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案意象识别的误区与反思_第1页
刑案意象识别的误区与反思_第2页
刑案意象识别的误区与反思_第3页
刑案意象识别的误区与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案意象识别的误区与反思

作者的社会活动经常体现在各种现象中。在这些现象中,有反映事件本质的现象,即事件反映的犯罪事实的真实情况。也有对事件本质的错误或错误的反映,即事件中显示的不同幻想。但假象的现场也是一种现场,是歪曲反映案件本质的,假象也是案件本质的一面镜子,通过识别它,就能把握住案件的本质特征。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刑案假象能否被侦查人员正确的识别和揭露。一、识别犯罪嫌疑人的基本原则(一)案件异常点刑案假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异常或反常性,包括案件现场的痕迹物证、案件性质、周围群众、环境等的异常。在这些异常中可能蕴藏着和案件有关的大量的案件信息,作案人制造假象的手法无论多么高超、巧妙,其布置的案件陷阱,设置的假象总会和常态下案件的构成出现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地方,这些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便是案件的异常点。侦查人员要善于在细微处发现和寻找异常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侦查人员掌握了案件的异常点,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抓住案件假象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分析、调查访问、侦查讯问等侦查措施和方法,扩大异常点,就可发现和案件有关的其他线索和相关证据。(二)作案人具有新的矛盾意识矛盾分析原则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在分析问题时要用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学说的观点,对客观事物的矛盾进行辩证分析,从中认识矛盾,指明矛盾的性质,从而解决矛盾。作案人为转移侦查视线,诱导侦查而制造出的种种假象是一种充满矛盾的现象和过程,尽管这些矛盾隐藏的很隐蔽、很巧妙,但是这些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能为侦查人员所认识的,因为作案人在制造假象的时候,必然会带来新的痕迹物证或者和常规案件有区别的地方,必定会有新的矛盾显现出来,在这些新的矛盾之中就会显现作案人隐藏的假象的信息和漏洞,最终会给侦查人员提供关于案件新的信息。如在《折狱龟鉴·迹贼》中有一则是《巾痕迹贼》,就充分运用了矛盾分析的原则对杀人强盗所制造的假象进行了揭示。宋朝时候,尚书张泳在江宁府担任知府期间,有个外地和尚来到江宁,按照规定要把自己的文牒和凭证呈交官府检验,张泳看出和尚有问题,决定把和尚押送司理院,叫他们审查此人是不是杀人强盗。第二天,江宁府的官员都来听讼,不理解知府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于是,张泳叫人把和尚押来,问道:“你当和尚有几年了?”和尚回答说:“七年了。”张泳又问:“为什么直到现在你头上还有缠巾的痕迹?”和尚听罢,惊恐万分,承认自己犯了杀人罪。原来他是一个假和尚。他和一个和尚同行于道,中途杀了和尚,取下祠部发给和尚的出家受戒的说明书,剃了头发,披上和尚衣,来到江宁冒充。二、犯罪嫌疑人的一般识别策略(一)现场侦查中发现的保护在刑事案件的现场上,作案人为掩盖犯罪事实真相或转移侦查视线,常常故意制造种种假象来伪装现场,伪装现场的方式多种多样。现场勘查人员在勘查现场时,一定要注意和警惕作案人故意伪装现场,这就要求现场勘查人员不仅要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而且要有识别伪装现场的能力,要真正按照全面、细致、客观的要求,不放过现场上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痕迹物证,使现场分析建立在扎实可靠的现场勘查的基础之上。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种现场现象进行对照分析,切不可随意忽视或人为降低某种信息的参照功能,尤其在一些类似奸情杀人的案件中,对进出口的正确发现和确定往往有利于案件性质的正确判定。“侦查工作最忌草率,不能简单化。不要盲目轻信第一个印象,不要死抱住一种推论。否则,你就不再是这种推论的主人,而成了它的奴隶。”因此,侦查人员在做访问时从被害人、事主的家庭社会关系、生活作风、财产情况、政治态度、职业的社会性质去考察是否存在奸情、仇杀、图财的各种情况,是否有与伪装的案件性质相对应的生活背景等。例如数年前发生于北京的一起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杀妻伪装现场案。北京某厂检验科工人耿来文某日清晨下楼上厕所,走到楼的拐角处发现,在二层电话室楼下水泥地上躺着一具尸体,经辨认是该厂女电话员安连喜,耿即向厂值班室报案。根据尸体检验、现场勘查和现场访问,基本排除了自杀、他杀的可能,死亡原因被初步定为夜间擦玻璃时不慎失足。主要根据是:一是现场打开的窗户是死者生前卫生责任区,发案前两天又听她说过由她负责的“窗户该擦了”等语;而且死者生前工作积极,自尊心很强,不甘落后,10月份又被评上一等奖,电话班往常交班时有打扫卫生的惯例;又据上一班值班员范连英介绍,她打扫卫生用的一块抹布用完后是搭在窗台下的暖气片上的,而现在随死者掉在楼下,且还是湿的,这符合打扫卫生刚使用不久的状况;而且打开的那扇窗户有两块玻璃确有擦蹭的痕迹。二是死者穿的工作鞋一只在窗台上,一只随死者掉在楼下,经检查这种鞋是再生塑料底,冬天发硬且滑,加上窗台比较光滑,安又怀孕六个月,身体笨重,故容易造成失足事故。三是从伤势看,死者主要是摔伤引起内脏大量出血,休克死亡。至于死者脸上的擦伤和二楼外床棱上的血迹,侦查人员认为可能是坠落过程中由于头部磕碰窗台造成的。另外,现场勘查时未发现电话室内有可疑血迹,,所有血迹都是在室外窗台和楼下地面上,由此可以证明是失足坠楼,而非他杀被害。但是在外围现场的勘查中发现的现场一楼外窗台的一片树叶上的一点滴状血迹引起了侦查人员的深思。因为树叶上的血迹是由上而下的滴状血迹,而只有当死者一出窗户口头部还未磕碰到窗台以前身上已有出血的地方,才能形成这种滴状血迹。从这一点可能说死者是带血坠楼的,也就是说在坠楼前身上已有出血的地方。由此,侦查人员推测作案人对现场已进行过处理,侦查人员再次对现场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勘查,终于在窗台下的暖气片夹缝里发现了四滴小米粒大的喷溅血点,经化验与死者血型相同。为了进一步查找死因,法医对尸体又再次做了详细检验,发现死者颈部有轻微的掐痕,颈前右侧有不整形条状的轻度皮间出血。这就进一步说明死者当时很可能是被打伤掐昏后,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被推下楼的。在更加细致、客观的现场勘查获得相关的痕迹物证之后,作案人梁士武交代了杀妻制造现场假象的经过。原来,作案人是趁安不备的情况下,用墩布把和皮带扣猛击死者头部,后又将安按倒在地,用拳猛击安的右眼,并用右手掐安的脖子。将安打昏后,打开北扇窗户将安推下楼去。为了制造失足坠楼的假象,梁把安擦桌子的一块抹布扔下楼去,又把死者当时掉在地上的一只鞋放在窗台上。因地上有血,梁又用墩布擦地,擦完放在水池内冲洗后,就下楼查看死者,见安已死,就顺着原路翻墙回家。此起精心巧妙制造的假象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险些将侦查人员迷惑。侦查人员只有客观准确、详细地勘查现场,才可以发现现场中隐藏的假象的蛛丝马迹,才可以揭开案件的真实面目。(二)树立正确的执法思维在犯罪过程和侦查过程中,作案人总是根据侦查的有关情况伪造痕迹、物证,转移侦查视线,或者在犯罪后订立攻守同盟,甚至不惜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法胁迫他人提供伪证等制造假象的手法,用以迷惑侦查人员。与之相对,侦查人员则要针对作案人及其犯罪的有关情况,考虑和采取一套相应措施。侦查人员对作案人思维的分析,就是将自己设想成作案人,站在作案人的角度揣摩、推断其心理,把握其内在规律进而确定作案人是否已经采取了制造假象的行为以及可能制造假象之处。至于侦查人员如何准确地做到“换位思考”,侦查学家和侦探小说家均作出了很好的答案。前苏联犯罪侦查学家В·格罗莫夫曾就换位思考法在搜查中的具体运用作过精辟论述,他建议侦查人员“应该把自己置于被搜查者的地位,考虑他的心理状态、职业、生活方式、性格和习惯,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进行搜查的人自己处在被搜查者的环境和条件下,并且同他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和本领都一样,进行搜查的人自己会想出什么办法,会把东西藏在什么地方”。这段话强调了侦查人员在搜查中对作案人藏物、窝赃心理的分析,同时也说出了换位思考法使用时的基本要求:在思维中转换认识立场,首先要确定作案人的智力水平,然后努力设想自己在类似的情况下会如何行动。换言之,将自己的智力和作案人的智力等同起来考虑。(三)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异常或者反常性是刑案假象和案件事实真相的巨大的区别点,也是侦查人员准确识别假象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只有把握住刑案的不符规律点和刑事案件构成和发生、发展的异常点,才会发现隐藏在这些异常或反常后的隐蔽性,才会发现刑案背后的真相,从而正确揭示假象。这些异常或反常体现在案件的方方面面,包括反常现象、反常行为、反常言论、与案件有关的疑人疑事、案发周围环境的猜疑、与当地风土人情不相符的异常的举动等。例如在北京海淀区“7.15”杀人碎尸案中,侦查人员秘搜犯罪嫌疑人住处并没有发现任何直接的犯罪证据,在此时侦查人员注意到了该宅在发案当月的用水量竟然达到了40吨水,而且该住宅还是平常不住人的,侦查人员抓住了大量用水异常这一点,从而获得了突破案件的一条重要线索。又如在古代一案中:湖州赵三约朋友周生同去南京做生意。刚黎明,赵三便上了船,因时间尚早,就在船中小寐。船家张潮贪赵三所带的银子,便将船移至僻处,将赵三沉江而死,张潮却自己假装熟睡。周生来后,等了很久未见赵三来,就叫张潮去催促赵三快来。张潮到了赵家,敲门喊道:“三娘子,三官人为何这样久还不来?”赵妻孙氏大惊说:“他走了很久了,还没有上船吗?”张潮回船告诉周生。周生和孙氏找了三天也没找到。周生怕受牵连,便把情况写成状子报告县衙。有位杨评事看了状子说:“叩门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内无丈夫。”根据这一点常规中的异常便把张潮抓起来鞫问,最后张潮供出了杀害赵三的全部实情。(四)运用侦查既学和案外观手段,又能表现为使用犯罪嫌疑人、以非侦查活动、反侦查、犯罪者的心理行为侦查谋略是指在侦查对抗中(包括潜阶段和显阶段)侦查主体为寻求以巧制胜之策所进行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它是侦查智慧的结晶。其基本内容包括侦查对抗中的审时度势;侦查中的科学料敌;侦查对抗中的示形用徉;正合奇胜、奇正相生;以迂为直、曲直相生等基本内容,具体的基本方法包括以露察隐分析法、以己度彼分析法、观往验来分析法、察迹觅踪料敌法、反观而求料敌法等等。作案人为满足其特定的不正当的目的和需求,在作案之后,会出现心理的紧张,害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