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文化在水利生态建设中的作用_第1页
论水文化在水利生态建设中的作用_第2页
论水文化在水利生态建设中的作用_第3页
论水文化在水利生态建设中的作用_第4页
论水文化在水利生态建设中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水文化在水利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和万物之灵。生态的重要性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关于如何认识水、利用水、治理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生态文明时代,水文化与生态文明是密切相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代水文化建设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共荣为目标,渗透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推进人与水和谐发展。一、水文化建设的核心水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是人们在驯服水、治理水、认识水、观赏水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情感意志和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的总和,是水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一个民族和水利事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水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转变水生态系统,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突出人水和谐生态理念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首要因素,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它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为目标。要加强水精神文化建设,就必须树立先进的识水、治水、管水和护水理念,提升水文化最核心的结构层次。识水理念的转变——由“水利文化”走向“利水文化”,突出水伦理,实现生态水利。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要辩证地看待水,不能过度掠夺和破坏它,要大力提倡爱水、惜水和护水,将水视作我们的朋友,是有生命体的物质,是人的生命共同体。突出水伦理,对水要有感恩之心,多考虑水的承载力,为“利水”而约束人的行为。让河流湖泊休养生息、修复健康,构成一种互相耦合的生态环境与生命系统。优化水生态系统,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水利。治洪理念的转变——由“控制洪水”走向“管理洪水”,突出风险管理,实现安全水利。在严峻的防洪形势面前,要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合理调整客观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及人与人之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建设一批防洪控制性枢纽,完成重点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抓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并建立防洪保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机制,建立现代化的防洪减灾信息技术体系和防汛抢险专业队伍,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水利”建设。治水理念的转变——由“工程水利”走向“资源水利”,突出可持续性,实现和谐水利。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加强水资源管理为手段,坚持流域与区域统筹治理,城市水利与农村水利统筹发展,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统筹运用,水利建设与水利管理统筹并重,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管水理念的转变——由“供水管理”走向“需水管理”,突出以人为本,实现民生水利。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实现民生水利。护水理念的转变——由“不自觉被动”走向“自觉主动”,突出自觉护水,实现全民水利。在水资源问题严重的今天,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水生态意识、水危机意识,引导人们逐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爱水意识、惜水习惯,养成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理念,营造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的文化氛围,使河流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发扬“五种精神”在水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重点要求水利职工自觉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和发扬水利行业的“五种精神”,即“水流不息的敬业精神,水乳交融的团队精神,水滴石穿的进取精神,水清如镜的诚信精神,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并把这“理念与精神”作为水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多种文化形式贯穿于水利工作之中,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二、树立正确的行为理念生态行为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外在体现。在水行为文化建设中,用文化的内涵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亲水、用水和利水行为习惯,自觉树立“文化兴水、安全饮水、科学治水、有效管水、节约用水、和谐亲水的行为理念。特别要求水利职工弘扬水利行业精神,规范职业行为,树立良好的水利形象。(一)树立科学可信的良好形象水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直接关系人民的利益,按照科学规律治水得到的是水利,否则就是水害。作为水利工作者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的治水方针和思路,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科学合理调度,实行兴利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节流治污优先,构筑起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从而树立起科学可信的形象。(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最佳政务环境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水利部门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理论学习、岗位责任、目标考核等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抓好涉水办公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只有从各个方面转变工作作风,真正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才能在群众心中树立可亲形象。(三)注重工作,表现出抗辩的精神水利人在风雨洗礼中炼就的是一种“实干精神”,即服务大局、勇挑重担的负责奉献精神;充分准备、科学决策的求实创新精神;连续作战、坚韧不拔的拼搏实干精神。凭借这种精神,取得一次次抗灾斗争的胜利。水利人就像水库的大坝,历经无数风霜雪雨,挡住了一次次的台风、暴雨和洪水;又似一座丰碑,巍然屹立在青山滴翠、绿水含娇的溪流中,年复一年地坚守岗位。这就是水利人的可敬可爱形象。(四)水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依法治水就是要从长期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转变到依靠法制和依法监督上来。严格以法律法规规范水行政管理工作,实行水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实现水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向社会展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水利执法形象。(五)树立一盘棋思想,发挥职工作业的作用治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流域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强化全局意识,团结治水。在单位,干部职工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树立协调配合、彼此宽容,同舟共济、彼此信任,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和谐共处、责任共担的团结精神。在行业系统内,要从大局出发,团结一致,做好水利发展协作和区域协作,通过加强流域内水利合作推动流域可持续发展,形成合力治水格局。(六)加强教育,筑牢“不能贪”的防线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深化惩防体系构建工作,建立廉政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加强教育,提高个人修养,打牢“不想贪”的基础,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健全制度,用刚性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构筑“不能贪”的防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反腐倡廉的防范性;强化监督和惩治,营造“不敢贪”和“贪必查”的环境,确保权力的正确使用。通过积极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阳光工程”,努力打造“廉洁水利”形象。三、生态环境修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点在于平衡不同关系,避免水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因素。它重在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通过公共权力限制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维护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水文化建设中,水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一)建立水前管理体制必须通过打破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取水、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等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水管理界限,建立起统一管理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现水利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公开化,大力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各级领导,统筹协调解决水生态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明确部门和地区的职责,制订地区规划与部门实施方案,落实地方、部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任务,积极建立水生态协调机制、责任机制、监督机制、环境补偿机制和应急机制,形成分级管理、上下联动、务实高效的管理决策系统,促进大家共同护水治水。(三)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形成一整套机制,来调整水资源配置、再配置中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人类行为,严格按自然规律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水和依法治水。(四)政策保障方面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组织有效领导下,增加创新型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体现个体效能、劳动与贡献相适应的薪酬制度,推行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为创新型水利人才的成长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五)培育节水文化,构建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以强化水资源管理为核心,以规划和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编制实施方案和用水定额为重点,以节水文化为助推力,逐步建立起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构建一种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消费模式与文化氛围,自觉采用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爱水、护水、惜水意识。四、预防水安全事故发生及水生态环境发展现状,促进水与社会、经济、水生态保水安全文化既是管理文化也是生存文化,它反映着水利人对水安全的共同追求,积极预防水安全事故的发生,抵御水多、水少、水脏等水灾害,促进水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它将实现水的社会经济价值与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对生命的渴望,凸显生命价值。(一)以水资源为依托,促进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开源节流、优化配置、综合利用、讲求效益、节约为先、治污为本”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抓好城镇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工程,江河湖水资源监测评价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生态修复与维护工程,积极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实现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与再生水统筹安排、联合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立完善科学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完善保障体系随着气候的变化,水患盛行,要始终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加大江河湖治理力度,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加快紧急避险安置区建设及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预警系统及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制定科学的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和抗旱预案,健全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有效的水旱灾害保险制度,减少灾害损失,形成“防御体系健全,水利设施配套,保障措施到位,减灾效益明显”的保障体系,保证社会安全,实现人水和谐。(三)建立水资源保护规划按照建设生态文明战略要求,以防污、减污、治污和中水回用为核心,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移,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加强重要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和江河湖库的水环境状况的监测,逐步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质监测、超标预警、过量惩罚等水资源保护制度。同时,合理选择部分大型水库和江河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建立健全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确保饮水安全。(四)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土资源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超采控制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以预防保护为主,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利用生态移民、封山育林等措施,修复生态,保护水土资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不断改善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对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调配,加强河流生态系统的监测,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生态用水保障机制。通过全方位、系统地保护水环境,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优美人居生态环境。五、水物质建设是生态文明程度的基础工程生态物质文明既是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生态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准。水物质建设是水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水文化的物质载体。要遵循富有文化底蕴、再现人文精神的原则,建设好水物态文化。(一)解水文化的场所治水工程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水精神的主要窗口,是了解水文化的场所。治水工程建设要做到功能齐全、布局规范、设施先进,外观大气、庄重、美观,体现水的静与动的和谐,使人产生敬畏、尊崇和亲切的感情。(二)经济安全的有机统一河流健康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是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的有机统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河为友,通过生态治河技术,恢复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持河流的自然功能,有效地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