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杨林中学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杨林中学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杨林中学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杨林中学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杨林中学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杨林中学高三生物知识点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如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MSC中的各基因都停止表达时,则该细胞开始凋亡B.若MSC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端粒缩短,则其可能变为癌细胞C.图中各种组织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都与MSC中的不完全相同D.MSC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提高了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实现了细胞全能性参考答案:C【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全能性是指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为完整生物个体的潜能。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5、分析题图:图示表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详解】A、细胞凋亡也是基因表达的结果,A错误;B、若MSC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端粒缩短,这是细胞变为衰老细胞的特征,B错误;C、组织细胞中的DNA与MSC中的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组织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与MSC中不完全相同,C正确;D、细胞全能性是指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为完整生物个体的潜能,但不能说分化的细胞更容易实现其全能性,相反,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全能性越不容易实现,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不能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与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混淆。2.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的细菌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①能生长能生长②能生长不能生长③不能生长能生长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参考答案:A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斯所做实验,证实S型细菌转化成R型细菌时,存在“转化因子”B.艾弗里所做实验,证实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而蛋白质等不是C.赫尔希和蔡斯所做实验,证实DNA是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搅拌不充分一定会引起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参考答案:B格里菲斯所做实验,证明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时,存在“转化因子”,并未证实S型细菌可以转化成R型细菌,A项错误;艾弗里所做实验,证实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而蛋白质等不是“转化因子”,B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所做实验,证实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证实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也是DNA,C项错误;32P标记T2噬菌体,搅拌不影响沉淀物质的放射性强弱,D项错误。4.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A.798、2和2 B.799、1和1 C.798、12和10 D.799、11和9参考答案:C【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解答】解: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竣基总数为808个,则该800个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810﹣800=10个、含有的羧基数=808﹣800=8个,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800﹣2=798个、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2+10=12个、含有的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羧基数=2+8=10个.故选:C.5.如下图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0.2kb),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参考答案:A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0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

)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A.1种说法正确

B.2种说法正确

C.3种说法正确

D.4种说法正确参考答案:A7.需氧型生物与厌氧型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参加呼吸作用的原料不同

B.两类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C.细胞中参与呼吸作用的酶不同

D.控制酶合成的核酸不同参考答案:D8.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B.血糖浓度较高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C.考生参加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时,参与的高级中枢有S区、V区D.赤霉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参考答案:A9.大肠杆菌pUC118质粒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唯一切点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若lacZ基因没有被破坏,则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若lacZ基因被破坏,则菌落呈白色。右图表示转基因操作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作为受体大肠杆菌应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便于筛选B.若大肠杆菌的菌落为蓝色,则质粒未导入大肠杆菌C.选择培养基中除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适量氨苄青霉素D.应选择白色菌落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参考答案:B10.已知一段信使RNA有36个碱基,其中A与C共有20个,那么转录该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应有多少个G和T以及该信使RNA经“翻译”而合成一条肽链时,应脱去多少个分子水,它们分别是

A.18和9

B.30和11

C.18和10

D.36和11参考答案:D11.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所处的时期,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B.卵巢中不可能能同时出现甲、乙、丙三种细胞

C.乙图不能够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D.丙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参考答案:D12.如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参考答案:D【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解答】解:图甲: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甲的胚芽鞘尖端,甲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直立生长; 图乙: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乙的胚芽鞘基部,其尖端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弯向光源生长; 图丙:云母片横插在尖端的左侧,在右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不受影响,左侧不能发生极性运输,导致右侧伸长区生长素浓度高于左侧生长素浓度,右侧生长的快,背光弯曲生长; 图丁: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所以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丙的胚芽鞘基部,其尖端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能横向运输,因而弯向光源生长. 所以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乙和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胚芽鞘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结果如题图所示。假设蔗糖溶液与花瓣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B.浸泡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小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实验后,a组细胞液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参考答案:A由c组吸水,d组失水可知,花冠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A正确;浸泡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B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根据柱形图中的比值可知,a组和b组相比,a组的花冠细胞吸水量更多,因此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比值1为对照,高于1的说明细胞失水,低于1的组说明细胞吸水,进而判断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和各自吸水能力的大小。14.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具有结构协调,合理种养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特点B.该生态系统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C.桑树的凋落物、桑葚、蚕沙撒入鱼塘中,经池塘内食物链的作用实现了能量重复利用D.该体系中获得蚕丝、食品、鱼类及沼气等,在经济上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上大有好处参考答案:C15.(02粤豫桂卷)遗传学上将某种分子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这种分子是

A.肽链

B.DNA

C.信使RNA

D.转运RNA参考答案:答案:C16.细菌蛋白质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通过肽链之间的二硫键维持稳定。已知不同的多肽产物可因分子量不同而以电泳方式分离。下列左图是一个分析细菌蛋白的电泳结果图,“-”代表没加还原剂,“+”代表加有还原剂,还原剂可打断二硫键,“M”代表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右侧数字代表蛋白质或多肽的相对分子量。根据左侧结果,下列哪个图案最能代表该细菌原本的多肽结构(注意:“一”代表二硫键)参考答案:B17.右图是某同学做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模型是物理模型B.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只有叶绿体C.相邻细胞的线粒体产生的CO2被该叶绿体利用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D.叶绿体中产生的[H]与线粒体中产生的[H]不同参考答案:B18.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人体内有2/3的LDL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右图表示LDL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

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LDL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

D.在LDL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参考答案:A19.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C为该反应过程提供能量B.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C.T2后反应体系中酶活性降低D.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不变参考答案:B据图分析,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不能为该反应过程提供能量,A错误;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B正确;T2后反应体系中酶活性不变,由于反应物的减少导致反应速率降低,CD错误。20.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C.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参考答案:D2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B.淀粉、糖原、乳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元素组成相同参考答案:D淀粉水解能够产生麦芽糖,不能产生蔗糖,A错误;乳糖是二糖,不是多糖,错误;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因此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并且元素组成均为C、H、O,D正确.选择D。【点睛】2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有直接关系

B.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C.细胞分裂和分化都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细胞的分化对生物体有利,而凋亡则对生物体有害参考答案:B2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右图所示状态,a、b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

A.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吸水B.细胞渗透系统已保持动态平衡C.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失水D.不能得出唯一结论

参考答案:答案:D2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参考答案:D25.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械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种子和纯种的枫形叶黑色种子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l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l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参考答案: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说明普通叶对枫形叶为显性,黑色种子对白色种子为显性.且F1为双杂合体,设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体的F1自交得F2,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正确;B、F2中两对性状分开分析,每一对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B正确;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C正确;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A_bb)的基因型有AAbb、Aabb2种,D错误.故选:D.26.在真核生物细胞中,下列过程一定在生物膜结构上进行的一组是(

①氧气的生成

②NADPH变为NADP+

③ADP转变为ATP

④光能转变为ATP中能量

⑤抗体的合成

⑥DNA复制和转录

⑦NADP+变为NADPH

⑧纺锤丝的形成A.①④⑦

B.①③④⑥⑦

C.②④⑦⑧

D.②③⑤⑥参考答案:A27.已知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不同,但均适合某种细菌生长。现从甲培养基中取少量处于对数期的这种细菌,接种在新鲜的乙培养基上(假设培养条件适宜且无杂菌污染),则在接种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细菌在乙培养基上的状况与在甲培养基上的状况相比,不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分裂速度

B.诱导酶的种类

C.组成酶的种类

D.细胞的大小参考答案:C28.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29.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③不手术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⑥不注射A.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④⑤

B.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②④C.实验组:①③;对照组:⑥③

D.实验组:④⑤;对照组:①⑤参考答案:B根据实验目的“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为自变量,因变量是测定小鼠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为了排除小鼠体内产生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都应切除性腺,只是实验组小鼠要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小鼠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综上分析可知,实验组处理为②①,对照组处理为②④,所以选B。30.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可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C.不同的群落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玉米或竹子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参考答案:A【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1、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2、群落演替的原因(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解答】解:A、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正确;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C、不同的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错误;D、玉米或竹子属于种群,未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特征及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参考答案:C【考点】81: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解答】解: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A错误;B、孟德尔依据假说的内容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B错误;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C.3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参考答案:A【考点】2D: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1)都能进行能量转换,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前者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后者来自光能;(2)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此外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3)两者都含有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DNA、RNA和多种酶,此外叶绿体中还含有光合色素.【解答】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B、叶绿体中的ATP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反应,无ATP的产生,B错误;C、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整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产生了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C错误.D、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有关的酶,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D错误.故选:A.33.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幼铃和未受精幼铃,24h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的磷酸盐溶液(如图),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32P的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处理受精幼龄脱落率(%)未受精幼龄脱落率(%)放射性强度(cpm)受精幼龄未受精幼龄GA3.3181424214399H2O3.310096677336A.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小于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B.H2O处理组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应该保持相等C.GA对32P向两种幼铃的运输无显著影响D.H2O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可能与棉花植株的内源激素有关参考答案:C【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受精幼铃和未受精幼铃,因变量是放射性含量及脱落率,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赤霉素对棉花受精幼铃和未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解答】解:A、由表格信息可知,用GA处理后,受精幼龄脱落率是3.3%,未受精幼龄脱落率是18%,因此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小于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A正确;B、实验设置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水处理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应该保持相等,B正确;C、由表格信息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用GA处理的受精幼铃和未受精幼铃,24h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GA对32P向两种幼铃的运输具有显著影响,C错误;D、用水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可能与棉花植株的内源激素有关,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获取实验目的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验的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34.密码子存在于(

)A.DNA

B.mRNA

C.tRNA

D.rRNA参考答案:B

35.在右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的缘故B.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的缘故C.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的缘故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

而密度增大的缘故参考答案:B36.如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B.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其他因素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参考答案:D37.如图为几种生物或生物器官的含水量比较,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麦种子和花生种子含水量低是因为它们所含亲水性物质较少B.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高C.生物的含水量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别D.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与其生存环境有关参考答案:A38.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叶绿体形态与分布,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四个实验中,它们的共同点是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生活状态

B.都需对材料进行染色C.实验操作过程中都需要用到盐酸

D.都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参考答案:D39.某二倍体动物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则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正在发生DNA复制 D.将形成配子参考答案:D【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解答本题要紧扣题中的关键词“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说明细胞即将分离形成子细胞,这有两种可能: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在充分利用题中所给的另一条件“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从而排除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此答题.【解答】解:A、据题意可知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说明着丝点已分裂,每一极有5条染色体,即无同源染色体,且该生物是二倍体动物,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B、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也有2个DNA分子,B错误;C、DNA分子复制发生间期,间期的细胞膜不发生缢缩,C错误;D、此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将形成配子,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设计比较巧妙,充分利用了题干中所给条件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0.下列有关生命系统中方向性的描述,合理的是()A.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B.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C.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运动是单向的D.动物体内唾液淀粉酶的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参考答案:A【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基因控制唾液淀粉酶合成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mRNA→蛋白质.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答】解:A、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A正确;B、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B错误;C、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是出细胞的水分子数目多于进细胞的,C错误;D、动物体内唾液淀粉酶的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即DNA→mRNA→蛋白质,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下图为相关实验所得结果,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1为使用花生子叶进行脂肪鉴定实验,该实验使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实验中,使用50%的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2)图2是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的相关实验,图示现象为________,某同学利用清水进一步实验,发现实验现象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图3是利用菠菜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4)图4是某同学观察到的经染色后的根尖细胞的一个视野,在该视野中他寻找不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5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经离心后的一试管,其上清液中有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该组实验用于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是________,观察发现,沉淀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苏丹Ⅳ

(2).洗去浮色

(3).质壁分离

(4).细胞失水过多死亡

(5).菠菜放置时间过久发黄

(6).他观察的是伸长区细胞(或不是分生区细胞)

(7).35S

(8).搅拌不充分(或离心不彻底)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脂肪的鉴定,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相关知识点,通过分析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再结合题意作答。(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图示现象为质壁分离,若利用清水进一步实验,发现实验现象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死亡。

(3)图3色素带只分离出两条色素带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菠菜放置时间过久发黄。

(4)图4是某同学观察到的经染色后的根尖细胞的一个视野,在该视野中他寻找不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原因是他观察的是伸长区细胞(或不是分生区细胞)。

(5)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中,观察发现,沉淀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其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或离心不彻底)。42.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果蝇M与基因型为

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

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

,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F1雌性:雄性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细眼:粗眼红眼:白眼1/2有眼1:13:13:13:13:11/2无眼1:13:13:1﹣﹣﹣﹣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

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杂交亲本:

.实验分析:

参考答案:(1)红眼细眼(2)5(3)XEXe(4)B(或b)

v(或V)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5)①7、8(或7、或8)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

【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果蝇体内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的连锁;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