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专题:文言翻译-五步骤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 文言专题:文言翻译-五步骤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 文言专题:文言翻译-五步骤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 文言专题:文言翻译-五步骤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 文言专题:文言翻译-五步骤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专题:文言翻译五步骤考点考查形式考点阐释考点预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主观题1.从考查形式来看,绝大部分地区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包含2-3个小题。2.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既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又要求考生将画线的语句翻译出来,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高考仍然会保持这样的考查方式,句式上的考查会和以前一样藏在翻译内部,需要考生认真识辨,考生需要树立得分意识。第一步,左顾右盼,通句意准确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的前提是“通句意”。“通句意”,即大体通晓要求翻译语句的意思;“左顾右盼”是“通句意”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将句子置于段中,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的各种关系等。例如:……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实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解析:有学生翻译为“他有文采且才气横溢,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学生不“通句意”,就生拉硬扯地翻译,深层原因是不懂“左顾右盼”之法。我们根据上文的“时于其闲属文”,可以判断出“文”指的是“文章”,而“才气奇横”就指的是文章方面的特点。第二步,查找标志,识句式“识句式”,即认识古今不同的句式,并在翻译时进行恰当的转换。“识句式”的重要方法是查找标志。如,固定句式的标志词,“奈……何”表示疑问;“孰……与”表示两者比较,哪一个更怎么样;“何……为”表示反问等。特殊句式标志,“……者,……也”表示判断,“……为……所”表示被动,“……唯……是”表示宾语前置等。例如: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解析: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而且要抓住其中的得分点。本句的得分点是“幸”(皇帝到某处)、“甚见亲信”(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去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第三步,明察活用,补省略词类活用、省略成分的发现,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理顺句子的结构来解决。主、谓、宾、定、状、补是文言文的主要成分,因为各自的功能不同,往往由不同类型的词语充当,当考生发现某个位置上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时,就可以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去思考,如文言文中的“使使以闻”这里面两个名词“使”连用,就可以确定第一个为动词,翻译为“派遣”。例如: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这里“与坐谈”很显然通过理顺句子结构,就可发现省略了“其”,翻译为“邹忌”。第四步,圈点关键,细对译“关键”指文言文句子的关键词,一句当中也就两三个词语,它对表达句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能是动词谓语,也可能是谓语的修饰语(副词、形容词)。这类词语,或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或是偏义复词、通假字等,这些都是翻译的关键点,也往往是得分点。因此,动笔翻译前,要把这些关键词语圈点出来,仔细对照翻译。例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解析:翻译的时候,应该圈出“炎”,“炎”通“焰”。第五步,合理推断,破疑难翻译的过程当中,还可能会遇到较生疏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含有比喻义的词、涉及古代礼俗的词等,则需要我们根据语境(上下文语句之间的关系、所写事件的前因后果、所写人物之间的关系)或相关的知识积累(词汇、语法、修辞、礼俗等),进行合理推断,破解这些翻译中的难点。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解析: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因此,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在这个句子里的“肉食者”就应该翻译为“做官的人”。所以整句话翻译为: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典型例题】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解析:(1)句重点把握关键词:“故”,本来;“市”,买卖货物,可翻译为“做生意”;“业”,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手艺;“游”,交往。(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孰谓”,谁说;“是”,指示代词,这;“问”,审讯、追究。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参考译文】詹鼎,字国器。台湾宁海人。他的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以卖饼为业,租本县有钱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钱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租住在吴氏家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来就是做小生意的人,生了儿子就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为什么要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每节课都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发现他的志向不能改变,于是让他入学读书。一年之后,把他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同样把他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无人能及詹鼎。他们的老师辞别离开了,于是詹鼎被聘请为吴氏孩子们的老师。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制住他,于是授予他高官。方国珍在庆元成立府署,选置有才能的人为僚属。方国珍听说詹鼎有才能,用计谋扣留了他。詹鼎被抓住后,没有办法,于是替他做事,作了庆元府都事,以廉洁出名。方国珍任平章事的时候,有人违反法律,交付詹鼎处理,詹鼎按法论罪。平章事的妻子受贿,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同意,说:“现在方国珍想要做大事,应该用天下贤能的人,应该完全遵守法令,怎么能让妇人干预呢”。平章事之妻非常恼怒,诬告他,把詹鼎下狱,半年后才释放。詹鼎又被重新作用,任命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所占地相互交错,军吏贵臣很多,认为詹鼎是一介书生,不懂得军旅事情,多次违纪。詹鼎借会众之时,责一驿丞不奉公,斩首示众。在庭内的人都吓得发抖,跪着上前请罪,直到跪得无法站起来,詹鼎才罢休。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有事禀报,都是跪着说话,不敢抬头看着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一会儿就处理完许多公案。元至正末年,我军(朱元璋的队伍)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万分恐惧,乘船藏到海上去了。皇上大怒,想要派水兵诛杀他。(方国珍)走投无路,詹鼎代方国珍草拟了上表谢罪,他的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皇上浏览表后叹道:“谁说方国珍手下没有能人啊,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就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他的罪。并且还任命詹鼎为右丞。把詹鼎召至京师。当时河南行省郎中一职空缺,吏部请求任命詹鼎担任这一职务。丞相说:“我们一起共事吧,以詹鼎这样的才能,不应该外派的。”待职半年后,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任职未到期,有司衙门请求任命官职。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胜过许多人。”他被如此称赞。詹鼎在刑部,执行法令一向宽大仁厚,没有威名,人们都乐于其不苛刻。碰到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官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了赃款。御史审问詹鼎,詹鼎说在留守时他所收养的外甥来行省时,可能有受贿的事,我实在不知情啊。御史说:“执行法令贵在杀有名气的人。”最终处死了詹鼎等一百余人。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可归结为增、调、留、换四字。第一,增。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为了使语言精炼简洁,都有省略现象,而且比现代汉语更为普遍。我们阅读文言文时,遇到这种省略情况,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以便正确理解文意。第二,调。古代汉语词序有些特殊的规律,诸如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后置、主语倒装等。翻译这些句子时,如果仍然按原文的词序,就容易使人费解,产生歧义,造成理解错误。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古今汉语词序变化的规律,对原文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词序特点,这就是“调”。第三,留。“留”即保留原文不译,如国名、地名、人名、官名、朝代名、帝号,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称和度量衡标准等,均不译。一些基本词汇,如“人”、“手”、“山”、“水”、“牛”等反映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古今意义相同,翻译时保留不译。如果不是基本词,但今天仍沿用的一些词语,也不必翻译。此外,古人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常引用诗句、民谣、格言、谚语进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这句民谣就保留不译,否则就会失去引诗所特有的韵味。第四,换。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许多文言单音词不能在现代汉语中灵活运用,只能充当双音词的一个词素,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词义相同或相当的词语去替换文言词语,这就是“换”。例如“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除了帝号“燕王”和方位词“上”无需更易而外,其余都要换用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相当的词,译作:“我曾经跟你在边境上会见燕王。”以上所说的“增”、“调”、“留”、“换”的翻译方法,不是各自独立的,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交并运用的,不能截然分开。(答题时间:3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句子。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梁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曰:“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②。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怨恨。③台使:六朝时的朝廷使者。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于是授给王罴铁券,说如果能保全城池,则当授他为该州刺史。(2)只有王罴向来讲信用,辖境中无人隐藏粮食,征得的粮食也不比别的州少。解析:这两句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遗”“全”“信”“隐”的意思和用法,虚词“乃”“于”的意义和用法,还要注意“著于人”介词结构的翻译。【参考译文】王罴字熊罴,是京兆霸城人。王罴刚直倔强,处事公平,州郡人对他又敬又怕。魏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殿中将军,不久升为雍州别驾,他为人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后来因为军功被封为定阳子,任命他做荆州刺史。梁国又派曹义宗围攻荆州,蓄水灌城,大水距城头只有几块墙板的距离。当时内外多忧患,没有余暇救援,于是授给王罴铁券,说如果能保全城池,则当授他为该州刺史。城中粮尽,王罴煮粥,与将士们均分而食。每次出战,不曾穿盔戴甲,对天大呼道:“荆州城为孝文皇帝设置。上天如果不保佑国家,就让贼箭射中我的头,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