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部编版)_第1页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部编版)_第2页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部编版)_第3页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部编版)_第4页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洛浦县“山普拉古墓葬群”遗址文物

山普拉古墓群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还有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人首马身武士壁挂

其织造工艺为局部挖织花纹,发祥地为小亚细亚。人首马身图案,“马人”为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一个民族。

武士具有深目、高鼻、厚唇,黑发曲卷垂肩的特征,为欧洲的人种。他拿着希腊、罗马兵器里常见的长矛。罗马小亚细亚汉朝汉代铜镜人首马身武士壁挂丝织品山普拉古墓群一、张骞通西域山普拉古墓群出土文物为研究西域古国——于阗国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任务一:1.出土的丝织品和铜镜来源于什么地区?于阗国在哪里?

2.为什么地处西域的于阗国会出现汉朝和具有西方特征的文物?一、张骞通西域狭义西域: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广义西域:包含新疆和更远地区恶劣而未知的环境、匈奴的威胁前往西域会遇到哪些危险?一、张骞通西域张骞(?—前114年)别称:博望侯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汉族职业:外交家、探险家一、张骞通西域任务二:

自学教材P67-69,结合所学,简要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提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一、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第二次往返时间—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15年起点

终点目的成果公元前119年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了解西域沟通西域长安长安大月氏(未达成)一、张骞通西域材料研读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史记·大宛列传》材料反映出张骞的哪些精神品质?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强烈的责任感二、对西域的管理凿空西域后,汉朝如何管理西域?

东汉

东汉时,于阗国等西域国家因惧匈奴而有叛汉念想。历史又造就了伟大人物……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甘英班超班超经营西域——重建汉与西域的联系甘英出使大秦——开辟通往西亚的路线壮志与汗血二、对西域的管理张骞凿空西域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张骞凿空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为

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三、丝绸之路西域中亚河西走廊西亚欧洲陆上丝绸之路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洋)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海上丝绸之路中南半岛任务三

(小组讨论):现有一支商队欲前往大秦,请你和你的同伴一起规划路线,并挑选前往大秦所需要携带的货物,以及返程欲在中原贩卖的货物。三、丝绸之路人首马身武士壁挂葡萄

凿井

胡萝卜大蒜良种马核桃丝绸冶铁造纸术铜镜玻璃佛教西域西亚罗马汉天竺

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习近平任务四

:综合材料,评价丝绸之路的意义。山普拉古墓群罗马马来半岛材料一:“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材料二:山普拉出土的毛织品骆驼纹是典型的中亚类型骆驼……由西方传到新疆的缂毛织物所采用的通经断纬的织造技术,对中国缂丝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普拉墓地出土毛织品纹饰论述材料三: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商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全球史。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三、丝绸之路三、丝绸之路商贸、文化三、丝绸之路2019年1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47个国家直接投资12.8亿美元,新签合同额41.3亿美元。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七周年合作共赢

张骞凿空西域,为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古丝绸之路形成的丝路精神,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三、丝绸之路课堂小结张骞出使西域壮志、汗血对外:开辟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商贸、文化合作共赢的新丝路精神

+军事:西域都护府、班超民族:与西域各族友好往来1.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B.西域

C.安息D.新疆2.《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

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的法律民众不甚了解3.丝绸之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