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_第1页
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_第2页
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_第3页
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_第4页
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XX县“一场一池一园”模式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调查畜牧业作为当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力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增进农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含有重要意义。近年来,XX市畜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生产方式落后、产业构造不尽合理、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如何使畜牧业进入生产不停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停增强的新阶段,已经成为现在畜牧业发展的新课题。为此,XX县从畜牧规模化养殖入手,在推行“一场(养殖场)一池(沼气池)一园(绿色无公害农业园)”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某些有益探索和实践,现将其做法和启示总结以下,供参考。一、XX县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做法(一)审时度势,依靠资源,创新当代畜牧业发展思路。XX县是畜牧生产大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成60%以上,是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该县奶牛养殖业发展快速,奶牛存栏在12万头左右,被中国奶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牛奶生产强县。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畜混居、养殖分散、产品竞争力低、畜牧业污染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畜牧业发展,同时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也不相适应。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后,面对遭受严重冲击的奶牛养殖业,XX县认真审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充足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配备资源,实现产业生态循环,建设当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发展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因势利导,对该县XX牧场“奶牛集中寄养”和XX种猪场“猪沼菜内部循环”等生产模式进行了及时地总结推广,探索实践出“一场一池一园”的生态畜牧发展模式,带动农业走上“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之路,增进农村经济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增加。(二)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增进畜牧产业发展规模化。一是科学规划高效生态园区建设。结合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实际,在XX镇、XX镇等畜牧业发达地区,规划建设西南部当代农业高效生态园区。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座,存栏奶牛2万头、生猪2万头,园区周边村牵牛出村率达成90%以上。同时,以规模养殖场为依靠,建设一批大型沼气池,可为5000户农户提供燃气;建设绿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发展高效生态种植设施大棚蔬菜5000亩。通过园区示范辐射带动,全县循环模式的规模养殖场达成30家,畜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二是大力支持规模养殖场入区建设。在对入区规模养殖场贯彻上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政府主动协助养殖场协调用地,对园区内3条重要道路统一实施硬化,完善了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为规模养殖场入驻发明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对入区养殖场予以贷款贴息、引导加工公司与养殖公司对接等方法,激励养殖大户和社会能人入区建设规模牧场,吸引周边散养农户出村入区集中养殖,建设绿色优质牛奶基地。现在,区内已建成XX、XX等8家规模养殖场,占地1527亩,存栏奶牛7000头、生猪1万头,贯彻财政贴息贷款1000万元。三是主动创新奶牛集中喂养模式。园区采用托管、寄养,实施“六统一分”集中养殖模式,即实施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挤奶、统一档案管理和利益分成,实现了“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社区、进入市场),变化了传统的人畜混居生产模式,有力地增进了当代畜牧产业的原则化、规模化发展。现在,该县已把“六统一分”作为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准入原则,由畜牧部门统一审核、审批,凡场址、喂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控制等达不到原则的,一律不许兴建。(三)典型带动,种养加结合,实现畜牧产业发展生态化。各规模养殖场全部按照“一场一池一园”的模式建设,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与龙头公司结合、与沼气池建设结合、与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结合),走生态循环的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乳品公司、养殖场、养殖户及社会的互利多赢。一是规模牧场建设与龙头公司结合。在生态园区内,由县畜牧部门派出专门技术人员驻场指导,实施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喂养过程的全程监管,确保奶源质量。同时,重点扶持日消化鲜奶600吨的XX乳业加工项目建设,实施“公司+基地”的模式,牧场机械化挤奶厅全部由奶制品公司托管,公司对牧场鲜奶收购全程监控,按保护价进行收购,实现了规模场与公司的对接,消除了规模场的后顾之忧。二是规模牧场建设与沼气池建设和绿色蔬菜种植相结合。该县规定,全部规模牧场都要配套建设一种1000立方米沼气池,发展100亩绿色蔬菜生态种植园,规模场产生的粪便和牲畜脚下废弃物全部入池发酵和无害化解决,所产沼气供应养殖场及周边农户使用,沼渣改土、沼液浇灌施肥,发展有机绿化无公害蔬菜种植,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三是以典型带动推动“三结合”发展。该县以XX牧场和XX种猪场为典型,确立了家庭养殖集中寄养模式和农业内部循环生产模式,通过典型示范,区内全部养殖场均按“一场一园一池”模式进行设计施工建设,有效地带动了散养户牵牛出村进场。其中,XX牧场奶牛存栏已达1900头,其中寄养900头,第一座500立方米气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所产沼气除满足牧场需要外,还可供120农户生活用燃气;XX种猪场的1500立方沼气池已建完,正在进行燃气入户施工和绿色设施棚菜也将施工。现在该县以畜牧养殖业为龙头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循环化的当代生态农业格局已具雏形。二、发展生态畜牧业带来的效益1、规模养殖场效益可观。以存栏头奶牛的规模养殖场为例进行测算,产奶牛数1200头,每天产奶20公斤/头,产奶天数300天,牛奶单价2.8元/公斤计算,核算奶款万元;产幼牛1200头,收入180万元,牛粪收入25万元,(XX乳业托管牧场每公斤得0.3元管理补贴共得补贴216万元,)扣除饲、水电费人工费、配种、固定资产折旧、租地费、资金使用费,不是寄养养殖场的年纯收入为364万元;若全部是寄养的,年纯收入约105万元。2、寄养奶牛农户养殖效益提高。寄养农户在不负担养殖场投资的状况下,却能享有养殖场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等技术保障,减少了散养奶农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鲜奶的高品质带来高效益。据测算,现在,规模养殖场单头奶牛每天平均产奶量比散养高1.2公斤,鲜奶销售价格比散养每公斤高0.25—0.50元,奶牛平均泌奶天数比散养多18天;每头奶牛入场寄养比散养年效益高约1600元。3、生态效益实现最大化。规模养殖场(社区)解决了原有的人畜混居的问题,集中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等通过沼气池解决后在园区内循环运用,基本做到“内循环、零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达成了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的规定。据测算,建设一种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每年可解决粪便和污水5.4万吨,年产沼气50万立方米、沼肥3.4万吨,除满足本场的用电、取暖和种植需要外,还可供应周边农户使用,年可增收节支30万元。4、种植效益明显增加。100亩设施种植园全部使用沼渣、沼液施肥浇灌,年可减少化肥成本近2万元,同时可使蔬菜产量增加20%,并实现了无公害有机生产,价格可提高20%左右,收益十分明显。三、XX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启示启示之一,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建立当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有效途径。生态畜牧业上促畜牧规模养殖、中联新能源开发,下带种植业提效,直接带动了农业生产构造的科学优化。XX县依靠大中型养殖场,发展沼气产业,建设特色种植业园区,推动新能源运用和种植业集约经营,不仅解决了畜牧业污染和畜产品质量难以确保的问题,实现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同时又减少了种植业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从滦县实践看,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农业布局和生产构造得到了优化调节,农业发展方式也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向专业化、原则化、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当代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增强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启示之二,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规定,但农村脏、乱、差现象还普遍存在,特别是某些养殖业发展较快的专业村,村内牲畜粪便乱堆、粪水横流、蚊蝇乱飞,村庄环境污染严重,农民生活环境较差。养殖业出村入场(区)后,实现了人畜分离,村庄干净了,加速了新农村建设。同时,集中养殖又为养殖废弃物统一解决提供了场地和空间,规模养殖场通过建设大中型沼气池,以牲畜粪便和污水作为沼气原料,通过沼气池发酵解决,直接杀灭了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所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再将沼液、沼渣追施农田,不仅使资源在循环中提高了运用率,并且实现了局部区域内的配套生产、循环共生。发展生态畜牧业,已是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启示之三,发展生态畜牧业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该县XX牧场存栏的1900头奶牛中,有900头为寄养,按一头寄养奶牛年增收1600元计算,该场一年就为农民增收144万元。现在,该县散养奶牛年收入在3500元左右,通过集中寄养可为养殖户年增收45%以上。同时,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减少了购置化肥等农业生产成本支出,提高了种植业产品的销售价格,也增进了农民增收。另外,大中型沼气池的建设,又在清洁环境的同时,又节省了农民的生活成本,能够说,XX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为XX市特色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启示之四,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基础性确保。XX县对各规模场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制度,对多个动物重大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有效地杜绝了防疫难和漏防的现象;实施驻场兽医制度,通过建立健康养殖档案,对养殖对象进行登记备案,加强了对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和监控,实现了规模养殖场受控管理,确保了养殖对象的健康稳定;实施规模牧场机械化挤奶厅加工公司托管,鲜奶即时检测、定点收购,消除了加工公司奶源的质量风险。同时,种植业又把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从源头上确保了投入品的安全,增进了农业的原则化发展。四、加紧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建议1、推广生态畜牧模式,带动当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规定也越来越高。XX县的作法含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对XX县和其它县(市)区在规模养殖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及时发掘和总结,培植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养殖大户、奶站经营者、社会能人建设规模养殖场和散养畜禽“出村入场区”,发呈当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在规模养殖场建设中,要引导龙头公司主动参加,解决建设资金和原则化技术局限性以及产品销售等问题。要以规模养殖为龙头,把农业各个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建立“1+2”(规模养殖加废弃物开发运用和原则化种植业)的当代农业产业体系,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各个环节的利益。2、破解用地难题,为当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实施载体。一是开拓思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用地双赢。运用粮食产量低、质量差的沙坨地及荒坡、荒滩地,逐步发展成为当代畜牧业的示范区和规模养殖基地,增进和带动经济发展。二是运用政策,统筹解决畜牧业用地矛盾。将畜牧业用地指标明确列入农业用地的总体规划,与农业用地在政策上同等看待,每年可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畜牧业用地。大力推行畜牧业与种植业、林果业结合的养殖方式,在耕地、山地、园地、林地中建设对应的配套规模养殖场,形成“园中有场、林中有场”的新格局,实现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运用。三是创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解决规模养殖用地。加强土地流转交易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以租赁、转包、交换、入股等形式,将土地向规模养殖场等集约化经营集中。探索土地“预流转”机制,由村组为载体与土地承包农户预先订立流转意向,在未正式流转前,土地仍由原承包户经营,当有统一经营能力的规模养殖场后,再与农户订立正式流转合同,由规模养殖场按合同每年向农民支付租金,搭建起土地流转与规模养殖的合作平台。3、健全两个机制,为当代畜牧业发展发明条件。一是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好规模养殖场与养殖户的利益分享问题,是实现散养“出村入场区”和规模养殖业发展的核心。XX县XX牧场实施奶牛全托模式值得推广。该场由专家和经济师对每一头牛一年的效益进行评定,并形成合同。寄养农户在不负担养殖场投资的前提下,享有养殖场的基础设施、技术保障,在获得稳定的收益的同时还减少了养殖成本;对于规模养殖场,在没有投入购牛资金的前提下扩大了养殖规模,获得了规模效益,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这种养殖户接受、投资人受益的模式,实施难度不大,推广起来较为容易。二是投融资机制。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管理规范、设施先进、带动作用强的规模养殖场和合作社的予以信贷支持,可通过联户担保、生产设施抵押等多个形式,减少门槛,扩大授信规模。同时,创新财政支农的渠道,可由财政牵头成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为规模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农发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可根据担保发放贷款,贷款单位加入养殖业保险,形成以财政担保(组建担保公司)为平台、以信用体系为基础、以养殖保险为保障的金融支农新机制,彻底破解规模化养殖的资金制约。4、加强支持与管理,保障当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在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上六个月XX市畜牧业实现恢复性增加,但制约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生产与流通方式、政策保障体系等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规定尚有差距。因此,应在进一步分析把握现在畜牧业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