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根据如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评价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封建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藏书》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2、秦朝时始设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朝议制度的设立()A.确保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确保了皇帝的专制独裁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如图为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土的“迁陵洞庭郡”简,里耶秦简中频繁出现“洞庭郡”,然而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的记录。简牍关于“洞庭郡”的记载与传世文献不相符,这说明()A.简牍客观地再现了秦朝历史全貌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定论C.史书的主观性太强导致可信度低 D.多重史料互证利于辨别历史真伪4、柳宗元认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柳宗元肯定分封制的进步作用B.柳宗元极力反对郡县制的实施C.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D.柳宗元认为秦成功之处在于家天下的实行5、秦王政26年(前221年),承相王绾上奏:“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王政34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据此可知()A.实行分封制是大势所趋 B.秦朝速亡在于制度缺陷C.官员的建议被始皇采纳 D.郡县制的推行面临阻力6、秦朝统一六国后,“修驰道、编制户籍、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这些措施集中体现了()A.帝王穷兵黩武 B.政治统治腐败 C.巩固中央集权 D.贵族豪强崛起7、秦朝建立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有咸阳至九原的直道,有向东北直达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这些道路的修建()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消除了分裂所造成的地区差异8、秦朝重视法制建设,颁布了名目繁多,分类细密的法律条文。1989年出土的龙岗秦简大大丰富了我们对秦律的认识,其中有记载:“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表明秦朝时()A.禁止进山伐木狩猎 B.立法保护动物C.已懂得保护生态资源 D.严禁猎杀家犬9、在云梦秦简中,有许多律文涉及秦国官吏的任免、考核等。如《置吏律》篇,记载了当时官吏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据此可知,秦代()A.倡行儒家礼治 B.重视官吏品行 C.推崇军功爵制 D.忽视官吏政绩10、为了保卫边境地区不受草原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命人建造了万里长城这一浩大工程,国家强征了众多劳工将原北方诸侯国所建的长城连接为一个统一的防御体系,意义重大。秦长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因素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C.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1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构秦国体制,提升了制度效率,实现了国与民的利益均衡,推动了国家的崛起;统一后,秦朝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秦始皇将秦制推广至全国,导致制度僵化、效率下降,最终二世而亡。秦亡的教训说明()A.制度建设需要与实际国情相结合 B.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了秦朝的灭亡C.法家的治国思想与时代格格不入 D.商鞅变法埋下了秦国灭亡的隐患12、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A.为政者残忍昏庸 B.农民起义频发 C.统治者不行仁政 D.社会矛盾激化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221年,秦军攻灭关东六国中仅存的齐国,标志着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君主专制帝国正式形成。秦本来是东周的诸侯国,已有500余年历史。它的历代国君顺应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经过长期努力经营,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一个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幅员辽阔的国家。其疆城东起大海、西至陇西、北抵阴山、南到岭南,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过周代。为巩固统一成果,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度出现,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措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并使之趋于稳固,使统一成为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伟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表格中的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指的是对秦朝实行的制度的肯定,而“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则是对秦朝统一全国的高度赞扬,故选D项;A仅体现了表格中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排除A项;B仅体现了表格中的“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排除B项;C仅体现了表格中的“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排除C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经过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朝议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皇帝决策,减少失误,B项正确;朝议制度的设立无法确保秦朝的长治久安,也无法确保皇帝的专制独裁,排除A、C项;朝议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D解析:简牍的记载也会存在失误,也需要考证,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通过多重研究可以得出相关的历史真相,排除B项;史书也存在客观事实的加载,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考古出土的简牍与文献记载不一致,因此需要多重史料互证,这有利于辨别历史真伪,D项正确。故选:D。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柳宗元认为秦朝通过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肯定郡县制的意义,非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柳宗元对郡县制的认可,排除B项;郡县制是“公天下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C。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和博士淳于越主张继续推行周代的分封制,说明郡县制推行受阻,故选D项。当时推行郡县制才是大势所趋,排除A项。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暴政,排除B项。王绾提出的分封制并未被秦始皇采纳,排除C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修驰道、编制户籍、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其他方面还有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等,因此题干所述内容体系了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C项正确;材料所述秦采取的修驰道、编制户籍、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等措施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不能体现帝王穷兵赎武,排除A项;材料所述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对当时来说有必要,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秩序,没有体现政治统治腐败的问题,排除B项;根据材料“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对贵族采取管制的措施,不利于贵族豪强的崛起,排除D项。故选:C。7、答案:C解析: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有咸阳至九原的直道,有向东北直达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意味着秦朝咸阳与各地交通比较方便,所以有利于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项;上述道路交通网是秦朝建立后修建的,所以修建道路之前国家就已经从分裂走向统一了,排除A项;秦朝建立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不是秦朝建立后修建的道路交通网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B项;虽然秦朝修建的道路交通网有利于各地交流,但并不意味着各地已经消除了分裂所造成的地区差异,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可知秦朝通过法律规定,春天不伐林木,不到夏天,不要把草锄掉烧成灰等,说明当时已经懂得保护生态环境,故选C项;材料强调伐木狩猎要按时令,“禁止”一词夸大了其程度,排除A项;材料中不仅包含动物,还包含砍伐木材的规定,排除B项;据材料“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可知材料强调猎杀追捕野兽的家犬,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材料“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强调的是官吏必须忠诚、清廉、善行等,体现了对官吏品行的重视,B项正确;秦朝倡行的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军功爵制,排除C项;材料“举事审当”便是对官吏行政的要求,而且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有比较完备的官吏考核制度,并不忽视官吏的政绩,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因此A项正确;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秦长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其他影响因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B、D项;秦长城的快速完成与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A。11、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重构秦国体制,提升了制度效率,推动了国家的崛起,是由于采用的制度与国情相适应;而统一后,秦朝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秦始皇将原有的秦制推广至全国,却没有做相应的调整,最终二世而亡,这是因为制度与国情不相适应,所以秦亡的教训说明制度建设一定要与实际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好的作用,故选A项。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在于秦的制度僵化,效率低下,中央集权制只是其中一项制度,B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法家的治国思想与时代并不是格格不入,而是顺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和现实,排除C项。商鞅变法使秦国增强了国力,促进了秦朝统一,但是在秦朝建立后其体制却并未调整,才是秦国灭亡的原因,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材料中“仁义不施”“暴众”“用刑太极”在政不在制”等观点,共同体现了秦推行暴政,没有推行仁政,故选择C选项;秦朝统治者中秦始皇并不昏庸,故排除A选项;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故选择C选项13、答案:(1)原因: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历代秦王励精图治,长期努力经营;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相继灭掉东方六国。(2)意义:结束了国内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统一的市场,因而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地处黄河流域,关中地区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根据“它的历代国君顺应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经过长期努力经营,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