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探究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进口食品销售成了电商抢滩的又一焦点,给国内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购物选择。成为近两年我国食品发展的新亮点。但跨境电商属于新的贸易模式,发展的时间仍然比较短,因此各大平台监管力度与国家相关政策并未完善,本文则通过对一些进口食品安全的调研,从实践中发现跨境电商平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策略与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前瞻性,可为跨境电商食品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Abstract:withtheextensiveapplicationofelectroniccommerceimportfoodsalesbecomeanotherfocusofelectricitymerchantsmarketbringsmoreshoppingoptionsfordomesticconsumers.Itbecomesanewbrightspotoffooddevelopmentinrecenttwoyears.Howevercross-borderelectroniccommercebelongstonewtrademodeanditsdevelopmenttimeisstillrelativelyshortsosupervisionintensityofvariousplatformsandnationalpoliciesarenotperfectthisarticlethroughsomeimportfoodsafetyinvestigation;Frompracticewefindproblemsexistedinsupervisionofcrossborderelectroniccommerceplatformandproposestrategiesandsuggestionsbasedontheseproblemswhichhavestrongpertinenceandprospectivewhichcanprovidereferencefordevelopmentofcrossborderelectriccommercefood.Keywords:crossborderelectricalcommerce;importedfood;safetymanagement;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2(三)文献综述 31.国外文献综述 32.国内文献综述 4(四)研究内容 5二、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概述 5(一)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的模式 51.保税进口加海外直邮模式 52.直营模式 5(二)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51.跨境电商进口食品质量监管主体 52.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6三、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6(一)监管制度滞后 6(二)尚未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7(三)缺少供应链各方安全责任共担机制 8(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难以实施 9四、加强跨境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 9(一)转变跨境进口食品监管制度 9(二)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 10(三)建立跨境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10(四)在政策上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完善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5PAGE15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6年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5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1.2万亿元。预计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约能占到20960}"跨境电商能够迅猛发展,除了目前全国掀起的电商跨境电商热潮,还离不开多年来浙江省深厚的电商基础。浙江省是目前我国交易平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阿里巴巴、生意宝等知名电商公司。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人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置人们的饮食、身心安全于不顾,在食品中添加很多违禁物品,引发了许多的食品安全案件。如:在猪肉中添加瘦肉精、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使用过量激素、食品中药残过量等,违法行为接连发生,人们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关注,引发消费者的担忧和不满。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我国食品的综合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对食品特别是食品的查询和认知也日益加强。因此,在国际竞争中,食品的质量及信息化水平,成为了我国食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食品信息系统不健全,并且对食品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随着美国和欧洲食品进口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我国的食品出口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我国一直比较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无论上层领导,还是普通百姓,都对食品的质和量非常关注和关心,因为这既关系到个人和民族的健康发展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和竞争力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在整个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一一《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颁布实施。随后,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提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要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突出各个监管部门的协调能力,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制,确保从生产源头到餐桌入口的全方位、综合性的监督落实,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情况的监督管理体系尽快制定、执行,使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和突出出来,进一步提升公共食品安全的地位,将食品安全生产提高到战略的高度进行把握,坚决遏制或消除重大或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在2013年和2014年,都强调了食品安全工作中,政府要发挥的作用和应履行的职能,即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加工问题产品的个人和企业,使他们付出成倍的代价,为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买单,使他们有畏惧心理。在2015年10月,我国政府颁布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在这部新的食品安全法中,特别强调了食品质量追溯的问题,并将其系统的、以法律的形式写入进来。这些表态和行动进一步表明了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决心和意志,并且,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可以对食品的整个环节进行追查,是非常具有实效性的体系。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之食品安全的困扰,使得消费者对国内食品产生不信任感,并将目光转向国外市场。因此,跨国电子商务日益发展起来,但是,在国外食品市场上,也存在着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人们进行认真的识别和选择。据有关数据统计,自2008年至2014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势头,由8000亿元急速增长到4兆美元。随着国外食品被认为比国内的安全、可靠之后,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买的行为飞速增长。但是,跨境电子商务存在供货时间长、物流要求高、环节繁琐多变等问题,特别是食品更有较高的输运、存储要求,对温度、颠簸性等都有更严格的要求,加之网络购物的虚拟性,使跨境购物的风险性进一步增加。因此,对跨境食品的质量安全及其相关因素影响进行地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就我国目前的主要研究方面来看,大多关注传统外贸行业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而研究食品在我国及跨境的电子商务质量安全问题的,却非常少,特别是我国的食品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完全、规范的建立的情况下。由于食品有其独具的特点,即新鲜、容易损伤和腐烂,因此,这对食品的运送和储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也对物流配送提出了相应的难题,要求他们既要速度快,又要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发生磕碰,并要保持食品的生鲜,所以现代物流运输都采用冷链物流运输。因此,我国的食品电子商务交易仍然处在初始的信息发布阶段,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符合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际情况的电子商务平台。本文通过对欧美国家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经验,并对我国目前的食品跨境网站的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我国跨境食品电商的发展,使我国农业和食品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增强竞争力,日益发展壮大,并在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三)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Calssvi等(2010)人调查研究了加拿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他们从中选出一千二百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分别从公司类型、公司规模及电子商务对其业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商务水平,而且还能够更直接的显现企业的规模、产品类型,其研究还显示,小企业比大企业更能够善于运用电子商务技术。AbbasAsgoshe(2013),分别从信息层、业务处理层和内容层对电子商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以B2B电子商务基本模式为研究的对象,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的本地化模型。他以伊朗为研究实例,对每一层都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分析,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这个模型不仅关系到出口企业、进口企业还与海关、国家和区域的单一窗口有密切关系,他不并单独研究他们的电子商务问题,还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用跨境电子商务的各个场景、各个层面的研究论证,对这个模型进行了相应的验证。Marseden(2014)在食品的供应和消费及消费者的态度之间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食品安全涉及到生产、销售、加工到消费者消费的各个环节,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国外还有人对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Hollerin(2014)便探究了食品的质量而产生的成本,与个人激励之间的关系Kleain(2015)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指出,仅靠市场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不能保障食品的质量,还需要政府的强有力的干预。学者PaulTimuers(2008)提出,产品的信息、服务以及其价值,都可以在电子商务模式上反映出来;而ChriStopheer(2011)则认为,电子商务只是一种贸易模式,我们仅可以利用这种模式来经营,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利。Agent联机网络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食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将美国绝大部分的农场、牧场连结在一起,共同分享资源和信息,而且还能够促进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和食品的销售、流通。欧洲在这方面也进入到了实用化程度,利用卫星产生、传输的数据,可以有效的实现食品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生产、销售和管理。日本也为助推本国食品电子商务,制定了相关的农业信息化战略。2.国内文献综述刘娟(2015)撰文研究了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电子商务所发挥的作用。她分别从网络、交易成本、国际化理论及进入国际市场模式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使其与大型企业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这种对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的研究以及当前中小企业在国际化中的实践研究,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运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化,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有利于他们海外业务和市场的拓展。王外联(2015),对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进行了发展分析与展望。他特别强调了跨境电子商务本身具有的天然优势,一是便捷、即时,二是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不断进步的科技手段和日益完善的网络平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和绝佳的发展机遇。当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缺乏专业人才、支付方面的缺陷和漏洞及物流的滞后和不足等等,需要企业自身、物流发展完善和政府大力支持三个方面进一步改善,笔者也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建议。胡洋、王组强(2015)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他们以我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一一义乌为例,具体结合义乌的实际情况,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证明了跨境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贸易而言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它在有了一定的外贸基础、健康的实体经济和区位优势的前提下,更加显示出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李鑫(2009)在这方面的研究发现,食品的质量决定了消费者对其的购买量及消费者对它的消费态度,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消费者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余晨则(2011)认为,消费对食品质量的认可程度,是决定食品销售的重要方面。周皆红和姜历卿(2010),用因子分析法,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消费观念和对食品质量的选择,进行了模型化、实证性的分析。有些学者则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了食品质量问题分析,这些人的研究着重从根源一一食品的生产寻找问题,并指出,生产对食品的质量起着决定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要想解决食品质量这个问题,根本上是要解决生产的问题。李萍英(2012)通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肯定了我国食品质量有所改善和提升的同时,也指出了仍然存在的严峻问题,一些食品质量的最基本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她运用SCP分析法,及其应用产业组织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户在经营状态中的隐性状态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和基础,提出了改变这种隐性行为的做法。彭建坊(2012)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对食品源头的管理,是决定食品质量的根本。因此,要对源头农户和与其相关的各个因素,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控,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食品的质量安全。(四)研究内容随着跨境电商的逐步发展,进口食品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介绍了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随后以进口儿童食品为例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跨境电商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与这些问题来提出解决策略以及相关的监管建议。二、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概述(一)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的模式1.保税进口加海外直邮模式跨境电商保税直邮模式是指跨境电商提前备货到保税仓,在电商平台客户下单之后,在保税仓对货物进行打包并推送相关的订单信息以及收件人的身份证信息到海关进行清关。然后直接给客户进行发货。相对于海外直邮进口,保税仓直邮模式省去了国外段的时间,在时效上要快很多,也减少了货物破损的几率。同时,因为是批量运回国内的,所以运输成本要低,所以产品的价格理论上是要更优惠的。2.直营模式该种平台上的卖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买手,模式是C2C,另一类是商户,模式就是M2C。它帮助国外的零售产业跟中国消费者对接,就是海外零售商应该直销给中国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应该直购,中间的物流是直邮。(二)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1.跨境电商进口食品质量监管主体我国对进出口食品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的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它负责检查并评估进出口食品的安全,并对需要再次审查的产品进行二次检查。2.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当前,在跨境电商食品中,我国没有对进口的食品建立严格、系统的卫生标准,虽然在食品安全的标准上国家制定的有一千八百多项,行业规定的有两千九百多项,强制执行的有六百余项,但这些对进口的食品质量却有很少的针对性,也就是说与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不一致、不统一,不能很好的保证进口食品的质量。再就是我国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远低于国际要求的食品安全标准,特别是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大大超过国际食品的安全标准,并且农药残留也非常严重,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三、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一)监管制度滞后出口电子商务交易也存在一定未知因素,特别是对于虚假信息,权益纠纷问题,售后服务,食品质量低下问题等,要想确保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就需要不断完善我国食品出口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关于电子产品税收管理还存在一定缺陷,管理制度非常片面,无法真正科学有效进行管理,这些都是制约我国食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发展。其次,我国对于食品的监管力度较小,岗位责任与制度不明确,最终导致监管人的工作能力无法胜任工作,频频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我国食品在交易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与体系,虽然我国一些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制定并完善了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执行时力度不高,实用性较差。我国对于食品质量检验部门与国际检验部门差距较大,特别是对于农作物中遗留的农药,化肥,有机物,重金属等危害物质,我国农作物检测部门当前的检测技术无法有效检测,这滋生了我国利用农药产品谋取经济利益的商家,并且当前的监管部位不到位,导致许多生产商在食品检测报告上作假,出现虚假报表等现象,这些都是大大降低我国出口食品质量的原因。其次,当前我国食品出口的商贩大多都是零散户,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销售的过程中农户与经营商之间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出现问题,很(二)尚未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纵观当下世界发达国家的信息追溯体系的追溯性较强:世界上欧盟是首个发展农业追溯体系地区的组织,组织内所有国家都必须服从全肉畜产品追溯制度。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凡是标记了白色纸标签,以及肉类产品都需要登记国内生产地址,加工材料,包装加工材料等相关信息,预防出现事故之后找不到责任人现象的发生。从国际来看,美国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在交易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畜禽标识组织,按照国际上疫情的风险状况,确保发生事件之后,在两天之内可以追查到需要担负责任的企业,并且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针对食品安全出台了“食品安全跟踪”规定,相关动物个体都在转移之前在网上公开分布相关信息,从而确保信息追溯的流畅性。日本为了一直疯牛病的扩散,在加工相关食品时必须对每个畜禽采集DNA,具体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与我国相伴,日本技术追踪技术较强,在任何一个日本超市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查看食品的相关信息。以数据为基础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数据信息系统,目前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己经具备了成熟的经验,特别是美国的NAISNLIS,澳大利亚国家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都是由国家统一进行管理,分析与使用,以案例来保障系统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有对于食品追溯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这些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所有动物都有明确的标签信息说明,欧盟等相关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律,2005年欧盟出口所有水果蔬菜,牛肉产品等都可以信息追溯,日本也将进口牛肉回溯到法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信息追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食品信息追溯系统建设起步晚,没有一定的经验。目前,我国食品信息追溯系统的现状如下:第一,我国对于食品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并且法律的片面性决定了出现利益纠纷时,无法追查得到相关责任人,从而造成了相关监管资源的浪费与没有意义的劳动,其次,我国构建信息追溯系统通常以省为单位,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过程中法案,追踪效率低,信息收集与协调性差。比如,已经有超过100多个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全球编码标识,可以开展组织,标准,系统,解决方法与服务,但是中国只使用其一部分,并且跟踪技术也非常落后。目前发达国家的跟踪技术较为先进,特别是射频识别(RFID)、DNA、磁卡技术,卫星定位,而我国目前使用的信息跟踪技术及较为落后,可行度不高,我国偏远地区农村或偏僻地区不管是技术还是资金设备都远远落后,无法像欧盟与美国一样对食品进行标记,这些都是我国当前食品信息追溯效率低的原因。总体来说,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还需要完善。张宁(2015)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存在许多漏洞,特别是不规范的编码,信息平台不完善,信息透明性难以得到保障。王风云(2008)等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食品质量体系趋于成熟还需要四步,首先,健全相关法律制定,确保法律制定的执行,第二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相关经验与技术,第三,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此信息平台应该由第三方负责,最后,消费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认识到自身监督对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促进作用。(三)缺少供应链各方安全责任共担机制相关的完整的冷链囊括的冷冻加工、冷冻存储、相关运输与送货、冷冻营销主要环节。相关联的所有环节都要保证食品整体环境是低温适宜中从而实现其质量、降低环节损耗。但是如今总结可知,国内的自助仓储、运输、配送等自身产业链的综合物流性质的企业极度缺乏,相关的服务性质单一,更提不上规模,服务区域局限性很大,跨区域系统化的完整链条还未构成。再者有,不论哪个环节、或者说哪一家公司的管控功能不规范最后将会影响产品最终的品质。例如有,贮藏环节涉及到的食业在常见的常温装卸过程消耗时间问题;运输过程的配送环节某食业使用了保温车取代了制冷车;营销过程管控中一些公司冷柜温度处于省电高温环境,影响相关的产品的品质和最终保质期。纵观产业发展史,新鲜水果、蔬菜等食品作为国内的重要的出口品类,总体上包装过于简单粗糙、其中的保鲜措施不够先进,造成了每年上万吨腐烂,浪费,形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一些公司进口国内食品进行重新包装,打进差异化的市场,就会取得远远高于进口价的卖价。这个问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更加凸显了,国外相关的食品不断地涌入国内市场,不断削弱我国竞争力。国内食品冷藏运输一般使用公路和铁路运输,同时,冷藏运输和冷藏保温汽车极度缺乏,铁路冷藏运输中通常使用陈旧的速冻车皮,没有相关规范的保鲜冷藏车箱。装车环节更是露天场所操作,这些环节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食品采用常规的货车装运,目前,较好的也仅仅是外面盖一层塑料布等。原有的硬件设备过于的陈旧,分布不合理,没有能力确保食品流通控制体系来完成低温保障,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损耗。一方面,相关的食品冷链物流管控体系欠缺,制度化不完善,相关的管理人员等薄弱,整体的能力素质欠缺,再有就是存在地方机构性不合理,职能不完善,缺乏经费和硬件设施,存在有适应能力很弱。另一方面,国内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条文还不够健全,操作规程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同时,缺乏相关技术操作规范;相关的部门食品保质期控制、相关的外包装问题检查控制不够,还存在对违规公司的处罚欠缺,以及社会监管还是不够完善。(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难以实施我国食品相关的法律影响着我国农业与世界的接轨程度,我国当下食品相关的法律急需完善,特别是食品网上销售这,我国食品与国际平均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当前跨境食品电子销售的改革的重点是食品的质量与产业链的完整性。通过对当下我国食品质量检测发现,我国食品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并且还有残留。在应对国际食品技术贸易壁垒时,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无法顺利出口。并且,食品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销售额,这会促使我国高端消费者购买国外食品。目前,我国食品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出口电子商务质量检测以及标准问题是重点需要攻克的难题,其次,我国出口电子商务食品没有品牌意识。四、加强跨境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一)转变跨境进口食品监管制度完善法理法规体系,让食品安全问题追责有法可依,并促成更多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和出台,积极引导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指标的出台,将过去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落后标准淘汰,重新制定并完善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此外,为了让相关制度以及安全体系能够顺利落实,还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大力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对相关监管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技能培训。政府需要对相关工作投入一定的资金,并由政府牵头,积极鼓励企业采纳最新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以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征信体系的发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跨境电商自然也面临着信用缺失的问题,导致市场的参与主体良莠不齐,质量不合格产品流程境外,影响我国食品整体的声誉。而进口的跨境食品也出在以次充好的情况,部分国内买家在收到质量不合格的跨境食品之后,对跨境食品电商失去了信任。因此,在未来信用体系的建设终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壮大,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时代,在商家进行交易谈判、筛选、货运、支付、售卖以及售后等各个环节,商家的信用将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为了有效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国家需要强化建立国家、行业、个人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引入科学合理的征信体系,让每个商家都能够在信用透明的氛围中合理选择交易对象,从而促进整个电子商务圈的稳定、健康和长久发展。(二)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食品质量追溯体系起源于欧盟,2000年,欧盟为了防御“疯牛病”出台法令,要求在欧盟及各成员国务必建立牛肉产品溯源系统;2002年,欧盟进一步规定,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唯有完全具备可追溯效力的食品,才能在欧盟各国上市销售或进口到欧盟各国市场。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使得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前世今生”可查可知,既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放心,也更便于食品安全监管。然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尽管我国法律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的主体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但在我国社会诚信度还不高的现实环境下,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此主动性不够、可信度也还存疑。因此,要解决食品溯源中的这些问题,确保追溯体系中信息的准确与完整,需要积极进行监管,并在“食品溯源平台”的管理上下功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制度食品安全溯源,食品安全溯源系统,食品二维码溯源系统,食品可溯源系统,食品追溯系统开发。(三)建立跨境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目前,随着社会以及消费市场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等级的划分也越来越趋于细致化和多层次化,在此背景下,为了让食品质量安全的判定和管理更科学,有必要着手强化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国家对此应当予以大力支持,并且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差异化的标准,并在一些重要的食品生产地区,设立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从而保证高质量食品的生产。此外,要尽快调整和优化农民合作社内部的管理结构和模式,并坚持按照标准进行高端、中端、低端食品的生产,从而让不同质量安全等级的食品均能够符合相应的标准,从而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以及质量安全层次的市场需求。为了尽快构建和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国家可以通过发放食品生产补助贷款、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刺激农民和农产的生产和运输积极性,从而让相关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能够被广泛接纳和认可。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提升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能力,以尽快完善国内食品质量保障体系,并尽快实现向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靠近,以提升国内食品市场整体的安全质量水平。(四)在政策上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完善跨境电商的发展归根结底要着眼于境内境外,促进并形成全球化统一的大市场,而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相对于跨境电商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信用信誉体系建立,只有落实了政策,完善了体系,才能为跨境电商的实质性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法律法规是约束跨境电商企业、消费者及其他市场参与者行为的有效保障,进而保证跨境电商物流市场的良性发展。海关总署、国税、检验检疫局应在政府的协调下制订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对相关跨境电商物流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货物的通关出口检验时间护以缩短,必要时可给予一定程度的返税扶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物流企业加入到跨境市场。关税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成本组成,也是一国重要的贸易政策工具。关税的制定不外乎两个出发点,一是怎样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的利益,二是如何尽可能地提高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关税税率的制定则是在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平衡,求得社会总体净福利水平的最大化,达到最佳关税率。针对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情况,不同国家也展现出不同的关税取向,对于跨境电商发展的强势国家而言,最好的情况是将关税税率降到最低,从而为本国优势企业进入他国市场扫除障碍,充分地发挥本国的竞争优势,这方面的代表是美国,一直在国际社会大力宣扬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免关税政策,与之相对应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对弱势的国家,则对免关税政策心存芥蒂,不敢贸然放弃关税这一重要的贸易工具,防止发达国家对本国企业造成压倒性优势,这方面的代表是欧盟,坚持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征收与传统商品同等的关税,而理由是不对传统产业构成不平等的竞争优势。不同的立法出发点是每个国家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国际贸易中各自的相对优势决定的,我国目前相比于美国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先进国家来说仍是待发展的后起国家,因此我国在关税上也沿用对传统贸易适用的关税税率及相关规定,这也是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和贸易相对优势决定的。国内税收则是构成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税负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成本项目,对一国的出口商品的相对竞争力有着较明显的影响。税负的不同将深刻地影响一国产品的相对成本,甚至影响要素的聚集,税负过高将影响一国的成本吸引力,尤其在开放型经济体系之下,竞争力劣势将引发资本要素向成本低洼地带流动、集聚,也就是对跨境电子商务采取更为宽容和友好的税收的国家或地区,从而影响国际分工,改变一国在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与地位。当政府发现税收政策会产生的影响之后,将会灵活运用税收工具来保护境内企业,同时抵制国外企业,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方面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差别化税收政策和歧视性税率。发达国家为减轻境内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负担,竭尽所能减免税费,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企业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则采用严刑峻法打击个别企业借用电子商务的名义骗取税法提供的税收优惠,确保法律优惠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企业。我国一方面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尚未出台专门的税收优惠的法律,也没有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实行特定的税收体系,目前在总体上仍然沿用传统的税收法律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约束,这一方面在行业的初创期不利于企业的利润积累,另一方面是否在国际竞争中会增加我国企业额外的成本负担,也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1]李娜.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8):178.[2]李淑燕.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8,(01):62-67.[3]钟少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探讨[J].中国市场,2018,(09):86+96.[4]张豪.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8):106-107.[5]魏蒙,王颖纯.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8,(09):100-10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