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播量对‘洛麦22’主要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_第1页
播期和播量对‘洛麦22’主要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_第2页
播期和播量对‘洛麦22’主要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_第3页
播期和播量对‘洛麦22’主要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播期和播量对‘洛麦22’主要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0小麦穗型对幼虾生长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麦是中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之一。随着世界气候的变化和冬前寒冷流的增加,小麦安全越冬面临着严厉的测试。为了获得冬小麦高产,继续按照传统认为的适当期种植小麦。小麦在冬季生长旺盛,容易受到冬季和早春寒流的影响,大面积的小麦苗冻坏,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关于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分蘖成穗规律以及籽粒灌浆特性等已有很多报道,但由于各地区生态条件以及品种特性等因素的不同,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8,9,10,11,12,13,14,15]。屈会娟等研究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小麦穗粒数及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李素真等研究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可以选择适合的播期和播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洛麦22’是洛阳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数多,苗期叶片细长,纺锤型大穗,长芒,白壳,白粒,子粒角质,冬季抗寒性好,成株期株型半紧凑,叶色浅绿,旗叶窄长,卷曲,上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耐高温,成熟落黄好,商品性好。为使该品种得到更好的利用,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笔者对不同播期、播量条件下小麦主要性状和产量形成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品种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整地、撒施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试验于2010—2011年在洛阳市农科院试验站进行,试验地前茬绿肥掩青,粘壤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播前精细整地并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75kg/hm2防治地下害虫。基施底肥为750kg/hm2复合肥。2010年12月31日、2011年4月29日分别灌溉越冬水和灌浆水,于4月1日追施尿素150kg/hm2,于4月中旬和5月上旬分别喷施抗蚜威防治虫害两次,试验于6月12日收获。1.2试验品种选用‘洛麦22’为供试品种,2010—2011年度试验数据一并结合2008—2009年度调查的数据。1.3两组播量安排试验设置4个水平,播期和播量均为4个水平,其中播期分别为10月5日(A1)、10月14日(A2)、10月19日(A3)、10月25日(A4);播量分别为37.5kg/hm2(B1)、102.6kg/hm2(B2)、142.05kg/hm2(B3)、187.5kg/hm2(B4),随机区组排列。共6个处理:处理1(A1×B1)、处理2(A4×B1)、处理3(A1×B4)、处理4(A2×B2)、处理5(A4×B3)、处理6(A3×B4),重复3次,每小区6行,每小区面积2.3m×6m。1.4测量内容和方法1.4.1测定基本苗数试验于出苗后在每小区内进行人工定苗,基本苗数是根据播量来计算的,于分蘖初期在每个小区呈对角线定点,按1m双行的面积计算基本苗数,并于生育时期在定点处计数总茎数和穗数,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等均取10穗的平均数,并调查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等。1.4.2籽粒容量的测定成熟前在小区中计数各样点上的穗数,计算每公顷穗数,在样点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0个穗为籽粒总数,计算其每穗粒数,全区收获计产,晒干后测定籽粒的千粒重。1.5处理数据用MicrosoftExcel2003进行数据计算。2结果与分析2.1适时播种与适度播种相结合由表1可以看出,‘洛麦22’株高随播期的推迟有降低的趋势,由于拔节期天气干旱和温度偏低,小麦基部节间较短,致使小麦株高整体较往年略偏低,从分析结果看,其中以10月5日这一播期的株高最高,当播期推迟至10月25日时,株高显著降低,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注意适期播种,保证适度的株高,促使秆粗秆壮,满足穗粒重高的需要。从分蘖成穗看,以10月5日成穗数最多,说明适期早播有利于提高有效茎蘖数,当播期推迟至10月19日时,成穗数降低16.9%,有效茎蘖率随播期推迟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从播种密度看,随密度增加,对提高有效茎蘖数并不明显,分析原因,‘洛麦22’主要靠冬前分蘖,该品种特点是分蘖力强,播种密度大的情况下,影响春季群体个体的合理发展,个体生长势变弱,造成无效蘖增多,从而影响有效茎蘖数,故适宜的密度是获得较高穗数的关键。通过定点,从不同播期的群体结构来看,播期对‘洛麦22’总茎蘖数有一定的影响,适期播种有利于分蘖成穗的形成,表现出总茎蘖数随播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处理2和处理6分别降低25.3%和9.9%,分析其原因是播期略早的情况下,越冬前个体生长势较旺,分蘖成穗比例较大,从而提高了有效茎蘖率。2.2播期和播期对粘结性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播期推迟结实率的变化较为明显,结实率随播期推迟呈减少趋势,以处理1播期结实性最好,结实率达83.9%,以处理2和处理5播期结实性最差,结实率明显低于较早的播期,结实率表现为较处理1降低17.5%,说明播期越晚结实性越差,故适期播种要比晚播有利于提高结实率。从穗粒重表现来看,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播期的推迟穗粒重有减少的趋势,以处理1粒重较高,但穗粒重的变化并不明显。单株成穗数随播期推迟呈递减趋势,以处理1和处理2差异较明显,以处理2结实率最低,处理2较处理1减少7.7%。2.3不同播期对穗粒数、dna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播期情况下‘洛麦22’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不一致。但从播期看,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穗数呈减少趋势,以处理1播期最多,随着播期推迟,处理2播期的成穗数减少明显,处理1播期比处理2播期高30.0%,处理6较处理3减少14.5%。穗粒数以处理1最多,达31.7粒,随播期推迟穗粒数有减少的趋势,但变化则不明显。千粒重是籽粒充实度的反映,一般认为其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支配,变异性较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表现比较稳定,本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千粒重有增加的趋势,以10月25日播期最高,其余播期差异则不明显,播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则较小。小麦的产量决定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实际产量是有所减少的,但播量的影响则不太明显,以处理3产量较高,处理4播量次之,以处理2产量较低,说明‘洛麦22’适播期较长,河南地区应根据生产条件选择适宜的播期、播量搭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3播期、播种量对成穗数的影响陈素英等研究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冬小麦产量逐渐降低,穗粒数逐渐减少,而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研究表明,播期推迟,成穗数、穗粒数呈减少的趋势,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分析其原因是粒重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支配,变异性较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该品种表现比较稳定。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洛麦22’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以10月5日这一播期产量较高,达8919.0kg/hm2,其次是10月14日这一播期,达8725.5kg/hm2,从第三播期看,密度加大,成穗数增加并不明显,从第一播期看,密度较小,成穗数仍较高,这2个处理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说明播量对‘洛麦22’产量的提高影响不明显,故‘洛麦22’最佳播期在10月5日以后,当播期推迟至10月14日以后产量有所降低,说明‘洛麦22’适播期较长,但河南地区应根据生产条件选择适宜的播期、播量搭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晚播情况下应适当加大播量,以10月5日和10月14日这2个处理成穗数明显高于其他播期。播期对‘洛麦22’结实率的影响较为明显,以10月5日,播量为37.5kg/hm2处理的结实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可以看出适宜的播期以及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促使其单株健壮,保证小花正常发育,提高结实率。单株成穗数随播期推迟有减少的趋势,这是播期较早的情况下,有利于苗壮蘖足,从而满足对成穗数的需要。播种密度增加粒重略有下降,但播期对穗粒重的影响则不明显,说明合理的密度结合适宜的播期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本研究表明,‘洛麦22’籽粒实际产量的最高值出现在10月5日这一播期,结合播期,‘洛麦22’播量范围应控制在基本苗180万/hm2~210万/hm2,晚播不利于形成较高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不争的事实,在生产上,播期偏早,播种量过大现象仍然存在,这就造成了冬季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