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1.gif)
![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2.gif)
![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3.gif)
![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4.gif)
![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62069099e7cc6ff6197032acd972f91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寿命是反映该国或地区社会生活质量和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期望寿命的高低一方面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卫生医疗水平的制约[1],另一方面受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社会、甚至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制约[2]。2010年,中国卫生部提出了“健康中国2020”的战略规划,对我国居民的期望寿命提出了进一步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期望寿命达到77岁。如何进一步提高期望寿命,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国城市居民的期望寿命,近年上升显著,北京、上海、广州等发展较快的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已位居世界高期望寿命水平城市之列。对于中国城市来说,如何在高期望寿命下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提升空间在哪里是一个新的挑战。本研究从中国城市居民的期望寿命入手,了解2005—2010年间期望寿命的发展趋势,并采用分解法对期望寿命进行年龄别和病因别的分解,量化不同年龄和不同病因对于期望寿命提升或下降所起的作用,以期对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进一步提升策略提供依据。年龄限制:影响因素中不同年龄人群的死亡率差异数据来源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数据和死因分析数据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3]。根据年龄别死亡率数据绘制寿命表,计算2005—2010年各年龄段的期望寿命。本研究共分析了33种疾病的死因及不同时期期望寿命的差异。本研究使用的是国家公布的数据,故不涉及伦理学相关要求。统计分析期望寿命是年龄别死亡率的综合表现,因此任意两个人群(如男女两性)期望寿命的差异也就是特定年龄下死亡率差异的方程表达。对于每个年龄组,我们采用Arriaga法[4]将期望寿命的变化(总效应)分解成3个部分: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和交互作用,同时将间隔5岁为一个年龄组,利用不同年龄的总效应具有可加性,分析不同年龄人群对于不同时期期望寿命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来预测总的出生期望寿命的年龄差异中,多大程度是由于年龄别死亡率的差异导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交互效应:总效应:l和T是寿命表函数,x是初始年龄,i是组间间隔年龄,a是计算寿命表的初始年龄(0岁时计算寿命表,则a=0),iex是组内平均余命,t是观察比较n年变化时的起始年份,iCSx为x+i岁时尚存人数的变化量。85岁以上年龄组只受死亡变化的直接因素影响。另外,每个年龄组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死因的影响,假设在任意一个年龄组任意死因对于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都等同于任意死因对于年龄别总死亡率变化的影响。死因别对于不同时期x年龄到x+n年龄死亡差异的影响估计公式[5]:npxi,t+n指在t+n时期,由x到x+n年龄间,由病因i导致的死亡率,npxi,t指在t时期x到x+n年龄间,由病因i导致的死亡率,nrxt+n指在t+n时期x到x+n年龄间全死因总死亡率,nrxt指在t+n时期x到x+n年龄间全死因总死亡率。每个死因对于在不同时间下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也是该死因在该时间段开始和结束时影响的差异,甚至在某个因素造成的特定死亡在不同时期都呈现下降趋势时,下降的差异率也将改变期望寿命的总差异。社区期望寿命的变化特征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趋势图1显示了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发展趋势。由图可见,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的期望寿命不断上升,2005年为76.57岁,2008年达到峰值80.03岁,之后稍下降,2010年为78.09岁。按照期望寿命的趋势图,我们将2005—2010年分成2个阶段:2005—2008年,期望寿命上升阶段;2008—2010年,期望寿命下降阶段。2005—2010年中国城市死亡率近年中国城市居民的死因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性疾病是导致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且死亡率逐年提高。2005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227.93/10万,2010年上升为268.4/10万。循环系统疾病中,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导致的死亡率最高,且死亡率逐年上升。恶性肿瘤是导致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05年死亡率为124.86/10万,2008年快速上升为166.97/10万,2010年稍下降为162.87/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肺癌死亡率的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31.44/10万快速增长为2008年48.25/10万。另外,肝癌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2005年为25.17/10万,2008年下降为22.36/10万,2010年稍上升为24.76/10万。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中传染病的死亡率维持在6.21/10万~6.76/10万。其中呼吸道结核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2005年为2.84/10万,2008年下降为1.48/10万,2010年稍上升,为2.32/10万。艾滋病的死亡率逐年上升,2005年0.04/10万,2010年为0.29/10万。年龄别期望寿命分解2005—2006年期望寿命的快速提高(1.92岁)主要归功于55~85岁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图2)。其中70~75岁居民提高了0.5岁,在所有年龄组中提升最高。2005—2006年,0~10岁年龄组的期望寿命增值为负值,尤其是0~1岁婴幼儿的期望寿命有明显的下降。2006—2007年,期望寿命小幅增长0.5岁,主要是70~85岁年龄组的增长所致;2007—2008年,期望寿命增长1.04岁,主要是80岁以上老年人组的增长所致,尤其是85岁以上的老年人,期望寿命增长了0.24岁(近20%)。2008年开始,期望寿命出现下降趋势。2008—2009年,期望寿命下降0.49岁,主要是80岁以上,尤其是85岁以上老年人的期望寿命下降所致;2009—2010年,期望寿命下降1.45岁,除了5~15岁青少年的期望寿命稍有上升外,其余年龄组的期望寿命均下降,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期望寿命下降幅度最大(0.78岁)。从2007年开始,无论期望寿命总体上升还是下降,60~80岁组的作用稳定,图2中呈直线状。病因别期望寿命分解期望寿命的病因别分解显示(图3):2005—2008年,期望寿命快速增长,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等外部原因对于期望寿命作用的快速增加;2008—2010年,期望寿命下降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的作用。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的作用循环系统疾病中,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较大。2005—2008年期望寿命上升阶段,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作用分别为1.07岁和0.74岁,占84.19%。从年龄别作用来看,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各年龄组别的作用都类似,各条年龄别的曲线都类似。期望寿命上升阶段,主要为55~85岁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上升作用所致;期望寿命下降阶段,主要是80岁以上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下降作用所致。一般而言,脑血管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上升作用更明显,其作用曲线都较心脏病的高,除了8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下降作用更大(图4)。呼吸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的作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最大(图5)。2005—2008年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为增加0.71岁,主要是65岁以上老年人对于期望寿命增加的作用,占88.73%;2008—2010年期望寿命下降阶段,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为减少0.07岁,主要是80岁以上年龄组对于期望寿命的下降作用,占80%。肺炎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始终为负作用,在期望寿命下降阶段的负作用更显著。从肺炎年龄别作用来看,主要是5岁以下年龄组及75岁以上老年人的负作用结果,占80%以上。肿瘤对期望寿命的作用肿瘤疾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主要是肝癌的作用(图6)。2005—2008年,肝癌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为增加0.27岁,2008—2010年,肝癌的作用为减少0.08岁。从肝癌的年龄别作用来看,肝癌对于期望寿命的年龄别作用曲线呈现明显峰状,从25岁开始不断上升,65岁时达到最高峰,增加0.038岁,之后逐渐减低,肝癌对于35~75岁年龄组期望寿命的作用起主导作用,占77.78%。肺癌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始终为负作用。从年龄别作用来看,期望寿命上升阶段,除35~55岁为正作用外,其余年龄组均为负作用,70岁以上年龄组的负作用起了主导作用;期望寿命下降阶段,55~70岁以及80岁以上年龄组的负作用起了主导作用。传染病对期望寿命的作用传染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主要是呼吸道结核的作用(图7)。2005—2008年呼吸道结核的作用为增加0.05岁,2008—2010年的作用为减少0.02岁。呼吸道结核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随年龄不同而异,0~30岁对于期望寿命的正作用较弱,从30岁开始作用不断加强,75~80岁出现一个高峰。55~70岁年龄组的正作用对于期望寿命的上升作用最大。呼吸道结核对于期望寿命下降(2008—2010年)的作用随年龄变化不明显。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对期望寿命的作用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对于期望寿命也存在一定的作用(图8)。2005—2008年该作用为增加0.64岁,2008—2010年为减少0.24岁,其中主要是交通意外、溺死的作用。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对于期望寿命的增加的作用随时间变化而异,1岁以下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为负作用,1~80岁作用都存在,并在15岁时出现一个小高峰,作用增加0.03岁,35岁和75岁各有一个高峰,作用均增加0.05岁;外部因素对于期望寿命的下降作用随时间变化不大,作用在-0.001岁以内。危险因子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期望寿命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6-8]。期望寿命可以反映出国家或城市人群的健康状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发布《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根据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和人均GDP3个指标来计算人类发展指数,对各国进行评估。我们研究发现近5年来,影响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期望寿命与死亡率密切相关[9-11],期望寿命是根据各个年龄死亡率计算出来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综合表达各个年龄的死亡率水平,而期望寿命并不只受死亡率的影响。我们对期望寿命进行了病因别的分解,以期了解何种病因是影响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我们发现对于期望寿命的上升,起主导作用的是循环系统疾病,62%的期望寿命增长是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的作用。这一结果与许多其他国家城市,包括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台湾等的发现一致[12-16]。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循环系统疾病中,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对于期望寿命的增减作用较大,占84.19%。年龄别分析显示,55~85岁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控制对于期望寿命的上升作用起主导作用。另外,年龄别曲线中我们发现,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各条年龄别曲线都类似,说明各个年龄组别的作用都类似,也提示这两种疾病有类似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可能增加脑血管病危险的因素有高血脂、肥胖、吸烟等。我国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为6.6‰,而随着危险因子数量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例如,对于一个55岁以上、吸烟同时合并肥胖和高血压的成年人,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很高,如果再发生糖尿病,则危险性进一步升高。具有多种危险因子的人并不一定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遗传的易感性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就发病的概率来说,具有多种危险因子的人群发生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0倍以上。另外,目前在中国,尤其是在城市中,各种生活、生存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采用不健康生活方式,危险因子逐渐积累。比如,开始只是不良饮食习惯造成肥胖,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由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肥胖的发生率在不断升高,尤其是儿童肥胖,一些年轻人因为肥胖在30岁以前即出现高血压,同时已经合并不同程度的血脂和血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的累积、发病的增加必定带来死亡率的不断上升,影响期望寿命。相反,如果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大力宣传戒烟,减少肥胖,采用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将有助于期望寿命的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是影响中国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而对于期望寿命的增加,恶性肿瘤的作用仅为8%,说明恶性肿瘤虽然有较高的死亡率,但是其对于期望寿命的影响却并不与其高死亡率成正相关。期望寿命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恶性肿瘤是一类多病因、多效应、多阶段和多基因致病的疾病,病因学研究比较困难。近30年来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对一些常见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个人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肥胖等,环境有害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我们发现肿瘤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主要是肝癌的作用,35~75岁年龄组肝癌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起主导作用,占77.78%。我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地区,全世界约55%的肝癌病例发生在我国。我国肝癌的危险因素有病毒性肝炎、进食黄曲霉菌及其霉素污染的食物、水源污染、饮酒、遗传因素等。对35岁以上重点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干预措施,能进一步提高人群的期望寿命。我们发现在所有的肿瘤疾病中,肺癌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始终为负作用。从年龄别来看,35~55岁的肺癌死亡率下降对于期望寿命有一定的正作用,但70岁以上的肺癌死亡对于期望寿命的负作用起了主导作用。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及早、广泛实施戒烟等干预措施及对烟草的有效控制均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肺癌的发病,提高期望寿命。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期望寿命的第二大因素。我们发现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对于期望寿命的影响最大,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导致的死亡占88.73%。而肺炎对于期望寿命的作用始终为负作用,从年龄别来看,80%的负作用是由5岁以下年龄组和7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引起,这与肺炎的高发年龄相符,肺炎一般高发于5岁内婴幼儿及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是免疫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建议在这部分人群中接种肺炎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肺炎发病,降低影响期望寿命的负面因素。我国期望寿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儿童死亡率的下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母婴疾病。但是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提高,给我国尤其是城市带来了新的挑战,传染病已不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孩改姓名申请书
- 音乐与情绪模板
- 创意学习的力量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2X战略总结与展望
- 学生证申请书范文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高频考点1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彩蛋押题2
- 初级银行管理-银行专业初级《银行管理》预测试卷4
- 初级银行管理-2021年6月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银行管理》真题汇编
- 混凝土搅拌站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模版
- 苯板厂应急预案范本
-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 分管教学副校长开学工作讲话稿
- 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绿化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 控制器型式试验测试报告
- 2024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质课件
- 班级管理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课件(共28张ppt)
-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试题一及答案
- 名校介绍南京大学ppt
- 三聚氰胺 工艺过程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