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1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1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1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1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L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试卷共8页,答题纸共2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尽养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2)叶上初阳干宿雨,,。([作者]《苏幕遮》)

(3)苏轼在《江城子》表达“和妻子死别多年却深情依旧”意思的原句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面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C.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2)“海量的网络文艺作品在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因为在价值观、历

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制造了不少文化垃圾,甚至

对整个国家的文艺生态健康造成了损害。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

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上面这段文字之后最不可能写的内容是(兀(3分)

A.网络文艺作品对文艺生态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B.网络文艺作品满足文化需求的意义

C.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的作用

D.文艺评论应遵守的标准

【答案】

1.(5分)

(1)过春风十里(1分)

(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1分)周邦彦(1分)

(3)卜年生死两茫茫,(1分)不思量,自难忘。(1分)

2.(1)C(2分)(2)B.(3分)

【解析】

1.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H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

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

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如''清”“彦”等。

2.(1)本题考查说话的得体性。A中“既往不咎”指对别人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句中用于

称学生针对自身的过错,用错对象;B中“见谅”是请求别人原谅自己的谦辞。句中用于称

原谅别人,用错对象:C中“可喜可贺”,意思是值得庆贺。句中用于老师表扬大家取得好成

1

绩,表达得体;D中“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句中用于称对别

人的帮助,用错对象。所以本题选C。

(2)本题考查段意内容理解及写作思路。本段文字主要在讲网络文艺作品造成的不利影响,

那么A选项可以出现在这段文字之后,属于继续讲不利影响;C选项和D选项都围绕文艺评论

展开,因为本段文字最后在说文艺评论,所以也可以,但B选项网络文艺作品满足文化需求

的意义,我们从上述文字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B选项应该在上文出现,所以这题选B。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传统即创造:不只是一种艺术观

①有“日本的毕加索”之称的冈本太郎,于1956年出版的《传统即创造》,依然大有

可借鉴之处。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②冈本太郎在此书序言里说:“人世间没有比似是而非更'笄'的东西,传统主义对传

统的误读同样无人能及。”这句话一定会引起很多共鸣吧?我们已然看到太多太多对传统文

化的似是而非的误读。这似乎是一种常态。

③传统之所以为传统,不仅在于它与世世代代的男男女女的生活密切相关,更在于它与

我们的当下的生活的相关性。一方面,只有结合在当下的生活之中,才是活生生的传统。另

一方面,“决心从这里出发“,冈本太郎说,“这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不是让我们

的生活回归传统,而是让我们的传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总有人想要诱引文艺青年们(以及

中老年们)在各种意义上、以各种方式去寻找“诗和远方”、“生活在别处”,多亏了我们

的传统从小教育我们,要安住于当下,要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去理会各种故事、

修辞、话语系统、形而上学的有意无意的蒙昧和欺骗。

④再者,"正确理解'现在'是一切的先决条件”,当然,也是正确理解传统的先决条

件。“现在”是我们驻足其中的河流,时刻都在变化之中。因此,很多事情只能在尚未达到

充分理解和准备的情况下就动手做起来。如此说来,所谓创造,就是正好做对了。所谓传统

的形成和传承,就是这样一个反复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传统要靠我们的双手焕发光彩,

在此刻创造新的价值。传统就是这样坚强地传承下来的。”在艺术中,重复会给人带来某种

特殊的趣味,但是,要有新的意义,才会让人觉得重复是有必要的。而这样的重复,实际上

带有创造的成分。传统的礼仪、习俗,免不了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加加减减,而变或不变的

根据无非是现在的人们感觉是否适宜、方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传统会在这样的创造中逐渐

失落,因为所有的创造都离不开向传统学习。

⑤冈本太郎甚至说:“我一贯认为,‘传统'一词极具革命色彩。一旦冲破陈旧的形骸,

那些陈腐内容——人类的生命力与潜能就会绚烂地绽放、铺展开来。”生命的激情是推动人

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力量不可估量。然而,生命的激情是盲目的,狼奔豕突,需要指

引和安顿,作为由此而来的结果之一,人类创造了文化。传统既包含着生命激情的绽放和铺

展,又包含着对它的指引和安顿。等到时过境迁,又要改变绽放和安顿的形式,形成新的传

统。而在新的传统中,同样的,“唯有强健而全面的生命激情,才能成为新传统的证明”。

⑥看来,一说到传统文化,立即构想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这或许是一种偏见。冈本太

郎在讨论日本的庭园设计时,集中于“矛盾的技术”:“艺术中隐藏着根源性的矛盾……矛

盾元素的对立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最根本的组成元素。”至于庭园,“本质课题”或者

说实质性矛盾在于自然与反自然。他并不迷恋人人都会念叨的“回归自然”,而是多少有些

出人意料,强调庭园是一种人工的创造,“在划清界限的那一刻,自然成为真正的自然,人

工成为真正的人工;实成为真正的实,虚成为真正的虚。两个对立的极端高度紧张,相互作

用,迸发出激烈的火花。”在他看来,照搬照抄自然,不可能打造出感人的作品,“要从自

然中汲取精华,再反过来用它们挑战自然”。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在生活中,

以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传统——显然,这不是让人沉迷于消费,把消费的狂欢当作节

日、当作新的传统。

3.第②段中加点的''非"具体是指o(2分)

2

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冈本太郎的《传统即创造》体现了毕加索的立体画派精神。

B.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诱引我们脱离当下的生活。

C.充满创造的重复不会让人感到累赘简单反而富有特殊的趣味。

D.现在的“双11”“双12”全民消费狂欢逐渐成为旧传统。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2分)

A.传统主义和传统文化是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

B.所谓传统就是传统的东西仍在我们当下行走。

C.所谓传统就是依靠生命的激情摧毁一切过去。

D.说传统文化是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是种偏见。

6.这是一篇对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的书评。请概括这篇书评的评述思路。(5分)

7.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叶在阅读《论语》下面一段文字时产生了疑惑:难道宰我说的不

对吗?父母死,守孝三年不是时间太长吗?为什么孔子要斥他“不仁”呢?放在现在,不为

父母守孝三年,而在清明节祭奠父母,甚至网上祭扫不也是可以的吗?请结合上文观点,向

小叶谈谈你的看法。(4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

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②可已矣。”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锦,于女安乎?”

日:“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

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

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①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②期:音j

T,一年。③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④旨:甜美,

指吃好的食物。

【答案】

3.传统主义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好像正确(1分)实际上是严重误读(1分)

4.C

5.B(3分)/A(2分)

6.答案示例:本文标题“传统即创造:不只是一种艺术观”就是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评

述,大致思路是:

(1)一开头就呼应标题亮明自己的观点。(肯定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一书的观点并且说

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1分)

(2)接着针对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指出传统与当下生活的相关性,(1分)

(3)然后进一步分析传统和“现在”的关系,继承与创造的关系。(强调对传统必须继承但

3

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传统的不断创造)(1分)

(4)再后强调只有经过指引与安顿的生命激情,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传统。(1分)(或:时

传统的创造让生命充满激情,但生命的激情是需要指引和安顿的。)

(5)最后得出结论: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生活中创造新的传统,呼应观点。

(1分)

评分说明:本文思路和表述都不是非常简洁和清晰,上述答案仅供参考。建议:能按顺序分

别概括出段落的主要意思的都可以得1分。写出一点给1分。

7.(4分)答案示例:

(1)上文的观点是传统即创造。(1分)/

(2)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今天的社会中,传统可以根据今天的情况做一定改变。(1

分)

(3)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代的传统,但在今天的社会中可以做一定改变,比如说在每年

清明节的时候到父母坟前祭扫,甚至可以在网上祭扫。这并不是说对父母不孝,孝在心中,

不一定非要遵照古代约定俗成的形式。(1分)

⑷孔子之所以斥宰我“不仁”,是从当时的情况和孔子自身的立场考虑的,在他看来,“子

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所以子女也要为死去的父母守孝三年,仁者,亲也,这是“仁”

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分)

(评分说明: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违背上文的

观点。也不一定很死地按点给分。一般的思路和主要内容是:“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

德,继承发扬“孝”的精神是必须的:但是不是简单地继承“孝”的形式;当然,“孝”需

要一些仪式感、庄重感,但必须杜绝繁文缗节,杜绝严重影响正常的个人生活甚至影响他人

的正常生活社会秩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创新,“孝”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和

发扬广大。)

【解析】

3.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非”本义容易理解,即“不对”、”错误:”人世间没有比

似是而非更'非'的东西,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同样无人能及。”后面一句“传统主义对

传统的误读”就是对上面一句的具体说明,接下来一句“太多太多对传统文化的似是而非的

误读”是对上面一句的进一步解释,也就是“传统主义对传统的似是而非的误读”。所以如

果答案中写“似是而非”相当于没有解释,这里需要把“似是而非”意思解释出来,所以主

语是“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解读”,谓语是“看似正确,实际错误”。

4.A选项与本文无关,本文论证围绕“传统即创造”展开,开头以作者被誉为“II本的毕加

索”作为引论,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与画派精神无关。B选项也与本文无关,米兰•昆德拉

的《生活在别处》研究人性的崇高与邪恶,透视人身上最黑暗最深刻的激情,揭示它可能导

致的悲剧,并非“诱引我们脱离当下的生活”。C选项正确,“充满创造的重复不会让人感到

累赘简单反而富有特殊的趣味”是本文的分论点之一。D选项不正确,“现在的“双11”“双

12”全民消费狂欢逐渐成为旧传统”和本文的观点相背,本文原意“不是让人沉迷于消费,

把消费的狂欢当作节日、当作新的传统”,而是让人用双手创造生活,创造传统。

5.A选项不完全正确,“传统主义”对“传统文化”有误读,有偏见,但并非完全矛盾。回

答此项得2分。B选项正确,文中说“传统是活生生的”,“是与我们的当下相关”,所以“所

谓传统就是传统的东西仍在我们当下行走”,意思相符。C选项与文意不符,文中说“传统既

包含着生命激情的绽放和铺展,又包含着对它的指引和安顿”,“唯有强健而全面的生命激

情,才能成为新传统的证明”。所以,传统教育我们要立足当下,脚踏实地。D选项说传统文

化是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是种偏见,与文中原意不符,文中说“一说到传统文化,立即构想

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这或许是一种偏见”。

6.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这是一篇书评,平时接触不多。首先需要把文章分段,然后按

照顺序将段意总结归纳。本文的标题即论点。文章一开头就呼应标题亮明自己的观点,肯定

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一书的观点并且说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

各个方面。接着针对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指出传统与当下生活的相关性。然后进一步分

析传统和“现在”的关系,继承与创造的关系,强调对传统必须继承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

对传统的不断创造。再后强调只有经过指引与安顿的生命激情,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传统,对

传统的创造让生命充满激情,但生命的激情是需要指引和安顿的。最后得出结论:传统即创

4

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生活中创造新的传统,呼应观点。文章的思路不是太清晰,需要细

致阅读,归纳总结,然后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既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要对材料的翻译理解,最后还要结合当下

现实,发表自己的意见。明确本文的观点,''传统即创造”,材料的关键词是“孝”,“孝”

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继承发扬“孝”的精神是必须的;但是不是简单地继承“孝”的

形式;当然,“孝”需要一些仪式感、庄重感,但不一定需要繁文缗节,不必拘泥于传统的

礼节和仪式,否则严重影响正常的个人生活甚至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社会秩序。只有与时俱

进,不断创造、创新,“孝”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扬广大,否则成为个人的负担反

而适得其反,违背“孝”的初衷。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

最后的聚会

①“米黄色的裤子,咖啡色的条绒夹克,戴着手套的双手就像插在口袋里。戴着

棒球帽,脚下是永远不活地的皮鞋。”这是史铁生延续多年的招牌打扮。

②这一次,史铁生仍穿着这一身,平躺在朝阳医院的临时手推板床上,呼吸渐渐

微弱。

③晚上9点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赶来,轻轻翻开史铁生的眼皮,发现

瞳孔已经渐渐放大。

④史夫人陈希米签了停止治疗的同意书,还要签一沓器官捐献同意书。陈希米问

凌锋:“他这脊髓和大脑有研究价值吗?”凌锋说:“太有了。”还有那亮亮的角膜,

凌锋问:“能捐吗?”陈希米忙点头:“可以,可以,完全可以。”史铁生讲过,把

能用的器官都捐了。

⑤天津红十字会的人赶来,他们负责协调整个华北地区的人体器官捐献。凌锋说,

2010年,这么大的华北地区,只有5个人捐过,史铁生是第5个。

⑥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史铁生在武警总医院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再有4

天,他就60岁了。

⑦开始肝脏移植手术,肝脏被飞驰运往天津。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在另一

个人的身体里苏醒。

⑧18岁时,史铁生从清华附中毕业,去陕北插队。1971年夏末,在一次放牛时遇

到暴雨冰雹,史铁生病倒,高烧,腰腿一天比一天疼。史铁生回到北京,一年多后,

他的下肢彻底瘫痪。此时,他21岁。

⑨1974年,没有公费医疗和劳保,他只能摇着轮椅拐进不为人知的小巷,和大爷

大妈们一起挣些糊口钱,每月15元,一干就是7年。

⑩2011年1月2日,熙攘的雍和宫大街上,一个小小的院门掩在一排香火店中。

紧挨院门的一家小店门口,有人喊着:“姑娘,来算一卦,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小

伙子,你别不信。”突然,那人脱下生意人的面孔,凑过来,成了街坊的样子,“你

是来找史铁生的吧?看,他原来就住这间房。”

⑩艮多年前,轮椅上的史铁生就从这里摇出家门,摇过只容一人通过的大杂院窄

道,去不远处的地坛。史铁生的车轮压过地坛的每一块草地。他带着书,读一段,摇

一段,有想法了马上停下,摇着走时可能又有更好的想法。他渐渐带上了本子和笔,

到园子的角落偷偷地写文章。

⑫1979年,史铁生第一次发表小说《爱情的命运》,开始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

一条路。生活刚刚展露一点欢颜,要命的尿毒症又来了。

⑬1983年,史铁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该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奖”。全国十几家媒体拥到他家,他愁得不知如何躲,最后在门上贴字条:“史铁生

一听有人管他叫老师就睡觉:史铁生目前健康状况极糟,谈话时间一长就气短,一气

短就发烧、失眠,一发烧、失眠就离死不远;史铁生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共产主义的

好日子。”但人真的上门来,他又常常不好意思说“不”字了。

⑭在王府井书店的角落里,何东看见一本装帧简陋的白皮小书《我21岁那年》。

以硬朗著称的主持人何东在书店里一边看,一边哭。何东一直觉得这世界上没什么事

情是应付不了的,最多一死。但当父亲得了癌症,医生宣布一点办法都没有时,他崩

5

溃了。“我一个念书的人,六神无主,很少有书教人救自己,让人内心能面对自己,

没有。”直到碰见史铁生的那本小书。何东又找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来看:“它

告诉我,除了一个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灵魂的世界。”

⑮1995年,一个香港记者问:“您的专业就是在家写作吧?”史铁生说:“不是,

我的专业是在家生病,我业余写作。"生病越来越成专业的了,透析开始占去一星期

中的3天时间和越来越多的力气。剩下的4天,每天也就能写两三个小时。即使这样,

史铁生还是在4年里写出了十几万字的《病隙碎笔》。

⑯1月4日,史铁生60岁生日。”与铁生最后的聚会”在北京798时态空间画廊

举行。此时,陈希米裹着粉色大披巾,戴上红围巾,彩色的水钻花朵型发夹,把头发

高高别起。她微笑着讲,最喜欢朋友聚会的史铁生,这次终于不用因身体支持不住先

撤了。发给朋友的邀请短信上,陈希米要求大家一不带花圈、挽联,二可带漂亮鲜花,

三要穿漂亮衣服。

⑰史铁生最喜欢的外甥小水走上台。“不用悲伤,他已经说过很多次,这是他的

节日。

8.简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9.本文是怎样塑造史铁生形象的?(5分)

10.简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色。(4分)

11.史铁生的经历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3分)

【答案】

8.(3分)以“这么大的华北地区”与“只有五个”形成对比,突出遗体捐赠的稀少,

凸显史铁生的大爱情怀。

9.(5分)通过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1分)作者塑造了一个虽然饱受生活折磨但依

然乐观、勤奋、用自己的笔成就自己也解救他人、即便身死依然造福别人的强者形象。

(2分)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不是,我的专业是在家生病,我业余写作”表现了

他的乐观、幽默;动作描写如“他带着书,读一段,摇一段,有想法了马上停下,摇

着走时可能又有更好的想法。他渐渐带上了本子和笔,到园子的角落偷偷地写文章。”

表现了他的勤于笔耕;还有开篇的外貌描写,既表现他残疾的特点,也写出了他豁达

坦然的心态(1分);侧面描写:如算卦先生说“你是来找史铁生的吧?看,他原来

就住这间房。”表明史铁生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何东因为看了史铁生的小说而获得

6

情绪的疏解,侧面表现出其小说的魅力,他写作的价值;陈希米在他死后的装扮、小

水朗读的诗句侧面表现出史铁生对生死的达观;陈希米捐赠遗体的表现,侧面写出史

铁生的大爱情怀。(1分)

(评分说明:手法1分。答案中用正面与侧面,学生可能更多地会从人物描写的方法

去思考也可以。人物形象2分,必须综合考虑对文中所写的史铁生整体形象的把握。

其他2分主要看对人物刻画的方法运用的例子及分析,写对一个给1分。)

10.(4分)(1)本文采用倒叙的形式,(1分)先交代史铁生的死亡,再追述他的生

平,使叙事有波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

(2)本文标题“最后的聚会”的内容直到最后才交代,在简洁的聚会时空交代和陈米

希装束打扮、微笑着讲的神态和内容以及邀请短信内容及史铁生小外甥的一句话中深

刻地揭示聚会的内涵,使读者沉浸其中而恍然大悟;(1分)

(3)题为“聚会”却没有主人公到场,以轻松欢快的场面、意蕴深刻的吟诵升华主人

公形象,产生含泪微笑的艺术效果。(1分)

(评分说明:能写出一个特点并有分析说明得2分。)

11.启迪一:虽然人生充满坎坷,依然可以让自己发光发热;

启迪二:肉体可能消逝,但包含爱的遗体捐赠可以使生命永生;

启迪三:真正饱含生命体验的文字可以给予更多人生活的阳光;

启迪四:面对死亡,可以心怀面对节H般的豁达;

启迪五:没有绝望的人生,只有在绝望中破茧而出的英雄;

启迪六: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评分说明:只要启迪内容与史铁生有联系都可以。)

【解析】

8.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在分析的时,我们首先判断是否具有手法,以“大的华北

地区”和“只有五个”形成对比,在对比当中去突出遗体捐赠的稀少,以此衬托史铁

生捐赠的可贵,在分析其的大爱的人物形象。

9.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

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本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本中

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

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主要涉及正面与侧面分析。正面描写集中在人物描

写上:“米黄色的裤子,咖啡色的条绒夹克,戴着手套的双手就像插在口袋里。戴着棒

球帽,脚下是永远不沾地的皮鞋。”这是外貌描写,既表现他残疾的特点,也写出了他

豁达坦然的心态;“不是,我的专业是在家生病,我业余写作”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他

的乐观、幽默;“他带着书,读一段,摇一段,有想法了马上停下,摇着走时可能又有

更好的想法。他渐渐带上了本子和笔,到园子的角落偷偷地写文章。”这是动作描写表

现了他的勤于笔耕。侧面描写主要通过他人的言行,如:算卦先生说“你是来找史铁

生的吧?看,他原来就住这间房。”表明史铁生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何东因为看了史

铁生的小说而获得情绪的疏解,侧面表现出其小说的魅力,他写作的价值;陈希米在

他死后的装扮、小水朗读的诗句侧面表现出史铁生对生死的达观;陈希米捐赠遗体的

表现,侧面写出史铁生的大爱情怀。

10.本题需要学生分析构思特色,并非是梳理文本的构思,所在在审题上一定要细致。

答题思路小结:第一艺术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人

物性格、人物活动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

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第二具体从以下方

面考虑:1.题材的选择:以小见大2.从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

什么线索)红线串珠、形散神聚、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照应(前呼后应)、结构缜密、

开头设置悬念、结尾卒彰显志、画龙点睛、结尾处逆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情

节曲折跌宕(误会法)、有波澜、处处伏笔、先抑后扬,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等。3.主

要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有实到虚、想象联想、(梦境到现实)、对比烘托等。4.

记叙的顺序:顺叙(按事件先后的时间顺序)、倒叙、插叙等。补充:常用构思技巧及效

果:悬念法、误会法、一波三折法、一线串珠法、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情节

7

线索、情感线索、事理线索、空间线索、时间线索)、先抑后扬、对比法、照应法(首

尾照应、伏笔照应)、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第三如何分

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及构思技巧:1、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

写顺序构思全文的。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

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3、从表现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

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构思技巧。4、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概括

文章的中心思想、各层意思、写作思路、构思技巧及效果。本文采用倒叙的形式,先

交代史铁生的死亡,再追述他的生平,使叙事有波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本文

标题“最后的聚会”的内容直到最后才交代,在简洁的聚会时空交代和陈米希装束打

扮、微笑着讲的神态和内容以及邀请短信内容及史铁生小外甥的一句话中深刻地揭示

聚会的内涵,使读者沉浸其中而恍然大悟;为“聚会”却没有主人公到场,以轻松欢

快的场面、意蕴深刻的吟诵升华主人公形象,产生含泪微笑的艺术效果。

11.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围绕史铁生的事迹以

及人物形象作答,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宋]叶梦得

题序:“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

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霜降碧天静,秋事②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

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

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③。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作者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致力于抗

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③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魏尚、李

广都曾在此击破匈奴,立下战功。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o(2分)

A.开篇二句融情于景,寄寓了作者内心深深的忧思。

B.“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描绘了一幅走马驰射的紧张、热烈的场面。

C.“客争笑”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以及对作者衰老的嘲笑,反衬作者的失落痛苦。

D.“何似当筵虎士”表达作者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凄楚含蓄B.清幽质朴C.旷达闲适D.沉郁苍劲

14.作者上片言“回望”,结句说“回首”,两句画线句前后贯通,情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5分)

【答案】

12.C(主要错误:“宴饮时”没交代;“嘲笑”不合适。)

13.D

14.作者登上高城遥望北方大片沦陷的土地,为排遣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沉痛之感

(1分),只好借酒销愁,与客同醉(1分)。“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作结,

8

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为国效力,抒发了“真堪愧”的悲凉、痛苦心情(1

分),然而他还在“回首望云中”,向往历史上抗击异族侵略者的爱国志士,以抗击

金兵,收复中原为己任,表现了一个老年抗金志士的壮伟胸怀(1分)。作者始终系

念国事,表现了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1分)。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内容赏析能力。上片,首四句写与客习射西园的时间,深秋霜降,

望天清澄,西风暂起,寒意阵阵,夜半时分,直入梧桐。西风凄紧,冬之将至,词人不由自

主地想起前方将士,该是为他们准备过冬的粮饷,赶制棉衣御寒的时候了,寄寓了作者内心

深深的忧思,所以A正确。宴饮之后,天之将晓,军中鼓声响起,习武场匕武士们手持雕

弓,走马~飞驰,好一派习武驰射的豪壮场面,令人振奋不己。所以B正确。而C选项中的

“客争笑”并未交代宴饮时,也不是对作者的嘲笑,所以C错误,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风格赏析能力。面对■众人驰驱习射,六十开外的词人深感自己年老

力衰,当年的豪气现在已经消失,哪能像虎士岳德那样,挥手弦响,双箭落地。这里有对虎

士的赞许,更有对自己衰老的感叹。敌虏未灭而己身已老,不能驰骋疆场,使他深感遗憾,

最后以“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作结,直抒胸臆。词人虽因无力报国而惭愧,但他身老

志不衰,心系“云中",情结边防,在垂暮之年,还以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己任,表现了一

个老年抗金志士的壮伟胸怀。本篇笔力雄杰,沉郁苍健,具有豪放风格。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内容和词语的赏析能力。上片,首四句写与客习射西园的时间,

深秋霜降,望天清澄,西风暂起,寒意阵阵,夜半时分,直入梧桐。西风凄紧,冬之将至,

词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前方将士,该是为他们准备过冬的粮饷,赶制棉衣御寒的时候了。“起

瞰高城”三句,心事重重的词人起身离座,登上城楼,向中原望去,却见千里关河、寂寥冷

落,他虽致力于抗战,无奈宋廷坚持苟和,抗金事业沉寂无着。面对冷落的关河,山河破碎、

国土沦亡之悲涌一上心头,沉痛难耐,只能借酒浇愁,故曰与客同醉。在宴饮之后,天之将

晓,军中鼓声响起,习武场上,武士们手持雕弓,走马~飞驰,好一派习武驰射的豪壮场面,

令人振奋不已。下片写西园习射。面对众人驰驱习射,六十开外的词人深感自己年老力衰,

当年的豪气现在己经消失,哪能像虎士岳德那样,挥手弦响,双箭落地。这里有对虎士的赞

许,更有对自己衰老的感叹。敌虏未灭而己身已老,不能驰骋疆场,使他深感遗憾,最后以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作结,直抒胸臆。词人虽因无力报国而惭愧,但他身老志不衰,

心系“云中",情结边防,在垂暮之年,还以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己任,表现了一个老年抗

金志士的壮伟胸怀。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鸿门宴》(节选)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口:“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

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人为寿。寿

毕,口:“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日:“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

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②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口:“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哙目:“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

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日:“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

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

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

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

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9

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沛公旦日丛百余骑来见项王()(2)备他盗出入与寺串也。()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范增数目项王()

A.眼睛B.目光C.用眼睛D.使眼色

(2)常以身翼蔽沛公()

A.羽毛B.鸟的翅膀C.像鸟张开翅膀一样D.用羽翼

1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8.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4分)

①②

19.《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上文第②段及课文内容赏析樊哙形象。(5

分)

【答案】

15.(1)从:(率领;使……跟从)(2)非常:(意外变故;不正常的事)

16.(1)D(2)C(教材注释里用“像鸟一样用翅膀”。意思一样,但从表述的规范性看,

注释有问题)

17.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

位上,杀掉他。(关键词:不忍;若;为寿;因;坐。明显错一个扣1分)

18.①沛公鸿门谢罪,宴上杀机四伏。②樊哙闯帐为救主,慷慨陈词显奇效。

(大意对即可。第一段教参上用“刘邦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显啰嗦。第

二段用“樊哙闯帐”概括,尽管简洁但内容单薄。仅供参考,不作评分标准。)

19.人物形象: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勇有谋)

忠心耿耿:作为沛公参乘,闻听事甚急马上说“臣请入,与之同命”,忠心耿耿,忠于职守。

勇:带剑拥盾闯帐,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等行为。面对西

楚霸王项羽的严词批判。谋:(1)隐瞒事实真相,假的说得像真的。(2)以严词和高声增强

说理的气势,突出“理”直。(3)说辞内容与沛公谢罪内容严丝合缝,不留破绽让项羽信以

为真。(4)对项羽两次口称“大王”,把项羽抬举到至尊地位,让项羽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

足。(5)劝说项羽的说辞严谨,入情入理,有大功而遭怀疑的委屈令人动容,动情。

(在对人物形象判断正确的基础上逐条分析,每条1分。)

【解析】

15.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原文中,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1)中的''从"是使动用法,句意为“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

多人马来见项王”。(2)中“非常”为古今异义词,句意为“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

意外的变故”。

16.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原文中,

10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1)中的''目''是名词做动词,句意为“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故选D。(2)“翼”是名词做状语,句意为“(项伯)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

体掩护刘邦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如“不忍”意为“心慈手软”,“因”为“趁机”,“坐”同“座”。句意为“君王为人

心慈手软,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关键词:不忍:若;为寿;因;坐。明显错一个扣1分。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第一段主要写的是刘邦赴宴谢罪,宴会上范增多次使

眼色给项羽,见项羽没有反应,又让项庄借机舞剑刺杀刘邦,所以简洁起来概括就是沛公鸿

门谢罪,宴会上杀机四伏。第二段主要讲的是樊哙闯进帷帐里慷慨陈说项羽的不对。

19.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选段和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其次是不能只概括人物形象,还需要结合内容分析。当张良说沛公情况危急时,樊哙立马闯

帐去解救,可见他是个忠心耿耿之人。宴会上的一番慷慨陈词,似乎义正词严,实际上是隐

瞒真相,巧言善辨;表面上声色俱厉,严加指责,暗中却把项羽抬举到「至尊的高位,迎合

了项羽骄傲自大的心理,所以能为项羽所接受,从而缓和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可见他乂

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译文】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

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

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

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

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

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

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

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

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

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

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

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喳着眼睛看着项

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

“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

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

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

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

,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

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

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

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

樊哙叫了出来。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3分)

吴雪窗爱诗稿序

[明]顾清

①雪窗吴君翼夫,以诗名于松三十年,自予知君,亦二十年矣。

②山林日长,无外物以挠其志,故其言萧散闲静,无世俗绮丽脂韦、扬里倚市之态,虽

II

毫逸之气间一发焉,而终不失其和平。读其言,可以知其人也。予归自词垣①,君袖诗一编

来谒,盖自予别君,至是又十余年矣。所作日富,而言益老成,又可以见君之德进也。

③文人墨客,不遇于时者多矣,其身不足计,而躅躇②田里,昌大丰褥③之气,无自以

发焉,而独与田夫溪老相应和于山泉鱼乌间,以终其身,是则深可慨也。有如翼夫,使得志

当时者易地而与之相上下,夫亦岂多让者口!人谓诗能穷人,又日必穷者而后工。夫工、拙

大人,穷与达,乃其言之所以异,而非所以为工、拙也。

④高生进之,始学于君,而后从予游,是日在坐,以予言为然,书之定庵序后,且目:

“使继是而有闻焉。”先生之诗,当不止于此也。

【注】①词垣:宋翰林学士院的别称。元以后赏沿用此称翰林院,亦称词苑。②躅躇:jdchd

相当于踌躇,停留的意思。③昌大丰褥:丰富广大。

20.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矣B.乎C.哉D.也

21.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吴雪窗经常处于山林之中,没有外在的事物扰乱自己心志,所以他的作品闲静平和。

B.很多文人墨客,没有遇到好时机,被束缚在乡野,却成就了内心丰富广大的精神,实为

幸事。

C.比如翼夫,如让同代有成就的人换一个场合与他一比高下,翼夫的成就不一定低于他们。

D.最后一段点明了写这篇诗序的原因。

22.“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

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结合划线句,你认为作者的看法是什么?(3

分)

23.梳理概括本文的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