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和导学案_第1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和导学案_第2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和导学案_第3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和导学案_第4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2.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3.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汉语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词义变化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差异;结合词义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语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活动引导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一直都在积累词语。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巨大,我们不可能全部掌握,但每个人都应当有意识地扩充自己的词语库,努力提升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有些人说话写文章干巴巴的,拙于表达,词不达意,就是因为积累的词语太少。1.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系统的。有些词包含共同的语素,如包含语素“理”的词语有“理解”“理由”“整理”“办理”“梳理”“条理”等。有些词,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聚合在一起,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等。从词语的“家族”或者“系统”出发,触类旁通,可以大大增加词汇量。我们一直都在积累词语,但未必有方法上的理性认识。写一段文字,说说自己从前是怎样积累词语的,现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写完后与同学交流。一丰富词语积累参考示例从前积累词语,就是课本中出现哪些词语,就机械记忆。记忆效果并不好,也不能很好地在写作中加以运用。现在我发现一个积累词语的好方法——实景联想法。实景联想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实景实物,可以触发的联想,想到与之相关联的词语。例如:由春天联想到什么词语?时当三月春寒时节春寒季节春天渐近春天来临春令已到春回大地春到人间春满人间大地加春天地加春春回地暖冰雪消融冰融雪消冰消雪化天地回转冰雪融化雪化冰消万物解冰风和日丽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了春天的特点,如此积累,对词语的运用也能得心应手。2.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无论说话还是作文,我们经常会用到熟语。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可以尝试按照这几个类别,分类搜集、整理一些熟语。每类中各选五个例子,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分别运用它们说一两句话。还可以找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做做互换练习。参考示例(1)形容人虚荣的成语【崇洋媚外】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例如:我们要借鉴外国的科技成果,但要防止崇洋媚外思想苗头的出现。【爱慕虚荣】喜欢名利和荣耀,羡慕钱财。例如,我们不能做爱慕虚荣徒有虚表的人。【雕文刻镂】指在宫室、用具等上面雕刻镂花,加以修饰。比喻不务实际,只重表面虚荣,劳民伤财。例如,建设文明乡村,注重特色发展,不可雕文刻镂。【好戴高帽】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例如,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好戴高帽。(2)表示做事不顺利、不踏实的惯用语【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例如,只有在不断犯错误、不断碰钉子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穿小鞋】比喻暗中对人进行刁难或施加约束、限制等。例如,小丽到了新单位,不适应环境,领导总是给她穿小鞋。【打游击】比喻从事没有固定地点的工作或活动(含诙谐意)。例如,他没钱租房子,到朋友家打游击。(3)形容高兴、开心的歇后语【梦里坐朝廷——高兴一时是一时】例如,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情景,他暂时忘记了明日要交纳给地主的租子,真是“梦里坐朝廷——高兴一时是一时”。【捧着金碗当乞丐——高兴得发傻】例如,喜从天降,他彩票中了五百万,霎时间,如捧着金碗当乞丐——高兴得发傻。【做梦吃大餐——高兴得流出口水】例如,想象着爸爸买回来的飞机模型,他真是做梦吃大餐——高兴得流出口水来。【吃稀糊糊游西湖——穷开心】例如,一帮光棍每天聚在一起喝酒、唱歌,真是吃稀糊糊游西湖——穷开心。【胡敲梆子乱击磬——欢喜若狂】例如,一个多小时后,汽车停在奶奶家门口,我胡敲梆子乱击磬——欢喜若狂地下了车。成语是熟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建议举办一次“领略成语魅力”的主题语文活动。下面的内容供参考。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梳理所学成语,以其中若干成语作为研习的对象,查找它们的出处。注意考察成语中保留的代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征。参考示例成语出处(1)来源于历史故事余勇可贾

《左传·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来源于古书成句耳提面命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博闻强识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暴虎冯河

《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3)来源于神话寓言精卫填海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守株待兔据《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4)来源于群众口语狼子野心

《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千夫所指

《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5)来源于外来文化想入非非

《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火中取栗法国寓言《猴子与猫》:“狡猾的猴子哄骗头脑简单的猫儿,替它从炉火中取出烤熟的栗子来。猫儿应命去做,结果猫爪子被火烧伤了,而取出的栗子却被猴子吃光了。”古汉语的一些特征(1)古今异读余勇可贾“贾”读gǔ暴虎冯河“冯”通“凭”,读píng博闻强识“识”通“志”,读zhì(2)古今异义不刊之论刊:削除错字赴汤蹈火汤:滚烫的水身体力行身体:亲身体验便宜行事便宜:方便,适宜贻笑大方大方:内行人求全责备责备:要求完备(3)词类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星罗棋布星、棋,名词作状语闭月羞花闭,动词使动用法;羞,形容词使动用法不远万里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时不我待宾语前置,时不待我晓之以理状语后置,以理晓之贻笑大方省略句,贻笑(于)大方②成语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分类整理成语(如爱国、民本、诚信、荣辱、世情、师友、读书、岁月、动物、植物等,也可自己拟定),同学分工,各选一类,以《成语中的

文化》为题,写一则语言札记。参考示例成语与中华民族精神当仁不让义无反顾守正不阿一言九鼎筚路蓝缕身先士卒惨淡经营披肝沥胆死得其所气贯长虹成语与天文地理江河日下星罗棋布五风十雨高山流水满城风雨泰山北斗七月流火风雨如晦如坐春风石破天惊成语与政治法律海晏河清道路以目金科玉律罪不容诛城下之盟明火执仗罚不当罪成语与文学艺术粉墨登场行云流水登堂入室信笔涂鸦舞文弄墨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栩栩如生下里巴人朝歌夜弦成语与衣食住行恶衣恶食钟鸣鼎食美轮美奂登山临水觥筹交错安步当车风尘仆仆空中楼阁空谷足音灯红酒绿成语与动物植物趋之若鹜龙飞凤舞目无全牛良莠不齐不稂不莠芝兰玉树明日黄花鱼目混珠鱼龙混杂过江之鲫成语中的玉文化玉是权势的象征。真玉稀缺难得,古时被认为是神物,因此,玉石曾经是天命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这点在成语中有突出的表现:“金口玉言”代表至高无上的帝王君主的每句话都是“真理”;“金科玉律”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法规是神圣不可更改的。龙庭殿宇的“堆金砌玉”,上达天帝下绕宫廷;古代神乐的“金振玉声”等成语已将我国古代的王权、神权烘托得无以复加,秦代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谁得到它,谁就是真命天子。同时,玉也是财富的象征。凡古代玉璧皆价值连城,为了能占有,不惜发动战争。“完璧归赵”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故事。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垂涎欲滴,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以十五座城邑来交换。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昭王收璧后不再谈换城之事。蔺相如略施巧计使和氏璧重归于赵国,从此典故广为流传,可见当时美玉价值连城,绝非夸张。此外,“堆金积玉”“金玉满堂”“锦衣玉食”等成语也都意在说明玉的财富象征。玉也是人才和道德的象征。人的美包括形体、才智和道德等方面。“亭亭玉立”“美如冠玉”“冰肌玉骨”“粉妆玉琢”等是对人体美的表述;“璞玉浑金”“冰清玉洁”“怀瑾握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是对人的品德高尚的表述;“被褐怀玉”“金友玉昆”“金玉满堂”等是对人才华出众的表述;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喻虚伪表里不一的人的成语。玉还是和平的象征。我国远古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开创了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玉器时代。那个时代用玉琢制成的生产工具、兵器、祭器、礼器、佩器等成了社会物质文明的主体。今天已不存在玉兵器,但历史却留下了“玉石俱焚”“化干戈为玉帛”等成语。3.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在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积累词语,不能不关注新词语。新词语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汉语自身的新造词和外来词,如“供给侧”“高铁”“刷屏”“博客”“作秀”等。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搜集一些新词语,从中选择十个,参考后面的“学习资源”(见课本),为它们制作“词语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词语的来源、含义,体现了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等等。参考示例(1)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其流行起来则是因为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我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和期待。(2)驴友: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传出,是“旅游”的谐音,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是对户外运动、自助自主旅行爱好者的称呼。(3)金领:不折不扣的城市精英,有十足的事业成就感和生活品质上的优越感。(4)供给侧:指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5)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6)灌水:来源于网络,与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由于电子论坛BBS的出现有关,原意指向容器里面注水,现指向论坛中发大量无意义的帖子。(7)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8)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据说锦鲤的寿命极长,能给主人带来好运。现成为网络流行语,代指一切跟好运相关的事物:如有好运的人,或可带来好运的事情。(9)洪荒之力:古人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因此,洪荒之力可以理解为天地初开之时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活动引导积累、学习词语,要特别关注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词义也会不断发展变化。古今词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阅读古诗文,要留意一词多义、古今词义不同的现象,避免以今律古;阅读现代作品,也要准确理解词义,避免望文生义。1.探究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阅读古诗文时,要注意结合语境仔细甄别,正确理解。例1: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湖心亭看雪》)例2: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③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世说新语·雅量》)④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⑤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⑥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元稹《书乐天纸》)从你所学的古诗文中,再梳理一些一词多义的例子,比如“兵”“报”“亡”“朝”“理”等,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兵①名词,兵器。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②名词,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木兰诗》)③名词,军事,兵法。如:公不论兵,必大困。(《战国策•秦策二》)④名词,战争,战乱。如: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⑤动词,侵略。如:无岁不受兵。(《十八史略》)⑥动词,伤害,杀伤。如: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⑦复合词。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玉或木石等制成,状如虎,又称虎符,分成两半,国君和统帅各执一半,以便对证。如: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信陵君窃符救赵》)参考示例报①动词,断狱,判决罪人。如: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②动词,报答,酬谢。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③动词,报复,复仇。如: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窃符救赵》)④动词,报告,告知。如: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史记•项羽本纪》)⑤动词,答复,给回信。如: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亡①动词,逃亡,逃跑。(读作wáng)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②动词,不在,出门在外。(读作wáng)如: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③动词,失去,丢失。(读作wáng)如: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④动词,死亡,灭亡。(读作wáng)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这里是使动用法)⑤名词,军队中逃亡的人,逃兵。(读作wáng)如:追亡逐北。⑥动词,没有。(读作wú)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朝①名词,早晨。(读作zhāo)如: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②动词,早起上朝,朝见、朝拜。(读作cháo)如: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名词,官员们上朝的地方。(读作cháo)如:于是入朝见威王。(《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④名词,朝代。(读作cháo)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理①动词,治玉,雕琢。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②动词,治理,管理。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③动词,练习,温习。如: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④动词,申辩,辩白。如: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庄子•盗跖》)⑤名词,道理,规律。如:明言章理,兵甲愈起。(《战国策•秦策一》)⑥名词,使者。如: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一词多义看似纷繁复杂,其实也有规律可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并不是孤立的,其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分析义项间的相互关系,往往就抓住了理解多义词的“线索”。比如,兵,本义是武器,引申指拿武器的士卒、战士,由此义引申指军队,又引申指战争、军事。参考后面的“学习资源”(见课本),梳理一词多义的例子,撰写学习笔记,说明词义的引申关系。参考示例2.把握古今意义的不同一词多义是词义发展演变的结果,而演变的结果并不一样。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而后来多泛指大河,词义的外延扩大了,我们说是“词义的扩大”;“子”,古代可以指儿子和女儿,现在多专指儿子,词义的外延缩小了,是“词义的缩小”。再如“涕”,在古代多指眼泪,而现在除了成语“痛哭流涕”“感恩涕零”等还保留“涕”的古义外,均指鼻涕,这是词义发生了转移。又如“爪牙”,古代多用作中性词,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也比喻勇士,形容勇武,现在喻指坏人的党羽,用作贬义词,这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参考上述例子,梳理下面的词语,也可再找一些,看看词义变化的情况。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其他形式,在班里展示、讲解。菜宫睡河瓦臭禽汤走去走狗丈夫钩心斗角闭门造车粉墨登场道貌岸然参考示例3.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词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阅读古诗文时,要注意避免以今律古。下面这些句子中,加点的部分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如何理解?再搜集一些类似的例子。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白居易《琵琶行》)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史记•项羽本纪》)痛恨今义:①深为憎恨;②极端憎恨。古义:痛心遗憾。例如: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三国演义》)无论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例如:无论再缱绻,已是安苍黄。(杜甫《入衡州》)因为今义:①表示原因;②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古义:于是写了。例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古今异义词的例子:(1)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学识浅陋。常用作谦辞。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2)猖狂今义:狂妄而放肆。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例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3)成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古义:成人自立。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4)大方今义:①对财物不计较;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古义:指修养高、明白道理。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5)孤立今义:①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②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古义:孤单无助。例如: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报任安书》)参考示例(6)风流今义:轻浮放荡;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古义:①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例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7)果然今义:与事实相符。古义:饱的样子。例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8)交通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古义:①勾结。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②互相通连。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9)可怜今义:值得怜悯。古义:①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可惜。例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10)老大今义:①年老;②排行第一的人;③船上主要的船夫,也泛指船夫;④很,非常(多用于否定式)。古义:年龄大。例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并序)》](11)学者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①弹冠相庆:旧时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祝。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是贬义词,易感情色彩失当。)学习现代汉语词语,尤其是从古代沿用而来的成语,容易望文生义而误用。了解成语的来历,或者理解成语中某些字的含义,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词义。如“不赞一词”,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不赞一词”是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来也指一言不发。如果将“赞”理解为现代常用义“赞扬”,就会歪曲成语的意思而误用。查找资料,搜集容易错误理解的成语,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这些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如何避免误用?参考示例②叹为观止:叹,赞叹。观止,看到了止境,看到了尽头。指赞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易感情色彩失当。)③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只用于人,易使用对象失当。)④良莠不齐:良,善良,指好人。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坏人。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注意适用对象,多指人的品质,不指水平、成绩等。)⑤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注意搭配,易误带宾语。)⑥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话语。(注意“溢美”与“过分”之类词的重复。)⑦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形式。)⑧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易望文生义,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回来”。)⑨离群索居:索,孤单。意思是远离人群,孤独地生活。(易望文生义,常附会为寻找。)⑩文恬武嬉:形容文武官员只知贪图安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恬,安适。(常附会为坦然。)⑪长袖善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因多义而误用。)⑫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注意谦敬辞,不是指不及时感谢。)活动引导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词语的选择,不仅讲究用“对”,也追求用“好”;既要准确,也要生动。古人早就有“炼字”一说,这说明词语的选择不但极其重要,而且绝非易事。1.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老舍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说,有些词意思相近,“只看你把它搁在哪里最恰当、最合适就是了”。要做到“恰当”“合适”,就要仔细辨析词义,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把握其用法。可以通过作家对原稿的修改体会用词的准确。例如: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原稿:背脊),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原稿:后身)喷出一阵(原稿:一股)烟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示例①原稿中的“背脊”是指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范围大。“脊梁”则指脊柱,部位清晰。“按住脊梁”比“按住背脊”更准确,更易让读者了解真实的情形。②原稿中的“后身”是身体的后半部分。“后窍”指肛门。从“后窍”里喷出烟雾显然要比“后身”形象、准确。③原稿中的“一股”用于水流、气流、道路等。如《西游记》第一回:“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一阵”用于延续一段时间的动作。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把个老头子呕的嚷一阵,闹一阵。”此处是写斑蝥的动作,所以要用“一阵”。“排”摆成行列的意思,表现出他摆阔气,而“摸”是用手探取、寻找的意思,是孔乙己穷困潦倒的表现。这一变化写出了孔乙己每况愈下,身残气微,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精神,还摧残了他的肉体。可以通过作家对不同词语的选择体会词义的细微差别。例如:(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鲁迅《孔乙己》)赏析示例除了辨析词义,还要注意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例如: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剥蚀”是物质表面因风化而逐渐损坏,用来写“琉璃”因年代久远而破损,很恰当。“淡褪”的是门壁上朱红的油漆,油漆经时间冲刷而变淡、褪去,搭配得当。“坍圮”指建筑物或堆起的东西倒塌,高墙因年久未修而倒塌,符合实际;“散落”指因分散而失落或流落,写“玉砌雕栏”东一根,西一根的,失落到别处,比较恰当。整体描摹出古园经历沧桑所呈现出的破败景象,恰到好处。赏析示例对上面几个例子进行分析,可从课文中再搜集、梳理一些例子,作点评,然后与同学讨论:词语选用如何“最恰当、最合适”?参考示例这样的炼字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例如: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作者是怎样来写月色的?“泻”“浮”“洗”“笼”四个字好在哪里?作者通过对荷塘里的青雾、叶子和花的描写来写月色。“泻”字化静为动,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出了月光的轻快;“浮”字突出了雾气由下到上的动感、轻盈;“洗”字写出了月光下叶子和花的纯净;“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柔娇美,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这些字赋予眼前荷塘的景物以神韵,雾、叶、花的“动”体现了景与情的交融,其潜在的韵致也就流动起来了。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细腻”“清闲”“落寞”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作者用他的情感绘出了细腻、深沉的意境,使读者在对秋的意境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的美。③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铁凝《哦,香雪》)“盘旋”写出了火车轨道的曲折险要;“试探”写出火车前进是小心翼翼的姿态;“钻进”写出火车前行的动作,很传神;“冲向”写出火车速度之快。作者把对深山里发生变化的惊奇、隐忧而喜悦的复杂感情表达得很贴切。④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茹志鹃《百合花》)“晶莹”写出因感动、悲伤而满眼泪水的眼睛;“撒满”写出百合花之多,表达出人们对通讯员无比的热爱和深深的悼念之情。2.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汉语中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即使是中性词,在具体的语境中也常带有褒贬色彩。例如: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鲁迅《拿来主义》)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发生转化,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情感。例如: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搜集典型的段落和语句,探究作者如何利用词语的褒贬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参考示例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还有几处运用词语的褒贬色彩表达感情的句子。①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大度”运用反语,是对国民党统治者自我吹嘘、自欺欺人之态的有力嘲讽。②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摩登”一词的意思是“符合时宜”。“摩登”这个词因为是从英语音译过来的,所以出现在这篇讨论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杂文里就令人感到幽默风趣,同时它的存在也隐隐揶揄了那些自诩“发扬国光”且固执己见、容不得异议的人。“摩登”是针对开篇所说的只顾一味的“送去”而言的,把卖国行径说成“摩登”。“吝啬”是针对第三段的“丰富”和“大度”而言的,用以讽刺国民党政府卖国和狂妄自大的行径。总之,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某些词除了基本意义(概念义)之外,还带有人们主观评价的色彩,表达喜爱或憎恶、肯定或否定、赞许或贬斥的感情,我们把词语的基本意义之外所表达的这种特殊的附加意义,叫作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成果”和“后果”的基本意义都是“行为的结局”,但前者是指好的结局,含有肯定、赞许的感情色彩;后者指坏的结局,含有否定、贬斥的感情色彩。3.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有些词语常用于特定的语体中,带有鲜明的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主要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大类。语体色彩表明,不同的词适用于社会交际的不同范围,适用于不同的文体。通常情况下,具有某种语体色彩的词语要用于相应的语体,以求得风格的协调一致。例如,“可以”“现在”“打算”等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就不太适合用于公文中,而要用“准予”“兹”“计划”等这些带有比较庄重、严肃的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在交流和表达中,人们往往根据对象和内容需要,交错运用不同语体色彩的词语。文学作品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兴趣的班级,可以任选一两部作品,探究作家如何运用词语的语体色彩以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以下专题可供参考,也可另拟专题。①同样是表现地域特色的小说,《蒲柳人家》和《溜索》在词语的选用上各有什么特点?体现出怎样的风格?②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利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描写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你想到了哪些人物?具体说明。结合上述活动中搜集的例子,进一步提炼、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任选一位你喜欢的作家,研读其作品,探究词语使用的艺术,写一则语言札记。参考示例①《蒲柳人家》运用活泼伶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