I分区给水规划》电子版资料(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2016.11)(9)《重庆市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3.04)(10)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实测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2017.08)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现状管线为指导,对该项目的排水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3)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4)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5)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6)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初设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1、文本中雨水计算有误。建议把相关的径流系数、降雨历时、粗糙系数补充完善,并复核计算。如其中K2+620计算面积40.84公顷,d1500管;K0~K0+200面积30.16,同样的坡度,管d1600,且计算流量偏大,或为10年。回复:已补充径流系数、降雨历时,塑料管粗糙系数取0.011;K0~K0+200段确实计算偏大,但采用d1600管是因为上游现状为d1500管,避免出现大管接小管的现象。2、两江新区的道路建设均应有海绵城市篇章,请补充。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已根据专家意见补充相关说明和图纸。3、新建道路应对消防给水及市政消火栓进行设置,补充相关文本及图纸。回复:已补充相关文本等,详见“9.市政消火栓设计”。4、雨污水总平面图,均有转输的水量,其汇水面积或服务面积的计算应包括此部分,请对图面进行修改。回复:已在图中增加汇水面积、服务面积。5、标横断面和道路不一致。道路26m宽道路均设置了绿化带,一支路16m宽设置了绿化带,且为下凹式绿地,请核实或修改,尽量按LID设施进行设计。回复:已对标横进行复核修改。排水现状分析流域分析跳蹬河磨跳蹬河磨滩河现状跳蹬河截污干管排水现状片区排水规划雨水规划污水规划片区内污水干管分析根据《重庆市两路组团I标准分区和A、J标准分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08),跳蹬河与磨滩河交汇处规划有磨滩河截污干管的加压泵站,泵站收集磨滩河截污干管污水然后加压提升,通过沿跳蹬河上游布置加压管道排入规划蒙家院子污水处理厂。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关于城北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协调会备忘录》(2013年8月30),跳蹬河片区污水可接入跳蹬河北侧现状d1000~d1200截污干管,最终排入城北污水处理厂处理。现状跳蹬河截污干管起于保税港区原事故调节池(3万立方米每天),穿越保税港区海关卡口及平滩河(跳蹬河)景观坝,沿平滩河水流而下,途径配套生活区以及空港工业园区,在重庆市职业技术学校附近汇入现状配套管网。2018年8月上旬,项目组根据业主要求,并同业主方沟通后,由于上游截污干管暂无建设计划,为保证跳蹬片区污水正常排放,确定沿一号支路道路布置污水干管收集磨滩河西侧污水接入下游跳蹬河现状截污干管;磨滩河东侧污水由十一号次干路道路污水管道收集,十一号次干路在空港大道交叉口以北沿线污水接入空港大道拟改造的污水系统,十一号次干路在空港大道交叉口以南沿线污水接入空港东路污水系统。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排水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设计。排水体制对于新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修编公式和道路设计范围内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90%)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基本设计参数(1)最大控制设计流速:Vmax(雨水)=8.0m/s;Vmax(污水)=6.0m/s;(原则上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最大设计流速5.0m/s为标准,考虑山地城市特色,可按《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最大设计流速》8.0m/s为标准)(2)最小控制流速:Vmin=0.75m/s;(3)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4)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雨水系统雨水流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本工程雨水系统暴雨强度公式,根据《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采用主城区渝北暴雨强度公式:(L/s•104m2)设计暴雨重现期按汇水面积的大小分别取值:道路最小重现期取5年;下游或者重要地区的设计重现期采用10年;临时排水管道P=2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径流系数Ψ取值:根据规划并结合道路及周边地块综合情况加权平均计算,非建设用地径流系数取0.6,路面径流系数取0.9;管材粗糙系数:n,塑料管取0.011;排水暗沟、钢筋混凝土管取0.014;汇水面积(F)道路两侧分地块计算(ha)。雨水管线布置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定线原则:雨水管线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雨水管道布置:一号支路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右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0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一号支路雨水管道具体布置如下:一号支路雨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1+580~K1+780d500K1+580经急流槽接入跳蹬河支流2K1+900~K2+000d500K2+000经急流槽接入跳蹬河支流3K2+100~K2+450d1200K0+460经急流槽接入跳蹬河支流4K2+450~K2+620d500K0+620经急流槽接入跳蹬河支流5K2+620~K2+710d2000K2+740经急流槽接入跳蹬河支流四号支路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0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四号支路雨水管道具体布置如下:四号支路雨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0+000~终点d400终点一号支路雨水管网五号支路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0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五号支路雨水管道具体布置如下:五号支路雨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0+000~终点d1500终点经急流槽接入跳蹬河支流六号支路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0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六号支路雨水管道具体布置如下:六号支路雨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0+000~终点d1500终点一号支路雨水管网九号次干路雨水管道双侧布置于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3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九号次干路(起点~K0+497.477)雨水管道具体布置如下:九号次干路(起点~K0+497.477)雨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0+000~K0+200d500K0+000空港大道雨水管网2K0+450~K0+500d500K0+380磨滩河道路雨水管道水力计算一号支路雨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汇流面积径流系数集水时间重现期设计流量断面尺寸坡度流速过流能力ha分年m3/smmm/sm3/sK1+900~K2+0002.120.75.050.60d5000.0264.00.79K2+100~K2+4504.110.75.051.17d12000.0032.52.77K2+450~K2+6201.470.75.050.42d5000.0435.21.01K2+620~K2+710511.67d15000.0217.513.31K1+440~K1+580、K1+780~K1+840、K2+000~K2+100、为桥梁段,桥面排水由桥梁专项设计解决。四号支路雨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汇流面积径流系数集水时间重现期设计流量断面尺寸坡度流速过流能力ha分年m3/smmm/sm3/sK0+000~终点1.350.710.050.33d5000.0072.10.41五号支路雨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汇流面积径流系数集水时间重现期设计流量断面尺寸坡度流速过流能力ha分年m3/smmm/sm3/sK0+000~终点13.630.75.053.89d15000.0135.910.48六号支路雨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汇流面积径流系数重现期设计流量断面尺寸坡度流速过流能力ha年m3/smmm/sm3/sK0+000~终点25.860.755.53d15000.0043.35.86九号次干路(起点~K0+497.477)雨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汇流面积径流系数集水时间重现期设计流量断面尺寸坡度流速过流能力ha分年m3/smmm/sm3/s临时排水管设计因地块开发与道路施工进度不一致,导致周围地块场地积水。根据区域排水的需要,在道路沿线需设置临时排水管。在挖方地段可结合地块开发情况设置临时排水边沟、雨水沉砂井等。排水管涵主要处理用于地块开发与道路施工工期延后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过街排水管涵根据地块开发情况可进行增设或取消。一号支路临时排水管设计编号道路桩号汇水面积(ha)设计流量(L/s)过流能力(L/s)管道参数1#K2+529.82011.3121222362d800L=72mi=5.5%污水系统污水量计算本次设计区域地块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本工程综合污水量标准取值450升/人.天,最不利人口密度按2.0万人/平方公里考虑。根据规范要求,污水量取用水量的80%~90%。本工程取90%的给水量为污水量。另外,在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Ks×Qave×Kz×Kc(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ave=q×流域面积/(24×3600)(L/S)q=用水量标准×90%Ks:雨水渗入量系数,取1.1。Kz: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下表确定:污水平均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2.32.0污水管道应该一次性埋地敷设,不允许事后再增补管道和管廊的情况出现。污水管线布置功能:道路污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相邻地块及上游污水管道转输之污水流量。定线原则:污水管线沿道路布置,污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地块污水收集的便利性。管道布置:污水沿道路坡向排入下游道路污水系统或规划污水干管,最终排入规划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一号支路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0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一号支路污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0+000~K0+250d400K0+100现状跳蹬河截污干管2K0+300~K0+450d400K0+300现状跳蹬河截污干管3K0+600~终点d600K1+520现状跳蹬河截污干管四号支路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0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四号支路污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0+000~终点d400终点一号支路设计污水管网五号支路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0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五号支路污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0+000~终点d400终点一号支路设计污水管网六号支路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0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六号支路污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0+000~终点d400终点一号支路设计污水管网九号次干路(起点~K0+497.477)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左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路缘石距离均为1.0m。具体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九号次干路(起点~K0+497.477)污水排水出口一览表编号道路桩号出口管径出口桩号排出口1K0+000~K0+200d400K0+000空港大道现状路污水管网道路污水管道水力计算一号支路污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充满度坡度流速过流流量(ha)(L/s)(mm)(h/d)(%)(m/s)(L/s)K0+000~K0+2501.274.8d4000.103.81.68399.2K0+300~K0+4503.1110.6d4000.122.01.37289.6K0+600~终点139.49311.6d6000.570.41.881567.3四号支路污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充满度坡度流速过流流量(ha)(L/s)(mm)(h/d)(%)(m/s)(L/s)K0+000~终点1.355.0d4000.11.00.86226.7五号支路污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充满度坡度流速过流流量(ha)(L/s)(mm)(h/d)(%)(m/s)(L/s)K0+000~终点13.6339.3d4003328.5六号支路污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充满度坡度流速过流流量(ha)(L/s)(mm)(h/d)(%)(m/s)(L/s)K0+000~终点1.365.1d4001143.4九号次干路(起点~K0+497.477)污水水力计算表计算桩号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充满度坡度流速过流流量(ha)(L/s)(mm)(h/d)(%)(m/s)(L/s)K0+000~K0+2001.866.7d4000.101.61.09286.7抗浮计算对1W-19~1W-29段进行抗浮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抗浮稳定安全系数KW=GK/NWK,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NWK:浮力作用值,经计算,本段最不利点KW为1.70>1.15,满足要求。污水管桥设计(1)采用规范、规程《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2)主要技术指标设计荷载:DN600mm的污水管:5KN/m。人群荷载(检修通道):1.5kN/m2。栏杆荷载:1.2KN/m。桥梁纵坡:一支路k0+010管桥:2.8%。 一支路K1+809管桥:0.3%桥面横坡:双向1.5%。桥面宽度:全宽2.0m。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3)桥梁设计范围一支路k0+010管桥:桥位紧邻一支路K1+010桥,桥跨布置与一支路K1+010桥基本一致,为(30+32+37+37+35)m。管桥位于污水检查井W43至W48区间段,桥上管线与W43和W48高程顺接,管桥起点坐标X=94201.261、Y=72487.870;终点坐标X=94367.034、Y=72516.111。一支路K1+809管桥:桥位紧邻一支路K1+809桥,桥跨布置为单跨35m。管桥位于污水检查井1W-69至1W-71区间段,桥上管线与1W-69和1W-71高程顺接,管桥起点坐标X=94905.884、Y=72598.812;终点坐标X=94938.762、Y=72586.811。(4)设计概要1)桥梁布置桥跨布置紧邻一支路对应桥梁,一支路k0+010管桥桥跨布置为(30+32+37+37+35)m。一支路K1+809管桥桥跨布置为35m。2)结构型式①上部结构桥主梁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梁高2.2m,箱室总宽2.0m,。②下部结构下部桥墩为圆形桩柱加盖梁式桥墩,盖梁高1.2m,宽2.7m,墩柱直径1.5m,桩基直径为1.8米。3)预应力体系管桥单跨箱梁腹板设置纵向通长预应力钢束。钢束数量根据计算确定。全桥预应力构件均采用A类预应力构件设计和后张法施工。纵向预应力除特别说明外竖向张拉顺序为:中部钢束→下部钢束→上部钢束,张拉时应对称张拉。4)支座:支座具体型号及布置详见相关设计图。各支座处的梁底必须调整为水平面,以确保支座水平安装,安装技术要求详见支座使用说明书。5)结构设计计算桥梁上部箱梁结构与下部基础采用上海同豪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桥梁博士”软件及midas软件进行结构安全验算。(5)施工要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施工前应仔细阅读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以便更好地组织施工。1)测量施工准备阶段,应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同等级复测。根据施工精度要求,对控制网进行加密。测量等级应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中规定的最高等级要求,并符合相关规定。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设计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如采用其他系统,应采取可靠的方法进行坐标转换。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中最高等级要求,并符合相关规定。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复测,对结构变形过程进行随时监测和记录,并技术报告给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平面、水准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测量精度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的要求。2)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混凝土的收缩率需控制在2×10-4以下,混凝土采用泵送时,塌落度≦18cm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水泥品种宜采用低碱硅酸盐水泥,为控制混凝土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5%,最大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混凝土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吸收率小的碎石或卵石,粗骨料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表6.4.1粗骨料技术指标的规定;细集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细集料的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表6.3.1细集料技术指标的规定。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梁体混凝土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3)钢材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恢复,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在空间上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以保证钢束管道位置的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但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普通钢筋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如锚下螺旋筋与分布筋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钢筋或调整分布钢筋间距,但不能随意取消。4)下部结构桩柱基础施工桥墩基础距既有桥基础较近时,施工过程应加强对既有周边其他结构物的监测。桥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每根桩需按照设计设置声测管,待成桩后进行超声波检测成桩质量,施工时应确保检测管内畅通。桩基施工时应做好地质层记录及详细的钻孔施工记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钻孔资料相差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地勘协商解决。基底取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即施工至设计高程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并取岩样进行试验。盖梁施工桩柱桥墩露出地面部分及盖梁建议采用支架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桥墩的竖直度进行校核,支座位置及高程控制要求准确,支座水平安放,并应按厂家要求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必要的安全设施,以确保施工和人员安全。5)上部结构有关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有关条文进行。箱梁建议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方式整联浇筑,施工单位也可根据自身设备进行选择浇筑方案,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得小于箱梁恒载及施工荷载的1.2倍。箱梁混凝土的颜色应保持一致,表面光滑平整。应严格保证箱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旧混凝土的接缝面凿毛洁净,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整体性,并注意混凝土的养生;各梁段应严格控制断面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偏差之内。浇筑箱梁时,注意预留泄水管的孔道,并且注意不要遗漏预埋在梁中的部件,如预埋在梁中的支座螺栓、伸缩缝钢筋等。钢束管道应严格按照图纸所给的坐标准确定位,确保钢束曲线平滑,锚具安装时,垫板平面必须与钢束管道垂直,锚孔中心应正对管道中心。必须待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90%设计强度且浇筑5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张拉的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须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和锚固。6)预应力施工预应力钢材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所有预应力钢材不许焊接,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所有预应力张拉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标定。所有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按设计图纸定位准确牢固,管道顺通,波纹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密水性,接头处严防漏浆和卷口。预应力钢筋的定位钢筋,必须与箱梁及其他构造钢筋点焊,避免在施工震捣时U型定位钢筋产生横向滑动,从而确保预应力钢束定位准确。同时,在钢束的平、竖弯曲处,应加密定位钢筋。所有预应力施加都应在箱梁混凝土强度到90%、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7天以上进行,且采取张拉控制应力与伸长量双控,以控制应力为主,施工伸长量与设计值的误差为±6%。纵向预应力钢束在箱梁横截面应保持对称张拉,纵向钢束时两端应保持同步。钢束张拉时应在初始张拉力(可取设计张拉吨位的10%)状态下注出标记,以便测定各钢绞线的引伸量,对引伸量不足的应查明原因,并采取补张拉等相应措施。各类型钢束的张拉控制吨位和张拉步骤建议如下(初始张拉力按实际需要选区):钢绞线:0→100%Xσcon(持荷2分钟)→σcon竖向预应力要求采用二次张拉工艺及专用锚具。预应力钢束与粗钢筋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钢绞线和粗钢筋多余的长度应用切割机切割(用于挂篮后锚杆的粗钢筋留等以后切割),切割方式和切割后留下的长度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压浆嘴和排气孔可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设置,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然后压浆,管道压浆要求密实。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真空压浆工艺必须控制好四个关键环节:1、波纹管管道必须形成密闭;2浆体必须采用专用添加剂及配合比;3、配备专用的真空压浆设备;4、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建议真空压浆工艺流程如下:浆体浆体水灰比:0.3~0.35之间浆体流动性:30~35秒浆体泌水性:a)小于水泥浆初始体积的2%;b)四次连续测时的结果平均值小于1%;c)拌合后24h的泌水能吸收;浆体初凝时间:≥6h浆体体积收缩率:<2%浆体强度: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龄期≥60MPa浆体对钢绞线无腐蚀作用施工顺序张拉完成后,切除外露的钢绞线(钢绞线外露量在30~50mm之间),清水冲洗,高压风吹干,然后采用保护罩或无收缩水泥砂浆封锚,但采用水泥砂浆封锚是,将锚板及夹片、外露钢绞线全部包裹,覆盖物≥15mm清理锚垫板上的灌浆孔,保证灌浆通道畅通确定真空端机压浆端,安装引出管、球阀和接头,并进行检查搅拌水泥浆,使其水灰比、流动性、泌水性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启动真空泵,使真空度达0.08~0.1MPa并保持稳定启动灌浆泵,当灌浆泵输出的浆体达到要求稠度时,将泵上的输送管接到锚垫板上的引出管,开始灌浆灌浆过程中,真空泵保持持续工作待真空端的透明波纹管中有浆体经过时,关闭空气滤清器前端的阀门,稍后打开排气阀。当水泥浆从排气阀顺畅流出,且稠度与灌入的浆体相当时,关闭真空端的所有阀门灌浆泵继续工作,在≤0.7MPa下持续1~2分钟关闭灌浆泵及灌浆门,完成灌浆拆除外接管路、附件,清洗空气滤清器及球阀等完成当日灌浆后,必须将所有沾有水泥浆的设备清理干净完成灌浆5h内,拆除安装在压浆端及出浆端的球阀并清理干净,完成整个真空压浆工作(6)注意事项及建议6.1本图坐标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6.2现场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存在差异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及地勘单位联系,会同参建各方协商解决。6.3.主梁混凝土中应加入替代水泥用量8%的抗裂防渗微膨胀剂GNA。6.4.建设方应选择有资质、有桥梁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施工,严格把握质量关。6.6.桥上污水管道应与地面污水井顺接,本管桥设计不包括接口处地基设计,接口管道基础应达到要求的地基承载能力,防止基础沉降变形。6.7.如实际地勘与本设计资料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6.8.建议在桥梁梁端设置栏杆,并设置明显严禁攀爬标志,防止行人攀爬。6.9.施工单位与现场监理对设计图纸产生疑问时,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6.10未尽事宜,详见各相关图册设计图和技术要求,图纸上未予以注明的施工要求应严格按有关施工规范执行。顶管工艺一号支路1W-66至1W-70、1W-73至1W-79及十号次干路10ZY-19至10ZY-22段雨水管道埋深过大、且位于挖方区域,设计采用顶管施工。另外,十一号次干路K1+350~设计终点段道路污水逆坡排放,导致11W-42至11W-45管道埋深过大,设计采用顶管施工。顶管施工应由具有专项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制定专项的施工组织方案,报业主认可后方可实施。(1)预制高强度钢筋砼圆管:顶管采用预制高强度钢筋砼圆管,要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达到Ⅲ级,产品的制作和检验执行GB/T11836-2009标准。混凝土管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2)混凝土:预制高强度钢筋砼圆管采用C50,混凝土抗渗标号P8,防护等级为一级;顶管工作井、接收井采用C30混凝土。(3)普通钢筋:本工程选用的普通钢筋有HRB400、HPB300钢筋。顶管环向钢筋采用HRB400钢筋,其余钢筋除特殊注明外,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钢筋。(4)钢板:本工程采用的钢环和钢套管均为R235.B.Z钢。(5)橡胶圈:应品质优良、防老化,正常使用年限不得低于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其扯断伸长率不小于450%。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安装前应保持清洁,无油污,且不得在阳光下直晒。(6)接口:管节接口由外套环(钢套环)橡胶止水带和软土衬垫组成。钢环套在进场前还必须做好防腐处理。橡胶止水带应保持清洁、无油污,并存放在阴暗处,防止老化。顶管施工注意事项(1)在施工前熟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并掌握管道沿线的工程地质状况、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布情况,并且复测顶管沿线的原状地面高程,以利于更好的组织施工,并合理的选用施工方案。施工范围内,须进行详细的地勘测量和现场控制,保障施工安全。(2)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市政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3)顶管施工前要检查全部设备,并试运转;工具管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该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4)顶管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同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5)顶管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国家规范的要求加强监控,特别是对于地面隆陷和地面建筑物基础的监控,避免发生断裂、塌方等破坏现象。有关施工监控的内容应包含在施工组织设计中。(6)工具管纠偏应平稳,避免用大角度纠偏。(7)减少触变泥浆的厚度,顶管后期用迟凝泥浆置换触变泥浆。(8)加强施工管理,不超量出泥,严守操作规程。(9)如遇过于松散的土体,要事先压力灌浆,提高土层的稳定性。(10)本工程中工作井为顶管施工所需的施工临时构筑物,顶管施工完成后可利用其作为基坑浇筑检查井,检查井浇筑完成后将工作井及接收井回填。工作井及接收井的结构设计属施工组织设计,建议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结构,工作井采用沉井施工,以减小对周围道路和建筑的影响,同时对周围建构筑物采取必需的保护措施。(11)工作井的位置选在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对地上和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市政设施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措施的地方,同时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工作井的平面尺寸取决于管径和管节的长度、顶管掘进机的类型、派土方式、操作工具以及后座墙等因素。(12)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具体构造设计待顶管施工单位最终确定后,根据其施工机具和方式加以完善并提交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以指导顶管施工。(13)基础地基承载力要求≥200KPa,达不到要求的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块石或砂土换填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14)顶管施工段高填方区应做好场地系统排水。受影响综合管线及建议处理措施本次设计综合管网仅提供管网迁改思路,统计工程量,具体迁改、保护、新建管线以综合管网专项方案为准。电力管线现状管线(1)跳蹬河滨区西北角存在现状10KV电力架空线斜穿新建六号支路、十号次干路、一号支路,以及河滨区中部存在现状10KV电力架空线斜穿九号次干路。(2)跳蹬河滨区内路网范围的地块内存在较为零散的现状居民用架空电力。迁改思路(1)设计考虑将10千伏电力线路沿规划道路下地敷设,近期可结合道路建设及地块开发情况灵活采用架空或沿道路下地敷设。(2)对于地块内零散的现状居民用架空电力,设计考虑根据结合道路建设及地块开发情况进行迁改或拆除。电力管线拆迁措施由业主协调电力产权单位进行确定。给水管线现状管线(1)五号支路道路设计起点处存在现状DN300给水管线斜穿新建道路,覆土0.10~1.14m,隶属于自来水公司。(2)六号支路道路设计起点处存在现状DN300给水管线斜穿新建道路,覆土0.00~0.92m,隶属于自来水公司。迁改思路(1)对于五号支路道路设计起点处存在现状DN300给水管线,受新建道路路基施工影响,设计考虑将该管线走向理顺,迁改横穿五号支路过街。(2)对于六号支路道路设计起点处存在现状DN300给水管线,受新建道路路基施工影响,设计考虑将该管线走向理顺,迁改横穿六号支路过街。给水迁改时,与污水管道交叉式,给水管道应敷设在污水管道上方。排水管线现状管线六号支路道路设计起点处存在d500雨水管线、d500污水管线,四号支路设计起点处存在d800雨水管线、d400污水管线,均为空港大道的预留接口,斜穿新建道路,排水管道覆土0.70~1.70m,隶属于市政管理局。迁改思路对于空港大道与六号支路、空港大道与四号支路的预留排水接口,受新建道路路基施工影响,考虑到空港大道东侧地形均为坡向磨滩河方向(东向),本无需预留接口,本次设计将以上排水管线其废除。海绵城市专篇道路LID设计内容本次设计根据相关要求,遵循海绵城市理念,针对道路红线范围内汇水面积的雨水,优先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径流汇集进入生物滞留设施带,通过生物滞留带对雨水的滞留、过滤、蒸发、抑制降雨径流,使汇流时间延长,峰流减小,发挥控制面源污染、洪峰流量削减等方面的作用。图6-1道路雨水系统收集示意图本LID工程中采用的雨水综合利用措施不改变现状道路的雨水管道系统,但是道路范围内雨水在排放到雨水管道系统前先通过生物滞留带进行雨水洪峰、面源污染、径流总量进行控制。人行道按照海绵城市城市理念进行透水铺装。依据《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设置生物滞留带的道路,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以上,污染控制率达到50%以上。路面雨水路面雨水路缘豁口沉砂井卵石区种植区种植土、过滤层、砾石层溢流雨水口盲管雨水系统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容量图6-2生物滞留带运行示意图道路路面雨水首先进入生物滞留带前置沉砂井,沉砂后溢出雨水篦,而后通过路缘石侧壁豁口流入生物滞留带;雨水流经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通过生物滞留带内的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入新建市政道路雨水管道系统。设置思路(1)生物滞留带在斑马线处设置人行开口供行人通行,滞留带断开处上下游通过管道连通;公交停车港处不布置生物滞留带。(2)采用路缘石侧壁开槽方式将道路雨水引入生物滞留带,公交停车港及道路交叉口处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传统雨水口。(3)生物滞留带或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按如下原则采用防渗措施:≤6米的填方段防渗膜敷设在靠近车行道路基一侧(后简称半包);>6米的高填方防渗膜敷设于整个滞留带下(后简称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4)人行道至少保证3.0m及以上的人行通道宽度。(5)污水管道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所有污水检查井需采用防渗检查井。(6)雨水滞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植物尽量选择对污染物去除作用佳的耐旱耐涝本土植物。生物滞留带设计平面布置九号次干路人行道宽度为5.0m,本次设计考虑沿人行道双侧布置1.8m生物滞留带(内部净宽1.5m),生物滞留带与人行道自然衔接,尽量保证视觉上的整体效果一~七号支路人行道较窄,不具备布置生物滞留带的条件,故仅在人行道布置透水铺装。纵断面布置生物滞留带蓄水层高度20cm。当道路坡度<2%时,生物滞留带纵坡同道路坡度;当道路坡度≥2%且≤5%时,为保证生物滞留带充分发挥对雨水的过滤、储存等作用,采用阶梯状雨水生物滞留带;道路坡度>5%时,坡度大,雨水流速快,雨水基本顺道路坡向流向下游,生物滞留带收水功能较小,故本次设计仅考虑在道路坡度<5%时按照生物滞留带的尺寸及植物配置进行绿化带的布置,保证景观的整体性。阶梯状生物滞留带每级内部上游隔墙顶距离生物滞留带表层最低点高差△h1按照0.4m控制,每级内部下游隔墙顶距离生物滞留带表层最低点高差△h2按照0.2m控制,跌落尺寸参照下表,未列坡度按内插取值:表6-1阶梯状生物滞留带每级长度路面坡度i滞留带坡度i'△h1每级长度△L(m)0.020.000.4100.030.0040.000.450.050.010.45竖向布置生物滞留带内部结构层均考虑采用透水材料,具体结构由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粗砂滤层、卵石层。生物滞留设施带最小深度:H=H1+H2+H3+H4+H5……①式中:H1—设计持水区深度,取20cm;H2—须满足生物滞留带内灌木生长需求,种植土厚度取50cm;H3—粗砂滤层厚度,取10cm;H4—卵石层厚度,取30cm,根据不同粒径,上层15cm,下层15cm;H5—溢水超高,车行道路面与最高持水区高差,10cm。图6-3生物滞留带竖向布置示意图道路径流控制校核(1)设计径流控制量海绵城市径流控制指标设计调蓄量(容积法)Vs=10Hs(Ψ)……②式中:Vs——设计调蓄量,m3;Hs——设计降雨量,mm,按照年有效径流控制率70%计,取18.1mm;Ψ——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按照用地性质加权取(透水铺装地面取0.3,道路取0.9);A——滞留带外汇水区域面积,m2,包括中央分隔带、车行道、透水铺装、路缘石及花带石;A0——滞留带直接接受降雨的面积,m2。(2)道路低影响开发实际径流控制容积V实生物滞留带径流控制容V1=蓄水层容量+介质层容量(介质层容量暂按介质层体积的10%考虑)透水铺装的径流控制容积V2=透水砖保水量(透水砖保水率不小于0.6g/cm2)。道路低影响开发总径流控制容积:V实=V1+V2……③表6-2道路径流控制校核表道路名称车行道面积透水铺装面积生物滞留带面积路面综合径流系数设计调蓄总容量Vs生物滞留带蓄水层容量生物滞留带介质层容量透水铺装保水量总径流控制容积V实m2m2m2m3m3m3m3m3九号233601257520250.83577425182302727V实>Vs,设计道路能有效控制70%的雨水径流。(3)生物滞留带污染物去除率为70%~95%(以SS计,设计取75%),生物滞留带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则70%以上的雨水得到控制则污染物控制率>70%×75%=52.55%。满足指标要求。(4)生物滞留带缓排能力校核绿地植物的耐淹时间过长将会影响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渗透设施容积深度确定以后,需要用绿地的淹水时间进行校核。绿地淹水时间与持水深度、土壤渗透系数有关,因为种植土层是生物滞留带渗透系数最小层,故主要校核该层雨水全部下渗所需的时间。……=4\*GB3④式中:t0——绿地淹水时间,h;Wp——产流历时内的蓄积水量(m3);A0——渗滤设施直接接受降雨的面积,m2;K——平均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10-5m/s;生物滞留带标准蓄水量排空时间t0=6.63h,满足设计的最大雨水排空时间为24小时。生物滞留带有效蓄水容积排空时间既能够起到一定缓排作用,也能保证蓄水时间不会过长,以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人行道透水铺装设计本工程除一号支路外,其他道路人行道均采用透水铺装设计。具体设计详见《道路工程》分册中透水铺装部分的设计,本设计说明部分仅提出相关要求。透水砖本工程采用透水砖的磨耗层为不小于7mm的石英砂,石英砂粒径为1.18mm至2.36mm的中砂。透水系数不应0.2mm/s,防滑性能(BPN)不应小于80、保水率不小于0.6g/cm2、耐磨性的磨坑长度不应大于35mm。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的规定。透水砖产品宜选用免烧结节能环保产品。透水砖的强度等级可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按下表选用。表6-3透水砖强度等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MPa)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平均值单块最小值≥CC40≥35.0≥5.0≥4.2透水砖面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砖型选择、铺装形式由设计人员根据铺装场所及功能要求确定。透水砖的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进行填缝处理,分多次进行;填缝砂应采用干的细沙,不得使用湿砂。透水砖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接缝用砂级配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表5.2.3的规定,硅砂透水砖接缝用砂级配参照《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人行道排水设计本次设计道路表层主要有由粘性土以及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的素填土。(1)透水砖路面的排水可分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规定。(2)透水砖路面内部雨水通过PE多孔盲管管道就近引入雨水口后排入雨水系统,管径DN50,每隔10m布置1道横向透水管。横向穿孔管通过三通与纵向多穿孔管连接,然后排入雨水系统。(3)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横向同人行道横坡,纵向同道路纵坡。穿孔管穿孔率为15%,仅仅在管道上半圆弧开孔,孔径5~10mm,管身用土工布包裹,土工布规格300g/㎡,垂直渗透系数0.5~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选用盲管的直径为DN50,环刚度不应小于8KN/㎡。管材及附属构筑物管材本工程建议,d400~d800的管道采用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大于d800的管道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本工程中所标注管道大小均指管道内径。管径d300的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国标II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本工程塑料管道,埋深≤6.0m,环刚度SN≥8KN/m2;6.0m≤埋深<10.0m,环刚度SN≥10KN/m2;10.0m≤埋深<12.0m,环刚度SN≥12.5KN/m2;12.0m≤埋深<16.0m,环刚度SN≥16KN/m2。塑料管道环柔性要求试样圆滑,无反向弯曲,无开裂,两壁无脱开;冲击强度(TIR)≤10%;烘箱实验,无分层,无开裂。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第3部分: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GB/T18477.3-2009)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国标钢筋混凝土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相关规定。接口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道800≤d采用电热熔丝承插连接。承口应放在进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管道与检查井连接采用短接连接,承插头距离检查井不小于1.5m。管道与井壁间采用中介层,加水泥沙浆,中介层的材料由厂家提供。管道基础管顶覆土深度在0.7~3.5m的塑胶管道采用120°砂垫层基础;覆土在3.5~6.0m的塑胶管采用180°砂垫层基础。雨水口连接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管道基础在接口部位的凹槽,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凹槽长度为0.4~0.6米,深度为0.05~0.1m,宽度为管道外径的1.1倍。在接口完成后,凹槽随即用砂回填密实。附属构筑物普通检查井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检查井做法详见本图册排水检查井大样图相关部分。检查井井盖、盖座均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成品,车行道下采用直径700mm球墨铸铁自调式防沉降井盖,人行道采用外方内圆的球墨铸铁防盗井盖井座,井盖尺寸为直径700mm。爬梯采用球墨铸铁管材料成品产品。检查井井盖、盖座安装要求与路面平整。井盖人行步道和绿化带上采用B125型、车行道上采用D400型;井盖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参照《检查井井盖》(GBT23858-2009)执行。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检查井应按排水规范4.4.7A要求安装高强度防腐聚乙烯防坠落网装置。跌水井当跌水高度大于1.5m时采用跌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其做法见跌水检查井大样图。深型井当检查井埋深大于6.0m时采用深型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其做法见深型检查井大样图。雨水口本工程采用C30砼砌块砌筑双篦雨水口,雨水箅子采用球墨铸铁成品,可开启并具备防盗功能。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雨水口流量应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的1.5~3倍。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以≥1.5%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管材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道路竖曲线最低点、道路交叉口附近及未置于道路最低洼处的雨水口应适当加密,并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洼点。雨水口低于路面3~5cm。雨水口深度均为1m。顶管段工作井(接收井)工作井的平面尺寸取决于管径和管节的长度、顶管掘进机的类型、派土方式、操作工具以及后座墙等因素。本设计按圆井(工作井直径D=5.0m,接收井直径D=3.5m)考虑,具体尺寸由专业顶管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及专项施工方案确定。工作井的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必要时采用逆作法施工,施工单位可结合检查井构造进行工作井设置。施工完成后回填改造成深型检查井。生物滞留带技术设施种植土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当种植草本植物时≥400mm,灌木≥500mm,土壤透水性能力宜为10-5m/s,小于10-5m/s时,为增加渗透性能,种植土可掺入20%细砂。粗砂滤层、卵石层粗砂滤层厚度为100mm,采用中粗砂。卵石层厚度为300mm,上层厚度15cm粒径3-5mm,下层厚度15cm粒径5-10mm,卵石回填前须掏洗干净后才能铺筑。土工布及透水盲管种植土与粗砂滤层之间、粗砂滤层与卵石层之间敷设一层透水土工布,规格200g/m2。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路面坡度。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200g/m2。选用HDPE多孔盲管,直径为DN200,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透水盲管的开孔率宜为6%~10%,圆孔孔径20~30mm,交错排列管道上1/2~2/3部分。防渗膜生物滞留设施与车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应采用防渗措施。生物滞留设施与车行道路基之间敷设的防渗膜按下列原则敷设:≤6米的填方段道路半包;>6米的高填方道路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半包全包示意见《生物滞留带大样图》。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规格400g/m2,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静水压0.4Mpa。防渗膜施工参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路缘石及雨水豁口路缘石雨水豁口做法参考路缘石结构大样图,路缘石雨水豁口低于道路路面5~12cm。路缘石应有足够的埋设深度、合适的背后支撑、填土应夯实。路缘石应以干硬砂浆铺砌,保证砌筑稳固,路缘石背后及基础以下填土按设计要求夯实,避免出现差异沉降后产生路缘石失稳倾斜现象。路缘石豁口每隔15m左右布置一处,但不应小于8m,不应大于20m。溢流雨水口当雨水检查井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雨水检查井井盖采用透水井盖,作为圆形雨水溢流口;当生物滞留带中无雨水检查井,需每隔30m左右或在生物滞留带顺坡向底端新建方型溢流雨水口,每连续生物滞留带最低点处需要设施溢流雨水口,避免雨水溢流到路面。溢流口按高于滞留带底200mm设计,根据设计需要溢流水位标高可调整。溢流口采用铸铁材料,满足《铸铁检查井盖》CJ/T3012标准要求,承载等级满足轻型井盖强度要求。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口连接支管就近接入雨水检查井。方型、圆形溢流口最大过流量分别为30L/s、50L/s,方型溢流口作法详见本册大样图,圆形溢流口井体参考雨水检查井大样图做法。管网防水处理位于生物滞留带内的污水检查井需采用现浇检查井或对井身采取有效防渗措施;路灯电缆护管交接处应密封连接,防止渗水。路灯手孔外壁应采取防渗措施。综合管网构筑物外壁防水做法可参照西南11J201柔性防水屋面做法,按照Ⅲ级防水考虑。生物滞留带日常维护措施生物滞留沟中植物定植后,为保证其良好运行,需要进行建植后养护和日常维护。建植后的养护护措施:当植物定植后,为了阻止杂草的生长,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壤板结而导致土壤渗透性下降,需要给生态沟内覆盖5cm左右的覆盖物,最好选择高密度的材料,比如松树杆、木头屑片和碎木材。雨水较大,流速较快,容易侵蚀生态沟床底,将少许石块、卵石放在沉砂井周边,能有效降低径流系数,防止生态沟床底的侵蚀。最初几周每隔1d浇1次水,并且要经常去除杂草,直到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且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日常维护措施: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进水口不能有效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时,应加大进水口规模或进行局部下凹等;进水口、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调蓄空间因沉积物淤积导致调蓄能力不足时,应及时清理沉积物;由于坡度导致调蓄空间调蓄能力不足时,应增设挡水堰或抬高挡水堰、溢流口高程;当调蓄空间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36h时,应及时置换树皮覆盖层或表层种植土。出水水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换填填料。市政消火栓设计根据渝建[2016]473号文要求,为确保市政消火栓与本次设计道路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本项目的给水管线设计由业主单独委托给水设计单位对其进行设计,消火栓与给水管道为同一系统,给水设计单位对给水管道专项设计时,不得遗漏市政消火栓的设计,且应满足《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及消防主管单位的相关要求。本次消防专篇中的消火栓设置主要对消火栓形式、位置和设置间距进行控制,其余给水管道及相关阀门井等设置要求及做法以给水管道专项设计为准。(1)供水管道上市政消火栓沿给水管道敷设,靠近十字路口处均设置市政消火栓,间隔110米布置,其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但最大间距不得超过120m,其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2)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3)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消防时由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加压。供水管道平时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14MPa,火灾时最不利市政消火栓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4)采用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50mm和100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5)消火栓采用国标图集07MS101-1中第7页,平面布置详见市政消火栓平面布置图。管线施工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应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放坡要求,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对于填方地段,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大于3m时,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地基处理排水管道及构筑物地基处理应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和管道基础对承载力的要求,地基承载力0.20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钢带聚乙烯螺旋管电热熔丝承插连接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试验不合格时,抽样井段数量应在原抽样基础上加倍进行试验。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钢筋混凝土管道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管道回填方法及要求,详见本图册《埋地塑料管开挖及回填图》。回填材料采用沟槽开挖的土石方就近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0.1m;柔性管道沟槽,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脚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mm。车行道范围内的井室周围采用石英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回填宽度不宜小于800mm;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本施工设计图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2)检查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3)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4)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