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健全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而其中,德治治理的有效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以新时代为背景,通过资料收集、实践走访、网上问卷等研究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以苗圃村在乡村治理中的德治有效性为主题,深入剖析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德治问题,为乡村德治的发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在目前的乡村治理中,文明建设方面、乡村制度方面、乡村思想建设方面以及乡村主体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对此分析问题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如: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旋律、完善教育引导机制,发展乡村文化、创新宣传道德榜样,发挥道德的力量增加乡村经济投入等建议,从而不断提升乡村德治的有效性,希望在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快更好的建设出美丽乡村。关键词:德治乡村治理有效性路径AbstractAtpresent,thecountryisvigorouslypromotingth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andstrivingtobuildasoundmodernruralgovernancesystem.Amongthem,theresearchontheeffectivenessoftheruleofvirtueisparticularlyimportant.Thispapertakestheneweraasthebackground,throughdatacollection,practicevisits,onlinequestionnairesandotherresearchmethods,combinestheorywithpractice,andtakestheeffectivenessofMoralGovernanceinMiaopuvillageinruralgovernanceasthetheme,deeplyanalyzestheproblemsofMoralGovernanceintheprocessofruralgovernance,andputsforwardnewsolutionsforthedevelopmentofruralmoralgovernance.Inthecurrentruralgovernance,therearestillproblemsintheaspectsofcivilizationconstruction,ruralsystem,ruralideologicalconstructionandruralmainbodymanagement.Thispaperanalyzesthecausesoftheproblems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solutions,suchasstrengtheningruralmoralconstruction,carryingforwardthesocialtheme,improvingtheeducationandguidancemechanism,developingruralculture,innovatingandpublicizingmoralmodels,givingplaytothepowerofmoralityandincreasingruraleconomicinvestment,Soastocontinuously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theruleofvirtueinruralareas,andhopetobuildbeautifulvillagesfasterandbetterintheprocessofmodernizationofruralgovernanceinthenewera.Keywords:rulebyvirtue;ruralgovernance;effectiveness;route宿迁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一、绪论 0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研究背景 012.研究意义 0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国内研究现状 022.国外研究现状 02(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031.研究内容 032.研究方法 03二、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建设的基本概况 04(一)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建设的基本概念、功能 041.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建设的基本概念 042.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建设的功能 04(二)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发展的现状探究 041.乡村文明建设方面 052.乡村制度规则方面 053.乡村事务管理方面 064.乡村德治评价方面 06三、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08(一)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建设的问题分析 081.乡土文化的逐渐流失 082.乡村道德仍存在问题 083.乡村制度缺少约束力 084.文化设施建设的不足 09(二)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建设的问题原因 091.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092.乡村基层组织管理乏力 103.村规民约制度不够完善 104.村民思想文化素质落后 11四、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中德治建设的有效路径 13(一)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旋律 131.挖掘地方传统道德资源 13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3.健全乡村道德评议体系 14(二)完善教育引导机制,发展乡村文化 141.保护利用乡村道德文化 142.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村镇 143.利用“互联网+”做好宣传工作 15(三)创新宣传道德榜样,发挥道德的力量 151.发掘本地道德榜样 152.吸引外流人才回乡 163.促进多维主体参与德治 16五、结语 18参考文献 19附录 21致谢 24宿迁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STYLEREF"标题1"四、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中德治建设的建议第第页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2021年11月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该决议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乡村现代化”。同时在十九大上还提出“加强乡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REF_Ref24675\w\h[1]。乡村治理新体系的建设,给乡村治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体现了乡村治理中德治价值。德治可以弥补现在乡村治理中的一些不足,也可以推动乡村文化的兴盛,是乡村治理中的一个法宝。通过强化乡村道德建设,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期乡村典范,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总体水准。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而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乡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其中,德治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乡村德治治理对拓展苗圃村德治治理的思维方式和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充分发挥德治在乡村社会中的作用,以此能够更好地掌握乡村德育的发展和变迁,加深对乡村德育的认识,完善乡村社会治理制度和乡村管理理论,最终能够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研究意义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实施德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当前乡村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实际产生的一些有关德治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将其内容与时代需求相结合,拓展乡村治理的思维方式,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有着突出的实践价值。其主要的含义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乡村德育的发展和变迁,从而加深对乡村德育的认识。这对提升乡村居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对于完善乡村社会治理制度、丰富乡村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道德具有引导、约束、规范等功能,将德治纳入乡村治理系统,可以为乡村治理带来情感支持和社会认同,从而构建良好的乡村德治新模式。第三,对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乡村德治的一系列治理措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同样乡村德治建设有利于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对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有效性必须要进行统筹规划、规范制度、合理安排,要针对乡村的特点与人们的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地进行布局和完善。(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乡村社会的兴旺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稳定,乡村的建设要以乡村为中心。国内外对乡村治理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乡村治理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可为新时代乡村德治建设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国内研究现状乡村治理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乡村,如何进行自治,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发展。在乡村治理主体问题上,当前学界普遍认为,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乡村基层组织是主要的主体,而其实质主体是村民自治,而乡村精英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在微观层面上,乡村治理的主体是村干部、各类乡村精英和普通村民。乡村治理的管理方式。古代儒家思想以“德政”为中心。在“德”与“法”的现代法治国家中,应坚持“法治天下、德润人心”的法律分工,坚持以法为先、以德为先、以德法分开为基本原则。中国德治思想和西方法治思想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都必须加以改造和发展。国外研究现状长期以来,西方各国在加强国民道德教育的同时,对乡村德治的专题研究却很少,而且所能搜集到的信息也很有限。康德从两者的本性出发,提出了道德是内在的,而法律是外在的;道德是由人民的意志决定的,而法律是由力量来决定的。中国乡村社会的民情、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趋势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社会学家罗吉斯埃弗里特·M·罗吉斯在《乡村社会变迁》中深入探讨了美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从职业、家庭、学校、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乡村的现代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与乡村社会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即使在各国,其治理方式也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外国学者对乡村治理的研究,为探索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分析视角。(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新时期德治的内涵是:在实施乡村国家治理的同时,要不断地提升全民的道德素质,培养社会公德,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一套公众的规范,所有人都要遵守,这是老百姓的日常道德,扎根在人民的心中。遵循这些原则,社会才能正常运作。从新乡村建设政策的“管理民主”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治理有效”,是新时期乡村治理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新时期乡村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的梳理,把握当前的政策取向与现实需要;然后,结合国内外有关乡村治理中的德治理论,总结了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与比较,找出乡村有效治理的共同规律,并探讨其实施机理,能够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更好地实现乡村治理中的德治,最终能够更好的实现乡村治理新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REF_Ref24845\w\h[2]。2.研究方法第一是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相关信息。同时需寻找、搜集、记阅大量的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整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思考自己研究的主题,以及自己想要把握的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是描述性研究方法。需要在可以掌握的信息资料基础知识,把握国家的政策大方向,合理构建有关的理论框架。本篇文章就是在借阅整合国内外对本主题有关的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文章中梳理出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意义,并将其放在新的社会形式中,重新审视已经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构建理论分析的框架。第三是综合分析法。搜集大量的资料,立足新时代背景,结合当下乡村社会德治建设并以苗圃村为例,从多角度展开对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有效性实施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力求全面深刻认识。通过对收集资料、实践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对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高效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总结。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综合分析法、描述研究等多种方法。二、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建设的基本概况(一)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建设的基本概念、功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将为大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的理论指导。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建设的基本概念德治是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注重道德的支持,是乡村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在乡村治理体制中,德治就是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与伦理规范,构建一套人人自觉遵守的制度,以此来不断地改善乡村的社会管理,并探索出一道新的治理大道。如今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德治,一方面体现出了政策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另一方面,通过对乡村特殊的地方价值系统的重构,以及整合乡村非正式制度,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在提升村民的道德素质的同时,又能实现乡村治理中的“德治”REF_Ref24979\w\h[3]。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建设的功能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中,中国已经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德治治理体系,例如,儒家就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其所而众星拱之”,经过历史的检验和完善,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完整且内涵丰富的治国方略和思想体系。而不断探索出来的德治则具有春风化雨的重要作用,不断地推动新时代乡风文明的形成。在社会道德、伦理方面的指导下,政府以及基层管理人员要树立权利、民主、责任,自觉的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德治”为根本,实现乡村社会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在深入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下,深入学习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国家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乡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变成有前途的产业,把农民变成有吸引力的产业,把乡村变成一个美丽的家园。(二)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发展的现状探究苗圃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朱湖镇,地处西临洋青线、东至徐洪河、南与许圩居、朱北居结邻、北与金锁镇结邻。苗圃村总人口2865人,765户、14个村民小组,党员90名,新建党小组8个;苗圃村主要以木材加工、农作物种植、园林花卉种植、牲畜养殖等产业,2021年人均收入8000元。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线上和线下实际走访相结合,我对苗圃村德治现状展开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这次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主要为苗圃村村民以及村委会成员,主要涉及德治问题、德治问题成因、村民参与度和乡村道德文化评价等。发放问卷400份,收到357份有效问卷。其中有:16岁以下有50人;16-34之间有71人,35-50岁之间有107人,50岁之间有129人。乡村文明建设方面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德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其中就“您所在村现在的乡风建设风气如何?”作出了提问,结果显示,当前在苗圃村乡村社会风气建设中,54.9%的村民认为:一般;21.29%的村民:不清楚;14.01%的村民认为较好;仅有9.8%的村民认为非常好。接着又对本村村民问,“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果显示,仅有10,08%是非常了解,还有3.08%的村民是不了解,从调查结果中得出,当前乡村德治的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未能深入人心,未能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图SEQ图\*ARABIC1乡村道德风气调查表乡村制度规则方面村规民约是村民公认的、用来调整村民们日常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在乡村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乡村实施德治建设的重要条件。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对村民提出了“您村有村规民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0.06%的人对村规民约是不清楚,不了解的,仅有19.89%知道有村规民约,可以发现在乡村德治过程中,村规民约对村民行为尚未完全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图SEQ图\*ARABIC2村规民约调查表乡村事务管理方面针对问卷中问道,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参与乡村事务管理的吗?结果显示:从不参加的人数占57.98%,而半年参加一次和一个月参加一次的仅为22.41%和6.72%。可以看出村民对于参与乡村事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实际,苗圃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方式还是较为单一。整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乡村德治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图SEQ图\*ARABIC3主动参与乡村事务管理调查表乡村德治评价方面乡村治理中的德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和行为规范,有利于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大城市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让人们在思想上也发生了转变,急功近利,金钱至上,为人自私,不讲诚信等不好的思想不断深入到乡村社会中去,给乡村德治建带来巨大的挑战。在调查问卷中,提出“对苗圃村的乡村文化道德风气进行评价”的问题,结果显示:在1至5的等级中56.02%的村民给出了“3”中等评价,仍有少部分3.08%给出了“1”的低评价。可看出苗圃村的道德文化风气仍有待提高,应当不断的加强文化道德在乡村德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图SEQ图\*ARABIC4苗圃村道德文化风气评价调查表调查结果分析:在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背景下,从调查收集到的数据中分析发现,在苗圃村乡村德治建设的过程中,既有积极的部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村民对于德治的认可度,不够高,德治意识不高,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认可,可以看出在根本上保证了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有效实施。调查报告指出基层群众组织仍然是党的领导与村民有机结合的桥梁。大部分的村规民约得到普遍认可,赢得村民的认同,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乡村的德治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空间。另一方面,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乡村的公共事务并没有得到所有村民的广泛关注,导致乡村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从而降低治理的成效。最后,乡村文化道德建设相较落后,文化基础设施尚未满足村民的文明精神文化需要,从而制约了新时代苗圃村的发展。三、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建存的问题及原因(一)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建设的问题分析在新时代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传统乡村文化受到了一些不良文化的冲击,严重限制了乡村德治的发挥。现代、西方文化席卷而来,人们不加区分,纷纷效仿,特别是青年,忽视了传统的地方文化,从而致使地方文化黯然失色,文化功能逐渐减弱。乡土文化的逐渐流失由于地方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不高,以至于乡村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文化建设基本处于“无阵地、无队伍、无作品”的“三无”状态。苗圃村里的文化站、图书室都已换了模样,变成了商店、仓库,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变卖现象比较普遍。乡村书屋的建设进度缓慢,没有适合居民阅读的书籍。一些党风建设、惠民工程等等有利于农民的书籍储备不全。基层的乡村文化建设工作长期处于疏管漏管状态,政府关于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地方,村民从中受益不多,导致了本土文化的流失和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降低。乡村道德仍存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状况均出现了转变。苗圃村在乡村治理中充分运用德治思想,使苗圃村在新社会环境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乡村道德建设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原本很多的乡村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务工,而从乡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也很少有选择回到乡村,这就导致了乡村人口大量减少,劳动力的流失意味着乡村剩下的普遍都是“老弱病残”。而这部分村民在学历、眼界、见识等方面都普遍较低,也就意味着他们的道德素质水平也会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不到知行合一,很多村民的文明意识与礼仪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二是很多村民的自我意识太过强烈,只想享受不想付出,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享乐主义严重;三是很多村民思想还是非常保守,有“随大流、跟风走”的现象,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烈,缺少干劲和斗志。乡村制度缺少约束力最近几年,苗圃村的治理模式一直是以村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的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已经大大降低,也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许多村民在发生矛盾时无法做到合理合法解决纠纷,遵守法律、秩序的意识逐渐淡薄。村规民约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现阶段的苗圃村治理过程中也很好的起到一个约束作用,在其约束力上不能同日而论。乡村设施建设的不足我们苗圃村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乡村的文化建设还很落后,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以至于村民们的很多文化需求得不到解决,使得德治的发挥面临困境。具体来说就是乡村文化基础建设严重不足,例如文化长廊、宣传牌、文娱娱乐室、体育活动场所等等配备并不齐全,且部分宣传内容也无法做到及时更新,从而导致苗圃村的文化建设慢慢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短板,导致德治教育工作推进较为缓慢。(二)新时代苗圃村德治建设的问题原因新时期乡村社会治理中道德建设陷入困境的原因多种多样,大体上说,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乡村居民可利用的思想文化资源非常有限,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追求。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马克思曾经说过:“所有过去的道德理论,最终都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结果”REF_Ref25286\w\h[6]。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制约德育的重要因素,而乡村社会发展水平的滞后是导致乡村社会道德问题的根源。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希望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居住环境。在这种焦虑和攀比心理的影响下,部分乡村地区出现了“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一些不好的现象。所谓“衣食足而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在满足了人民的基本需求之后,人们才会有闲暇去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在经济建设方面苗圃村存在着:一是乡村的基础设施较差,乡村的服务系统较差。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大多依靠人力,机械化水平不高,种植种类也相对单一,收入也非常单薄,在乡村社会中这种现象仍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中西部,大部分都是依靠传统的耕作,依靠自然,这不仅限制了乡村的发展,还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了很多农民离家出走,这对乡村的经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也成为大多数乡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一方面,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工业化水平低。目前中国的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农业结构也很简单,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很容易导致粮食歉收,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现在的乡村,基本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太多的组织和集约化,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要实现工业化、规模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农资价格上涨太快,农民收入继续下降。这几年,农副产品的价格不稳定,很多农户都在赔钱,这让他们的投资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农药、化肥、农机等,价格都在节节攀升,但价格却始终没有涨起来,有的甚至卖不出去,给农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就算是有钱,也不愿意投资。最后,乡村地区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化。现在的乡村,大部分都是以农业为主,没有二、三产业,而现在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大量的劳动力都没有工作,没有技术,想要改变,就会变得非常的困难,这就会让农民的收入下降,从而影响到整个村子的发展。乡村基层组织管理乏力乡村基层组织是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是新时期乡村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乡村治理主体呈现出多元化,但是在组织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组织的工作思路和观念还不健全,对德育工作的关注程度还不高。乡村振兴既要有“面子”,又要有“里子”,许多基层村镇干部,为了把工作成绩绩做大做漂亮,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民众思想情操的塑造,忽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给乡村的德治发展拖了后腿。思想、经济的双重建设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严于律己。二是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对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不到位。近年来,村总支注重抓好经济建设,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很多工作流于形式,对下属党支部的培训、教育、监督、管理不足。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意识薄弱,工作步步为营,缺少创造性,缺少活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资金短缺、活动场地功能不健全、组织不充分、缺乏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有的党支部组织不够团结,不够明确,在发现问题时回避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三是乡村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方法不多,采取的措施也不到位,只注重发展而忽视管理。乡村部分没有工作的党员,尽管他们的思想觉悟很高,但是在子女结婚以后,他们的生活却很艰难,没有起到领导的作用。有些党员素质不高,党性意识淡薄,把自己和群众混为一谈,有些人在乡村群体性事件中,由此出现乡村党员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低,导致其思想观念落后,工作能力不强,也没有好的思路和方法来引导他们的脱贫致富。村规民约制度不够完善据目前对苗圃村的了解,这些村规民约有的是几年前制定的,有的是十年前就制定的,但法律、政策、形势变化了,但村规民约的内容和条款却多年来一直没有修改,村规民约滞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的去符合时代乡村发展的要求。目前对与苗圃村而言,村规民约仍存在着三个不规范的问题:第一村规民约的内容不恰当、不合理;一些村规民约中的一些规定与我国的法律和法规存在着冲突。很多条款都超越了国家的法律限制,以实现村民的利益和意愿,导致乡村居民权利与义务不平等。其次将村民委员会视为乡镇行政机关的延伸,缺乏自治的特点。例如,按照上级要求村民还要完成乡镇下达的种植油菜、树苗等农作物的种植计划,这是对村民的权利的侵害。第二走个过场,《村规民约》在乡村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效力和约束力都是有限的,《村规民约》大多是笼统的,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老百姓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在有些地方,“村规民约”的建设,就像是一种敷衍了事,被政府的人当成了一块石头,上面写着“为民作主”的话,根本不能约束村民。第三我国现行《村规民约》实施力度不平衡,且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乡村,只要村班子团结,领导集体有凝聚力,那么村规民约的执行就越彻底,管理水平越高,村民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好,而如果村班子不够团结,凝聚力不强,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力就会越来越弱,甚至变成一纸空文,村民之间矛盾纠纷就相对多一些。而村规民约又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村规民约需要在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备案,这本身就是一种监督机制,而现实中,乡镇目前大都没有对村规民约进行备案。村民思想文化素质落后乡村道德教育体系较弱,使乡村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低下,是新时代乡村道德教育的一个“瓶颈”。也是苗圃村所面临的问题,村民对于新的习俗、观念、新事物、新技术产生了疑虑,不愿意、不赞成或反对新时期的乡村现代化发展。主要问题如下:一是缺乏对乡村文化工作的重视。长期以来,有的地方党委、政府还或多或少地强调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文化建设,有的村民认为,文化建设是上级的事情,和乡村没有多大的关系。导致有些工作仅仅是开个会,不能实际操作。此外,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数量少、艺术人才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乡村文化工作的发展。二是传统文化阵地利用率低。乡村文化活动多以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为依托,在一些基础较好的美丽乡村示范点,文化设施相对完备,配备了老年文化中心、残疾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书画活动室等,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管理机制,导致资源闲置,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很难满足村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三是传统的文化活动方式单一。大部分的乡村文化活动还停留在“小文化”的范畴,如唱歌、喝酒、打扑克牌,有些农民还染上了赌博的陋习,导致家庭破裂,破坏了乡村的和谐。特别是乡村的年轻人,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识,对他们的传统文化没有任何的吸引力,而现在,为新一代农民创作的文艺节目更是一片空白。四是由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足以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城市里学习,不仅如此大多乡村的孩子多数和爷爷奶奶生活或跟随父母外出打工,更无法在孩子的教育上起到督促和帮助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的循环,乡村的文化素质很难提升。四、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中德治建设的建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提高乡村道德治理效率,不能操之过急,要结合新时代乡村道德建设的实际,因地制宜,针对乡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到精准施策,有效管理REF_Ref25374\w\h[7]。(一)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旋律1.挖掘地方传统道德资源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以社会伦理为核心,以礼仪、风俗为行为标准,通过村民利益的调整、村民行为的约束,起到了凝聚村民精神力量的作用。“德”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将优秀的道德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凝聚人心,教化群众,净化民风。要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强化美德的教化、规范和引领作用,要保持乡村特有的文化风貌,以乡土文明为依托,以保护和继承为核心,创新发展,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乡村道德文化提供良好的载体。挖掘地方优秀道德文化,重塑德治价值体系优秀的乡风民俗和传统文化道德,优秀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来的,是中华民族镌刻入骨的强大文化基因,是中国最有价值和潜力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REF_Ref25439\w\h[8]。习总书记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必须挖掘其精华,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乡村社会德治价值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德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F_Ref25501\w\h[9]。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仍然存在少数一些乡村信仰的缺失、精神的空虚、不愿意为美好的理想奋斗、没有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做指导,没有形成符合新时代的乡村精神和文化系统。因此,必须对乡村社会中的德治进行培育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了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从三个方面对民众提出了期待,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同价的值追求,在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REF_Ref25566\w\h[10]。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治的指导思想,既可以将其转化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和对象,又可以增强乡村建设的自觉;同时,能够形成与乡村中德治价值取向相一致、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并在乡村构建一个崇尚真、善、美的乡村社会风尚。健全乡村道德评价体系在乡村德政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强化乡村居民的传统道德观念,建立科学、客观、科学、有效的道德评价体系,有利于乡村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传承正能量。根据苗圃村的具体乡情,建立村民可接受、操作性强的道德评价制度,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建立村民评议机制,从村民中选出具有较高政治觉悟、群众基础好、责任心强、有威望的人,并定期进行监督,以减少不公正的发生。同时,要在进行评审的过程中,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既要保护村民的利益,又要充分发挥道德的力量。(二)完善教育引导机制,发展乡村文化中国是大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国家。地方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文化更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加快建设发展的动力源泉REF_Ref25632\w\h[11]。在如今这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要想发展好,一定要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不能舍本逐末,不要忘本。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在兼收并蓄中体现我们国民的文化自信。保护利用乡村道德文化我们要保护、继承和传扬优秀的乡村文化,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源远流长的根本所在。要有选择性地继承乡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乡土文化中优秀部分要加以发扬光大,落后腐朽部分要加以剔除或创造性革新,创建纯正、健康、和谐的乡村文化风气,将优秀乡土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赋予时代价值,回应时代之需REF_Ref25690\w\h[12]。通过对优秀乡村文化的继承和传扬,创设讲文明、树新风、重道德的社会环境,推进塑造乡村精神的建设。现在,要想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我们必须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借以满足当代乡村治理的需求。所以,我们首先要保护好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其次更要利用好他们。不断提升乡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德治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最大的效能,提升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有效性。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村镇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朱湖镇苗圃村结合当地泗州戏特色文化,创新实施“三双同创”模式,擦亮“泗州戏之乡”文化名片。一是打造两个特色平台,“小阵地”变身“大舞台”。打造泗州戏文化教育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建设百姓大舞台,将文化传播深入到群众内部;打造“刘铁嘴”百姓名嘴理论宣讲平台,利用百姓名嘴“刘铁嘴”的影响力,在实践基础上开展系列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理论宣讲,不断弘扬乡村道德。二是组建两支特色队伍,“小队伍”散发“大能量”。以镇村两级全覆盖为目标,组织镇域内泗州戏老艺人及爱好者,组建朱湖镇泗州戏文化艺术志愿服务队,同时以朱湖实验学校师生为主力组建泗州戏校园志愿服务队,不断带动村民道德建设。三是创作两部经典剧目,“小切口”展现“大情怀”。结合该镇实际,围绕近年来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为原型创作主题泗州戏两部—《中国好人邱德平》、《三嫂送饭记》,并结合国家重大节庆、重要时间点在本地开展巡回演出,让全村上下形成浓厚的泗州戏氛围,进一步发扬新时代下的泗州戏文化魅力。利用“互联网+”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对于传承地方文化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能够使广大民众了解并接受这些传统文化,是使其得以长期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宣传,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使用人群,由于大多年轻人离开乡村去往大城市,苗圃村的老龄人口比重较高,60岁以上达到了19.58%。老年人运用互联网、智能手机较为困难,通过村委会设立专门帮扶小组详细讲解和互动教学的方式,手把手教学,让更多老人接触到“互联网+”,同时,开辟更多宣传和教育的新渠道。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研、宣、讲数字化,全面加快推进数字化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利用“互联网+”的宣传作用,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在村民中广为流传和发扬,比如最近几年兴起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演绎得淋漓尽致。苗圃村极大鼓励和支持群众自办广场舞比赛、乡村春晚等文化活动,组织本地文艺能人自编自导自演钱杆舞、泗州戏、三句半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竟而通过这种文化活动形式,起到了宣传和发扬的作用,促进了村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推动文明乡风的形成。(三)创新宣传道德榜样,发挥道德的力量新时代,发扬新乡贤精神应当坚持党的领导。新乡贤作为乡村德治的主体之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思想与行动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拥有党员身份的新乡贤,更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履职尽责REF_Ref25769\w\h[13]。发掘本地道德榜样新时代乡贤参与乡村德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乡贤虽未有法定的权力来规范村民的道德行为,却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教化村民的道德修养,因此,乡贤要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积极引导提升村民的内生道德素养。近年来,泗洪县朱湖镇苗圃村牢牢把握乡贤工作的总要求,将乡贤统战作为基层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激活本土乡贤资源,一批公道正派、乐于奉献、善于沟通的热心人士踊跃报名,全村首批评选出8名乡贤队伍,他们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在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富民增收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新时代乡贤返乡参与乡村德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增强新乡贤群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自我与社会两个角度增强认同感,新乡贤要认识到自身在乡村德治当中应尽到的责任与义务,坚定信念,勇担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吸引外流人才回乡由于乡村发展条件的限制,很多有能力的人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也有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乡村学生选择加入城市阵营,并且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大量的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使得大批乡村精英人才流失。人才动力主体的缺失又进一步造成乡村经济的萎靡。因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并且吸引他们这些有才学子,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技术帮助家乡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的德治建设。这些外流人大多是在本地乡村长大的,受到传统的家族观念的熏陶,也会有一种强烈的乡土情结,在这种地缘、血缘的双重作用下,很容易触动他们内心最柔软的一面,进而激发他们反哺桑梓、助力乡村的情怀和愿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充足的物质财富基础,才能为乡村德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新时代乡贤在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上提供充足动力。促进多维主体参与德治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人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这些人往往具有很高的道德素质和治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乡村社会的领军人物,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道德权威来解决乡村治理的问题。这要求我们要善于发掘典型、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乡村德治才会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把这些典型人物和村民的积极参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其“核心”地位优势。同时也注重“吸收”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社会的建设者,不断地发挥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乡村德治能够有效治理。在树立乡村道德榜样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普通村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村民队伍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乡村治理的政策需要大家响应,乡村道德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乡村的发展更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试想,国家的发展乡村的措施得不到响应,没有参与者,又何谈乡村振兴、村民富裕以及有效治理呢!五、结语新时代的大潮是无法阻挡的,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今,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乡村是最不均衡发展的地区,如何更好地满足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新时期乡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REF_Ref25851\w\h[14]。“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以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这告诉我们建设新时代乡村德治,必须从实际出发。本文通过对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有效性研究,并以苗圃村为例子,以事实为依据,以小见大。文章始终以问题为指导,对新时期乡村德治建设的内容,问题、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较为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实现乡村德治的有效性增添新动力。以期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能够把我们的乡村变成一个更加美丽幸福的家园。参考文献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中共中央印发《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人民日报,2018年9月27日.赖雄麟高晶华.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着力点[J].乡村.农业.村民(B版),2019.费孝通.乡土中国[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乔惠波.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林峰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王亚娟.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韩秀华.乡村振兴之“德治”建设工作思路与举措[J].农家参谋,2022(09):13-1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俞可平:《走向善治》,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出版.何跃,贺芒.公共组织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03.249马莉.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德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9.许思琪.德治参与: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乡贤组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宋杨.新时代基层党建带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探讨[J].农家参谋,2022(10):4-6.刘丹忱.孔子的德治思想[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丛书,201807.248.叶方兴.当代中国法治与德治结合的语境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02):37-45.文创产品彰显中国文化自信[J].中国总会计师,2022(04):190.本报评论员.读懂百年党史坚定“四个自信”[N].经济日报,2022-05-15(003).DOI:10.28425/ki.njjrb.2022.002878.张燕娟.公共管理视角下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分析[C]/《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第二辑.[出版者不详],2020:10-11.DOI:10.26914/ki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综合岗位劳动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版城市出租车租赁协议样式版B版
- 2025年消防安全管理咨询及标准制定合同2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4归去来兮辞并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 二零二四年度时尚传媒广告投放及制作合同
- 2025年度道路照明灯具批发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酒店客房销售渠道建设与维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生态农业种植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蔬菜种植户与农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合同范本3篇
- GB/T 8005.2-2011铝及铝合金术语第2部分:化学分析
- GB/T 37234-2018文件鉴定通用规范
- 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
- 质量检查考核办法
- 不动产登记实务培训教程课件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基本素质发展初一-初三
- 2023年系统性硬化病诊断及诊疗指南
- 外科医师手术技能评分标准
-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全册配套优质教学课件
- 采购控制程序
- 六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200题专项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