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效课堂只需一个“改变”白莲寺小学
马艳波我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外面的世界》,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冬冬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看图观察思考。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图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另外,我再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那么,怎样打造有效课堂,我认为只需一个“改变”。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在《外面的世界》教学中,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今天却不快乐了,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了动力也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比本领》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比本领》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我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自制头饰、道具,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小组间再展开比赛。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小组。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采用演还采用访一访,作为教师就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只要我们敢于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给一丝阳光,还一片灿烂陈涌佳新生报到那天,我把学生的户籍资料逐一登记下来,只有一本户籍资料上写明:与父亲关系是养女。由于情况特殊,我记住了她的名字------阚小红。正式开学那天,我见到了她。她是最后一个进教室的学生,后面跟着一个中年男子,大约四五十岁,我不能确定是她爸爸还是爷爷。因为是一年级学生,年纪还小,大部分家长是自己送自己接的,每当放学铃声一响,孩子们就排队出校门,高高兴兴地由父母接走了。只有她总是默默地退到门卫室门口,一声不响地站在角落,我走过去问她:“爸爸妈妈没有来接你吗?”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一声没响,再问几遍,她就不再看我,自顾自地玩着衣服上的扣子。那一天,我比往常迟了半个小时回家,陪她一起等家长。一边等一边心里还不爽:怎么有这样的家长,这么迟了就放心让孩子一人在校?正想着,第一天见到过的那中年男子又出现了,只见他满脸灰尘,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只留下几条很明显的印痕。小娟此时两眼一亮,大声喊起来:“爸爸,爸爸,你终于来接我了!”喊声中带着喜悦,也满带委屈。她爸爸告诉我,他在一家工厂上班,是一名搬运工,由于下班迟,所以来晚了。在他一脸歉意中,我感受到这是一位朴实的爸爸。在以后的日子中,我发现小娟又好多方面都与别的同学不一样:思想上,行为上,学习上。早上干干净净的一个姑娘,到了晚上回去就成了一个披头散发,满身是灰的“灰姑娘”了。上课时也总是喜欢睡觉,把她叫醒了,没几分钟她就又鼾声大作了。所以每到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二十几分。其他小朋友还告诉我,阚小红还喜欢把虫子藏在袋子里玩,有时还随地大小便。时间长了,孩子们都不敢也不喜欢和她在一起玩了。原本已经不太言语的她就更孤独了。在期中那段时间,由于有些事情要在校完成,所以那几天我回去比较晚,我就把阚小红叫回教室,帮她重新梳理两条羊角辫,又让她洗了脸和手。并且告诉她:“爱美是每个人特有的天性,你也一样,只有干净了漂亮了,小朋友们才会喜欢你,爸爸妈妈才会更爱你。”她似乎听懂了一些,轻轻地点点头。这样一星期坚持下来,她有时自己会主动去洗手了,袋子里装虫子的次数也少了,到了傍晚两条小辫子虽然还是歪歪扭扭,但不再散了。我为她的进步而高兴。直到有一次,她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令同学们也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那是一个星期四的中午,上好第三节课后,照例是午餐时间,我和辅助老师去食堂抬来菜,按往常那样一勺一勺地盛进孩子们准备好的碗中。就快完工的时候,我忽然听到了一阵低低的哭泣声,见是寿小佳同学。我连忙走到那个孩子身边,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告诉我盛菜的碗忘在家里了。这个孩子平常是班里最淘气的,不是捉弄别人,就是破坏公物,或是因为他,班级经常扣分,致使班级拿不到一周优胜红旗,使其他同学一星期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为此,同学和老师没少批评他,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不喜欢和他玩了,尤其是被他欺侮过的女同学,更不愿靠近他了。本来去食堂先借一只碗来也就能解决问题了。可是今天学校有大型活动,来了许多客人,食堂的碗肯定没多了。怎么办?我只能马上发动其他同学替他想想办法。可是教室里一片鸦雀无声,谁也不原意借个碗给他。正当我想走出教室去向别的班级借的时候,突然角落里响起了一阵清脆而响亮的女声:“老师,我借他。”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平时受他欺侮最多的阚小红。只见小娟快速地拿起自己的菜碗,把菜倒进了饭盒,又拿起那只空碗送戴小建手上,说:“小佳,快去盛菜吧。”小佳停止了哭泣,傻傻地站在那里,或许他此时此刻也在想:这是我平常经常欺侮的阚小红吗?我是在做梦吗?他噙着满眼泪水慢慢地走到阚小红的身边,难为情地低下了头,说:“对不起,小娟,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再也不调皮了。再也不欺侮大家了。”阚小红笑了,虽然看上去笑得很特别,但我知道她是开心地笑。这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既为阚小红的举动而深深感动,也为寿小佳的力争改过的决心而高兴。一场小小的借碗风波,却因为这个女孩而取得了那么好的教育效果,这是我这个做班主任的始料不及的,先前苦口婆心地一次又一次地谈话及家访都起不了多大的教育效果,而今天一个小小的阚小红却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从这件事后,我发现,小佳的确和以前不一样了,上课的时候能看到他那高高举起的小手了。劳动课上能看到他满头大汗地在拖地了。课间活动的时候能看到大家和他开开心心玩耍的身影了。更令我兴奋不已的那就是小娟同学,从那件事后,她也变了,她爱笑了,也开始走出教室了,因为同学们经常主动找她玩。课后我也经常帮她补课,想不到她的单元测验的成绩比开学初进步了二十分,离及格就差一点点了。这又让她的自信心大增,其他的缺点也在一点一点地隐去,我为班级中如此大的变化而从心底开心,学期结束那天,我收到了阚小红的一张自制贺卡,虽然不是那么精致,但我知道倾注了阚小红的真挚的心意。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你对我真好,谢谢你!
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是我们老师的本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是无度的纵容,不是华丽漂亮的言辞,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承诺,更不是物质的给予,而应是发自内心地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之上。作为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心中装着学生,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以及心理等各方面去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始终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那就是神”,我是人但不是神,可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必须有一颗爱生之心,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只有关爱学生,才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切实做到“爱生如子”。
给我一丝阳光,还你一片灿烂的天空,只要我们教师以爱心、诚心、恒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相信孩子也会让我们拥有一份意外的收获。看谁画的火烧云最好速国美在准备《火烧云》一课教学时,我原计划放映火烧云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资料带。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同学课前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至第七片自然段,并根据文中内容加以联想一车幅火烧云变化中的图形,以备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第二天,学生们都带着自己的画兴高采烈地坐在座位上,等待展示自己作品快乐时刻的到来。我开篇先在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让学生从表象识别霞光和火烧云,这样有了鲜明的图像,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再丰富学生表象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加工、改造、夸张、连接,使学生建立大胆想象的心向和态度。接着,在学生能读课文后,我又板书:“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行字。然后我开始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画的火烧云,从中挑选出几幅画得较逼真可爱的“火烧云”上讲台展示,再找个别学生按照课文中作者描绘火烧云的方法来讲一讲这几幅画的内容。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使他们活跃起来,而且加强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使想象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和精确。我没有就此罢手,而是适时给出“附加题目”。我要求他们抛开图画,再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火烧云发展的这一顺序,加以丰富的想象,用其它动物或植物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随着学生同桌间的小声而激烈的讨论,形象的描述开始了。学生们有的说像抓鸡的老鹰、像下山的猛虎、恕吼的雄狮,有的说像游动的火龙、像啼鸣的公鸡、像飞舞的火凤凰,还有的说像龟背竹、像月季花、像一片红叶……学生们一个个争着举手,抢着要说,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且不论学生的比喻是否恰当、学生的语言是否精美,但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学生角度考虑,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否能够更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来做导游段玉娟《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优美文章,语句精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围绕着课文中的语句,读----议----总结,从而归纳出桂林山水的六个特点。教学中,学生仅仅是从文字上进行朗读,感悟。其实,“桂林”是一个游览胜地。山水之美是它其中的一个特色,桂林还有许多美的地方,等待我们去了解,去探索。对《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我作了一个尝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了一节旅游课,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去过桂林吗?(学生回答。)大家对桂林一定十分感兴趣。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一看,欣赏一下那里的自然风景。”我在这一番开场白后,将网上下载的桂林山水的图片由电脑播放出,让学生欣赏。二、巧设活动、入情入境看到学生被桂林山水的景色吸引住了,发出了“哇!哇!”的赞叹声,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开展一次“我是小导游”的活动?接着,我说:“同学们愿不愿意前往桂林,看一看,然后做一名小导游,把我国的大好河山介绍给中外的游客?”在学生的一片赞同声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抓住景色的特点,为做小导游做好准备。三、角色扮演、自主学习首先,我扮演了导游,对文章的第一段进行了解说。我的导游词是:“游客们,人们都说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今天,我将作为大家的导游,带领大家一快去观赏桂林的山水......”接下来,由学生自愿选择一处景点做解说。并在学生的解说时播放图片。学生兴趣极大,抢着上前演示。解说绘声绘色,对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解说得非常清楚。特别是学生李论上来别具一格,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游客们,我是今天的小导游,首先我要考考大家。你们谁能说说漓江的水有几个什么特点?”当同学们说出时,李论又说:“下面由我作为你们的导游,带你们去游览一下漓江。”接下来她就着电脑出示的画面把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并且非常有感情地朗诵了一遍,而且还点了几个同学进行了朗读表演。到这时,教室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上前扮演导游这一角色。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有的介绍水,有的介绍山,都力求将自己的导游词说得和别人不一样。讲的学生绘声绘色,听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跃跃欲试。就这样,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一处景物。要求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学生很快能把课文的写作方法用上。如,有学生这样描写学校的绿化长廊,“绿化长廊的石头真多啊!路是石头铺的,假山是石头砌的,还有那圆桌、长凳也都是石头做的……”学生交流了自己的习作,大家一起分享到成功的快乐。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堂课,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境地。上得活泼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完了课文。2、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人文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同时,将语文课和作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学生知道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虽然不是每个学生能在一堂课里掌握很好,但长期坚持,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4、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这一堂课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也注重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后的反思中,觉得以下几个方面仍有不足:1、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而这一节课,能在全班演示的学生少了,不能给更多的学生锻炼的机会。2、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也好奇、兴奋,但那种主动的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没有参与进去,而只是站在了旁观者的位置上。值得探讨之处;1、怎样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又怎样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还有待于探讨。2、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大变化,怎样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值得研究。3、怎样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重情感教学,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还得摸索。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课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教案上,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本文的写作特点感受很深,而且对文中所描写的六个特点也了解透彻。从这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像这样的课,教师必须要驾驭好课堂,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活动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孩子越有“问题”,课堂便没问题刘月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堂资源的随机性。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何谓课堂生成性资源,我认为就是学生在实际的课堂中参与教学活动产生的思想、问题。这种资源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进一步落实、课堂才会逐渐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授课时我们要尽力捕捉。
在教读《卡罗尔和他的小猫》时我曾经有这样的设计,开课了,我把题目板书出来,接着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读了题目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咱们看看谁提的问题最接近课文内容。之后,很多学生提了问题。如:卡罗尔有几只小猫?小猫长得好看吗?小猫有多大等等。我把这些问题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读课文,看一看哪几个问题与课文内容不符。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情绪高昂。最后保留了一个问题:卡罗尔有几只小猫。我接着问:卡罗尔的小猫有变化吗?怎么变得?学生迅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小猫有一只也没有到有了很多,再到后来只剩下了一只。我又问,是什么起了作用哪?学生讨论说是广告。此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书上写的广告是不完整的!”“哦,为什么?”我感到有点奇怪,其他学生都用不解的目光看着他。那学生见大家这样看着他,红着脸,不好意思说。我鼓励他说:“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肯定知道哪儿不完整,说吧,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说这则广告是不完整的!”这位学生听了我的话,自信地说:“如果按照书上写的那则广告,卡罗尔是根本收不到小猫的。”“为什么?”“因为,如果按照书中的广告上那样写,别人会不知道谁要小猫,也不知道卡罗尔住哪儿,还不知道怎样与卡罗尔联系,别人即使有小猫也不知道往哪儿送!”其他学生都静静地听他分析,听得那么入神,那么专注,还不时地点点头。我也不禁为他的分析而感到惊叹。我又问:“你讲得非常有道理。这些知识你从哪儿学来的?”“老师,您也知道,电视中的广告都是这么说的!”“说得不错呀!你真是个非常细心的孩子!”这位学生被我一表扬,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我又顺势说:“那如果要你来写这则广告,你会怎么写呢?”“我会在卡罗尔爸爸写的后面加上卡罗尔的姓名、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让看了广告的人明白谁要小猫,他住哪儿,怎样联系”“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写行吗?”“行!”我听到的是整齐而响亮的回答。“那好,我们就根据这位同学的建议再来替卡罗尔写一则广告,好吗?”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情绪热情高涨。这一个资源无疑给课堂提供了空间,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个情节是:我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最有趣?用横线划出来,并说说为什么有趣?有个学生说:我认为第10自然段写得最有趣。(第10段: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我又问: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写得最有趣呢?学生说:因为小猫很多,在钢琴上都有,很有意思。有另一学生举手,跃跃欲试说“我觉得家里到处是小猫很烦。这一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当时我愣了一下。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站在小主人公卡罗尔的立场,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小猫的活泼可爱,为下文卡罗尔因重新失去小猫而黯然神伤作好情感铺垫,同时也为卡罗尔因最终得到一只心爱的小猫而欣喜万分作好伏笔。充分感受小猫的有趣可爱,也能更自然地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主题。这一个“烦”字就给平静的课堂投掷了一块石头,在我的心绪中激起了小小的波澜,为了能顺利完成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我执拗地走下去……虽然,堂的走向被我的固执强扭过来了,但我明显看到了那位学生脸上失望的表情,学生也似懂非懂地被我牵着往前走,结果,学至文末,学生对卡罗尔最终得到小猫的惊喜心情显得很木讷,无法深刻体会卡罗尔的心情。课后,我对课堂上意外出现的这个“烦”字进行了反思。原来,也是“烦”出有因啊!这位学生之所以觉得如此情景给人烦的感觉,那是因为他或许已经站在卡罗尔的爸爸妈妈的立场上,从成人角度去看待眼前的问题。这种理解是合情合理的,也是符合实际生活的,同时也与下文内容一致(卡罗尔的爸爸登广告,免费送小猫)。我如果能充分领会这一点,就可以先对该生的理解给予肯定,再作适当的引导,比如:原来你是在替卡罗尔的爸爸妈妈说话,真是会思考,但小卡罗尔也一样觉得小猫很烦吗?对她来说,眼前的情景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如此操作,既可以调动该生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从卡罗尔的立场上理解有趣的场面,可谓一举两得,但由于我的无知和固执,失去了机会;“烦”出有因之二是该生还没有进入文本,也就是以上提到的,不能站在卡罗尔的角度体会小猫的可爱。那么,学生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地去思考问题呢?原因在于我对前文描述卡罗尔爱猫之举的语句只作了蜻蜓点水式地朗读,没有细细品味其中的喜爱之意(其实,第一次广告内容的措辞,和卡罗尔对第一只小猫伯洛的悉心照顾,都渗透了卡罗尔的爱猫心情)。没有这一伏笔,难怪学生语出“烦”字了!这“烦”字恰恰反映出我在处理教材时的疏漏,对这个资源我没有充分利用,导致自己失去了在课堂上“迷途知返”、及时回头弥补的大好机会;“烦”出有因之三是,或许该生的生活实际离可爱的小动物很遥远,或许他本人对小猫确实没有喜爱的情感,如果我能领会这一点,尊重该生的回答,我就可以耐心地听听他的心声,了解清楚之后,让他做做卡罗尔的朋友,体会小猫的可爱,这未尝不是一次情感熏陶的机会,但却因为我对课堂生成的畏惧而痛失良机。由于我的固执,忽视了学生真实的体验,真是可惜可叹!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这也恰恰反映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增强与教师自身还不适应这一变化的矛盾。尤其对于年青教师,在这一矛盾面前,更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从小处见真知,这一小小环节给我重大的启示。这样不同的两个处理方式,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它提醒自己要尽快走出原始思维的牢笼,正确处理对待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努力丰富、提高自身素养,透彻理解、把握新课程目标的内涵,同时更好充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堂和反思中提升教育智慧。“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杨川宜案例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34+16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得数的范围,然后引导学生口算,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竖式,并算出了正确的得数,教学流程显得那么的流畅。这时,我想若再追问一句:“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到的呢?”关于进位的教学难点就会突破了。突然,生举起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4+6=10,在竖式上不写10,却写0呢?”这个问题有价值,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进位的原理。“是呀,为什么?”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生:个位上相加满十后,那个十跑到十位上去了,个位上当然就只剩下0了。生(跑到黑板前边说边写):如果在竖式上写10,那么就会变成:生:不可能是这么大的数,因为34+16连100都不到,怎么可能是400多呢?师:对呀,所以聪明的数学家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就想到了用十位上的1个十代替个位上的10个一的好办法。那代替完之后,个位上只有0了,十位上就变成5了。(辅以计数器演示)生:我明白了,个位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师:同学们理解得这么透彻,说得这么清晰,我们真的要感谢生,同学提出的问题。案例二:“认识乘法”在引导学生又一次从现实情境中(有4张电脑桌,每张桌上有2台电脑)抽象出连加算式2+2+2+2=8后,我采用告诉的方式进行教学。“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8或2×4=8,‘×’叫做乘号。”我一边说一边板书。这时,一只小手又高高举起了:“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乘号为什么用‘×’表示?”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得课堂上一下子静得出奇。安静片刻后,又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想是这样的。因为乘法与加法有关系,加号是用“+”表示的,那么乘号只要把加号转一下就可以了。”(他边说边用两只食指放在一起演示)“问得奇妙,回答的有创意。是呀,数学家就是这样创造出乘号的,仿叫门真了不起!”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都让我赞叹不已,教室里掌声欢快地响起反思: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质疑:思考和交流表达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因为,这样会:1.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让知识的建构过程更清晰。学习新知时,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以解除他们心中的疑惑。案例一中,学生对于十位上的5的来历可能会比较清楚,但是个位上为什么不写10而写0呢?这可能是许多学生脑海中的一个结。可是当其他学生从多角度回答了生,的问题后,学生脑海中的那个结就会打开,不仅较好地突破了知识难点,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2.弥补教师备课时的缺失,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多姿。案例一中,我忽略了生,的问题(而这才真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学生不提问,那么课堂流程可能会“流畅”下去,但有部分学生会继续“困惑”。案例二中,虽然我在课前设定了教学重、难点,形成了教学预案,却没有想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关于乘法的数学文化(乘号的由来)。向学生适时地介绍这一数学文化,不仅会凸显数学学习内在的亲和力,提升思考的张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丰富性和体验性,而且会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乘法的意义。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好弥补了这一缺失。3.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课堂上的质疑分为两种:教师的和学生的。相对来说,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容易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思考的动力,并且使他们的回答变得灵动和睿智,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思考能力。案例一中,生,的回答融入了自己对于“满十进一”的理解;生、的方法是直观板书演示;生。则运用了估算,以事实来证明真理……学生们的方法放射出异彩,折射着算理。案例二中,学生的问题是多么奇特,而学生的回答又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和创意。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勤于激励,引导学生善思、善疑,促使他们提出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感悟与反思:让每个孩子都做课堂的主人陈绍平在前不久的一次英语课上,我在教“This
is
my
new
friend.”时,由于录音中语速太快,学生跟不上,我便放慢语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让学生跟读,但几遍下来,有些同学的还是绕不过来,尤其是“This
is”部分,于是便产生了畏惧情绪、不愿再读了,当我再次让他们模仿跟读时,有位同学竟然干脆说:“我是读不来的。”就不张嘴了。有些学会了的同学则骄傲起来了,他们在别人朗读时不认真听,随意插嘴或嘲笑别人,有位同学甚至说:“我学会了还要重复读,真没劲!”,当时的我真是左右为难,于是我灵机一动,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来竞赛,看哪两个小组读得既清晰准确又响亮整齐,就给他们每组各加一颗“红五角星”,结果这一招还真灵验,每个小组都干劲十足,互帮互助,最终都读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我给两个较好的小组加了星星后,问另外两个小组的同学要不要再比试一轮,他们齐声说“要!”于是我让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待同学们基本上都读得很好了时,我看教育的时机已到,于是我说:“老师开始学英语时有很多句子也不会读的,但我坚持一遍又一遍地跟读,直到第十遍才终于学会。”接下来,我叫了刚才说“我读不来的”的同学,请他读出“Thisismynewfriend……”等句子,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拾起了自信,鼓起勇气大声读出来了,虽然读得不太好,但我还是给予他“Excellent!”的最高表扬,并对其他同学说“Clapyourhands!”在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较为轻松地纠正了他的发音,并对其他同学说:“这位同学说自己读不来,你们说他读得来吗?”同学们齐声说“读得来!”我又说:“其实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读得好的,关键看你有没有自信去读好,这位同学首先不够自信,但后来他不再畏缩,而是勇敢地读出来了,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单凭这股勇气就值得我们学习!”那位同学在我和其他同学的掌声中满意地坐下去了。接下来我叫了那位说“我会读了还要重复读,真没劲!”的同学,跟他玩一个“Simonsays”的游戏,我很快说出“Closeyourpencil-case,Openyourmouth,Flylikeabird……”等较难的指令,他开始摸不着北了,结果他那骄傲的情绪大打折扣了,开始有了自知之明。于是我不加评定地让他坐下了。接下来的课堂上,他再也不随意插嘴和嘲笑别人了,而是很专心地听别人读和说。这是一个英语课堂中反复操练的环节,对于没接触过英语音标的小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却也是非常枯燥的。无论我们怎么优化这一过程,把他变成一场游戏或一场竞赛,仍避免不了反复地读、说与纠音。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很正常的,但我决不能让学生存在不想学的心理。在我的课堂中,我把枯燥的操练变成一场场竞赛,不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熟练掌握了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对于操练时缺乏自信的同学,我赞扬他敢于开口说的勇气这一闪光点,并通过用自己作比较,帮助他树立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而对于那些骄傲自满的同学,我通过制造“障碍”挫伤他们的骄傲自满的情绪,让他认识到知识的无穷性,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达到了不言而明的教育效果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尊敬他人、平等待人的思想情操。
将竞赛贯穿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要把培养学生兴趣看作小学英语教学的第一要务。培养兴趣可以借助玩玩唱唱,但不等于玩玩唱唱。游戏等直观活动只能激发学生一时的外部兴趣,这种兴趣是短暂易逝的。而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内部兴趣,主要靠学有所得而产生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最好通过比较和竞赛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才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我的教学中,相对于游戏来说,我更多地采用了竞赛的形式。把竞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尝试到竞赛所带来的成就感,让更多的学生保持持久的内部兴趣。
我在处理这件事情时,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教育目的,让每个孩子都敢说会说了,但花费时间较多,不利于更多教学任务的完成,应适当的缩减时间;同时,课堂语言要用大量的中文讲才能让学生听明白,大有变英语课为思想品德课之嫌,有损英语语言气氛的营造和让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的自主习惯,而如果让这两种极端的学生进行课后教育的话,又不能起到这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时间的合理搭配还需要继续不断的摸索。
让实践活动体现数学味李红梅本册教材在第三单元的“图形和变换”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剪一剪”。“剪一剪”这个实践活动紧接在“平移和旋转”后,它的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教材上只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分别是剪出四个排成一行手相连和四个围成一圈手相连的小人。
这样的一个学习内容如果只是让学生按教材的安排来完成两个剪纸活动,那么数学课就会变成了一节美术课。事实上,在全镇教师集体备课时教研员也确实是建议我们可以让美术老师来上这节课。可是,我想教材之所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在数学书里,必定还是想要体现出它的“数学味”来。按《教师指导用书》上所说,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层次。首先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结合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剪纸过程中图形的形成进行简单的推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一层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再一次观察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是比较容易办到的。那么更高层次的“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如何来体现呢?通过自己的几次实践发现,教材上“平移”和“旋转”的四个小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画的半个小人与纸的折痕之间有很大的关系。若画的方向弄错了,那么就无法得到预期的图形。但是这较高层次的推理知识只能作为一种剪纸技巧直接传授给学生。因为,作为成人来说要发现这一点也是有难度的,更何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如此一来,岂不是真的成了美术课?于是在学生动手剪纸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只画半个小人,纸对折1次,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可以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可以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呢?要得到4个小人,长方形纸要对折几次?就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我把乘法、除法、对称图形、找规律中的相关内容整和在一起,使原有的知识得到了提升,使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教学过程正好也符合了奥苏伯尔的“同化教学理论”,即新知识可以从原有知识体系中派生出来或者引起某些类属的变化。这类学习能使原有知识的概念不断扩展和深化,获得深层次上的精确性。在这样的制作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变换的奇妙,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发展空间观念的训练;并且能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而这样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更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使一节貌似美术知识的教学内容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说精彩,也糟糕秦红
我终于上完了学校组织的一节公开课,但关于这节课的反思却开始了,而且萦绕着,挥之不去。“为什么无法上出自己预计的效果?――这样也不错,能够以学情为归依。”“当时的课堂机智怎么会如此的缺乏,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机。――这就是真实的我。”……诸多的“遗憾”与“不错”在心里交织。静下心来理出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和警示。一、学会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明白,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文章语言平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感触较深的或难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如学生在理解“多年来,我童年时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中的“交织”这个词有困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想象来引导学生理解:当作者的作品连连发表,而且好评如潮时,他会怎样对自己说;当他的文章遭到读者的批评、拒绝时,他又会如何对自己说呢?这样凭借教材中的教育契机,教师好好地发掘、利用,不但体现学生突破难点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二、注重个性化阅读。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这篇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从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比如学生在汇报作者童年时和成年时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解时,有的说:“小巴迪才七八岁,就想写诗,而且去写了,这样的行为当然值得‘精彩极了’的夸奖。”有的说:“作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父亲,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打是疼,骂是爱嘛。”有的说:“作者长大后,认为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成长的经历告诉他,这两相极端的断言都是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三、立足课内,联系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文本”的环节:“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可以说巴迪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你们愿意把你们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们大家吗?”学生在思索回忆的同时,借助着课件(我课前收集关于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有代表性的相片,做成的课件,还配上深情优美的音乐),自然而然就联系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回忆起身边的相似事例,想起有关这样的文章。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与课题一样,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一、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如讲读到作者成年的体会时,一个学生汇报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几句的理解后,就可以引导感情朗读来加深体会,这样学生在感情朗读,评议再读,加深理解之后,就不会一直围绕着这几句谈体会了,自然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并且加强感情朗读,读议结合更紧密,更有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更有深度。二、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三、缺乏课堂机智。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大同小异,还是有必要再说一次,因而有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讲了好吗?”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让师爱在作文教学中闪现吴永福我刚接到四年级,有一次上作文课,内容是写一个熟悉的人:老师、同学、家人或伙伴等。我自作聪明,不假思索地给学生命了一个题目《我的妈妈》。哪个学生没有妈妈呢?哪个妈妈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哪个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妈妈呢?学生们一定会把这次作文写好。想到自己完美的创意,坐在办公室的我喜不自禁。
上课了,我把作文的题目和要求向学生讲解后,问道:“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学生们纷纷举手。忽然,我发现只有范成同学没有举手,心想:你没举手,我偏让你说!于是,我用命令的口吻说:“范成同学,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没想到,这位男生不但不回答,还把头低了下来,一言不发。我又鼓动起来:“同学们,这个同学还不好意思呢,大家为他鼓掌!”不料,范成同学竟哭了起来,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滴在自己的作文本上。这时,在刺耳的掌声中,前排的一位学生告诉我:“他没有妈妈……”我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位学生接着说:“他妈妈因为车祸死去一年多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竟有这样的巧事。一时我不知怎么安慰他才好。这节作文课是怎么上完的,我迷迷糊糊。“你怎么能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呢?你怎么能这样向学生提问呢?……”我在心里不停地自责自己。这节作文课以失败而告终。下课后,我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郑重地向他表示歉意,而他还在流泪……每当想起这节作文课,我的内心总是懊悔不已。因为,我刺伤的是一颗本已受伤的幼小的心哪!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还损伤了学生的人格。反思这个事件,让我深深懂得即使是现代作文教学,课前精心备课(尤其备学生),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也很重要!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对每个孩子的师爱更重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作文教学是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要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这样才能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文来。新课程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我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形成了这样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课前进行多元备课,备学生,备课程,备自己,备设计。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备课,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每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家庭状况如何?
2、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什么时候听课最认真,学习最投入?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3、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4、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据此来选择、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并优化教学设计,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应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地实施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认识角度本质上是学生独特个性的体现。1、赏识学生的各种不同表达方式。教师如何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去欣赏孩子眼中的世界,去理解孩子与众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保护好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2、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起来。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饱满热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让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鼓励他们发扬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体验出发去研究教师的教,尊重学生的学,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智慧的火花,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思考、探究、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对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师要积极地表扬、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认识,给学生以赏识。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后,那种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思维的火花会更加旺盛,他们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教师的激励赏识下得到自我的展示,得到快乐、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怎能不高效呢?总之,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以学生为本,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更精彩。我的出彩和挂彩奈琼红我担心这次《中彩那天》会变成我的“挂彩那天”。所幸从课后大家的评议中,我知道自己担心的事没有发生,这终于让我松了一口气。应该说,本课有几个地方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让我增添了不少信心。现结合评课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后反思:一、“出彩”的地方1.“一石数鸟”的课文内容填空
我设计了类似的填空,使学生填写“拮据”、“梦寐以求”、“奔驰”、“道德难题”、“迷惑不解”这五个词,为什么是这五个词呢?有以下几点原因:①这五个词都是新词,有读与写的需要。尤其“德”与“惑”很容易写错,所以校对的时候特别提醒了学生。“拮”与“寐”虽没有书写的要求,但因为这两个词分别是第一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所以也让学生写了。②这五个词是本文的关键词,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拮据”、“梦寐以求”在前,“奔驰汽车”在后,看似“天上掉馅饼”,你缺什么就给你什么,其实是想说“最大的诱惑就是最大的考验”,这就是父亲的“道德难题”之难,而我的“迷惑不解”又反衬着父亲的“诚实守信”,使故事情节真实又生动。可以说,学懂了这五个词,也就基本学懂了这篇课文。③“道德难题”是本文的文眼,有利于我以此为突破口切入全文,进行层层深入的学习。第一层,了解“道德难题”指什么?第二层,体会“道德难题”难在何处(我家拮据的生活,父亲对汽车梦寐以求,这两种因素使得奔驰汽车的诱惑特别地大,才造成了父亲陷入留车还是还车的矛盾)。第三层,想象“道德难题”如何使父亲为难。第四层,探讨“道德难题”为什么能解决,并从解决后的幸福感中去体会更深层的东西。
字词教学检查和课文内容梳理一直是第一课时难以避免的环节,如何将两者结合以实现高效,避免琐碎与冗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门教学艺术。从这次的模仿来看,我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今后将继续努力。2.合理的课时内容划分
我对这篇课文的课时内容划分是这样的: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体味父亲可以留车的理由以及体会并想象中彩后“我”的心理这两个环节,应该说这两者是有联系的,后者是从侧面丰满留车的理由,并没有对前者产生对冲或干扰的感觉,可以说都处在同一个条教学主线上;第二课时我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第八自然段想象父亲擦K字时的神态、动作、心理及想象父亲不知去向的补白练笔,意图在第一课时留车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对父亲的矛盾有更丰满更感性的认知。然后再学习母亲的话,体会深刻的含义,体认到“可敬的父亲”与“善良的母亲”。自己认为这样的课时内容划分是围绕“道德难题”层层深入的,在情感及逻辑上有一种层层递进的效果。
关于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分类,师父又发表了他的高见,他认为分类有两种,一种是理性分类,另一种是感性分类,它们各有利弊。像我这样的属于理性分类,它的好处是思路清晰、重点突破、便于操作,但是坏处是学生过于关注理据和观点,少了意象和感情。那么,如果从感性分类的角度,如何对《中彩那天》的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呢?师父建议我们可以从本文写法的两个特点入手。第一个特点,本文是回忆录,可以从最后一段切入,去思考作者为什么没写“我对父亲的做法有了深刻的体会”,而是写“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还可以思考“童年的事那么多,为什么唯独想起这件事,而且那么深刻,什么原因?”第二个特点,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是站在“我”的角度写的,那么可以以“我”的情感变化作为教学主线,这样就比理性分类多了些意象和感情。
其实自己对课时内容的划分是只凭感觉来进行的,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师父的话从理论的层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分析,令我有拨云见雾之感。今后我在进行课时内容划分时,有了理论依据,就不会显得盲目了,思考的也会更加深入。二、“挂彩”的地方1.理答不尽人意
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上的理答并不如意,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理答是一种能力。它需要长期的锤炼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精练有效,并不是靠教学设计好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我平时上课时缺乏在这方面的锤炼,还没有形成较强的能力,因此导致我的理答语言大多表现为重复学生的话,或者是比较机械的话,缺乏当下的灵动与生成。按吴丽君老师的话就是说我的理答没有很好地指向到我的教学主线,缺乏一种向心力。的确,琐碎而无序的理答削弱了情感主线,导致了课堂的张力不够。其次,理答是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建立在两个层面上的,一个是天生的智慧,即教师的思维敏锐而灵动,能在当下利用学生的发言进行生成或进行有效地引导,而我显然愚钝了些,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另一个是后天的智慧,即教学预设。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自己的提问进行思考,猜测学生会怎么回答,然后面对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答案再去思考自己该如何理答。据说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在备课时对理答进行了预设,教案长达三十多页。而我显然预设不足,因此对学生的回答缺少准备,自己应变又不足,不能很好地在学生的话与下一步教学中架设起一座桥梁。
2.课堂张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按照我的教学预设,我的第一课时应该是完成“蓄势”或“蓄情”这个任务的,为第二课时的高潮迭起作准备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张力显然还不够些。原因主要有这两个:①我在“感知留车理由”和“品味留车理由”之间把问题转移了。“感知留车理由”这个环节,我提的问题是“读课文,你认为父亲有哪些理由可以留下这辆汽车?”而到了“品味留车理由”这个环节,我的问题却变成了“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去细细品味一下为什么我家非常需要这辆汽车?”也就是说,问题的转移导致课堂的教学板块没有呈现线性的递进,而是成了两条平行线,张力自然就不够了。②课堂理答缺少向心力。我对学生的理答应该若有若无地指向父亲对汽车的渴望,而不是重复学生的话作原地踏步状,也不是被学生牵着走作天女散花状。比如当学生说“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时,我应该接——“是啊,父亲多么渴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再比如学生说“我家生活很拮据”的时候,我可以接——“是啊,有了汽车后就可以改善生活了,父亲一定非常渴望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这样的话,就能做到次次向心,凝成一团了。③高潮没起来。原本在课接近尾声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小复沓:“他应该——可他却——”三次引读指向父亲的矛盾神情。可实际操作的时候,前面三个“他应该——”的想象事先没有做好铺垫,导致复沓的时候拖泥带水,不成气势。可以说,这个“求气”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关于这点,吴丽君老师提了她的高见,她认为课尾可以设计一个中复沓,引读第一、二、四自然段重点句,既是对本课内容的回顾,又可以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然后留下一个悬念:“我们这么需要这辆车又能得到这辆车,为什么父亲却还是把车还给了库伯呢?我们到下节课去探讨。”可谓余音绕梁,课断意不断。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速国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已经有多年的时间了,在这些时间里,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成绩好的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水平始终呈上升趋势,学习差的学生越来越差,他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首先,正确认识个别差异。想要分析、解决个别差异的问题,就要承认个别差异确实存在于我们的教学当中,由于先天遗传和学生的后天生活环境与学习经历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形成个别差异有多种因素,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发现学生形成个别差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英语学习兴趣高低不同。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兴趣都很高,为什么后来有些学生的兴趣越来越少,到最后一点儿都没有了呢?主要是老师提的要求学生达不到,当然也存在一些其他原因。
2、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不同。这主要表现在认读单词、口语交际、记忆单词和听力方面的能力。班中的好学生在新授课的时候很快就可以标准地读出单词,并且能够流利地说出句子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而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去记忆,最后,学习的效率也不好。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同。不同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要求。有些父母很忙,根本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些家长却很严格,对孩子学习上的一点儿小错也不放过,这样过松或过严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如何解决方法这个问题呢?根据小学英语学习中个别差异的形成原因,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是这样做的:
1、发现学生的“病因”,做到“药到病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期中质量检测(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DB11T 1483-2017 小型消防站建设规范
- 国家消毒产品随机监督抽查计划表
- 全区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各层级参赛选手统计表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专项训练卷 (三)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含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半导体芯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保温杯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公路自行车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s 1-5复习练习题
- 外研上册(一起)六年级知识汇总
- 三宝屯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西科技大学
- 机电一体化说专业比赛
- 《2019版预防和治疗压力性损伤快速参考指南》简要分享
- 顶管基坑支护方案
- 《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
- GB/T 7597-2007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 pcs-9611d-x说明书国内中文标准版
- GB/T 617-1988化学试剂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
- GB/T 320-2006工业用合成盐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