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①N2+3H22NH3;②3Cl2+8NH3=N2+6NH4Cl,判断下列物质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A.NH4Cl>NH3>H2 B.H2>NH3>NH4ClC.NH3>NH4Cl>H2 D.H2>NH4Cl>NH32、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的使用及其作用不正确的是()A.粗盐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B.将溶液转移至过滤器时,使用玻璃棒引流C.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滤液受热均匀D.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晶体的析出3、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CuSO4=FeSO4+CuB.NH4HCO3NH3↑+H2O+CO2↑C.Cl2+H2OHCl+HClOD.Fe2O3+3CO2Fe+3CO24、NO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3Na2O2=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Fe2O3在反应中显氧化性C.3molNa2O2发生反应,有12mol电子转移D.Na2FeO4能消毒杀菌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NA个H2O分子B.常温常压下,22.4LCO2中碳原子数大于NA个C.1L1mol·L-1的稀硝酸中,含氧原子数大于3NAD.0.1mol/LNa2SO4溶液含Na+离子数为0.2NA个6、某溶液中阳离子只含K+,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1∶2∶3,欲使这些离子个数比变为3∶2∶1,需要通入的氯分子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比应为()A.1∶2 B.2∶1 C.1∶3 D.3∶17、将盛有和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和剩余的气体可能分别是()A.B.C.D.8、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合理的是A.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最终得到烧碱B.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素中提取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C.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司母戊鼎,该鼎属于合金钢制品D.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陶瓷烧制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9、在含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B.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溶液中一定无Fe3+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溶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无Fe3+10、下列仪器中,在实验室进行分液操作时不需选用的是()。A.烧杯 B.分液漏斗 C.铁架台 D.温度计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铁的熔点高于纯铁 B.Na2O2、Mn2O7均属碱性氧化物C.纯碱、明矾均属盐类 D.胶体能通过半透膜13、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B.浓硫酸和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浓硫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C.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可以使蔗糖炭化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OH-Na+ B.K+Mg2+Cl-Fe2+C.Ca2+OH-K+ D.Ba2+Na+15、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4+、Cl-、SO42-、Ba2+、Mn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Al3+、Mg2+、Ba2+ B.肯定有Al3+、SO42-、NH4+C.不能确定K+、Cl-、NH4+是否存在 D.肯定没有NH4+、Ba2+、MnO4-16、将32gCu和足量的浓HNO3反应,当Cu反应完全时,共收集到含NO、NO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A.0.5mol B.1mol C.1.3mol D.1.5mol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给定元素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周期\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1①2②③④3⑤⑥⑦⑧(1)元素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元素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用化学式表示)(3)碱性强弱比较:元素⑤的氢氧化物__⑥的氢氧化物(用<、=、>填空);两者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4)由元素⑤和⑧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它属于__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5)由元素①⑧形成的化合物A和由元素④⑤⑧的化合物B,可相互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该黄绿色气体单质会使得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表明生成了碘单质(I2),由此推测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__。(用化学式表示)18、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①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且无气泡产生。②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步骤Ⅱ、Ⅲ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Ⅲ所得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19、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1)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氧气:Ⅰ、如果用B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______;Ⅱ、如果用C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______;Ⅲ、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______。(2)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①密度②颜色③溶解性④热稳定性⑤与氧气反应(3)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X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____。①CO2②H2③Cl2Ⅰ、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Ⅱ、D装置中小烧杯中应盛放____,目的是____。Ⅲ、若要收集干燥纯净的X气体,上述装置应如何改进:____。20、下图是两个实验装置(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未画)。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甲在加热过程中能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烧杯是________(填“Ⅰ”或“Ⅱ”)烧杯,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通过实验甲可比较出________(填“Na2CO3”或“NaHCO3”)更稳定。(2)实验乙用来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包有Na2O2的棉花着火燃烧。棉花能着火燃烧,说明该反应特点是________。(3)取10.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充分进行加热,将生成的CO2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完全吸收,测得生成沉淀4.0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21、某工厂的废金属屑中主要成分为Cu、Fe和Al,此外还含有少量Al2O3和Fe2O3,为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用该工厂的合金废料制取氯化铝、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请回答:(1)写出步骤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剂X是______________。溶液D是______________。(3)在步骤Ⅱ时,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通入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会逐渐减少。为避免固体C减少,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固体F制取硫酸铜溶液,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将固体F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方案二:将固体F投入热的稀浓硫酸中,然后通入氧气;方法一的缺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工业上常用溶液E制得净水剂Na2FeO4,流程如下:①测得溶液E中c(Fe2+)为0.2mol·L-1,若要处理1m3溶液E,理论上需要消耗25%的H2O2溶液_______kg。②写出由Fe(OH)3制取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已知NaClO还原为NaCl)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

在反应①中还原性为:H2(还原剂)>NH3(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还原性:NH3(还原剂)>NH4Cl(还原产物),即还原性:H2>NH3>NH4Cl,故选B。2、D【解析】

A.食盐溶解时,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故A正确;B.将溶液转移至过滤器时,使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洒在外面,故B正确;C.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故C正确;D.析出晶体后就不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误;题目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3、B【解析】

A.Fe+CuSO4=FeSO4+Cu中铁和铜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NH4HCO3NH3↑+H2O+CO2↑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C.Cl2+H2OHCl+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D.Fe2O3+3CO2Fe+3CO2中铁和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B。4、D【解析】A、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Fe由+3价升高到+6价,Fe2O3被氧化,作还原剂,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被还原,Na2O2是氧化剂,故A错误;B、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Fe由+3价升高到+6价,Fe2O3被氧化为还原剂,在反应中显还原性,故B错误;D、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1molNa2O2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1=2mol,故C错误;D、Na2FeO4中Fe为+6价,其具有强氧化性,所以Na2FeO4能消毒杀毒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中等,解答关键: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易错点:A选项,容易与水和过氧化钠反应混淆。5、C【解析】

A.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A错误;B.常温常压下,22.4LCO2中碳原子数小于NA个,B错误;C.1L1mol·L-1的稀硝酸中,水中也含有氧原子,则含氧原子数大于3NA,C正确;D.0.1mol/LNa2SO4溶液未给定体积,则含Na+离子数无法计算,D错误;答案为C。6、C【解析】

Br-和I-还原性强弱关系是:I->Br-由于还有未反应的I-,所以氯气只和I-发生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Cl2+2I-=2Cl-+I2反应的碘离子物质的量2mol,消耗的氯气是1mol.所以需要通入的氯分子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比应为1:3,选项为:C。7、A【解析】

解题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为和,设混合气体中的体积为。剩余的气体有两种可能:(1)若剩,则,解得,、项不正确。(2)若剩,则,解得,项正确,项不正确;答案选A。8、B【解析】

侯氏制碱是制取纯碱的反应;药学家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萃取操作;司母戊鼎是青铜合金;陶瓷烧制过程中涉及物理和化学变化。【详解】A、侯氏制碱是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制取纯碱,副产氯化铵的过程,不是烧碱,故A错误;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药学家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萃取操作,故B正确;C、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礼器,青铜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不是合金钢,故C错误;D、烧瓷器的过程是瓷土中矿物从无规混合物形成化学键成为部分结晶的过程。也就是说脱水、脱氧,形成无机高聚物等放映,这些都是化学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9、C【解析】

Fe3+的氧化性大于Cu2+,在含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先与Fe2(SO4)3反应,剩余的铁再与CuSO4反应。【详解】A.若铁粉有剩余,说明CuSO4与铁完全反应,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故A正确;B.若铁粉有剩余,则Fe3+、Cu2+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故B正确;C.若铁粉无剩余,溶液中有Cu2+,说明Cu2+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中可能有Fe3+,故C错误;D.若铁粉无剩余,溶液中无Cu2+,则一定有铜单质析出,Fe3+能与Cu反应,则溶液中一定无Fe3+,故D正确;答案选C。10、D【解析】

在进行分液操作时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混合物盛放在分液漏斗中,将分液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在分液漏斗的下口放有盛接分液的下层液体。所以,不用的仪器是温度计。选项为D。11、C【解析】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与二氧化硅的硬度大小无关,故错误;B.ClO2具有氧化性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错误;C.Na2O2吸收CO2产生碳酸钠和O2,且人呼出的水蒸气也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正确;D.NH3容易液化而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用作制冷剂,与氨气溶于水无关,故错误;故选C。12、C【解析】

A.生铁是碳和铁的合金,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物质的熔点,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Mn2O7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明矾是硫酸铝钾的俗名,都属于盐,故C正确;D.胶体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故选C。13、A【解析】

A.硫黄微溶于酒精,因此在实验室不能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A错误;B.浓硫酸和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产生CuSO4和SO2,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B正确;C.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C正确;D.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有机物如蔗糖中的H、O以2:1的组成脱去,因而得到碳单质,即发生炭化现象,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14、B【解析】

A.氢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水,故A不能大量共存;B.四种离子相互不反应,故B可以大量共存;C.碳酸根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C不能大量共存;D.钡离子和碳酸根、硫酸根都可以生成沉淀,故D不能大量共存;故答案为B。15、D【解析】

无色溶液可知一定不含MnO4﹣,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可知不含NH4+,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为氢氧化铝,则一定含Al3+,不含Mg2+;②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则一定含SO42﹣,根据离子共存原则,肯定不含Ba2+,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Al3+、SO42﹣,一定不含NH4+、Mg2+、Ba2+、MnO4﹣,不能确定是否含K+、Cl﹣,A、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Ba2+、Mg2+,故A错误;B、一定含Al3+、SO42﹣,一定不含NH4+,故B错误;C、上述实验不能确定是否有K+、Cl﹣,一定不含NH4+,故C错误;D、由无色无味气体、无色离子、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可知,肯定没有NH4+、MnO4﹣、Mg2+,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共存、反应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的检验方法。16、D【解析】

n(Cu)==0.5mol,则表现出酸性的HNO3为1mol;n(NO)+n(NO2)==0.5mol,则表现出强氧化性的HNO3为0.5mol,因此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1.5mol,故选D。【点睛】金属与硝酸反应时,所得产物往往比较复杂,把硝酸的作用分成酸性和氧化性,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Na>Al>OHNO3>H2SiO3>Al(OH)3+OH-=2H2O+AlO2-离子2H++Cl-+ClO-=Cl2↑+H2O或6H++5Cl-+ClO3-=3Cl2↑+3H2OHCl>HI【解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得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N元素,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Al元素,⑦为Si元素,⑧为Cl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1)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Al元素,O为两个电子层,Na与Al元素为三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O;(2)③为N元素,⑦为Si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Si,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到弱的顺序为HNO3>H2SiO3;(3)⑤为Na元素,⑥为Al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Al,碱性强弱比较:NaOH>Al(OH)3;两者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2H2O+AlO2-;(4)⑤为Na元素,⑧为Cl元素,由元素⑤和⑧共同组成的化合物为NaCl,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5)由元素①⑧形成的化合物A为HCl,由元素④⑤⑧的化合物B为NaClO或NaClO3,可相互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l-+ClO-=Cl2↑+H2O或6H++5Cl-+ClO3-=3Cl2↑+3H2O;该黄绿色气体单质会使得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表明生成了碘单质(I2),该气体为氯气,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Cl>I,则由此推测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HCl>HI。18、Cu(NO3)2、Na2SO4NaHCO3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Ba2++SO42-=BaSO4↓,Ag++Cl-=AgCl↓HNO3、NaNO3、Ba(NO3)2、Cu(NO3)2【解析】

根据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又因为无气泡产生,所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碳酸氢钠;步骤Ⅱ加入过量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步骤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为氯化银,由于一开始加入过量稀盐酸,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所以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但不能确定一定含有氯化钠.【详解】(1)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Cu(NO3)2;步骤Ⅱ加入过量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2SO4;(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所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HCO3;(3)根据向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铜溶于水,所以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加入过量硝酸钡,说明硝酸钡有剩余,所以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是Ba2++SO42-=BaSO4↓,最后加入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离子方程式是Cl-+Ag+=AgCl↓;(4)根据向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铜溶于水,所以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加入过量硝酸钡,说明硝酸钡有剩余,所以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所以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钠,综合分析可知,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NO3、NaNO3、Ba(NO3)2、Cu(NO3)2。【点睛】首先分析所给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题中所给的实验现象进行判断,最后确定混合物的组成成分。19、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将导气管通入水槽中,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或停止加热,冷却后,在导管里回升一段水柱,则说明B装置气密性良好②④③NaOH溶液吸收尾气Cl2,防止污染空气在浓硫酸的洗气瓶前加一个装有饱和NaCl溶液的洗气瓶【解析】(1)Ⅰ.如果用B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制备氧气;Ⅱ.如果用C装置,反应不需要加热,则可以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制备氧气;Ⅲ.检查B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操作方法是将导管插入水中,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或停止加热,冷却后,在导管里回升一段水柱,则说明B装置气密性良好;(2)收集气体的方法的选择可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如气体与氧气反应则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否有颜色、气体稳定性与收集方法无关;(3)AD连接是利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吸收装置是能用液体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制取CO2时不需要加热也不必处理尾气,氢气尾气处理时一般采用点燃的方法,故X可能是氯气,答案为:③;Ⅰ、A装置中反应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HCl做还原剂,MnO2做氧化剂,锰元素化合价+4价变化为+2价,得到2个电子,HCl中氯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0价,失去1个电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Ⅱ、D装置中连接烧杯的目的是用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Ⅲ、生成的氯气中含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若要收集干燥纯净的X气体,上述装置应在浓硫酸的洗气瓶前加一个装有饱和NaCl溶液的洗气瓶。点睛: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把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实验装置及气体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气密性检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一般都是通过改变装置内气体压强实现的,若检查气密性的装置本身是一个非气密性装置,则第一步要处理成一个密闭体系。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难在以下两点:一是方法,二是文字表述。其叙述形式是: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①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②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20、ⅡCa2++2OH-+CO2=CaCO3↓+H2ONa2CO3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32.8%【解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a2O2与CO2反应生成和碳酸钠和氧气,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钙,根据关系式:2NaHCO3~CO2~CaCO3计算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碳酸钠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100%。【详解】(1)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2NaHCO3Na2CO3+CO2↑+H2O,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故产生沉淀的烧杯是Ⅱ;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2OH-+CO2=CaCO3↓+H2O;Na2CO3受热不分解,烧杯Ⅰ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通过实验甲可比较出Na2CO3更稳定,故答案为:Ⅱ;Ca2++2OH-+CO2=CaCO3↓+H2O;Na2CO3;(2)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并放出大量的热,故能够使棉花着火,故答案为: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3)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钙,则:=,解得m=6.72g;m(Na2CO3)=10.0g-6.72g=3.28g,故其质量分数为:3.28g÷10.0g×100%=32.8%,故答案为:32.8%。21、2Al+2H2O+2OH-===2AlO2-+3H2↑Al2O3+2OH-===2AlO2-+H2O稀硫酸(或稀H2SO4)NaHCO3溶液在a和b间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Cl产生污染气体二氧化硫13.62Fe(OH)3+3ClO-+4OH-===2Fe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