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_第1页
浅析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_第2页
浅析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_第3页
浅析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_第4页
浅析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摘要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其治理逻辑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治理行为以及治理效果,目前,学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优化上,而对于其背后治理逻辑的探讨研究较为空白。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虽然已形成较为合理和完善的治理逻辑,但在治理过程中却时有逻辑扭曲、混乱的现象发生,导致治理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这极大地影响了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效果。本文将从当前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入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其中造成逻辑扭曲的隐患,并探究避免地方政府治理逻辑扭曲的路径。关键词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治理逻辑AbstractLocalgovernmentplaysanimportantroleindealingwithunexpectedpublicevents,anditsgovernancelogicdirectlyaffectsthesubsequentgovernancebehaviorandgovernanceeffect.Atpresent,theacademicdiscussionmainlyfocusesontheoptimizationoflocalgovernment'sgovernancecapacity,whiletheresearchonthegovernancelogicbehinditisrelativelyblank.Throughresearchwefoundthatthecurrentlocalgovernmentresponsetopublicemergencymanagementinourcountryalthoughlogicismorereasonableandperfect,butcanappearintheprocessofgovernanceistwistedlogic,thephenomenonofchaos,causeandintentionwiththegovernanceandgreatlyinfluencedtheeffectoflocalgovernmentinpublicemergencymanagement.Thispaperwillstartfromthecurrentgovernancelogicoflocalgovernmenttodealwithpublicemergencies,analyzethecausesofitsformationandthehiddendangersoflogicdistortion,andexplorethepathtoavoidthelocalgovernmentgovernancelogicdistortion.KeywordsLocalgovernment;Publicemergency;Governancelogic目录2854摘要 I18376Abstract II178前言 124823一、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及成因 122734(一)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般治理逻辑 1149131.控制事态发展 1169432.进行信息传递 2204783.组织善后工作 230328(二)当前治理逻辑的形成原因 244221.体制原因:集权与分权结合的行政体制 2236412.制度原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制度规定 356603.历史原因:过往事件的经验总结 339874.文化原因:地域文化对地方政府治理逻辑的影响 42009二、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治理逻辑的扭曲 49781(一)治理逻辑扭曲的表现 4220251.本末倒置、不分主次 411572.进行虚假信息传递 5253703.敷衍了事、形式主义 523924(二)导致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治理逻辑扭曲的原因 6285501.科层制治理体系下地方政府治理的被动 6111642.部分应急制度空缺及落后 6326183.地方政府资源条件具有局限性 738434.主观经验主导下的危机意识薄弱 755345.人员能力与心理因素的影响 87751三、如何避免地方政府治理逻辑的扭曲 814543(一)优化制度机制、扩大弹性治理空间 828126(二)实现多主体治理、缓解政府压力 96700(三)强化政府危机管理意识、提升民众危机应对素养 926246(四)确保地方政府人员能力强、心态正 1012954结论 113109参考文献 124765致谢 13浅析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PAGE7前言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一直是地方政府治理中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突发事件的种类、程度等也在不断变化,这给地方政府治理提出了不少难题。由于地方政府在中国行政体制架构中所占的特殊地位,其能否迅速、得当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关系重大。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央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公共政策、法规,实施行政问责制以强化官员责任,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进行风险识别,构建了一整套软硬兼备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而地方政府的治理行为和效果却大相径庭,危机预警时有失效,信息公开程度不一,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政策指令执行过程中各有变通。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各异的原因是什么?其背后的治理逻辑何在?一、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及成因(一)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般治理逻辑本文所探讨的治理逻辑,是指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所遵循的出发点以及治理思路。从整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已形成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主要为以下内容:1.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控制事态发展不仅是最大程度降低事件负面影响的重要举措,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马晓伟.人民日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N/OL]./n1/2021/0121/c1003-32006691.html.2021-01-21.马晓伟.人民日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N/OL]./n1/2021/0121/c1003-32006691.html.2021-01-21.2.进行信息传递(1)内部:向上级政府汇报情况、寻求支援在控制事态、减小损失的同时,及时的信息传递也是当前我国危机治理中的重要一环。有效的内部信息传递能提高危机应对效能,在我国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权力范围以及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及时向中央政府汇报以确保中央政府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以及有效指挥,同时统一调配各方力量增援。湖北疫情最为严重之时,全省医疗系统几近崩溃,医疗物资极度短缺。中央政府及时调动各省医疗队伍、解放军官兵驰援湖北,协调全国各医疗用具生产厂家,对湖北及时控制疫情起到了极大作用。(2)外部: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消息,控制舆情、稳定民心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在事件爆发后对于公众的及时信息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逐渐完善各网络平台的构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以稳定民心。同时,也有利于动员民间力量,减轻政府应对压力。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在设备、人力极度短缺的情况下,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公众发出救援邀请,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民间救援队纷纷赶赴郑州并在灾害次日陆续到达,发挥了极大的力量。3.组织善后工作在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地方政府会即刻启动善后工作,这通常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对本次事故中遭受损害的民众启动赔偿安抚工作、对受损物进行修复建设,尽可能消除本次事件的影响;第二,对事故相关社会活动或组织进行风险排查,将风险发生可能性降至最低;第三,根据此次事件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提升自身防范能力。(二)当前治理逻辑的形成原因1.体制原因:集权与分权结合的行政体制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的纵向关系本质上体现的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集权和分权程度。在我国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国家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与界定,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独立空间性并自主支配着一定的自由流动资源。薛澜,钟开斌.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挑战与重构[J].改革,2005(3):5-16.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在地方,地方政府也就成为了治理主体,根据其所拥有的部分自主权力与资源,能够很大程度上对事态进行控制,降低危害程度与负面影响。但由于其权力有限,一旦事件演变速度超出地方政府处理能力,就需及时重心上移,交由中央进行处理,因此,及时的信息传递也是地方政府应急治理时的重要任务。薛澜,钟开斌.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挑战与重构[J].改革,2005(3):5-16.2.制度原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制度规定我国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张宁歌.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0(21):77-78.在此之后,我国进行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域专项法律法规建设;第二,健全完善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规定。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为核心的应急管理法律规范体系,一是适用于某类特殊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单行法,如《防沙治沙法》、《防洪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二是例如《刑法》、《行政强制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基本情况都有明确规定的应急管理相关法。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依法治国成为社会管理的主旋律,法律手段越来越成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曹纯.府际关系视角下的政府应急管理研究[D]张宁歌.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0(21):77-78.曹纯.府际关系视角下的政府应急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9.3.历史原因:过往事件的经验总结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过往数起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处理方式常常会受到以往的经验影响。由于此类事件事发突然,亟待解决,地方政府往往没有时间对态势做出完整度高、科学性强的研判,在此情况下,大多地方政府只能依靠过往经验进行应急管理,然而此类事件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历史经验的适用效果往往不尽人意。4.文化原因:地域文化对地方政府治理逻辑的影响地域文化虽常常被视为影响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的“隐性因素”,但实践证明,其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徐春浩.地域文化是“徐春浩.地域文化是“文学豫军”创作的根脉和灵魂——“中原作家群”作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03):131-135.二、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治理逻辑的扭曲整体来看,从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将各项损失降至最低的角度出发,我国形成了一套较为合理、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逻辑。但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并非所有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都能严格按照这一套治理逻辑进行治理,过程中总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与问题,这就导致本合理的治理逻辑被扭曲,难以达到预想的治理效果。(一)治理逻辑扭曲的表现虽然既成的治理逻辑已经十分完善,但从过往事件中看,部分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极易乱了阵脚,导致治理逻辑扭曲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末倒置、不分主次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及偶发性,部分地方政府在缺乏应对经验时容易分不清治理重点,将原本逻辑扭曲。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据后续调查显示,早在2019年12月1日,武汉已经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而在2019年12月31日,武汉才首次进行疫情通报,此时感染人数已上升至27人,央视网.武汉市卫健委:已发现27例肺炎病例初步分析为病毒性肺炎[EB/OL]./2019/12/31/ARTIYHMlS2sFNZCGpm6z5ojw191231.shtml,2019-12-31.而多名病例的共同暴露场所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仍未停业。央视网.追踪!湖北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休市整治[EB/OL]./2020/01/01/ARTIAEmvBXaz4Shr1tPHgDVR200101.shtml,2020-01-01.针对是否存在人传人的问题,1月16日前,官方通报始终称“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央视网.16天9份通报是否有效回应公众关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行时![EB/OL]./2020/01/15/ARTIbtXspbey2XqNj1lxfstc200115.shtml,2020-01-16.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表示确定存在人传人央视网.武汉市卫健委:已发现27例肺炎病例初步分析为病毒性肺炎[EB/OL]./2019/12/31/ARTIYHMlS2sFNZCGpm6z5ojw191231.shtml,2019-12-31.央视网.追踪!湖北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休市整治[EB/OL]./2020/01/01/ARTIAEmvBXaz4Shr1tPHgDVR200101.shtml,2020-01-01.央视网.16天9份通报是否有效回应公众关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行时![EB/OL]./2020/01/15/ARTIbtXspbey2XqNj1lxfstc200115.shtml,2020-01-16.央视网.聚焦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疫情呈现人传人等特点[EB/OL]./2020/01/21/ARTI4eroJPfwfJIXJTUFibTp200121.shtml,2020-01-21.央视网.武汉20日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最新情况[EB/OL]./2020/01/20/ARTIk0NQ1sPxUoRreJRx9i63200120.shtml,2020-01-20.黄璐.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告[EB/OL]./zwgk/hbyw/hbywqb/202001/t20200123_2014354.shtml,2020-01-22.从时间线上可以看出,武汉市政府、湖北省政府不仅怠于事态控制,甚至在疫情初期始终将维稳放在第一位,还让最初在网上透露疫情消息的几位医务工作者也背上了“造谣”的名声。本末倒置的治理逻辑不仅导致疫情迅速蔓延直至失去控制,更是让当地政府丧失了民众的信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2.进行虚假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本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一环,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信息传递均应真实有效,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在某些原因驱使下,对上瞒报、漏报、不报,对外利用各种手段封锁消息、欺瞒群众,这对及时高效地解决事件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据国务院调查,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涉及瞒报人员多达139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河南郑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R]./gk/sgcc/tbzdsgdcbg/202201/P020220121639049697767.pdf,2022-01-21.3.敷衍了事、形式主义部分地方政府不仅在平时治理时就盛行形式主义,甚至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也同样敷衍了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一些单位和干部明知形式主义累死人、官僚主义害死人,却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自觉不自觉地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这就造成了治理时的逻辑扭曲,影响地方政府治理效果。(二)导致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治理逻辑扭曲的原因由前文可知,当前地方政府治理逻辑的形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它们虽然促成了目前相对完善的治理逻辑,但也导致了其中存在部分缺陷与不足,进而造成了部分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治理逻辑的扭曲。1.科层制治理体系下地方政府治理的被动科层制要求根据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按照职级划分上下等级关系,并通过权力的层层节制和对规章流程的严格遵守而实现专业化管理。现代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为行政系统的日常管理提供了规范、提高了效率。然而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偶发性、非原则性,运用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的规则化治理是不够合理的。科层制要求下级政府严格依据上级文件、遵照规章制度办事,并且在各个环节都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进行“留痕”,以便后续对工作进行查验。而当地方政府在这种严格的办事程序下,有时甚至会无暇顾及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导致某些地方政府在实行时只重“留痕”不重“实绩”,本合理、严格的管理制度沦为形式主义,造成地方政府治理时的被动局面。申建林.高效能治理的逻辑、困境与出路申建林.高效能治理的逻辑、困境与出路[J].人民论坛,2020(20):14-16.2.部分应急制度空缺及落后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并颁布了多部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地方行政法规,然而,这些政策的制定常常过于理想化,建立在视所有人都为“完美执行者”的基础上。然而现实情况复杂多变,这样的政策弊端导致预期与现实不符。由上文可知,地方政府的治理逻辑极大地受到既成制度的影响,然而不同突发事件的性质、紧迫程度、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虽然我们的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对于一些发生率较低的事件还未能完全包含,此时如果完全按照制度行事,反而无法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这就形成了现实与制度之间的悖论。此外,制度除了需要更加丰富以外,各项制度还需随时代创新,以舆情控制为例,在以前,地方政府在进行舆情控制时大多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为了稳定民心而进行消息封锁,甚至颠倒黑白进行“辟谣”,这样的处理方式的确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受以往的经验影响,不少地方政府如今仍想要通过这种手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如今网络媒体的高度发达以及公民政治素养的提升对政府的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冷处理”模式显然已失效,要寻求新的解决途径。但新政策未经实践检验,具有不可预料性,政策存在缺陷难以避免,很容易导致政策初衷与治理结果分离。3.地方政府资源条件具有局限性在中国分权与集权体制的影响下,地方政府权力有限,不论是对于资源的储备还是调配都受到制约。然而突发性公共事件不同于常态化管理,其所需资源通常远超于地方政府日常储备量,尤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地方政府往往会面临人力、物力、财力均较紧张的情况,而此时,即便有再科学的政策、再高的警惕性,地方政府也会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为此,不少学者建议将应急管理融入常态化管理,保证应急资源长期充足。然而事实是,突发公共事件毕竟是极少数情况,长期大量的资源储备无疑是一种浪费,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寻找到最为合适的平衡点,因此,突发事件时的资源不足,仍是牵绊地方政府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理的重要因素。4.主观经验主导下的危机意识薄弱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对于地方政府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不仅公众的危机意识不强,甚至许多地方政府人员因受各方面原因影响,危机意识也十分薄弱,导致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处置不力、不及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方政府应急部门平日只重治理、不重预防的思想观念,日常管理中长久地忽视了树立危机意识的重要性,导致危机意识逐渐淡薄。第二,地方政府应急部门未能将危机意识宣传到位,宣传时只注重形式主义,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落实,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公众极易产生恐慌情绪,这对社会的稳定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公众的自我救助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据国务院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在暴雨之前气象部门已做出预报,7月15日、16日国务院领导同志专程到郑州等地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然而郑州市委市政府仍未提升重视程度,主要负责人主观认为河南省地处中原,根据以往经验,即便发布暴雨预警,也远远没有达到过暴雨灾害的程度,在没有进行充分了解和预判的情况下,就主观认为北方的雨不会太大,思想麻痹、警惕性低,将防汛准备的“关键期”变成了“空白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R].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R]./gk/sgcc/tbzdsgdcbg/202201/P020220121639049697767.pdf,2022-01-21.5.人员能力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人是决策者与执行者,不同人员能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治理效果。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在能力上参差不齐,一些干部不仅缺乏应对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甚至缺乏其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2020年疫情之初,湖北黄冈卫健委某主任“一问三不知”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引起广大网友的愤怒。不仅如此,湖北省疫情防控发布会中也有不少官员的不专业表现令人不解。造成此局面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职员与职位在专业上的不匹配性,对于此类职务,如果不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担任,就会造成有能力者无权、有权力者无能的脱节现象。除能力因素外,心理因素对工作人员产生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在地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定以及严格的问责制度面前,不少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可以置群众生命财产于不顾,谎报瞒报、一刀切的现象层出不穷。动机不纯不做好事,能力不足做不好事,这些领导干部不仅败坏了地方政府的形象,破坏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更是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效果。三、如何避免地方政府治理逻辑的扭曲(一)优化制度机制、扩大弹性治理空间避免治理逻辑的扭曲,首先需要从制度机制上予以保障。一方面,从当前我国的行政体制上看,地方政府在进行治理时最大的依据仍然是现有制度,因此,应不断提升制度本身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减少固有制度与现实实行之间的矛盾,让制度机制成为地方政府及时有效治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坚实后盾而非绊脚石。另一方面,对于科层制结构下地方与中央政府的矛盾,要扩大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权力的弹性空间,针对突发事件的偶然性、复杂性、不规则性等进行弹性应对与治理,避免因盲目服从上级命令、遵循形式而造成与现实情况脱节的情况。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起源于地方,应将应急管理权力的重心下移,强化地方“就地消化”的能力。从激励机制的角度来分析,地方政府在向上级政府汇报时往往会夸大事件严重性,这样不仅可以在当下获得更充足的资源,在事后往往也会得到更大的奖励,而如果地方政府动用各种资源后得不到合理补偿,其理性的选择将是把应急任务上交。因此,还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惩罚机制,扩大地方政府自治权力的同时,防止和克服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和虚假治理的现象,使得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其作为协调者的角色来协调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薛澜,钟开斌.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挑战与重构[J].改革,2005(3):5-16.薛澜,钟开斌.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挑战与重构[J].改革,2005(3):5-16.(二)实现多主体治理、缓解政府压力突发事件发生后,救助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然而政府并非“全能政府”,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人员、物资通常都处于短缺状态,而等待上级政府调配及同级政府支援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政府以外的主体能够及时参与治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应建立包括政府、媒体、企业、非政府组织在内全社会的应急救助网络体系。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应急救助活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的相互协调和合作的应急救助网络。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进行物资合理储备之余建立完善非政府物资征用制度,并在日常管理中对非政府物资的储备量、储备地点以及调配时间进行定时摸排,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弥补应急资源不足的漏洞;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需转变观念,把非政府组织视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的重要力量与合作伙伴,充分授权,正面激励,建立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关系,主动促进两者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合作关系。蒋亚诚.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状与对策研究蒋亚诚.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三)强化政府危机管理意识、提升民众危机应对素养想要地方政府不被突发事件打的“措手不及”,首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增强其危机意识,提升地方政府对于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各种手段使其意识到突发公共事件虽然是偶发性事件,但并非完全不会发生,尤其对于一些纯粹依靠主观经验做出的不负责任的判断要坚决杜绝。其次,也要提升民众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认知与自救能力,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恐慌情绪,避免谣言四散的状况,也能缓解政府治理压力,提升地方政府与民众的配合度,给予地方政府治理更为强大的支持,避免政府被某些不良因素干扰造成治理逻辑扭曲或混乱。(四)确保地方政府人员能力强、心态正人是政策的执行者,是将治理从抽象逻辑外化于现实行为的实行者,因此,地方政府人员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原本的治理逻辑是否能正常运转。一方面,我们需确保地方政府各人员的专业能力处于较高水准,以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有效做出决策部署及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对于干部队伍中的思想问题也要加大重视程度,确保各级干部思想纯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将人民、国家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确保地方政府人员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及正确的思想心态,对于避免治理时的逻辑扭曲与混乱具有重大意义。结论地方政府治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逻辑对治理结果的影响十分巨大,虽然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逻辑已经相对完备,但有时却会出现逻辑扭曲、逻辑混乱的现象,这会对治理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总结了造成其治理逻辑扭曲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路径。确保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逻辑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理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参考文献[1]万明国,陈萌.非常规灾害应急社会保障[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53-54.[2]黄勇,余媛.公共危机治理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38-39.[3]李雪.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危机决策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1(11):121-126.[4]竺乾威.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逻辑——《行政逻辑:当代中国政府治理原理》评介[J].中国行政管理,2021(11):160.[5]申建林.高效能治理的逻辑、困境与出路[J].人民论坛,2020(20):14-16.[6]范慧.公共卫生危机下社区治理的风险透视及规避逻辑[J].社会科学辑刊,2021(4):56-62.[7]金晓燕,刘莉,任广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政府避责行为的生成因素及治理[J].社会科学文摘,2022(02):36-38.[8]吕志奎.构建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急管理新体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05):16-21.[9]秦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性治理框架与优化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21(12):148-150.[10]刘晓花,李建.试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J].中国行政管理,2019,(05):151-152.[11]薛澜,钟开斌.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挑战与重构[J].改革,2005(3):5-16.[12]代海军.突发事件的治理逻辑及法治路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