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传》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传》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谈《水浒传》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传》的继承与发展_第2页
谈《水浒传》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传》的继承与发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水浒传》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传》的继承与发展

山东京传记和歌亭马琴是日本后期小说的代表。山东京传的读本小说处女作《忠臣水浒传》(前编1799年刊,后编1801年刊)和曲亭马琴的第一部读本小说《高尾船字文》(1796年刊)都借鉴了中国明代的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但是翻改方法却各有千秋。本文将对《忠臣水浒传》和《高尾船字文》中共同利用《水浒传》的四处描写进行比较,具体分析两位作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翻改方法之异同,探讨他们的翻改特点。《水浒传》中的这四段描写分别是“洪太尉误走妖魔”、“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宋江怒打阎婆惜”、“景阳冈武松打虎”。一洞中白气升起,洞中有小气色《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场面在整部小说中起到了统摄全局的作用,妖魔被放出时的场面描写使用了比喻、对偶、拟人等修辞方法:“只见穴内刮喇喇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1)。《忠臣水浒传》第一回的“高阶师直误走众星”比《高尾船字文》更加忠实地利用了这一场面,借用了原著中的比喻“恰如一风撼折千竿竹”、“如同九天轰鸣半夜雷”及“恰似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使用了拟声词“刮喇喇”和汉语“一道白气滚起”、“四面八方”等(2)。而《高尾船字文》第一册中的描写则非常简略:“突然传来响声,如同数千竿竹一齐折断。洞中白气升起,飞出数十只麻雀来。”(3)两部作品对于这一场面的翻改有很多共性,一是都使用了“如一风撼折千竿竹”来比喻“洞穴”中的风声,这是由于“竹子”是日本常见的植物,“竹子折断”的声音是日本的读者所容易理解的。二是进行了相同的改写,将从洞中升起的“黑气”改为了“白气”,这是因为《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虽然是义士,却是以下犯上的叛军,使用了象征妖魔的黑色;两部翻改作品中的主角是为主君报仇的忠臣,使用了象征正义的白色。三是去除了原著中日本读者所不熟悉的比喻,如“钱塘江”“泰华山”“不周山”及“巨灵神”“始皇”等中国元素。二婆惜却叫第二声时的高尾画画《水浒传》第二十一回的“宋江怒杀阎婆惜”是能够体现宋江英雄气概的动作描写:“(宋江)两手便来夺,那婆娘那里肯放。宋江在床边舍命的夺,婆惜死也不放。宋江恨命只一拽,倒拽出那把压衣刀子在席上,宋江便抢在手里。那婆娘见宋江抢刀在手,叫:‘黑三郎杀人也!’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4)在对这个场面的翻改中,《忠臣水浒传》和《高尾船字文》高度地模仿了《水浒传》中一连串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从“男人夺取密信”到“女人喊叫杀人啦”,继而“男人听到了女人的喊叫而起杀意”,最后“男人用刀杀了女人”,这一冲突过程,描绘出女人的蛮横及男人杀害她的不得已之处。《忠臣水浒传》的第七回四十七勇士的头领大星由良杀死了夺取密信的儿的描写,从“密书をうばひかへさんとて”到“大星わらはを杀さんとす”,继而“宁索ころすにしかじ”,最后“一刀さしとほしければ”(5),沿袭了《忠臣水浒传》的一系列步骤。《高尾船字文》第四册第一话足利赖兼杀死夺取密信的高尾,场面和动作描写也很类似,从“かねハ密书をとらんと”到“人杀しよと呼ハりけり”,继而“高雄を杀さんと思ふ一念り”,最后“只一ト刀に切へバ”(6)。两部日本读本小说对这一段描写的借鉴方法是极为相似的,即抓住冲突发展的关键步骤,再根据需要进行改写。三在此模拟的“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接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景阳岗武松打虎”一段是脍炙人口的动作描写,最能体现出好汉武松的勇猛。“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7)对于“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接受,《忠臣水浒传》与《高尾船字文》共同之处在于“夜晚义士徒手打杀猛兽”,但是翻改方法却不同。《忠臣水浒传》第六回中的“千崎过西冈杀野猪”模仿了《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武松打虎”,其描写比较简洁,只是利用了《水浒传》中徒手打猛兽的部分动作描写。徒手打了“五七十”下,以及鲜血从猛兽的眼口鼻涌出(“眼口耳鼻より鲜血ながれて死にけり”),(8)这两处明显地可以看出与原文保持一致。之所以将“虎”改为“野猪”,是由于《忠臣水浒传》沿用了日本读者熟悉的净琉璃《忠臣藏》中的野猪。而《高尾船字文》第三册中“谷藏打狼”的一系列动作高度模仿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动作,从“谷藏按住狼的头”(“狼の首をおさへてはたらかせず”)到“狼用前爪刨出个洞”(“狼の前足にて暂时に一ツの穴をほり出したり”),再由“谷藏将狼口按到洞中”(“狼の口を穴の内へおしあて”)到“左手将狼头按住,挥起右拳”(“左の手にて狼の首をしつかとおさへ。右の拳をふり上”)。(9)四日本小说和《君君》的对比《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的动作描写:“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10)《忠臣水浒传》第八回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路のかたはらに生ひたる大柳树の下に立倚て、木のもとを紧と抱き、腰を把て只一ゆりければ、忽带根拔起したりける。……户なせは彼枯柳树を目よりたかくさげ、……”(11)《高尾船字文》第三册中的描写几乎是照搬了原著,先是“大根もとにしつかと手をかけ”,再“一ト振リふるとみへける”,大树便“根もとにほらをなしにける”(12)。两部日本小说借鉴了原文“一口气连根拔起大树”的特点,来烘托人物的威猛。但是,《忠臣水浒传》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将大树高高举过眼睛”及用大树做武器攻击敌人的动作,突出了“户难濑”力大无比的特点。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山东京传和曲亭马琴在翻改《水浒传》时,借鉴了原著中那些能够附会到日本戏曲净琉璃的场面描写和动作描写,如场面描写中的比喻修辞、杀人场面的一连串动作和心理描写等具有显著特征的要点;删除了日本读者不易接受的内容,使读本小说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两位作家在进行场面和动作描写时,采用了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