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_第1页
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_第2页
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_第3页
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_第4页
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五代十国疆域图北宋疆域图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由此引出了那些问题?想一想: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宋太祖(927---97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必修1)军事:兵权收归中央行政:宰相的权力分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地方长官由文官担任,通判进行监督。财政:大部分收归中央,地方只留一小部分。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不久的一天,他邀请主要将领赴宴,酒酣饭饱之时,宋太祖感叹说:“没有你们的出力,我不会成为天子,但是我现在整夜不敢安枕而卧。”宋太祖接着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无非图富贵二字,你们不如解去兵权,回家置田宅,饮酒作乐,颐养天年。”此后,武将的兵权解除,兵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杯酒释兵权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使“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思考:材料1、2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项目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北宋农民负担沉重项目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王小波、李顺起义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阅读课本并思考: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1)阶级矛盾尖锐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赋税沉重战事连年不断自然灾害频繁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原因:表现: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探讨:以往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北宋疆域图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两边人户不得交侵……澶渊之盟宋夏议和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2)民族矛盾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原因:表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阅读课本并思考:积贫局面和积弱局面分别指什么?又各自是怎样形成的?

积弱局面的形成集中军权、更戍法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地方物质基础薄弱原因:表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贫局面的形成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表现:冗官、冗兵、冗费原因:积弱局面的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2)积贫局面的形成①冗官A官僚机构重叠;B科举取士越来越多;C“恩荫”法泛滥

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影响:原因:材料: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每逢荒年,政府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引自《张载集》

思考: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如何?军队战斗力下降,增加财政负担。冗兵②冗兵A对辽、西夏战争的需要;B为稳定统治,采取“荒年募兵”政策C军队战斗力低下所以扩充军队原因:影响:军费开支过大年代军队总数(万)百分比宋太祖建国初年(960—967)22100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37.8180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66.6330宋太宗天禧年间(1017—1021)91.2416宋太宗庆历年间(1041—1048)125.9580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8)116.2530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收入项目收入总额支出总额军费开支所占比例钱36822541(贯)33170630994014730%绢帛8745535(匹)72556407422768102%粮26943575(石)304727082317022380%草29396113(束)292504692498046480%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为1181532)③冗费A冗兵、冗官;B每年送给西夏、辽大量岁币;原因:影响:A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B百姓负担沉重,加深社会矛盾年代

收入(贯)支出(贯)lO2l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1065年1l613万余13186万余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愁啊愁,愁到白了头。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北宋皇帝愁什么?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农民起义辽和西夏的威胁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宋仁宗进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宋神宗(1048—1085)宋英宗之子。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辽、西夏3、庆历新政—变法的前奏4、宋神宗支持变法和王安石的个人原因积贫:三冗积弱:过度加强军权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2、具体措施:富国之法(6个)强兵之法(4个)取士之法(3个)富国之法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通过理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什么是青苗法?王安石采取此项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邵氏闻见录》卷11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指青苗法)刺激经济之成长。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黄仁宇先生对青苗法持什么看法?

……不法书吏乘机作手脚,贪官污吏又层层盘剥。变法规定的二分利息,结果涨至35倍,农民宁愿避开官府,“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官吏又采取一刀切的贷钱措施,下指标,硬摊派,实行权力寻租,以至农民谈贷色变。

从上述材料看,青苗法在大规模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宋朝官僚只在道德的立场上争辩。例如青苗法即未曾如现代之标准以法定的方式主持。所有申请贷款、调查申请者之情形、提供借款之保证、到期不能还款之处置,及没收其担保之财产等,全无着落。县令只将款项整数交给农民而责成他们集体负责,按时连本带利的归还,丝毫没有顾虑到村民的意愿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与责任。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青苗法目的:限制高利贷盘剥;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局限性:出现了地方官员强迫百姓向政府借贷,由于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争鸣无论同意甲还是同意乙的观点,都要突出重点,自圆其说。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等方面对人民有利。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2.农田水利法(成效最大)目的:通过“治水土”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富和政府收入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3.免役法(募役法)目的: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保证农时和农业劳力;打击地主官僚特权。局限性:后来免役钱强制征收,对贫困人家是沉重负担措施

意义作用青苗法

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减轻农民徭役负担,保证农时和农业劳力;打击地主官僚特权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节约开支和成本,增加收入,减轻纳税户的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打击商人垄断,稳定市场,安定生产和生活;增加了政府收入抑制了隐瞒和兼并土地的现象,保证了财政收入限制高利贷剥削;打破大商人垄断。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青苗法募役法

探究:下列措施中哪些会引起激烈的争议呢?方田均税法分析与探究巩固与运用1、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A2、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A保甲法B免役法C均输法D农田水利法B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C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A强兵之法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措施:保甲法、连坐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1.保甲法、连坐法目的:作用:把人民固定在土地上,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维护地方治安,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治安、御外、节支。2.保马法作用:节省了政府开支,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提高。目的:改变宋朝步兵作战的不利地位,发展骑兵,提高官府饲养战马的质量和数量。3.将兵法作用: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目的:改变军队兵将分离、组织涣散、训练无素、战斗力低下的状况。4.设军器监作用: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目的:改变北宋武器生产和管理混乱的状况。措施内容作用保甲法组织农户习武,轮差巡查,维护地方治安。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替官府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将兵法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强兵之法节省了军费开支,减少官府负担。避免了地方的不安定因素。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1.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是()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2.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是()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和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4、王安石的将兵法()A、使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B、形成寓兵于农、兵民合一C、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严格了兵器管理,提高了武器质量巩固与运用ACBC四.取士之法---为变法服务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1.改革科举制度作用:使考试制度更加完善,提高了官员的实践能力目的:选拔有用人才,解决冗官问题2.整顿太学作用:健全了学校的学科体系和管理机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目的:使学校成为变法的舆论工具3.惟才用人作用:打破了按资升迁的成规,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目的:为变法服务

取士之法措施内容作用改革科举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考生联系实际。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惟才用人择优录用,打破按资升迁成规,克服“恩荫”弊病发展了教育,使有真才实学的新进之士取代了反对改革的旧官。充实了改革派的力量.王安石变法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各有哪些?归纳总结: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内容具体措施作用富国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强兵之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王安石变法内容假如你是个有大量土地并从事经商的大地主……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为什么?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创设情境:----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剥削,改革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在王安石变法时期,京城附近的一位官员向皇帝汇报说在他的治理下,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A.保甲法和连坐法B.保马法和将兵法C.均输法和市易法D.改革科举和整顿太学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巩固基层封建统治秩序?创设情境: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农田水利法巩固基础,突破难点开源节流发展生产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什么?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改善积弱局面。巩固基础,突破难点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背景目的: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相同点:不同点: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王—理财。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①目的:富国强兵。②形式:至上而下的改革,得到王权的支持。③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④范围: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⑤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相同点:不同点: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根本目的:商: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果:商:成功,对后世影响大;王:失败。

这一招果然厉害……

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保守派大做文章。

两位太后也跑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