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1页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2页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3页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4页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的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I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的调查研究摘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我国处于0-14岁的儿童总数是3.075亿人,其中残疾儿童有817万名,占儿童总数的2.66%。而在这817万名残疾儿童中,智障儿童有539万名,占66%。通过统计可以看到,智障儿童的数量在我国人口节奏中占了不可小觑的分量,对于智障儿童的发展和教育,不但影响我国成年残疾人的整体发展,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所以,如何更好地提高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因素;调查Abstract:accordingtostatisticsfromINE,thereare307.5millionchildrenaged0-14yearsinChina,including8.17millionchildrenwithdisabilities,representing2.66%children.Among8.17milliondisabledchildren,5.39millionchildrenaccountedformentalretardation,accountingfor66%children.Accordingtostatistics,thenumberofmentallyretardedchildrentakesupanimportantweightinourpopulationrhythm,andaffectsthedevelopmentandeducationofmentallyretardedchildrennotonlyaffectstheoveralldevelopmentofadultdisabledpeopleinChina;Itwillalsoaffectoverallqualitythroughoutthecountry.Thereforehowtoimproveself-careabilityofmentallyretardedchildrenbetterisaproblemthateverycitizenshouldconsider.Keywords:mentaldisorder;children'sself-careability;influencingfactors;investigation

目录前言 1一、对象与方法 1(一)调查对象 1(二)研究方法 1(三)调查结果 21.学生家庭情况调查 22.生活能力情况调查 2二、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 3(一)自理能力总体较好,但存在很多问题 3(二)社会生活等相关自理能力上较弱 4三、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 4(一)自身因素 4(二)家庭因素 51.家长对孩子的低期待 5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53.家庭贫困 5(三)学校因素 51.缺少本土教材 52.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尚待提高 53.生活教师对学生生活能力缺乏指导 64.评估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65.个别化教学中的“个别”体现不足 66.资源教室资源较少 6(四)社会因素 61.社会关心不够 62.训练场所单一化 7四、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建议 7(一)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 7(二)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班 7(三)有针对性地去开发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学校课程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3PAGE13前言所谓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方面比较缓慢,智力低于正常儿童群体。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者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围中有两项或者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迟缓而存在适应困难的—沟通、家居生活、自我照顾、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工作、健康、社交、学术以及安全。对于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定义有许多,但是通常认为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指的是智障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必须的生活技能,这些技能主要包括自己吃饭洗碗、自己穿衣脱衣、自己睡觉入厕等;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智障儿童的家长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压力,不光是生活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压力,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不但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水平,更主要的是可以减少智障儿童家庭负担。但是很多家长都普遍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拥有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很多孩子生活上的事情都是家庭一手包办。从表而上看,这样能够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但是从长远上考虑,这样不利于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发展,最后导致智障儿童失去这种生活的自理能力,我们应当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遵循康复规律,采取科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为智障儿童回归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当前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一、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调查共选取学校一至九年级中重度智障儿童62名。其中小学段34人,初中段28人;男45人,女17人;中度智障儿童41人,重度智障儿童21人;在校寄宿学生48人,非寄宿学生14人。(二)研究方法此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测试和个别访谈两种方法。自编问卷由儿童家庭情况调查和儿童生活能力发展情况调查两部分组成。其中,儿童生活能力发展情况调查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内容,包括居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针对10周岁以上的中重度智障儿童)两方面。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问卷尽可能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句。调查时,学生家长集中在大教室里,并被告知须真实、独立地填写,保证了调查问卷的同收率和调查内容填写的准确性。为确保问卷有较高的信效度,前后共进行了两次问卷测试,经比对,两次结果基本一致。(三)调查结果1.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这部分调查包括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子女个数、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家中是否配备电脑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父母职业方面,大多为工商业、服务业和在家务农人员,其中父亲外出务工较多,占37.1%,母亲在家务农较多,高达46.80}o;受教育程度方面,父母双方受教育水平都较低,初中及以卜的,父亲占58.1%.母亲高达80.70}0;家庭结构方面,三代同堂居多,达66.50}0;子女个数方面,非独生子女家庭占61.3%;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方面,48.4%为母亲,38.7%为(外)祖父母;电脑配备方面.64.5%的家庭没有配备电脑。2.生活能力情况调查(1)居家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餐、着装、如厕和个人卫生方面。进餐方面包括:会拿着馒头、糕点等食物吃;会拿着需剥包装纸的糖果、饼干吃;会用勺子吃饭,不会将饭菜掉在桌上;能做到不用手乱抓食物吃。着装方面包括:会穿短袜,会脱鞋,会穿鞋,会脱衣,会穿裤,会穿套头衫,会穿带拉链的衣服。如厕方面包括:大小便时,能告诉大人,以求得帮助;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和该进哪种厕所;能自己进入厕所找到正确位置后,才大小便;大便后,会用纸擦拭干净,冲洗便池;便后会洗手。个人卫生方面包括:会洗脸,会刷牙,会洗手,会洗脚,会擤鼻涕。调查结果显示:中重度智障儿童在进餐方面的自理能力较好,能独立完成的达69%;在着装、如厕、个人卫生方面能独立完成的分别占42%、47%、31%,大多数智障儿童不能独立完成,要依赖家长、老师的指导,有些甚至不能完成。(2)社会生活能力包括安全、社交人际、环境适应、信息素养和特殊行为5项。安全方面包括:能拿尖锐物,如剪刀、菜刀;活动或游戏时,不用玩具伤人;插拔电插头时,能注意安全;能安全使用煤气灶;能辨认腐坏食物、有毒物品、非食性物品;能安全上下楼梯;能留在指定生活区内;走路靠右或走在人行道上;能依红绿灯指示过街;能独立坐公交车;身体不舒服时,会告诉别人;能避开危险区,遇到危险,会找人协助;有紧急情况时,会打电话至110。社交人际方面包括:能保持仪容整洁;见到熟人,能打招呼;能和其他儿童玩合作性游戏,分享东西;和人相处不吵架、不打架;喜怒哀乐等情感表达方式适当;能适应新环境。环境适应方面包括:在公共场所,能遵守规则;能适时保持安静;会把自己东西放在固定地方;用完东西后,能物归原主(处);不把他人物品占为己有;愿意且立即回答别人的问话;会说自己姓名,会说父母姓名;会说出基本身体部位名称;能说出家里和父母的电话号码;能说出所住的城市、区域、街道名;能说明当天天气;能认识社区内公共设施,如医院、邮局等。信息素养方面包括:会按打手机,会开关电脑,会打开网页。特殊行为方面包括:能不表现自我刺激行为,能不表现破坏性行为,能不表现自伤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生活能力方面,这些孩子整体水平较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低。在安全、社交人际、环境适应、特殊行为4个方面能独立完成者分别为30%、25%、28%、23%,均不足三分之一;信息素养能力很低,能独立完成的仅为14%。二、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一)自理能力总体较好,但存在很多问题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关于就餐、着装、个人卫生、如厕等方而的有关调查显示,表现最好的是就餐方而的自理能力,在调查中,能够独立完成就餐的智障儿童占调查比例的69%,而在着装、个人卫生和如厕方而的比例分别是42%,31%,47%,在这方而的表现上均未超过5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智障儿童无法独立完成。各项内容的具体及标准如下。就餐方而标准:不需要他人帮助,会主动拿馒头或糕点啃食;能够主动地且有意识地剥去食物包装纸;可以做到不用手抓饭吃,会运用筷子或勺子吃饭。着装方而标准: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能够主动穿衣裤、穿鞋等,并且比较注意个人的着装卫生。个人卫生方而标准: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养成独立洗脸、刷牙、洗脚等行为。如厕方而标准:在大小便时,能够独立地进行或者会主动地寻求大人的帮助;能够分辨自己应该进哪个卫生间;知道大小便时要找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进行。(二)社会生活等相关自理能力上较弱在一项关于智障儿童的社会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调查中,针对智障儿童的安全、社交人际和环境适应这三方而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智障儿童在这三方而能够独立完成的占比分别是30%,25%,28%,也就意味着智障儿童在社会生活方而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各项内容的具体及标准如下。安全方而标准:这些孩子基本上不允许拿尖锐物,比如小刀、剪刀等;在拔电插头时候能够注意安全;能够安全上下楼梯以及安全待在社区等。社交人际方而标准:这些孩子能够保持仪容整洁;在见到熟人的时候能够主动打招呼,并且能够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与其他孩子参与一些合作性的游戏。环境适应方而标准:在公共场合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则,能够保持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能够将用过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借用的东西能够物归原主;能够清晰表达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会表达自己身体部位的名字。三、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一)自身因素中重度智障儿童在认知、情感、沟通、自我服务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明显落后。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领悟力和理解力较弱;学习动机少,注意力薄弱;记忆力差,遗忘快;应用能力较低,学习迁移能力不足。除了智力残疾,他们往往还伴有其他残疾,如言语障碍、肢体障碍等。这些都给他们生活能力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二)家庭因素1.家长对孩子的低期待因孩子存在智力障碍,一些家长对孩子期待很低,有些家长甚至没有任何期待,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由于孩子有智力障碍,有些家长就对孩子失去信心和关爱。一些家长让孩子寄宿在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智障孩子是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大都把希望寄托在其他孩子身上,对智障孩子缺少关心。而父母的忽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技能的习得。二是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由于孩子有智力障碍,一些父母心怀愧疚,对孩子百般呵护、百依百顺,孩子在校学会的技能在家得不到锻炼,出现脱节现象,可能很快被遗忘,致使教育效果很差,也影响了孩子能力的发展。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一些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教育意识不强、方法不当。有些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但是站在成人或普通人的角度简单、粗糙地讲解,使孩子难以掌握所教内容,若在几次训练后,仍不见孩子有进步,家长可能失去耐心和信心。此外,家长工作压力大,为节省时问,大多家长会选择代替孩子去做一些事情。3.家庭贫困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差,对孩子教育的投入较低,孩子休闲娱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各方而能力得不到提升。(三)学校因素1.缺少本土教材培智学校生活能力教学没有统一的目标进行规范,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大,很难满足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学习的需要。很多培智学校是在借鉴兄弟学校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本校的学期教学计划的,但许多教材有较大的地区局限性,如上海的生活教育内容有“学乘地铁”、“浦东,我们来了”等等,具有浓厚的大城市和地方特色,其他地区的学校并不适用。2.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尚待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虽爱生如子,且擅长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教学,但在“以生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上却捉襟见肘,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在研究学生方面,有时还不全面、深入;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时还不充分;在教学策略方面,有时还不灵活。3.生活教师对学生生活能力缺乏指导很多智障学生寄宿在学校,依靠生活教师负责生活起居。由于负责的学生较多,加之专业素质不高,大多生活教师往往只做生活护理,对学生生活能力的指导不够,导致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知识、技能在课后缺少强化。4.评估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以我校为例,学校对学生的评估只有单纯的训前评估和训后评估,评估标准、方法、手段单一,缺乏系统性、激励性,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此外,很多评估都没有做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有机配合。评估后,没能充分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同时,评估缺乏老师、家长的总结反思,不能为接下来的个别化教学、康复训练、补偿智力缺陷、培养能力等指明方向,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为智障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估。5.个别化教学中的“个别”体现不足对学生的分层,流于形式,有效性不高,作用不明显。一些教师在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时,对学生兴趣、能力了解得不够全面,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没有可操作性,训练时缺少针对性。6.资源教室资源较少尽管学校建立了资源教室,但是资源较少,不能真正模拟社区生活实际场景。学生缺少相应生活能力训练的条件和场所,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有效转化为生活所需技能。(四)社会因素1.社会关心不够智障儿童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差,一般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有时他们走在道路上看到陌生人,就很拘束,如果加上他人异样的目光,孩子们会更加胆怯、内向,更害怕与人交流,使他们更自卑,对生活的信心愈发不足。2.训练场所单一化社区环境如银行、超市、电影院、商场、书店、邮局等地方,都是智障儿童将要面对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而特殊教育学校获得的社会支持有限,无法充分利用社区这个大环境来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学生主要的学习训练场所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很少有机会能走进社区实践,享受社区生活的欢乐四、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建议(一)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相对正常儿童而言,智障儿童在行为表达、学习和情感交流等方而都存在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但是智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对所有外界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又受自身条件影响会出现意志力差、记忆力差和不能持续学习,同时智障儿童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为了有效地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需要根据以上智障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鼓励智障儿童发展他们的优势,同时补足不足之处。当前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体系仍然采用的普通学校运用的千篇一律的教条式教育,这些教育从儿童的智力、学习力能以及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智障儿童。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要在遵循普通教育的同时抓住智障儿童的特殊性,尊重智障儿童这种特殊群体,找到这些差异,在这基础上可以考虑采取隐性分层培养,根据这种方法培养智障儿童,可以对那些自理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采取较高的水平来要求他们,对于那些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而言就要相应放宽要求,采取较低的水平来要求他们,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尺度,不能让孩子觉得有区别对待的感觉,尊重智障儿童的自尊。(二)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班对于普通儿童而言,光是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的教育至关重要,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更是如此。当代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系统要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两者缺一个不可,尤其是对于智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是远不够的,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更是如此,没有了家庭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教育指导,让智障儿童更难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所以将学校和家庭联系在一起对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然而在现代压力巨大的社会生活中,作为智障儿童的父母本身就承担很多心理上的压力,同时普遍也伴随着经济压力,这就导致一般家长很少能够有充足的时间真正去考虑自己小孩所而临的特殊情况,况且大多数智障儿童的家长对于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方而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大都缺乏关于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相关知识。因此就是形成很多错误的认识,认为智障儿童在自理能力方而很难做得很好,也有很多家长心疼孩子,所以就养成生活日常的小事都是一手包办,让家里的智障孩子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却不知这样的生活会让智障儿童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难生存。所以举办对于家长关于智障儿童如何正确提高自理能力的相关培训至关重要,通过这些培训班,让家长改变自己对于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错误观念,转而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对待智障儿童,让他们形成优秀的自理能力。比如学校会教智障儿童自己洗碗、叠被子、刷牙、洗衣服等,在孩子回到家中的时候家长要继续强化和巩固这种在学校形成的自理能力。同时家长要有更多的耐心去教育和指导孩子去做这些事情,而不是对他们抱有不耐烦和抱怨的态度,在帮助孩子养成自理能力的同时,还是维护和睦的家庭氛围。(三)有针对性地去开发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学校课程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课程教育,尤其对于智障儿童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更是如此,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地实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当前我国使用的关于智障儿童学生的教材还是十多年前编写的针对轻度智障学生的教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这些教材很难满足当前智障儿童的现状。我国各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没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地统一使用教材,不利于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再者,智障儿童是一类特殊群体,该群体的重点应该放在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让智障学生以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基于此,对于智障儿童在学校中关于自理能力课程的开发,要围绕生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开发能够提高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的课程,这些内容的来源要贴近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智障儿童的现实生活,同时要注重智障儿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智障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又能快乐地体验生活,从而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结束语本研究在自编《智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问卷》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地区智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现状进行了探究,但还存在一下不足。第一,家庭成员评价不够全面。家庭生活质量作为一个较为主观的感受性变量,单独的一个家庭成员的感受往往并不能全面反映所有家庭成员对家庭生活质量的看法,而本研究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只调查了智障儿童主要的照料者对家庭生活质量的评价,并未对其他家庭成员展开调查,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调查取样覆盖面不足。囿于时间及研究者掌握资源的有限性,问卷主要收集于研究者熟悉的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和相关特教机构,导致调查结果并不能全面的反映贵州地区智障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总的来说问卷的发放量及涵盖区域应该进一步的扩大,以便了解过多智障儿童家庭的生活质量。囿于研究者能力及调查范围的有限,自编的家庭生活质量问卷有待进一步验证,以追求更好的信效度。同时问卷调查部分,抽取样本中部分背景变量个案数较少,比如孩子就读于普通教育学校的家庭、单亲家庭等个案数只有十几个,影响了数据分析结果的信度。第三、忽视了对智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结构推广度的检验。编制《智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问卷》部分,没有对家庭生活质量八因素模型进行模型的恒等性检验,忽视了智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八因素模型的推广度检验。由于部分人口学背景变量下的个案数较少,比如家庭结构为单亲家庭的个案数不到100,导致基于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生活质量模型多群组分析无法达到模型拟合所需的基本样本数,这就导致模型在不同背景变量上的推广性检验不能顺利进行。第四、访谈研究信度有待进一步加深。访谈中,囿于研究者时间的有限性,与家长接触的时间不够,导致部分家长与研究者不够熟悉,而且有的是采用的电话以及微信访谈,导致有的家长回答较为随意或者不够深入,影响了研究的信度。为了使智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更加完善,结合到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扩大取样代表性,进一步加强智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测量模型的研究。家庭生活质量的测量是建立在其指标合理性的基础上的,合理的指标需要满足对各种背景变量的足够推广度,而本研究中,由于不同人口学背景变量个案的数量分布不够均衡,导致部分背景变量个案数不足以支持模型的恒等性测验,因此后续研究应该尽量通过扩大取样在不同背景变量上的分布情况,使家庭生活质量测量指标的普适性得到检测。第二、让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与到家庭生活质量的评定中,家庭生活质量作为一个相对比较主观的概念,目前国外己经有研究将家庭生活质量的评价主体扩宽到不同的家庭成员,而且这样也能够让研究更加全面。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只是对智障儿童家庭中的一位家庭成员进行了调查,导致评价的科学性受到影响,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与到家庭生活质量的评价中。第三、走进智障儿童家庭,深入了解其家庭生活状况,推进智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研究向纵深发展。家庭生活质量反映的是家人生活的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状况,单纯依靠段时间的了解,往往无法了解其真实状况,因此可以说对家庭生活质量的访谈研究,应该是建立在研究者和被访者及其家庭长期接触观察交流的基础上的,而本研究由于研究的时间所限,只是采用了简单的访谈进行,影响到了研究的信度,后续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到智障儿童家庭,通过观察结合多次的对不同家庭成员的访谈相的方式,深入呈现智障儿童家庭的生活质量特色。

参考文献[1]闫新春,李文会.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8(03):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