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导论- 课件全套 第1-8章-人格心理学概述-人格研究方法与应用_第1页
人格心理学导论- 课件全套 第1-8章-人格心理学概述-人格研究方法与应用_第2页
人格心理学导论- 课件全套 第1-8章-人格心理学概述-人格研究方法与应用_第3页
人格心理学导论- 课件全套 第1-8章-人格心理学概述-人格研究方法与应用_第4页
人格心理学导论- 课件全套 第1-8章-人格心理学概述-人格研究方法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门人生哲学的课程2人格心理学概述第一章目录人格界定与特性人格学科的特点人格心理学的特色与发展趋势人格心理学的要义引读:人格与面具外在言行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也是展现出来的公众形象。内在特征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特征。时间事件19世纪80年代弗朗西斯·高尔顿开始测量个体差异1900年弗洛伊德的《释梦》出版1917年人格测验开始被应用于美国军队1910—1930年荣格、阿德勒、霍尼等人发展了精神分析理论1919年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1937年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出版,标志着人格科学研究的开始,他同时还提出了特质理论20世纪30年代亨利·默里发展了动机心理学;玛格丽特·米德研究跨文化的人格20世纪40年代吉尔福特、卡特尔等人进一步完善了测验和因素分析方法;心理学家研究马基雅维利主义、权威人格20世纪50年代罗杰斯、马斯洛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米歇尔提出了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理论20世纪70年代研究多元自我、自我监控和社会自我;出现了有关性别差异的重大研究;经典理论衰落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格与健康;关注文化影响力;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自我20世纪90年代大五人格成为核心研究主题;理论趋于小而精;个人目标和人生道路成为研究主题;人格的遗传和进化基础研究兴起21世纪人格心理学蓬勃发展,人格心理学逐渐与神经科学、进化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相结合,与此同时,人格心理学被应用到健康、道德、文化等领域人格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人物印象:人格心理学家群像人格心理学家群像严谨的理论思考能力熟练的统计分析能力独特的临床咨询技术第一节

人格界定与特性一、人格界定(一)人格的定义人格(personality)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独特的心理品质组合系统,其核心成分自我对人生具有重要影响。一、人格界定(二)人格、个性、性格的区别人格与个性人格与性格分类

人格(personality)个性(individuality)人格(personality)性格(character)异探讨完整个体与个别差异;人的性情、气质及能力的总和。只探讨人格的差异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等)和能力、气质、性格。气质更多反映了人的生理层面与情绪层面的成分。性格强调人的社会层面和价值观的成分;性格是人格的下位概念,指个人后天形成且具有道德评价色彩的心理品质。同《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第三版):

人格通常亦称“个性”将二者视为同义词,或用性格取代人格面相学中不同脸型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没有一种脸型在某一种人格特征上与其他脸型有明显的不同脸型如何影响人们对他人人格的判断8种脸型的人格特征有显著差异(比如心形脸在乐群性上显著低于其他各种脸型,椭圆形脸则在聪慧性上显著高于其他各种脸型)对比每种脸型照片主人公的自评人格与他评人格,结果都显示存在显著差异(比如菱形脸在聪慧性、怀疑性、自律性上,他评与自评人格的结果均不同)(Kai,2021)生活视野:面相可以反应人格吗?

二、人格的基本性质(一)独特性(uniquenessofpersonality)是人格的最重要特征,表现出一个人的典型行为与特征,展现了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典型性:《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每个人物都以典型特征而著称。差异性:个体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对同一事件的归因差异独特性与共同性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总是徘徊在“做或不做”之间。二、人格的基本性质(二)社会性(socialityofpersonality)是人格是社会文化塑造的产物,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属性之一。社会化:社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等。评价性:价值观、亲社会人格与反社会人格。社会性与自然性:如狼孩应用启示录:孔子思想中的君子人格孔子思想中的君子人格(葛枭语等,2021)“君子人格”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学思想)中的理想人格特质”。维度1:智仁勇维度2:恭而有礼维度3:喻义怀德维度4:有所不为维度5:持己无争应用启示录:个体人格与群体人格坚韧希望乐观成功人生幸福人生有效人生人格“金三角”模型(许燕,2014)人格“金三角”希望: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有效人生乐观:是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幸福人生坚韧:是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功人生群体人格群体人格是使个体在社会群体中有效生存的人格品质,例如诚信、助人、宜人性、领导力、竞争与合作等二、人格的基本性质(三)稳定性(stabilityofpersonality)是人格多体现的是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格形成: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格表达:跨情境一致性,自我同一性人格特质:核心人格特征稳定性越高稳定性与可变性:对立统一心理实验室: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吗?状态-特质焦虑分类

特质焦虑(traitanxiety)状态焦虑(stateanxiety)提出者施皮尔贝格尔(CharlesSpieberger)定义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具有个体差异性。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用于描述一种因压力情境而产生的紧张、恐惧、焦躁、忧虑和神经质等复杂情绪体验,它局限在一种特定情境下的短暂心理体验。区别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对各种压力情境均表现出焦虑情绪。即刻的、某一特定事件或特定事件的情绪感受,如高考焦虑。测量工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心理实验室:跨越50年的人格稳定性和变化性?注:主要纵向研究的规范人格特征轮廓(1960年青少年规范基线;50岁随访老年人规范(2010年)和横断面验证研究(2013年20岁与60岁的规范)(Damianetal.,2019)人格发展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一项跨越50年之长的纵向研究与青年时期相比,人们在60岁时变得情绪更为稳定、更尽责、更宜人,展现出人格发展趋向成熟的模式随年龄增长,人格模式规范性在不断提升性别在人格变化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二、人格的基本性质(四)统合性人格的统合性(integrationofpersonality)体现了人格的结构系统。组织性匹配性健康性生活视野:多元人格与分裂人格是一回事吗?

《三面夏娃》是第一部反映分裂人格的电影多元人格说明人格系统构成的多维度、多层次、多元素的特征,是正常人所具有的人格结构特征。它使得人的行为表现出可以应对不同情境的特征。分裂人格失去统合性下的混乱人格,是异常人所具有的人格结构特征。二、人格的基本性质(五)能动性人格的能动性(activenessofpersonality)是人所特有的能力特性,说明人能够对环境做出主动、积极的选择。主动性选择性二、人格的基本性质(六)功能性人格的功能性(functionofpersonality)说明了人格对人生的作用。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乃至个人命运。力量感影响力决定力心理学研究发现:智力水平相同的孩子,由于人格不同而在挫折后的问题解决成绩明显不同。控制定向(masteryoriented)的儿童倾向于将问题看作一种挑战,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更能采取坚持的态度,因此他们不会将失败视为终结,而会继续努力争取成功,最终获取成功。无助定向(helplessoriented)儿童倾向于自我中伤(self-denigration),产生消极情绪,在困难中屈服,一旦失败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彻底放弃,不再寻求成功的机会,最终只能成为失败者。心理实验室:失败后的成功者其人格机制解读

第二节

人格的学科特点一、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心理差异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它注重的不是共同特征而是典型特征认知心理学:以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格心理学家研究注重心理风格认知差异情绪差异行为差异生活视野:生活风格男女认知差异是最直观的表现特征。男性偏好于数理机械的信息加工,女性偏好于文学社会的信息加工。风格是心理差异的一种表现形式,包含知、情、意的成分在认知风格中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辐合思维——发散思维逻辑严密性——富于幻想性在情绪风格中超然主义——移情主义在动机风格中父权主义——母权主义应用启示录:“祥林嫂效应”“祥林嫂效应”指负面情绪的重复性表达导致他人所产生的回避效应。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合理地倾诉消极情绪二、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的完整统合性

微观研究策略宏观研究策略研究领域认知心理学的主导研究策略人格心理学的主导研究策略研究思路从下至上的路径从上至下的路径研究单位小单位大单位研究系统各单元的分割与独立各单元的联系与统合研究方法注重客观分析与实验室中进行的方法注重主观分析与自然情境中,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进行的方法人格科学的研究体系

客观现实理论提取实验提取实验描述理论假设理论体系实验结果比较科学体系应用领域统计分析理论解释逻辑推理系统观察三、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人格心理学关注稳定的内部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由一组稳定而内化的心理品质所组成,行为只是人格的外在表现。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使客观现实逐渐“内化”成为人格结构的。认知方式测验图挫折的S-O-R模式挫折情境S内在品质O

自我激励自我诋毁反应R成功失败焦虑特质的S-O-R模式考试竞聘走夜路公众讲演吵架压力情境S稳定特质O认知干扰出冷汗肌肉颤抖口吃肠胃不适功能等值的行为反应R焦虑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的特色与发展趋势一、人格理论的价值与特色人格理论(theoriesofpersonality)是对人类行为所提出的一套系统的假设是对人格的定义、结构、发展、动力、变化、测量等所做的系统性解释它有一个比较严谨的理论结构基本假设+逻辑性的原理有形式的成分,也有现实的成分。一、人格理论的价值与特色(一)人格理论的价值回答“什么”的问题回答“如何”的问题回答“为何”的问题回答“怎样”的问题人格心理学家常用大五模型,即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五个维度来快速分析人格特征理论思考:人格心理学家是怎样剖析人格的一、人格理论的价值与特色(二)人格理论流派纷呈不同人格理论流派的观点比较

人格理论人性观人格结构影响因素人格改变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性本恶三我结构童年经历不变新精神分析理论性本善人际社会环境可变行为主义理论无善恶行为环境可变人本主义理论性本善自我自我可变认知理论善恶兼具建构认知因素可变交互作用理论亦善亦恶自我情境因素可变二、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一)人格理论研究的交融趋势人格心理学发展特点人格心理学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第一阶段:理论昌盛时期理论的印证第二阶段:理论反抗时期第三阶段:理论提升时期二、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二)人格实证研究的整合趋势研究领域趋避行为机制行为模式趋近倾向逃避倾向动机系统需求动机厌恶动机情绪系统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脑研究额叶左区额叶右区自我差异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现实我与应该我的差距反馈机制缩小差距型扩大差距型各研究领域对趋避行为机制研究的关注点国家差异理论概念研究者基于自我差异理论,提出了国家差异理论,即国家概念的心理表征包括对国家现实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认知,其中目标状态包括“理想”与“应该”(兰天,2019)。两种类型的国家概念心理表征差异理想-现实国家差异应该-现实国家差异理论思考:国家差异理论二、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三)人格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趋势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走向具有以下特点研究课题的特征与方法要求具有吻合性研究方法出现回归趋势人格研究动态的过程LOST数据在纵向研究的使用,提高了结果的可信度大数据方法开始进入人格研究领域二、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四)人格研究的动态化趋势人格研究有四类变化绝对与相对的变化外在与内在的变化量与质的变化连续与间断的变化二、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五)研究视角的社会化趋势社会变化速度社会的不确定性不断涌现出新的社会问题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要义一、具有描述、解释与预测人心理的功能(一)人格描述三个层次:首要特质:多愁善感中心特质: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坚毅次要特质:冷酷一、具有描述、解释与预测人心理的功能(二)人格解释人格心理学家的一项工作是剖析人的心理,进而达到科学解释人的心理的目的。他们提出了许多人格理论,每一种理论都有其解释的特点。大五人格模型(FFM)HEXACO人格模型一、具有描述、解释与预测人心理的功能(三)人格预测人格具有预测的功能预测是指向于人格发展的未来人格预测是以把握人格影响因素为前提条件人格预测是以抓住稳定人格特征为原则应用启示录:人格预测是算命吗?人格心理学家为什么认为人格可以预测?人格稳定性人格测评工具的科学化水平人格心理学家与算命先生有何区别?人格心理学家是以理论研究和科学方法为预测基础算命所制造的“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任何人格理论与研究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二、提供了其它领域的基础知识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其跨学科性的特征决定了它为心理学或其它学科领域提供了知识基础。与人格心理学关系最密切的心理学领域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三、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人格心理学以理论见长,人格心理学家建构的不同流派的理论体现里,都展现了大师们厚重的逻辑思考力。学习人格理论有助于提高读者的理论思维水平。对人格理论的学习要具有综合能力。命名不等于解释,学习用人格理论去解释心理现象四、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人格发展与完善是一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内容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自我探索是自我提高的基础自我觉知者分类高自我觉知者低自我知觉者消极情绪理论自我觉知被认为是导致应激、破坏行为、认知注意综合征的关键因素。做一个快乐的自我觉知者。生活视野:自我探索之路如何走?人格在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变化模式对16项纵向研究的数据进行了新的分析,涉及不同国家共6万多人的大五人格(Grahametal.,2020)。外倾性和尽责性都呈相对稳定的下降模式开放性在中年期比较稳定,而在老年期有所下降神经质表现为U形模式宜人性变化不显著前沿进展:人格的毕生发展个体的贫困表现即表现为外部资源匮乏,又表现为心理资源贫乏,是外部资源与心理资源共同影响的结果。三因素洋葱模型以脱贫的内生动力为切入点,构建出世代贫困家庭的整体内生动力资源枯竭的“三因素洋葱模型”。该模型认为,消极的价值观、消极的自我观和被动脱贫的行为倾向是世代贫困个体的消极内在驱动力。现实思考:心理学人如何助力心理脱贫三因素洋葱模型(傅安国等,2020)思考题归纳不同学科对“人格”一词的界定,比较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对人格的理解差异。人格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如何运用这些性质分析一个人的人格?人格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对于你理解自我和他人有何作用?学习人格心理学对你未来的人生有何意义?未来人格心理学关注的新主题有哪些?初学人格心理学的感受是什么?推荐阅读书目这是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系所建立的一个大型信息类网站,内容包括对主要人格理论的讨论、阅读推荐、学术和非学术性链接、对学生的建议,以及关于人格测验的信息。该网站中的内容包括研究项目、专业杂志和专业学会信息,以及为学生提供的专业术语和自测试题。SocietyforPersonalityandSocialPersonality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会的官网。有给学生提供的信息以及与其它相关网址的链接推荐阅读书目麦独孤.性格的力量.肖剑,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麦独孤在这本书中阐述了有关性格(即人格)的基本知识,包括:什么是性格?性格是如何产生的?性格与人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培养性格?瑟沃恩,佩文.人格心理学:理论与研究(13版).许燕,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这是被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人格心理学经典教材,体现了心理学的元思想,集人格理论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系统且全面。每一版本都加入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是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人士系统学习人格心理学的专业教材。视频资料《三面夏娃》(1957)这是一部描述分裂人格的老影片。伊芙是一个饱受抑郁、失眠和头痛困扰的病人,求助于医生户瑟。医生通过催眠发现,三套人格同存伊芙一身,伊芙除其本身原有的人格特征外,还有一个人格理智而独立,另一个人格魅惑又放荡,这使得她像一个不断变换面具的“演员”。视频资料《致命ID》(2003)由美国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杀人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惊悚剧情电影,该片剧情结构严谨,情节一气呵成,结尾部分出人意料。11个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破旧的汽车旅馆中。而这11个人都是麦肯·瑞夫的11个分裂人格,其中善良人格和一个邪恶的人格在较量。视频资料《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哈维·丹特(HarveyDent)曾经是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正义化身。但是,在遭遇女友死亡、自己脸部一半被毁后,相貌变得亦人亦鬼。面对这一巨大的冲击心理彻底崩溃,他变得人格分裂,其性格也变得亦人亦鬼。他开始报复社会,做恶事,杀人如麻,利用自己多年的法律经验实施犯罪并逃避法律的制裁。他自称双面人。END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述一门人生哲学的课程2人格心理学研究主题第二章目录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变化人格成因人格异常人格评鉴引读:理论家的人生还是理论家的理论?人格理论与人生人格心理学家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会对其理论产生影响。更与大师们对人生的解读有关,特别是与他们的人性观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人格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释世界、解释人生的框架,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家从各自的人生体验建构了不同的框架,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给我们提供了多元的人生解读视角,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人生问题。

人格心理学家的形象各领风骚勒温卡特尔华生弗洛伊德阿德勒罗杰斯人格心理学家的人生特点与人格理论人格心理学家

童年经历心理状态亲子关系同辈关系人性观理论贡献弗洛伊德矛盾冲突矛盾(严父,慈母)竞争消极精神分析荣格不幸孤独矛盾(父软弱,母强势)回避积极精神分析阿德勒不幸自卑矛盾(父关爱,母排斥)竞争积极精神分析霍尼不快乐焦虑敌意矛盾(父轻视,母关爱)嫉妒积极新精神分析华生不快乐反叛冷漠(父离弃,母严厉)反抗积极行为主义奥尔波特不快乐自卑严厉排斥、引领积极特质理论卡特尔幸福快乐民主和谐积极特质理论马斯洛不幸自卑冷漠孤立积极人本主义罗杰斯不快乐孤独严厉竞争积极人本主义罗洛·梅不幸独立离弃关照积极人本主义凯利幸福变化关爱和谐积极认知班杜拉幸福自由民主和谐积极社会认知理论分类个人理论个人理论源自于一个人自身的生活体验与人生感受,很多人格理论学家都是最先形成个人理论的。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被证实、被认可的真实且正确的观点。第一节

人性哲学一、性善与性恶人格理论代表人物人性观主要观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性本恶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受本能控制。新精神分析理论霍妮弗洛姆性本善人是社会文化作用的产物。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罗杰斯性本善人是自我实现的有机体,是积极向上的。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无善恶人是环境变化的被动、机械的适应者。认知理论凯利有善有恶认知建构决定了人的色彩。交互作用理论米歇尔亦善亦恶文化影响人,人创造了文化。西方文化下不同理论的人性善恶观一、性善与性恶中国文化下不同的善恶人性观

代表人物人性观主要观点儒家孔子孟子性本善善是人之本性,与生俱来,不需要后天习得。法家韩非子性本恶人性是趋利避害,恶在其中。道家老子无善恶万物皆半好半恶。一、性善与性恶人性观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西方文化的流派与代表人物性本善孟子、孔子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性本恶韩非子、荀子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无善恶告子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有善有恶杨雄、董仲舒认知理论,凯利亦善亦恶世硕、王充交互作用理论,米歇尔中西方文化的人性观比较Baumeister和Exline(1999)认为,美德是道德规范内化之后的体现。所谓美德,就是当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会通过自我控制抑制自私自利的冲动,优先选择集体利益。所以,美德也需要依赖三个因素:理论思考:美德美德需要一个清晰的标准美德依赖于自我监控美德依赖于自我执行能力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个监狱实验指派大学生在模拟监狱里扮演“囚犯”或“狱警”。实验开始不久,“狱警”就开始虐待“囚犯”。这项研究指出,如果将无辜的人放到特定环境中,给予他们超过他人的权力,这些人就会开始滥用权力。反之,就会被迫屈服,甚至疯癫。理论思考:斯坦福监狱实验错了吗但是后来有许多文章和视频抨击了这个视频实验:相关学者认为,比起严谨的科学,这个实验更像是戏剧化的展示,是学术界的真人秀。善恶倾向的正态分布构念图(张和云,许燕,2016)环境影响区间好环境差环境人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模型环境好差恶人性善见义勇为无恶不作洁身自好弃恶从善(张和云,许燕,2016)二、积极与消极人格理论代表人物人性观研究对象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消极临床群体新精神分析理论霍尼积极社会群体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积极优秀群体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积极正常群体认知理论凯利积极正常群体交互作用理论米歇尔积极正常群体

不同人格理论学派的积极与消极人性观三、自然性与社会性不同人格理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人性观理论流派代表人物人性观主要观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本能决定人体就是命运新精神分析理论霍尼社会决定当社会因素加入后,遗传因素就退居二线了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自我决定人由自我主宰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环境决定人格完全由环境决定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环境决定人格是观察学习的结果交互作用理论米歇尔环境与自我共同决定如果(情境)……,那么(人格)……。

华生自小性格反叛,学习刻苦,思维新异,风流潇洒。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因婚外情从事业顶峰跌落低谷。但心理抗逆力极强,继而转行进入广告行业,十年后成为公司副总裁。人物印象第二节

人格结构一、人格结构模式结构模式代表人物样例分析人格特质奥尔波特卡特尔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核心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16种根源特质人格类型荣格八种人格类型(MBTI)人格维度艾森克双极人格维度:内倾—外倾

不同人格结构模式二、人格结构内容结构内容代表人物样例分析自然属性希波克里特谢尔顿气质说: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体型说:肥胖型、瘦长型、筋骨型社会属性阿德勒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心理属性霍尼、罗杰斯理想自我,真实自我,现实自我不同人格结构内容二、人格结构内容人格系统的整合特征体液说气质说阿德勒的生活风格情绪性活动性社会兴趣黄胆汁胆汁质统治支配型强烈高低黏液黏液质索取型克制低低黑胆汁抑郁质回避型消极低很低血液多血质社会利益型丰富高高三、人格特质数量五因素模型有三项优势:它整合了不同的人格结构理论,这有利于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者们进行交流;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为系统地探究人格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它是一个高效的模型,仅用五个分数便可以对人格进行整体描述。五因素模型的描述人格因素高分者的特征低分者的特征外倾性(extraversion)好社交、活跃、健谈、乐群、乐观、好玩乐、重感情谨慎、冷淡、无精打采、冷静、乐于做事、退让、寡言宜人性(agreeableness)心肠软、脾气好、信任人、助人、宽宏、轻信、直率愤世嫉俗、粗鲁、多疑、不合作、报复心重、残忍、易怒、好操纵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条理、可靠、勤奋、自律、准时、细心、整洁、有抱负、有毅力无目标、不可靠、懒散、粗心、松懈、不检点、意志弱、享乐神经质(neuroticism)烦恼、紧张、情绪化、不安全、不准确、忧郁平静、放松、少情绪化、果敢、安全、自我陶醉开放性(opennesstoexperience)好奇、兴趣广泛、有创造力、富于想象、反对保守习俗化、讲实际、兴趣少、无艺术性、非分析性三、人格特质数量(一)五因素模型的竞争模型中外研究者对不同数量人格特质的描述特质数量研究者特质命名大一MusekG因素:人格的一般水平(GFP),与适应性有关大二Digmanα因素(社会化)、β因素(个人成长)DeYoungα因素(稳定性)、β因素(可塑性)大三艾森克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Osgood评价、活动、潜能Tellegen正情绪、负情绪、强制王萍萍许燕控制、亲和、成就大四张建新社交潜力/友善、可靠性、适应性、人际关系杨波仁、智、勇、隐大五Goldberg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杨国枢彭迈克善良诚朴—阴险浮夸、精明干练—愚蠢懦弱、热情活泼—严肃呆板、镇静稳重—冲动任性、智慧文雅—浅薄粗俗杨波勤勉性、评价性(正价和负价)、外倾性、神经质、恭顺性大六Ashton&Lee诚实/谦恭、情绪性、外倾性、愉悦性、尽责性、经验开放性吉尔福特形态、生理、需要、兴趣、态度、气质、才能大七Tellegen&Waller正情绪性、负价、正价、负性情绪、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崔红

等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事态度

张志勇负价1(虚伪浮夸)、正价(严谨负责)、负价2(浅薄无能)内向负情绪(多愁善感)、外向正情绪(热情可爱)、外向负情绪(暴躁易怒)、内向正情绪(我行我素)三、人格结构数量六因素模型的人格因素因素描述诚实/谦恭情绪性外倾性愉悦性尽责性经验开放性真诚、诚实、忠诚——贪婪、狂妄、虚伪、自负情绪化、过分敏感、忠诚、焦虑——勇敢、坚强、自信,稳定外倾、活泼、好交际、快乐——害羞、被动、退缩、内倾宽容、平和、温和、愉悦——好争论、顽固、脾气暴躁守纪律、勤勉、细致、一丝不苟——鲁莽、懒惰、不负责任、心不在焉创造性、创新、非常规——肤浅、常规、缺乏想象力(一)五因素模型的竞争模型三、人格结构数量(二)人格高阶模型大二人格高阶模型Digman(1997)萃取出两个高阶人格因子:Alpha:涉及社会化(socialization)Beta:涉及个人成长(personalgrowth)社会化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外向性个人成长三、人格结构数量(二)人格高阶模型大一人格模型(TheBigOne)——人格G因素Musek(2007)提出了G因素G代表了人格的一般水平(generalfactorofpersonality,GFP)发现大一和大二模型与心理健康因素有关第三节

人格动力不同理论对行为驱动力的解读行为驱力代表人物(学派)分析本能或驱力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本能或驱力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本能具有生物性、原始性和无方向性。目的、价值荣格、阿德勒(精神分析)克服人类弱点,追求卓越自我实现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向,具有一种自发向上的力量。一、满足与成长在探讨我们的生活目标时,是满足身体需要还是追求自我成长?人格动力:满足与成长人格动力人格理论代表人物生活目标满足需要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满足生理需要,减少紧张,恢复平衡追求成长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功能自主,自我激励,增加紧张人本主义马斯洛先满足生理需要,再满足自我成长需要压力会引发人们的焦虑与紧张,进而出现身心失衡。然而,压力有积极压力(eustress)和消极压力(distress)之分。积极压力是个体通过对压力源的评价而做出的积极反应,以积极心态为主要特征;消极压力是个体通过对压力源的评价而做出的消极反应,以消极心态为主要特征。认知评估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内在机制。积极压力和消极压力,分别代表不同的心理状态,不是一个维度的两极。应用启示录:积极压力与消极压力

铁人王进喜(1923-1970)在冰冷的天气下,第一个跳进泥浆里,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搅拌机压住井喷。应用启示录:积极压力与消极压力希望:拥有一种对未来实现目标和实现方法的信念;意义感:感受到工作或实现目标的价值观;可掌控性:体现个体所具有解决问题资源的掌握程度;积极情绪:一种积极参与的投入状态,保持热情、愉悦的情绪。情绪衰竭:焦虑不安,情绪暴躁,忧郁恐慌等,失去工作热情;讥诮(冷嘲热讽):对各个方面消极、冷漠、敌对、麻木不仁的反应,把心理怨气宣泄到无辜人身上。低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下降,工作的无能感,无法胜任工作要求,消极怠工、离职。消极压力的评估指标积极压力的评估指标二、回避与趋向动机是对行为起推动、控制作用的内在动因。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行为:需求动机会激活趋近行为厌恶动机会激活逃避行为二、回避与趋向勒温的动机冲突理论在行为选择提出三种类型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弗洛伊德本人经历过很多性冲突。早年他害怕女性,在30岁结婚之前还是处男。他对性的态度是消极的,力劝人们升华他所谓的对性的一般性动物需求。他认为,性活动是可耻的。弗洛伊德自己在性方面的挫折和冲突以神经症的形式呈现出来了。心理学家的故事二、回避与趋向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achievementmotivation)两个对立的动机:追求成功,回避失败。二者会同时作用于个体,使人产生内心冲突。追求成功:一种趋近于成功的行为动力它使人不惧风险,勇于探新,尝试冒险,获取可能性低的高成就。回避失败:一种害怕失败的逃避行为它使人保全自己,放弃可能的成功,只求不失误。二、回避与趋向Elliot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将目标定向分为掌握性目标和表现性行目标两种:掌握性目标占优势的人会把注意力放在对任务的把握与理解上,把能力的提高和对任务的掌握程度作为成功的标准。表现目标占优势的人有向他人展示自己才能和智力的愿望,并极力回避那些可能失败或显示自己低能的情境,倾向于以参照群体来评价自己的成功。表现趋近:关注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获得积极评价。表现回避:关注避免表现得比他人更差或更笨,避免消极评价。二、回避与趋向McClilland的三大社会性动机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中国人CLA动机模型(王萍萍、许燕,2010)控制(control)亲和(love)成就(achievement)心理实验室:中国人的CLA模型CLA动机模型三大动机理论社会价值取向理论人际环理论关系特质控制权力动机竞争取向控制维度亲和亲和动机合作取向亲和维度个人特质成就成就动机个人取向/CLA模型与西方理论模型的比较第四节

人格发展分析人格发展有三种水平(1)总体水平(populationlevel)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的普遍倾向,适用于人类全体。(2)群体差异水平(groupdifferenceslevel)不同群体的人发展趋势不同常见的有性别差异、文化和种族差异。(3)个体差异水平(individualdifferenceslevel)不同性格的人发展趋势不同。一、人格发展阶段(一)一般人格心理发展阶段划分指标流派代表人物发展阶段性心理发展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个性化过程精神分析荣格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社交状况新精神分析沙利文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前青春期,青春前期,青春后期,成年期人生危机的解决新精神分析埃里克森婴儿期:基本信任-不信任,童年早期:自主-羞愧与疑虑,游戏期:主动-内疚,学龄期:勤奋-自卑,青少年期:同一性-角色混乱,青年期:亲密-疏离,中年期:繁殖-迟滞,老年期:自我整合-绝望人格发展特征存在主义罗洛·梅天真人格,内在力量的反抗,寻求发展的自我意识,创造的辉煌统我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躯体我的感觉阶段,自我认同感阶段,自尊感阶段,自我扩张感阶段,自我意象感阶段,自我理智调适感阶段,统我追求阶段,知者自我显露阶段大五人格的发展趋势(Borghuisetal.,2017):人格特质的一年间隔的等级顺序稳定性在12岁时已经很高,且在青春期早期到青春期中期增加最快,在青春期晚期和成年初显期又保持稳定趋势。性别差异:女生的尽责性水平呈线性增长趋势;男生的开放性水平呈线性增长趋势;男女生的宜人性水平都呈线性增长趋势。男生的尽责性和女生的情绪稳定性、外倾性都呈U形发展趋势。男生的情绪稳定性和外倾性则没有显著变化。青少年人格特质的变化与发展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青少年的朋友和兄弟姐妹的人格发展较为独立。知识扩展:大五人格在青春期和成年初显期的发展特征一、人格发展阶段(二)特殊人格心理发展阶段依据某一心理特征的发展而划分阶段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阶段理论童年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时期青春期——自我效能感的扩展时期成年期——自我效能感的调整时期老年期——自我效能感的下降时期二、童年人格与成年人格的关系在人格发展历程中,童年与成年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观点流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历史决定论精神分析弗洛伊德5岁时人格就定型,并持续终生环境调节论行为主义华生后来的经验与强化可以改变早期的人格模式自我决定论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不管过去,强调此时此刻的感受;人的自我实现动机推动人格完善自我决定论认知学派凯利我们是命运的创造者而不是受害者自我决定论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成年期的人格与过去是相分离的不同流派对童年经验的不同看法二、童年人格与成年人格的交互作用(一)童年人格和成人人格奥尔波特认为健康的人格由婴儿期的生物机制转变为成年期成熟的心理机制,人格是分离的,存在着两种人格:童年人格和成人人格。凯利认为人类是命运的创造者而不是受害者。罗杰斯认为我们并不是被本能的生理力量所支配,也不是被生命中前五年的事件所控制。我们是前进的,而不是倒退的,是成长的而不是停滞的。二、童年人格与成年人格的交互作用童年人格与成年人格的差异童年人格成年人格自我感知焦点仅局限于躯体我自我感知扩展到自身之外的社会我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的感受与他人建立温暖的关系情绪不稳定自我接纳,情绪稳定准确觉知不足,易片面或曲解现实知觉准确客观,不曲解自我洞察力不足具有自我客观化能力易受驱力作用,人格分化未整合机能自主,自我统合二、童年人格与成年人格的交互作用(一)童年人格和成人人格中年期的人格危机也是人格心理学家重点讨论的主题。卡特尔、奥尔波特和埃里克森等理论家均认为童年期很重要,但同时他们也同意人格在以后的时间里能够改变。荣格、马斯洛、埃里克森和卡特尔认为,中年期是人格变化的主要时期。对荷兰40多岁的男性和女性进行的一项持续3年的研究发现:成功适应预期社会规则的个体,如事业和家庭生活的成功者,比没有成功适应者在大五人格维度上有更高的得分。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放弃性行为,是一种消极绝望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是后天形成的人格品质,它可以在一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出现。但是,塞利格曼认为,婴儿期和童年早期更易形成。习得性无助也可以在童年后期形成,校园欺凌行为、不公平对待、歧视、职场冷暴力等负性的经历都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老年期也是习得性无助的形成阶段。当人的主动控制力下降时,就会被环境所摆布。应用启示录: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时期二、童年人格与成年人格的交互作用(二)临床群体和正常群体童年经历是否会对成年期人格产生影响是因人而异的。例如,在这一点上,临床群体和正常群体就存在较大的区别。有关童年早期经验与成年精神障碍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一致显示,成年人的抑郁和焦虑与童年期其父母的不当教养方式有关。一项针对芬兰儿童持续12年的研究显示,在孩子3岁和6岁时测量母亲的教养态度,结果发现当母亲对孩子持有敌意时,孩子在15岁时极有可能表现出较强的敌意。多项研究发现,敌意的母亲所抚养的孩子也会具有敌意(Räikkönenetal.,2000)。美国的一项纵向研究对被试在5岁和31岁时进行比较,发现在5岁时孩子受到父母的限制、冷漠和严格的教养方式,成年期会产生高顺从和低自我导向(Kasseretal.,2002)。第五节

人格变化不同人格心理学家对人格改变所持的不同观点观点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分析不变论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格在早期一旦形成后就不会变化,成年的问题都可以在童年中找到其根源。可变论人本主义罗杰斯重视促进人格发生变化的条件,认为心理治疗就是改变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特质理论奥尔波特人格终其一生都在发展。行为主义华生人格变化可以通过行为改变来实现。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人格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来实现。交互作用论米歇尔人格会因情境变化而变化。认知学派凯利强调结构的变化,将心理治疗视为人格重构的过程。一、稳定与可变

(一)人格变化与人格改变

人格变化人格改变概念个体某种人格特质从一种关系到另一关系(关系可变性),一种情境到另一情境(情境可变性),或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时程可变性)中的灵活性。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状态下,人格由于极端的环境剥夺与严重精神障碍或脑部损伤而发生的改变。研究侧重点更加关注个体在不同关系、不同情境和不同时刻的动态表现特征。更注重脑损伤与脑结构病变所产生的不可逆转的改变。研究对象正常群体临床群体应用范畴着眼于常规事件,同时考虑自发性与被动性。常用于心理诊断与治疗,是一种通常发生在成年期且被动获得的病态表现。一、稳定与可变

(一)人格变化与人格改变广义人格变化一种同质群体共有的人格发展变化特征,它主要侧重研究在人格发展成熟阶段普遍发生的人格变化规律。狭义人格变化一种个体内变异,强调人格状态以及变化的内在机制。(1)人格与角色认同结构模型(PRISM)(2)社会关系模型(SRM)(3)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MPET)(4)认知-情感人格系统(CAPS)一、稳定与可变

(二)人格稳定的形式与人格变化的特征1.人格稳定的形式等级顺序稳定性(rankorderstability),主要是指随着时间过去,个体在一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保持相对不变。平均水平稳定性(meanlevelstability)是指某一群体中某一人格特质的平均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绝对不变。人格一致性(personalitycoherence)是指随着时间推移,个体特质的外部表现发生变化,但特质的内在本质依然恒定。一、稳定与可变

(二)人格稳定的形式与人格变化的特征2.人格变化的特征四种类型:绝对变化与相对变化质变与量变表现型变化与基因型变化连续变化与非连续变化两个关键性特征:个体的典型内部特性,而不仅仅是外部环境。在时间上相对持久的,而不能是短暂一过性的。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想想从小学到大学的不同学段,主要的人格特质是什么?每个学段列出5个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可以是你的性格、你的气质、你的兴趣、你的态度、你的价值观,以及你喜欢做的事情,等等,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中。填完表后,分析你人格的稳定与变化特点。找出稳定的人格特质和变化的人格特质,并将它们填在以下横线上。

稳定的人格特质:1.____2.____3.____

变化的人格特质:1.____2.____3.____

进一步思考你的人格稳定性与变化性的原因。心理测试:分析你的人格的稳定性与变化性一、稳定与可变

(三)人格稳定的石膏假说(plasterhypothesis)WilliamJames(1890/1950)提出,他认为人格是到30岁时将会“像石膏一样稳定”。石膏假说分为固化和软化的石膏假设观点。RobertMcCrae和PaulCosta,Jr.通过对大量人格毕生发展的纵向研究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发现从儿童早期开始人格就是连续变化的,但到30岁人格特质会达到稳定,以后将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即使个体非常想改变,也不能够改变自己的人格石膏假说也称之为“生物模型”。他们解释30岁之后的平均值变化是源于固有的生物成熟的结果,而非环境作用,人格特质与环境的直接影响无关。一、稳定与可变

(四)人格终生变化说SanjaySrivastava等人认为人格到30岁并不是“固定的”,恰恰相反的是终生变化的。人格特质变化的平均水平逐步系统的贯穿个体的毕生,有时候在30岁后比以往变化程度更大。“情境模型”预测人格会受到环境的变化而直接发生改变,所以我们的人格应该随着我们环境中的重要变化而发生变化。个体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形成了生动的社会角色而最终形成了人格。一、稳定与可变

(四)人格终生变化说McAdams(1994)认为,人格会在三个水平上继续发展:倾向性特质就是遗传特质,这些特质会保持稳定,不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并从30岁起相对不变。个人关注指的是有意识的感受、计划和目标,例如个体渴望什么,如何去实现,以及个体对生命中的他人感觉如何。这些可能都会因为不同情境和不同环境影响而在人的一生当中经常变化。生命叙事意味着塑造自我,获得同一性,并在生活中找到一个统一的目标。人们会不断地在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创造出个体适应世界的方式。生命叙事也会根据社会和环境情况的不同而改变。中山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重点关注了2001-2016年这15年间中国大学生的人格特质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Peng&Luo,2021)。结果显示,除了宜人性维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以外,其余四个维度(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尽责性)的分数在2001—2016年都有明显的增长。此外,在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地区,这四个维度人格特质的变化更陡峭,分数增长更明显;而在经济增长相对较慢的地区,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并没有显著变化。知识拓展: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国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一、稳定与可变

(五)实体论与渐变论人格内隐观会影响到人们对人格是变化还是稳定的态度,影响到人对人格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解读不同,进而影响到个体人格稳定或可变的表现。每个人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上发展。人格内隐理论(Implicittheoriesofpersonality)实体论(entitytheory):持有人的特性是稳定不变的观点渐变论(incrementaltheory):持有人的特性是可塑变化的观点二、量变与质变(一)哪种人格要素可以变化表现性行为和应对性行为表现性行为反映了人格的基本方面,很难改变,它是自发的,没有特定的目标,并且也不是个体有意识地表现出来。应对性行为是指向特定目标并有意识地计划与实施的行为,可变的,取决于由情境所诱发的需要。2自然性特质与社会性特质以遗传和生理因素为基础的自然性人格特质其可变性较低。在后天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社会性人格特质其可变性更高。电影《蝙蝠侠3》中的哈维.丹特(HarveyDent)曾经是一名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正义化身。但是,在遭遇女友死亡、自己脸部一半被毁时,相貌由此而变得亦人亦鬼,心理面对这一巨大的冲击后彻底崩溃了,导致人格分裂,其性格也突变得亦人亦鬼。他开始报复社会,做恶事,杀人如麻,利用自己多年的法律经验实施犯罪并逃避法律的制裁。他自称为双面人。这个故事说明:人格一旦形成后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当人遭遇重大变故时,会导致人格彻底崩溃,原有的人格结构被摧毁,与之前不同的人格特征(常常是反向的性格)开始表现出来。

生活视野:人格在什么情境下会改变?双面人哈维.丹特由正义之神突变为罪恶之神二、量变与质变(二)人格量变与质变人格量变意味着人格的复原性特征,人格质变意味着与之前人格不同的彻底变化。长期变化短期变化人格变迁IndividualModernity人格改变PersonalityChange人格发展PersonalityDevelopment人格状态PersonalityStates人格变化二、量变与质变(二)人格量变与质变人格量变主要表现为人格状态(PersonalityState)的变化Fleeson(2007)认为人格状态是人格特质暂时性的表现,包括在特定时刻与人格特质相关的行为、感觉和思维。人格状态常用的指标个体内可变性(within-personvariation)能够描述个体多变的行为与其人格特征的契合程度,它描述了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的差异。个体间可变性(between-personvariation)则能够判断不同个体间人格特质的差异程度;它描述了不同个体间的相对稳定的差异性。第六节

人格成因一、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遗传与环境对人格交互作用的分析有两条路径:人格特质神经元回路重塑基因环境自下而上的分析路径行为控制环境和个人经历表观遗传变异神经元回路重塑人格特质自上而下的分析路径一、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一)数量遗传学方法数量遗传学主要使用于双生子的研究中,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假设是:(1)对在不同环境中养大的同卵双生子相似性研究可以鉴别基因对人格的作用;(2)对在不同环境中养大的同卵双生子差异性研究可以鉴别环境对人格的作用;(3)对在相同环境中养大的异卵双生子的相似性可以鉴别环境对人格的作用。一、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二)分子遗传学方法一开始用于研究共同遗传变异,称为基因多态性(polymorphisms)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小卫星DNA(VNTRs)。它们决定个体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从而造成个体行为差异。另一种分子遗传学的方法是全组基因关联研究(genome-wide)前提假设:相邻的基因片段一起发挥遗传作用。因此通过计算相邻的基因片段的概率,研究者可以追踪未知基因片段的遗传模式。这种方法适合对人格特质的研究,因为人格特质很可能是由许多基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二)分子遗传学方法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过程的分子学研究,为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环境会对基因表达产生控制。内表型(endophenotype)基因多态性对人格特质的作用十分微弱,部分原因是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析水平存在很大距离。内表型介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通过它能够把表现型还原成神经生理、生物化学、认知等成分进行研究。因此,它又被称为“生物学标记”、“亚临床特征”或“易感性标记”。一、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二)分子遗传学方法二、人格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一)特质论与情境论之争特质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可以比较有效的预测其行为,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情境论主张个体所处的情境将会对其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通过情境可以更好的预测个体的行为。行为是由人格决定还是由情境决定?互动主义模型(interactionistmodel):个体人格特质的发展受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关系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还会随时间和代际传递下去。相关研究发现(Martin&Donnellan,2021):社会经济地位更低的家庭(收入更低,受教育程度更低):父母对下一代的养育投入也更少,这会导致青少年形成更加消极的人格特质,而这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又会导致青少年更不容易改变已有的社会经济地位。当社会经济地位更低的家庭的第二代青年长大成人、开始养育子女以后,这种影响模式又会继续传递到第三代青年。生活视野:穷人真的“穷三代”吗?二、人格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二)人格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行为是由人格特质和情境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共同决定的,具体的交互作用模式是以个体行为的适应性为标准的。“如果…那么…”(“If…then…”)解读框架米歇尔等人在交互作用理论中提出个体会根据情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行为即使人格系统本身完全保持稳定,个体在某一领域内的活动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如果…那么…”关系中,一旦行为产生的条件改变,跟随其后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三、自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自我与环境(内部遗传环境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我们自己要为我们所能达到的人格发展水平负责。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人类具有对经验选择的潜力,自我可以决定行为的动机特征,即自我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奥尔波特的机能自主:一个成熟、情绪健康的成年人的动机在机能上具有独立性,不受过去印迹的捆绑。班杜拉的自我效能:人既不是被环境力量所控制而完全无能为力的对象,也不是选择成为谁就可以成为谁的自由人,人和环境是相互决定的。第七节

人格异常一、人格正常与异常的边界(一)人格异常的鉴别标准常用的权威性鉴别手册是2013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人格障碍是20类精神障碍中的一类,包含10种特定人格障碍。定义: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个体文化背景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起病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稳定,并会导致个体的痛苦或损害。A组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B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C组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一、人格正常与异常的边界(一)人格异常的鉴别标准人格障碍的模型由两个要素确定:自身和人际功能的受损;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人格障碍还可以分为原发的(内在缺陷)与继发的(后天不幸)。异常人格的两大类别:疾病人格:偏执型人格、分裂型人格、强迫症人格、自恋型人格

犯罪人格:反社会型人格、施虐狂两类的边界不是完全隔绝的,二者有相关性。一、人格正常与异常的边界(二)人格异常的诊断资质一般具有专业资质的职业人员才有诊断资质,例如经过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定的专业人员包括临床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等。对于受过严格心理专业训练的非临床医生,在做出基本判断后要及时将患者转介给三甲医院。一、人格正常与异常的边界(三)人格异常的二次伤害人格异常需要专业人员做出专业诊断,否则就会对人造成二次伤害。从社会视角而言,也要防止出现污名化的社会群体效应等。二、人格异常的多重致因人格异常的原因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来分析。社会建构理论强调社会规范规定了行为正常与否,社会文化对行为的定义才是关键。社会建构理论关注的对象不是心理疾病患者个体,而是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疾病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鲁斯·本尼迪克特写了《人类学与异常》一文,最早以社会建构理论来解释心理疾病。克恩伯格以认为,人格障碍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显著地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其社会功能遭到严重破坏。2020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与持续流行,让我们亲身感受到灾难时代人们的心理转变。随着心理健康社会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事件对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经济威胁会导致婴儿夭折率、自杀率、谋杀率上升,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2~3年之后上升;经济不平等会损害社会资本,增强人际不信任(Kawachietal.,1997;Kawachi&Berkman,2000),导致地位竞争和对维持地位的焦虑(Wilkinson,1996,2006;Wilkinson&Pickett,2006,2009)。健康心理学的变化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由关注后果向关注前因转变由治疗向预防转变理论思考:心理健康社会学由个体描述向社会解读转变由个体心理健康向社会心理健康转变由个体服务向社会服务转变由精神卫生学向心理健康社会学转变。三、人格与疾病的关联有些人格特质具有疾病易感性,也叫疾病易感性人格。A型人格(A-typepersonality)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C型人格(高焦虑)与癌症有关。A型人格的人急脾气,时间紧迫感强,争强好胜,敌意强,不服输,追求成功;而B型人格的人则相反。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lolgy):一门研究心理与免疫系统如何相互影响进而导致人体健康变化的学科。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免疫功能具有重大影响,负性心理状态会提高我们的身体对癌症、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的易感性。四、人格异常的可治愈性一般来说,心理疾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社会资源消耗大。特别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其改变难度非常大。在人格心理学领域,每种理论都连带有针对人格异常的咨询与治疗技术:弗洛伊德的催眠技术、荣格的绘画技术、霍尼的自我分析方法、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华生的脱敏技术、班杜拉的行为改变技术、凯利的固定角色疗法等。不同的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所以要依据问题来匹配方法。边缘型人格和犯罪人格常常难以改变。第八节

人格评鉴思考世界与自身的不同方式Bruner(1986)人类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世界和自身:例证思维(Paradigmatic)用于解释物理世界是根据逻辑推理和实验证实的命题进行思考的,就像科学家一样,清晰地阐述原则和理论来解释世界的运转规律,并展示客观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思维方式特别适用于解释物理世界的因果关系。叙述思维(Narrative)用于解释心理世界是人们借助故事来筛选或理解经验,设置情节、情境、人物等来解释人如何以及为什么做所做的事。一、人生叙事——个体人格的深度分析(一)人生叙事的特点人生故事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的历程,是研究个人的完整素材。麦克亚当斯:提出个体研究分三个层次:倾向性个体、个人关注和人生故事。阿德勒:将最初记忆的故事叙述视为对个体一生的生活方式的预示萨宾:将叙事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取代实证主义范式来理解人类心理。人格心理学开始了新的转型:由实体自我向叙事自我。布鲁纳:“生命宛若叙说”(lifeasnarritive)。一、人生叙事——个体人格的深度分析(一)人生叙事的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生故事可以提供两种形式的整合:在同一个时间点,将不同的归因倾向、人生目标、角色等的整合为一个暂时的模式。是跨时间的整合,描述人随着时间推进呈现不同的人生阶段。人生故事的资料来源:自传记忆(自我分析)文本分析(他人分析)一、人生叙事——个体人格的深度分析(二)人格的叙述理论场景与剧本汤姆金斯(SilvanTomkins,1979)的“场景与剧本”理论。他认为个体是按照自己的剧本来组织生活场景的。积极情感的场景是依据“变化”来建构的,消极情感场景是依据“类比”来建构的。同一性人生故事模型麦克亚当斯(McAdams,D.P.)提出的这一理论借用埃里克森的同一性概念,认为人生的目标在于建构一个能够赋予自身生活一致性和意义性的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生故事的内化和不断发展的叙事,是由重构过去、感知现在、期盼未来整合而成的自我叙事。一、人生叙事——个体人格的深度分析(二)人格的叙述理论对话自我的理论赫曼斯使用自我对质方法(self-confrontationmethod)来分析人生故事当个体开始自己去理解自己的生活时,他/她就成为真正的专家了。个体通过将自己的评价组织到人生故事中,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一、人生叙事——个体人格的深度分析(三)人生叙事的范式1.主题分析(thematiccontentanalysis)运用客观编码图式来分析叙事结构和内容的实证研究取向最典型的传统方法:主题统觉测验(TAT)现在常用方法:主题线索(thematiclines),是指人生故事中的人物一直想要得到或渴望的东西。2.生活史研究(lifehistory)聚焦人生过程研究,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或记录个体故事,可以运用自我报告、档案法、纵向研究等。一、人生叙事——个体人格的深度分析(三)人生叙事的范式3.解释学(hermeneutics)通过翻译和解释,把一种意义关系从一个陌生的世界转换到人们熟悉的世界。4.心理传记(Psychobiography)系统地应用人格理论将生活改编成一个连贯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二、大数据——群体人格的描述性分析大数据(bigdata):数据量巨大到无法用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大数据研究的特点1.数据驱动2.样本即总体3.情境即实验4.高效便捷5.实时数据6.技术支持网络研究法的特点是:数据采集简便、迅速、广泛,打破区域数据采集的局限性被试取样要求(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阶层等)可以控制且难度比传统方法小,样本量可以控制,成本较低。需要研究者注意的缺陷1.数据的真实性问题;2.网络群体的特异性;3.被试的网络人格差异。从多数情况来看,采用线上研究方法和传统实验室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大体是一致的。心理实验室:网络研究法二、大数据——群体人格的描述性分析(二)基于大数据的人格心理学研究1.人格预测2.人格特征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4.幸福感元分析:一种正式的量化研究它透过系统性的过程取得以前的研究成果,以这些研究为本体分析取得结论。经验取样法:在一段时间内,采用每天多次重复取样的方式,在多个时间点收集个体自我报告的日常活动、情绪以及其他信息,以捕获日常体验的丰富变化。语言分析技术:基本思想:以词汇作为语言使用定量分析的基本单位方法:首先通过人工收集、标注的方式建立不同类别的词典(如代词、数词、情感词等),然后在给定的个体或群体所对应的文本中进行词频统计,从而建立起个体差异(即不同人格)与词类比例(即语言使用特点)之间的关联。前沿进展:人格研究新方法2021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6%。抑郁水平随着年级升高而提高。现实思考:从人格发展的角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十分严重:2017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32778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重为2.58%,青少年作案人员占全部作案人员的比重为19.3%。数据显示,犯罪低龄化现象愈发严重,2016—2019年低龄化趋势明显,平均年龄为13.25岁。思考题基于不同理论流派对人性的不同阐述,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个人行为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有哪些促进力量?有哪些阻碍因素?依据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你认为童年人格对成年人格的影响力有多大?分析你自身人格有哪些稳定特征和变化特征。回溯自己个人成长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谈谈如何发挥个人自主功能来不断完善人格。如何看待人格异常?比较不同人格评鉴方法的特点,并思考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方法运用于人格研究中。推荐阅读书目赖斯,贾德.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册.张建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NEWMANLC,RANDYJL.Takingsides:clashingviewsinpersonalitypsychology.NewYork:McGraw-Hill,2011.弗里德曼,舒斯塔克.人格心理学:经典理论和当代研究.6版.王芳,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朱廷劭.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学研究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DONNELLANMB,LUCASRL.Greatmythsofpersonality.Wiley-Blackwell,2011.视频资料《死亡实验》(2010)该片由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而成.讲述的是20多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人参加了一个实验,实验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扮演狱警,一组扮演犯人,并被关在一个模拟监狱中。随着实验的进行,所有人似乎都迷失在角色之中。电影故事直逼环境对人性的作用。视频资料《流浪者》(1951)该片是反映人性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一部力作。印度上流社会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