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德正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_第1页
论朱德正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_第2页
论朱德正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_第3页
论朱德正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_第4页
论朱德正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朱德正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

明朝初年,朱镕基皇帝(1403-1424年统治,永乐年)是第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富庶,为“仁宣之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与他的“重农”思想是分不开的。本文就明成祖的“重农”思想及其实践试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第二,立足于“人”明成祖即位后,在治国方略上继承和发展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重农”思想。他认为“国以农为本”,重农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所在,也是国君立国的基础;同时又认为“人君一衣一食,皆取之于民”,所以作为君主务必要养民,而自己作为天子,有责任让农民丰衣足食。他说“古昔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朕为天子,诚使四海皆给足,虽不盛馔以乐侑食,未尝不乐”。而且“如斯民小康,朕之愿也”。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发展农业。流民稳定期对农业的贡献在他即位之初,因连年战争,导致江北地区的许多农民流离失所。这些流民的存在,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家赋税收入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使这些流民能够尽快地安定下来并尽力田亩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说“江北地广人稀,务农者少,皇考时尝遣人督民耕种,近因兵革蝗旱,人民流徙废业,今不及时劝民,使尽力农亩,将不免有失所者,来春宜早遣人督劝”。同时,他还下诏“从征将士掠民间子女者还其家”。他采取这些措施效果明显,在他即位初年,“户部奏今直隶、淮安及北平、永平、河间诸郡避兵流移复业者七万一千三百余户。”后来,北京地区流民复业的又有“十三万六百余户”。这些流民稳定下来对于开垦荒地,稳定社会秩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土地与人口分布不均的情况,他下令将“狭乡”之地的农民迁到“宽乡”。永乐元年三月,河南裕州官员上书说该州地广民稀,请于山西泽、潞等州县无田之家分丁耕种,成祖同意其要求。永乐十年正月,山东济宁同知潘叔正认为充州、东昌、定陶等县地广民稀,而青州、登州、莱州等地农民多无田地,应该“择丁多者分居就耕”,成祖同意其建议。此外,对于人稠地狭的山东安丘县农民,允许他们自愿迁往冀州枣强“占籍为民”。这对于促进农业资源和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同时,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尽快开展,明成祖还为遭受战争或自然灾害的农民提供生产所必须的农具、耕牛、种子等生产资料。对于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山东地区,“命宝源局铸农器,给山东被兵穷民”;对于北平、河南等地的贫困农民,明成祖“特命工部与直隶、凤阳、淮安等处以官牛给之”;永乐四年六月,户部上书说河南嵩、温等四县灾民缺种粮,成祖允许官府借贷给农民粮食共一千七百五十九石。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农民能够尽快地恢复生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军屯为主、民屯为辅明太祖在位时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屯田,而且效果明显。成祖即位后,继续实行屯田政策。这种屯田以军屯为主,民屯为辅。屯田分布于很广,如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福建、宁夏、浙江等地均有屯田。(1)继承和发展了军屯政策军屯作为一种有效的屯田方式曾为许多统治者所实施,一方面它使军队的粮食可以自给,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汉武帝时期军队就实行屯田,三国曹魏时期也进行过有组织、大规模的屯田。明初太祖更是积极实行这一政策。明成祖即位后,继承和发展了军屯政策。他认为“古者寓兵于农,兵食自足,无待转输。”所以“先帝立屯种用心甚至”,这也正是他实行军屯的原因所在。成祖时期以五军都督府来总摄天下屯政,屯田卫所“照例七分下屯”。军屯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和内地军事重镇,如广西、宁夏、辽东等地。如永乐三年,“以保定府等八府直隶京师卫所三十七,徙大宁都司都保定府,领卫所一十二各置屯田”。后来,成祖又打算在辽东扩大屯田,以绢换取朝鲜耕牛一万头,并下令将这些耕牛分给辽东各卫屯田。在屯田的过程中,戒于洪武后期“所司以征扰之,既违农时,岁鲜收获,以致储蓄不充,未免转运。”因此他要求“天下卫所凡屯田军士,自今不许擅差妨其农务,违者处以重法。”。这就保证了军屯可以顺利开展。(2)民屯县的实际变化除了军屯以外,明成祖还在内地实行民屯。主要是在河南、山东等内地。这些地方在“靖难之役”中受破坏较严重,为了尽快地恢复和稳定在这些地区的统治,明成祖采用了民屯的方式。事实证明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屯田地区的人口、土地和赋税的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我们以山东的武城县和莘县两县为例,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变化。(图一)(图二)如在武城县,从洪武二十四年到永乐十年,由522户,3032口增长到2470户,13788口,分别增长了3倍多和4倍多。萃县的户、口和夏税的数量虽然没有武城县增长的幅度大,但是也都是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他经费投入减免赋税是成祖时期经常采用的一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方法。明成祖曾对户部大臣说“田土荒芜皆缘人民凋耗所致,若复征其租赋,则凋耗愈甚,荒芜愈多矣。可并其岁额除之,但人民蕃息,则土地自辟,赋税自充矣”!。他即位后的第一道诏书就是下令减免赋税,“山东、北平、河南被兵州县,复徭役三年,未被兵者与凤阳、淮安,徐、滁、扬三州蠲租一年,余天下州县悉蠲今年田租之半。”永乐二年四月,“免顺天、永平、保定三府效顺民粮二十五万石”。明成祖减免赋税还包括对特产税的减免。如永乐四年九月,免除广西岁办白铅;同年,还下诏免除桑枣茶租税。同时,明成祖还注意不滥用民力他认为国家刚刚经历过战乱,民力未苏,应该给农民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永乐二年,工部侍郎赵毅请求开凿镇江运河,需要动用民工九十八万人。成祖认为“年来民困,轻其力植祸,岂不殆哉”,最后没有同意。永乐四年,顺天府老人三十余人前来谢忧免粮,明成祖告谕这些老人说“往昔连年军旅,北方之民供给劳困,朕未尝忘之。比岁农种如何,民稍复旧否?”,当他得知当地人民已经复业时又说“但念民力未复,恐重困之,今若等归,谕勉乡人子弟勤力务本”。除此之外,明成祖还要求不误农时,不允许损害庄稼。永乐十三年正月,行在户部上书说“漕运至者渐多,请发民置仓贮之”,成祖认为“东作将兴,不可役民,民失春种,则一岁之计废”。对于兴修水利工程,他也多要求在农闲之际开展。他还多次下令禁止损害庄稼。军队在行军过程中,如果有士兵践踏庄稼的,要以军法论处。参与积极性应对明成祖在位期间,自然灾害频繁。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明成祖采取的是积极应对的措施。正如明成祖自己说的那样,“每岁春初及农隙之时,敕郡县浚河渠,修筑圩岸坡池,捕蝗缘,遇有饥荒,即加赈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灾害的损失。1、永c,现实的中国道路成祖在位期间曾经对黄河进行大规模的治理。永乐三年,黄河在河南温县决口,决口长达四十丈,同时“济、涝二水交溢,淹民田四十余里”,明成祖下令修筑堤防。永乐四年,又命修筑阳武黄河决岸。永乐八年秋,黄河又在开封决口,“民被患者万四千余户,没田七千五百余顷。”明成祖派遣侍郎张信巡视,并且发民丁十万治理。到永乐九年七月,黄河才回复故道。永乐七年六月,顺天府固安县浑河决于贺家口,损坏庄稼,成祖命工部派官加以修筑。成祖不仅对内地的水利进行关注,而且还对于地处偏远的广东南海卫莲塘上下坡屯田堤岸给予关注,下令修筑。同时在水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夏原吉在治理松江水患时,采用了“挚淞入浏”的方法,由夏家浦导吴淞江入浏河,再出长江,以代替对吴淞江下游的疏浚整治。《明史河渠志》中的《直省水利》篇中记载永乐了元年、二年、三年、十一年、二十一年等数十年中所修筑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如修筑泰州河塘、应天新河圩岸等。这都说明成祖对于兴修水利事业是十分关注的。2、山东又发生东南角对于山东灾对于蝗灾,明成祖坚决主张给予捕杀。永乐六年六月,山东青州发生蝗灾,成祖派遣官员捕杀;永乐十一年五月,山东诸城等地发生蝗灾,他下令予以捕杀.并下诏说“蝗,苗蠹也,有司不能除,则亦民蠹”。永乐十一年九月,山东又发生蝗灾,由于有关官员坐视不问,所以蝗灾蔓延很快。成祖知道后,对于这些坐视蝗灾发生而不管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要求从今以后,“每岁春至惊蛰之时,即遣人巡视境内,但有害稼若蝗蝻之类,及初发即设法捕之,或虫蝗有遗种,亦须寻究尽除。”。理论上,特征规定为“民”即救民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农民,明成祖总是给予积极赈济。他曾经对侍臣说“朕宫中丙夜坐阅图籍,何郡罹饥荒,何郡迫边鄙,旦与群臣计议行之。河南数处蝗旱,肤用不宁,使者省视,不绝于道”。他认为水旱不可避免,因此主张通过“广储积”,设立义仓等办法来“备民之急”。永乐二年,苏州、湖州发生水灾,他派遣少师姚广孝前往赈灾。成祖说“人君一衣一食,皆取之于民。民穷,君岂可不恤!君,父也;民,子也,为子当孝,为父当慈,各尽其道。”永乐三年,命户部尚书夏原吉,都察院金都御史、通政司左通政赵居任,大理少卿袁复前往娠济苏、淞、嘉、湖饥民时说“四郡之民,频年厄于水患,今旧谷己磐,新苗未成,老稚嗷嗷,朕与卿等能独饱乎?”他还认为受灾之民“朝不保夕”,救灾“譬之赴救水火”,“当速往毋缓”。对于有饥民饿死之事,他能认识到是“朕任用匪人之过”。因为他能体恤农民之疾苦,所以在发放粮食赈灾时,他能够放宽标准。永乐三年,淮安、邳州发生饥荒,地方官请求发放三个月的口粮九干石加以赈济。成祖说“秋成之期尚远,若止给三月,犹不免于馁死,国家于惠民,岂可为旦夕计”,因此特命户部“倍其数给之”。因此,《明史》中称赞他即位以后“水旱朝告夕赈,无有雍■”,后人也评价“故明代之灾荒救济,太祖、成祖、仁宣二宗确能具己饥己溺之精神。”这些评价还是比较恰当的。(二)严饰律令,存罪罪罚明成祖还对官员进行重农教育,以防庸官害农。首先,成祖从思想上对官员不断进行教育,使他们知道为农之艰难,知道体恤农民。他说“朝廷设官分职,本以治民,治民之道,在于安养之而己”。他还认为“守令,民之师率”,如果官员的任用不当,则“民受其殃”。他常对身边官员说“天下疾苦,朕恐尔曹未之悉也”。永乐二年四月,他下诏敕谕文武群臣说“今天下虽安,民未苏息,而郡县豪猾,遇有征徭,并缘为奸,细民不胜,盗贼滋起,尔等悉心政务,去除民蠢,毋横敛一钱,毋妄兴一役,存恤军民,劝课农桑,慎固对守,辑宁邦国,臻于至理,以称朕闵念元元之意”。其次,健全政府机制,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力度。一方面,明成祖加强了监察力度。永乐元年二月,他派遣监察御史分巡各布政司,视察民间疾苦,并说“尔等为朝廷耳目,其往用心咨访,但水旱灾伤之处有司不言者,悉具奏来”。永乐十一年九月,明成祖下诏规定郡县官每年开春都要巡视境内,劝课农桑,并形成制度。永乐十三年,他又派遣监察御史吴文等人分巡天下,考察吏治得失及民间疾苦。同时,明成祖还令吏部选择“知恤民”的郡县官员到六科办事,对其所辖的郡县进行监督。同时,还实行官员“责任追究制”。对有灾情不上报的府州县官.“悉罪之”,而且“若布政、按察司失于提督,同罪”。另一方面,明成祖多次严饰律令,对于害民之官严加惩处。永乐元年,河南发生饥荒,地方官员隐匿灾情不报。成祖知道后下令对隐匿灾害的有关人员进行逮治,并敕谕都察院“凡灾伤不以实闻者,罪之”。永乐十年正月,山西稷山、河津等县发生饥荒,其布政司守令不上报,因此被“悉械之京师论罪”。同年六月,明成祖又敕谕户部“凡郡邑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永乐十一年,谕通政使、礼科给事中“凡有觐官境内灾伤不以闻,为他人所奏者,罪之”。同时,对于兴农有功的官员加以奖励。永乐三年五月,宁夏总兵何福由于屯田积谷最多,“敕奖之”!。再次,明成祖能拒纳“祥瑞”,以务实的态度看待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成祖在位期间,经常有臣子进献玄兔、瑞麦、嘉禾等物以鼓吹盛世。明成祖对于这样的事多加以斥责。并认为“谀佞非治世之风也”。永乐元年,巡按福建监察御史赵及布政司、按察司的有关官员因为柏树开花而上奏庆贺,以为祥瑞。明成祖“赐敕切贵之”,并说“朕主宰天下,于生民休戚未能遍之,故委尔等镇抚藩方,以固安辑,而乃肆志安逸于军民疾苦一毫不言,而今言柏花为瑞,夫时和岁登,物无疵,生民足食,四夷顺安,此国家之瑞也。尔等验之人事,岁果丰登,民果给足乎?树木之花,世所常有,何益于国,何利于民。”最后警告说“若复为欺阁,虽幸免不可得矣”。永乐七年,山西代州繁峙县进献“嘉禾”二百七十九本,行在礼部尚书赵羽工奏应上表庆贺。成祖说“朕奉天子民,正愿天降丰年,使四海之人皆足。今苏、松水患未息,近保定,安、肃、处州,丽水皆雨雹,浑河决于固安,伤禾稼,且四方之广尚有未尽闻者,不闻群臣一言及强灾之道,而喋喋于贺嘉禾,谓祯祥圣德所致,夫灾异非联所致乎?尔等助联修德行政也,非所欲闻也。”这表明明成祖能以务实的态度来看待农民的生活水平,不盲目自满。这种态度对于封建时代的一个皇帝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一朝吏治的清明与否,更关系国家的兴亡。最后,对诸王也加强管束,以防其扰农、害农。永乐元年,他赐书谕秦王尚炳,本想让其“出居外郡”,但由于“今四方来奏水旱蝗蝻,道歹堇相望”,而且修建王府要耗费大量的财力、民力,所以让他在封国先等候一二年,然后再遣行。同时,“其所修居室即日停罢”。永乐三年,被分封到洛阳的周王朱木肃认为只要修葺旧有的王府就可以居住,不必另建新居,以免劳民伤财,成祖“嘉其言,遂罢洛阳之役”。永乐三年三月,成祖认为赵王高燧年少,不知道“稼穑之难”,所受的禄米开支没有节制,因此他“命户部止给三百,钞千锭”。此外,还须指出的重要一点是明成祖尤其注意对皇太子、皇太孙的教育,使他们也要“重农”。永乐元年十一月,亲自告谕世子要“兴督农功”。永乐六年,成祖命太子太师、淇国公丘福,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蹇义等官员辅导皇太孙,并赐谕说“太祖高皇帝之大经大法,凡创业守成之难,生民稼稿之事,朝夕讲论,以涵养本源,恢弘智量,充具大盛之器,以为宗社生民之福。”永乐八年,明成祖为了教育皇太孙,亲自制定了《务本训》,想让其知道稼穑之艰难。在外出巡视的时候,成祖也让他随身侍行,“使历观民情风俗及四野农桑勤劳之事,而知国用皆出于此。”永乐十二年,成祖在阅武闲暇之际对侍奉在身边的皇太孙说“前代帝王多有生长深宫,狃于富贵安逸,不通古今,不识民难”,皇太孙叩头说“圣训不敢不勉也”。永乐十五年七月,明成祖将《务本训》赐给皇太子,说“朕以教太孙,今录赐汝”。同时将书再一次赐给皇太孙,并赐敕说“尔将嗣有宗社人民之寄,今闲暇宜与儒臣讲明而服膺之,庶几克称他日太平之望”。永乐十九年,皇太子巡视路过山东邹县,遇到饥民,就命令山东布政使发粮赈济百姓。成祖知道后大加赞扬,说“善!昔范仲淹之子,犹能举麦舟济其父之故旧,况百姓固吾赤子乎!”明成祖的这种思想教育效果明显,皇太子也逐渐的能够按照成祖的意愿行事。永乐二十一年五月,“皇太子免扬州、广平、顺德、河南、湖广累岁水灾逋赋十八万六千三百四十二有奇”;同年八月,“皇太子蠲两京、山东郡县被灾田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皇太子免南、北直隶,山东、河南郡县水灾粮刍共六十万有奇”。后人评价他“恤邹县之荒,而赐钞辍食,则幽风农事之规也”。以致到宣宗即位以后,他仍然能够“法祖重农,赈荒惩贪”。这对以后“仁宣之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三)明清复合重农思想形成的原因明成祖的重农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永乐二十二年间,“税粮总入达691,312,600石,平均岁入超过三千三百万石,而且总的趋势是增长的。这是有明一代的颠峰时期。”特别是在富庶的江南地区,每年都要运送大量的粮食到北方。首先是运往北京的粮食。如永乐十三年,漕河疏通,“初运二百石,寝至五百万石,国用以饶”。永乐十六年,“运粮六十四万六千五百三十石于北京。”同年,“令浙江、湖广、江西并苏松常镇等处税粮除存留及起运南京外,余粮坐拨一百五十万石,零粮里人户自备船只运赴北京、通州、河西务等处上仓。”除了运往北京外,还往边地转输大量的粮食。永乐十三年,“发山东、河南及凤阳、淮安、徐、邳等处民丁十五万运粮至宣府。”如海运赴辽东粮食,“永乐六年六十五万石有奇。十二年,北京五十万由卫河、通州,四十万由海。十六年,会通河运四百六十万有奇。”为了储存和转运粮食,明政府修建了许多的粮仓。明初在淮安、徐州、济宁、临清、德州等地设置粮仓储存粮食;永乐七年,设置北京金吾左右,羽林前,常山左右中、宽河、会州、大宁前中、富峪、蔚州共三十七卫的仓库及锦衣中、怀来守御二千户所仓库。永乐十六年,又增加通州卫通济仓。后人对于这一时期的富庶曾说“永乐初年,承废弛之后,府库空虚,一时赐赉功臣,大封亲藩,而又招集诸儒编辑大典,未几而有安南之役,有营建京兆宫殿之役,费以万万计。而户臣夏原吉殚力经营,未尝告之”。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明成祖是“重农”的,但是明成祖“重农”思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受中国儒家传统的重农思想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儒家思想中包含着重视农业的传统,先秦时期从孟子的“薄税敛”,到荀子的“强本”、“务本”主张。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历代的统治者。从西汉的“文景之治”到东汉的“光武中兴”,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这些有作为的皇帝无不是遵循“重农”这一思想的。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对农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农民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他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封建社会的繁荣景象。这对尊儒的明成祖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明成祖曾经说过“朕用儒道治天下”,而重农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一部分,对于稳定他的统治有重要的作用,当然会被他重视。第二,继承了和发展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重农思想从明成祖的重农措施来看,这是太祖朱元璋重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朱元璋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如把土地和流民相结合,大兴屯田,减轻赋税和徭役,兴修水利,不误农时等。明成祖取得政权后,恢复了太祖朱元璋的这些重农措施,他自己曾经也说过“即位之初,一遵皇考成宪”,并对侍臣说:“我朝大经大法,皆太祖皇帝所立,以传子孙。”因此“今朕当守成之日,正安养生息之时”。他在此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并传给他自己的子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来“仁宣之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仁宣之治,非高成不开”。这种说法是颇有见地的。明成祖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采取重农措施来稳定社会,从而巩固了统治,成为明朝比较有作为的一位君主。第三,这也是当时的客观条件决定的明成祖即位之初,虽然以前有洪武年间的休养生息,但是由于刚刚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国家还没有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他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仍然很严峻。如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社会不稳定等;同时他的政权是从自己的侄儿手中“夺”来的,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为了使自己的政权能更快的巩固,得到广大臣民的承认,这也势必要求明成祖加快发展农业,尽快地使国家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第四,这和他个人的经历和素质有关虽然他不是开国君主,不象朱元璋那样起自寒微,但是他也身经百战,亲身经历推翻元朝的战争,深知农民力量之大,因此这就要求他善待农民,他能深刻体会到作为农民生活的艰难。当他还是燕王的时候,数次由于打猎而经过农家,见到农民食物粗糙,知道他们生活很苦,就亲自慰劳他们。即使他当了皇帝以后,仍然能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农民疾苦。他说“人之劳莫如农”,但是农民“终岁勤动,供税之余,衣服恒不足”。而且明成祖胸怀大志,想成就一番大业。因此他在位期间能励精图治,以“重农”作为富国之根本。我们对于明成祖的“重农”思想应从两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