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教师招聘笔试500习题集答案_第1页
2021年河北教师招聘笔试500习题集答案_第2页
2021年河北教师招聘笔试500习题集答案_第3页
2021年河北教师招聘笔试500习题集答案_第4页
2021年河北教师招聘笔试500习题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北教师招聘笔试500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育学专项练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o

2.【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教育特点

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原始社会的教育在劳动中进行。近、现代倡导教育

与劳动相结合。

3.【答案】D。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

只尊重儒家的学说。

4.【答案】C«解析: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5.【答案】D。

6.【答案】C。解析:古代雅典的教育注重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

7.【答案】B。解析: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答案】C»解析:“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等教学思想均出自《学记》。

9.【答案】Co10.【答案】D。

11.【答案】A。解析:赞可夫在其代表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

度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的五大教学原则。

12.【答案】B。解析:《学记》中说“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指相互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

也就是切磋琢磨的意思。

13.【答案】D。解析: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需要的辩

证统一。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

下形成的。前苏联的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14.【答案】B.解析: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夏朝。

15.【答案】C»解析: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解析:六艺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是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C

项七艺是西方教会教育的教育内容。

2.【答案】ABD。解析: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

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是公有的,由此决定儿童也是公有、

公育的,教育机会对所有儿童都是均等的,没有等级性。到了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了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对立,教育呈现阶级性。同时,同一阶级

内部也有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人能够接受不同水平的教育,由此才出现了等级性。因此,C选

项等级性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特征,不是教育的社会属性。

3.【答案】BCD。解析:“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其中三科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四

学是指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4.【答案】ABCDo5.【答案】ABC。

三、判断题

1.【答案】4。

2.【答案】X。解析: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个方面。

3.【答案】X。解析: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德国赫尔

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4.【答案】X.解析: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

师、教育计戈IJ、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

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5.【答案】X。解析: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杜威。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

6.【答案】解析: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

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

四、填空题

1.【答案】孟禄

2.【答案】家庭教育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因材施教。

2.【答案】Co解析:当教育反应的是先进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

用;当教育反应的是落后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3.【答案】B。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中,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前提和可能,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成熟机制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教育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答案】D。解析: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的具体表现:首先,不同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

和水平不同;其次,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地发展存在差异;再次,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

倾向上。

5.【答案】B。解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

个学生发展水平不同,不能绝对的一样要求。

6.【答案】B。解析: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

权利以及教育目的的性质。

7.【答案】B。8.【答案】Bo

9.【答案】D。解析:政治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来看,随着

政治的变化,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必然随之变化。

10.【答案】Do

11.【答案】C。解析: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

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强调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属于环

境决定论的观点。

12.【答案】D。解析:白板说由洛克提出,认为人生下来先天像白纸一样,是后天的教育造

成了人的千差万别,属于外银论。

13.【答案】D。解析: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14.【答案】Ao

15.【答案】C。解析: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个体身心

发展的不平衡性强调不同时期,人的发展速度不同,关键期是不平衡性的体现。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o

2.【答案】BCDo解析: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3.【答案】ABCDo解析: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

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

手段和组织形式。

4.【答案】ABC。

三、判断题

1.【答案】X。解析: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2.【答案】X。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3.【答案】X.解析:影响人的决定因素是主观能动性,教育起主导作用。

四、填空题

1.【答案】个体身心发展

2.【答案】因材施教

五、简答题

【参考答案】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技的必要手段;

(3)教育对于宏观生产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4)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及消费倾向,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六、论述题

【参考答案】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

(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

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

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在

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

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是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辩证性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

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我国现阶段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适度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义

务教育,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2.【答案】Ao解析:《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由此形成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层次结构,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3.【答案】Ao解析:单轨学制是相对于双轨学制而言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

——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一

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

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单轨学制就是只有一种结构,要么是自上而下,要么是自下而上的。

代表国家是美国。

4.【答案】D。解析: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

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

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

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

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

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5.【答案】C,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人的身心发

展的各个方面都依靠社会提供营养,人的一切都是从社会得来的。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

使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涂尔干这句话就在强调教育应使青年社会化,体现

了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6.【答案】C«

7.【答案】Ao解析: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为个人发展服务,培养自由人。

8.【答案】C。解析:规定适龄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即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

世纪的德国。

9.【答案】A。

10.【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

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

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

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11.【答案】B。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

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12.【答案】B。解析: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

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

13.【答案】D。解析:壬戌学制是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

年限的学制,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

14.【答案】A。15.【答案】D。

16.【答案】B。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

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

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7.【答案】Bo18.【答案】D。19.【答案】A。20.【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解析:从教育阶段来说,教育制度的类型有学前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制度和高等教育制度。

2.【答案】ACD。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

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

三、判断题

1.【答案】X。解析:二者并不冲突,全面发展是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个性发

展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二者并不矛盾。

2.【答案】X。解析: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有:(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四、填空题

1.【答案】智育

2.【答案】美育

五、辨析题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仅

仅强调了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智育、德育与劳动技术教育。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

的。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制约学生的主动性。相反,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同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

作用。

2.【答案】C«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以及班级大小、

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备课是否充分”“怎样上好每堂课”

“如何安排教学时间”等。

3.【答案】A。解析: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

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4.【答案】A。5.【答案】C。6.【答案】C。7.【答案】B。8.【答案】A。

9.【答案】D。解析:教师权利的考查。教师一共有六大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参与管理权,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和进修培训权。对这六大权利名称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灵活。

10.【答案】A。解析:师生关系在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

互促进关系。

11.【答案】C。

12.【答案】B。解析:教育科学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等知识。教师要了

解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故选B。

13.【答案】Ao

14.【答案】B。解析:师生关系的内容包括:教学上,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人格

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5.【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o2.【答案】ABD。3.【答案】BCD。

三、判断题

1.【答案】V.

2.【答案】V.解析: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劳动。

3.【答案】X。

四、填空题

I.【答案】示范性

2.【答案】主体

五、简答题

【参考答案】

(1)教师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

(2)教师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

(3)教师劳动时间的连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六、论述题

【参考答案】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在

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想

基础。

(2)建立教师威信

真正教师威信的树立,受四种因素制约:

①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②教师的人格魅力;

③教师善于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④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

(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一般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要经历四步:接触——亲近

——共鸣—信赖。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是教师能与学生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理解学

生,这是解决师生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

力的保证。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

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

等。

七、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

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

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

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

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

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

中。

第五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

几个基本含义: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

捏塑: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③学生是责权主体。学

生是法律上的责权主体,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是指学生是独特的

人。

2.【答案】Co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功能划分为工具性课程、

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3.【答案】D。解析:定义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4.【答案】Bo解析: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其中,课程计划

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是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

据;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5.【答案】D。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6.【答案】A。解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常出现的是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都

属于学科课程。

7.【答案】C»解析:以人为本强调要以人为核心和根本,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尊

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8.【答案】B。解析:课程的分类按照管理主体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

和评价的课程。

9.【答案】C»解析:新课改的教师观要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

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

开放的教师。

10.【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解析:课程内容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2.【答案】BCD。解析:课程计划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答案】ABCDo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布鲁纳提倡结构主义的课程理论。故正确。

2.【答案】Vo解析: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故正确。

3.【答案】X。

四、填空题

1.【答案】地方课程

2.【答案】校本课程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参考答案】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

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

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

本要求。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

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教学观:从教育者为中心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为教会学生学习;从重结

论轻过程转为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从关注学科转为关注人。教学的三条铁律:先学后教-以

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教材观:要依据学生实际使用教材;要考虑到教学情境;要把教材和教学环境结合起来;利

用教材图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不是法典,用教

科书教不是教教科书,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利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超越教材。

学生观:发挥学生的主动、自主、创造性,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

的人。

李老师的备课主要是对教材、网站上的知识的照搬,并未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教,李老师应

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去备课去教学;在学生对教材提出质疑时竭力说服学生,不

利于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

第六章课堂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处于清朝末期。

2.【答案】Co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

化视听手段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

的方法。

3.【答案】Bo

4.【答案】A。解析:教师自己、学校领导、同行、学生等都属于教育评价主体,不同的评

价主体给出的评价不同,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5.【答案】Do解析:一节好课的判断标准是众多的。除了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

教学方法灵活这些最基本的或最技术性的要求,最根本的评判标准是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充分发

挥。正确答案为D。

6.【答案】B。

7.【答案】Co解析:学生运用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实验法。

8.【答案】B。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

9.【答案】Ao解析: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10.【答案】Do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

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II.【答案】A。解析: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的主要方法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

评价法等,其中测验法是基本方法,测验有口试、笔试、操作测验等多种具体方法,其中,笔试

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故答案应选A。

12.【答案】C。

13.【答案】C。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

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

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4.【答案】B。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

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题干中老师既教给学生中国历史的理论知识也带学生实地参观,属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答案】C。

16.【答案】D。解析: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

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

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对。

17.【答案】C。解析: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

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

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对。

18.【答案】B.解析:教师的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了解学生阶段应该了解全体学生,

不应该只重点关注学习较好的学生。

19.【答案】B。解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

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

集体教育的作用。

20.【答案】D。解析:“启发式”是将学习作为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而“注入式”是将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解析: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

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2.【答案】ACD。解析: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

书指导法。B选项演示法是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

3.【答案】ABCD。解析: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

性质与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

点。

三、判断题

1.【答案】X。解析:根据布卢姆等人的主张,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三个主要领域:认知领

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故错误。

2.【答案】Vo解析: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

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3.【答案】解析: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包括教育目的、任务、课程的性质、特点、学生

的年龄等因素,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填空题

1.【答案】因材施教

2.【答案】形成性评价

五、辨析题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

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教学中应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六、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2.【参考答案】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

案)。

七、论述题

【参考答案】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在教学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是通过掌握知识的活动来完

成的。

(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发展了智力,教学要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八、案例分析题

材料中的教师对学生的特别表现积极关注,体现了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对教学原则的合理运

用。

首先,从教师职业素养来看,该教师体现了教师职业素养中关爱学生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全

面关心,了解学生的特点后采取宽容理解的方式,同时通过秘密协定既尊重信任学生又提高对学

生要求。

其次,从教学原则来看,该教师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教学,使学生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

展。材料中老师与学生的秘密协定正是教师为这位学生量身定做的教学方法,既照顾了学生的个

性特点,又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合理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七章学校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

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

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

2.【答案】D。解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

3.【答案】B。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

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题干中的陈某能认识到上课玩手机不好,下定决心改正,但是老师讲课时仍无法克服老想看手机

的坏习惯,结果还是时常玩手机,说明他的道德意志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时,

应该重点培养其道德意志。故选B。

4.【答案】D。解析:(1)说服教育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疏导学生思想的方法。(2)

陶冶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

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3)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

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

操行评定。(4)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故选D。

5.【答案】A。解析:德育教育的途径有: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

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

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

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外语学习不属于德育教育。

6.【答案】Co

7.【答案】A。解析:“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体现了外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但外因

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片面说学生不能与品行不良的同学交往是不正确的。

8.【答案】A。解析: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

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

内心体验。

9.【答案】Ao

10.【答案】A。解析: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题干描述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的。

11.【答案】Co

12.【答案】A。

13.【答案】B。解析:认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14.【答案】Co

15.【答案】D。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德育的基础。

16.【答案】D。解析: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

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生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

他学科教学。

17.【答案】C。解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指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

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18.【答案】Co

19.【答案】C。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

体规格要求。

20.【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o

2.【答案】ABCDe解析:德育过程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

3.【答案】ABDo解析: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

三、判断题

1.【答案】人

2.【答案】X。

3.【答案】解析: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外界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学

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这种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就会转化为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所以学生

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四、填空题

1.【答案】行

2.【答案】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

五、辨析题

【参考答案】

该说法错误。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

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

德育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

德品质的教育。因此,品德是心理概念,德育是教育概念,二者是有区别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二

者之间毫无关联。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

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德育与

受教育者品德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六、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2.【参考答案】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5)知行统一原则

(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七、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这个案例主要反映出德育活动中如何处理好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的

学习,教师肯定是应该严格要求的,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的教育责任,是教育学生的措施。但是,

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关怀、热爱和信任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

提。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处理好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提出合情合理

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和尊重学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两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

动力,为学生进步和发展提供方向。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作品分析法又叫产品分析法,是对调查对象(明确总体和样本)的各

种作品,如笔记、作业、日记、文章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把握特点和规律的

方法。

2.【答案】A。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

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话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

结等,其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前提,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中心环节。故选A。

3.【答案】Ao

4.【答案】A。解析: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而班会又是以主题班会比较常见。

5.【答案】Bo

6.【答案】Bo解析:班主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7.【答案】Co解析: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8.【答案】B。解析: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以及协调校内外各种社会力量。其中,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

9.【答案】B。解析: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10.【答案】A。解析: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

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这是我国普通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

基本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Eo2.【答案】ABCDo3.【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X。解析: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在班集体活动中具有双重性,既可以产生积极作

用,促进正式组织的完善;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阻碍正式组织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

3.【答案】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前提。

四、填空题

1.【答案】主题班会

2.【答案】观察法

五、简答题

【参考答案】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第九章教育研究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

行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找出相同或者不同,故此题选C。A项观察法指

的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

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B项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

取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D项

实验法指的是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

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答案】D。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

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

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故此题选D。

3.【答案】C。解析: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

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4.【答案】C»解析: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

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A、等级、C不

符合抽样调查的概念。

5.【答案】D。解析: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类教育对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的表

现进行比较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科研的原则。教育科研应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

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等一般原则。

2.【答案】ABCDo

3.【答案】BCD。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X。

3.【答案】X。解析:观察法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教育法律法规专项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

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

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2.【答案】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把

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

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

3.【答案】B。4.【答案】A,5.【答案】A。

6.【答案】Bo解析:《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取得法人资

格。所以依法成立是学校作为法人的最重要最应该具备的条件。

7.【答案】Bo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

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8.【答案】D。

9.【答案】A。解析: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

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

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政治

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1.【答案】Bo

12.【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

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13.【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

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

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14.【答案】C«

15.【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3条:“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

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正确答案为B。

二、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J。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

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3.【答案】X。《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指不

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教师职业道德专项练习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判断题

【答案】X。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

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Co

二、判断题

1.【答案】九2.【答案】4。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判断题

1.【答案】X。解析:08年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答案】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养成

单项选择题

1.【答案】C。2.【答案】A。

教学设计专项练习

教学设计题

1.【参考设计】

(1)本课以寓言的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

章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

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2.课文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寓意,感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3)写作指导

一、提出“沿”字

①请学生齐读这篇文章。

②指名读,纠正发音“沿”。(教师出示“沿”字的卡片,将其贴在黑板上)

二、学习“沿”字

①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部首呀?

(学生回答是三点水)

②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三点水的字,大家说出来交流一下。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写出:河、海、洗、池、沙、流。并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

明确:这些字和“沿”一样,是左右结构。

三、书写“沿”字

①教师示范“沿”字的书写,边示范边讲解。

②请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空中写出“沿”字的笔画顺序。(意在使学生明确该字书写的先

后顺序)

③学生在练习本的田字格上写出“沿”字,教师强调,左右结构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分配比

例,书写过程中要横平竖直。教师巡视,指出学生的不足。

四、运用“沿”字

①请学生们利用沿字组词,明晰沿字的动词及名次意义。(针对学生基本一般的进行提问)

②请学生们根据“沿”字的意思进行情境想象,看字说话。(针对学生基本较好的进行提问)

2.【参考设计】

一、活动主题:《坚持不懈,奋斗成就未来》

二、学段:小学(5年级)

三、设计依据:小学时期是初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期,为解决班级中出现的大多数学

生存在不能坚持的这一现象,希望大家你能欧明白坚持的意义,并在生活中能够去积极践行,故

召开此次班会。

四、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各种故事和视频,学生认识到拼搏、坚持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2)行为目标: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遇事坚持不懈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勇往直前我的奋斗精神。

五、活动内容与过程

(-)谚语导入

教师通过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隐含了什么道理呢?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然后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背景让学生感悟“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道理。并出示本次班会主题《坚

持不懈,奋斗成就未来》。

(二)坚持铸就成功

观看视频《坚持就是胜利》:北京的小伙子刘伟,自幼失去双臂。因为酷爱音乐,异想天开

要用脚弹钢琴。因为没有人能教,刘伟就自己摸索。两年多时间,他的脚趾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次。

最终,创造出来一个奇迹——用脚娴熟的弹奏钢琴。(学生畅谈心中的坚持,分小组讨论感受体

会)

(三)情景剧表演沉思,寻找未能坚持原因

按教室围成一圈观察情景剧,通过情景剧《学习太苦太累,舒服点好了》引入:生活中如果

我们没有放弃,没有动摇目标,结果会更美好,我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碰到了哪些疑惑或者阻

力呢,是什么让我们中途放弃了?(学生自由总结分析)

教师总结: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

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苦痛之中。俗语说“功到自然成”。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

但他们往往缺少一种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

(四)讲述励志故事,再次感受坚持的力量

奋斗有一个伴生语叫做坚持,勤勉是奋斗的诠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下面有请同学

们为大家讲一个百炼成钢的故事。同学们认真倾听故事

(五)教师总结,歌曲升华

(1)教师导语:“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愚公移山”这些家喻户晓的典故就是祖先们

拿来教育我们这些后代的,连那么多年以前的人都知道坚持,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坚持铸就成功!

坚持梦想,坚持行动,坚持信念!

(2)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倾听歌曲,在歌曲声中结束本次班会活动。

六、预设效果与检验方法:

预设效果: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拼搏、坚持的重要意义,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养成奋发向上、

勇往直前我的奋斗精神。

检验方法:通过班主任日常观察、家校互联的方式的共同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心理过程,

而是各种心理因素的共有特性。

2.【答案】A。解析: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

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也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3.【答案】D。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心理现象包括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ACE。解析: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三、判断题

【答案】,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实能动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只有客观现实作

用于人脑时,心理活动才可能产生,所以脑是心理的器官。

第二章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2.【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DEo

2.【答案】ABCD。解析: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

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人格的依从性。

三、判断题

1.【答案】X。

2.【答案】也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

的反应。

第三章感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喑适应使感受性提高,而明适应使感受性降低。

2.【答案】B。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的是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

的部分,而是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把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是知

觉整体性的体现。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部分”,“残缺”,“完整”,就可以判断出知

觉的整体性。

3.【答案】C。解析: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

的感受性变化。

4.【答案】Co解析:自主运动是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

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ABCD。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行动的船不动,而远处静止的树在动,这是诱动知觉。

即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周围的其他物体运动时,该静止物体被知觉为运动的知觉现象。诱动运动是

似动运动的一种形式,似动运动是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

到了连续的运动。这是一种歪曲的知觉,即错觉。而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因此,

答案全选。

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X。解析: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是幻觉,错觉是对客观事

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四、填空题

【答案】选择性

第四章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o2.【答案】Ao3.【答案】Ao4.【答案】Ao

5.【答案】B。解析:短时记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