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1.gif)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2.gif)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3.gif)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4.gif)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7b07372d29673beb7782d9e07add667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材料二: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材料三: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有专家预估,核污水排放入海后,57天内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内蔓延至全球海域,东北亚地区首当其冲。日本核污水排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将会严重损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其中的两到三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巴斯克里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墨子《兼爱》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③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从上面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先秦散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有些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题目自拟,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参考答案:1.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对于我们个人的为人处世有启示意义。生活中,我们绝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喜好、逻辑强加于他人身上,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各有各的感受,冷暖自知。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多为他人着想的人,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材料二: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说的是天下人互相爱护就安定,互相仇恨就混乱不堪。此句反映了墨家“兼爱”的思想,认为“兼爱”的力量可以调和家庭内部、家与家之间、君臣之间、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对于个人来说,与人为善,爱人亲人,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只是为了自身利益损害他人、仇视他人,不仅自身会受损,还会影响到其他人,最终害人害己。对于社会、国家也是如此。材料三: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做法是将“己所不欲”施加在别国之上,以邻为壑,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同时这也是交相恶的表现,如此行事,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相违背,严重危害人类的共同利益,这是反面实例。综合看来,材料一和材料二取自经典名篇,材料三是当今热点事件。学生可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材料三进行评论,也可以结合三则材料进行发散思考,进行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天下兼相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前者强调个人的道德自律,后者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社会的和谐。意在说明只有当我们自己做到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才能真正尊重他人;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对所有人充满爱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在行文思路方面,首先提出“换位思考,相互爱护”的中心论点,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可以先从解释两个经典思想入手,然后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和意义,最后将它们结合起来,形成更高的道德境界。同时,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这个主题来论述,谈自己的看法。在行文中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如以仁爱之心,促和谐之景,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立意:1.相爱相善,世界大同。(①②)2.纵己私欲,以邻为壑,终将害人害己。(①②③)3.换位思考,相互爱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①②)4.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才能做到“兼相爱”。(①②③)2.例文:以诚爱己,以礼爱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爱自我与爱他人均不可抛。若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爱自我的需求属于爱与归宿层面,爱他人的需求属于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层面,两者虽有递进关系,却都是人类需求满足必不可少的行为。正如王尔德所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一个人唯有做到爱自我,方有积极入世的态度,热爱生活的乐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纵使魏晋名士,风流成性,又何曾做到爱自我,因而悲观厌世,自伤自丧自弃。然而,单纯爱自己,只会走向自私自利,人需要“爱人”的精神来均衡协调。爱他人意味着奉献与付出,也意味着自我的肯定,他人的回报。正如康德所说,“人不能正视的两样东西,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唯有秉持心中的道德律,敬爱他人,方能改良社会,肯定自我。因此我们更需做到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平衡协调,做到以诚爱己,以礼爱人。以诚爱己,即对自己怀着一片赤诚之心,正视自己,宽恕自己的不完美。尼采在晚年时期,自诩为太阳,宣布上帝死了,沉溺于“超人创造历史”的学说,这一些,均是没有做到以诚爱己,以至于偏激。以礼爱人,即应按照礼法爱生活中的所有人。以礼爱人,不逾矩,不淡漠,合于儒家所言的“无适无莫”的中庸之道。“以诚爱己”“以礼爱人”,应该做到有机融合。换言之,爱自己与爱他人有着相同的根源。一个人唯有真诚爱自我,方才热爱生活,方才有敬爱他人的动力;一个人唯有爱他人,才会在生活中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爱自己与爱他人都源自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源于人内心的自我尊严。“爱自己”与“爱他人”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专注于灵魂解剖的大师周国平,曾用“灵魂只能独行”命名自己的散文集,正是取“灵魂自我抚慰”之意,但他又提出“将孤岛连成大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心声的沟通,强调将“溢出来的爱”给予周边大众。灵魂需要自我抚慰,自我舔舐,以诚爱己;将溢出来的爱,有节制地给予他人,将孤岛连成大陆,以礼爱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说:“爱自己”是“爱他人”的前提条件;材料二强调“兼爱”(“爱人”)有利于天下太平;材料三谈“怜悯心”对“自爱心”的缓和作用,对“爱人”的意义。因此本次作文要紧紧围绕“自爱”“爱人”“怜悯心”之间的辩证关系来谈。自爱是爱人的基础,爱人是自爱的升华。当然,既不能一味自爱,也不能只顾爱人,二者应该互相促进,一味自爱就可能变为自私,缩小了做人的格局;只顾爱人就会忽略了自身,使爱人缺少长久的基本保障。怜悯心是一条自然流淌的河,它能突破自爱之湖,滋养万里原野,我们要珍爱它,扩充它,使它充于四方,达于四海,让世界充满爱。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始于爱己,终于爱人。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爱己,点亮内心深处的烛火,让光芒于内心绽放。二、“自爱”确实是“爱人”的基石,但是只有“自爱”的人生无疑是“惨淡的”,没有“爱人”,再纯洁的“自爱”也会成为自私的枷锁。三、爱人,燃起黑暗中奉献的明灯,令温情在世界传递。四、始于爱己,终于爱人;爱己爱人,爱满世界。只有将“爱己”与“爱人”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发掘自身价值,将二者转化为人生的动力。立意:1.自爱为土壤,爱人为花朵,怜悯为泉源。2.自爱爱人两相益,怜悯为泉爱不息。3.沉稳自爱,而后爱人。3.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组成。首先分析材料,理解每则名言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千里远的路程需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深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从当下具体的事情做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聪明”。强调的重点在“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意思是“假使人人都彼此爱护,则天下安治;倘若人人都彼此交恶,则天下大乱”,说的是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然后分析要求。“从上面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要求考生从三句名言中任选一句进行立意作文。如选择第一句,可以围绕“立足当下”“点滴积累”“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进行立意即可;如选择第二句,可以围绕“自知”“自省”等进行立意即可;如选择第三句,可以围绕“兼爱”“仁善”等进行立意即可。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由名言引题,也可以列举生活现象引题,接着阐释名言的意思,并列举相关事例进行论证,然后联系现实深入分析,最后发出呼吁,收束全篇。立意:1.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2.懂得自省方能自明。3.兼爱,用心承载的博大。4.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审材料:本次作文给出的是引语式材料。首先指出,先秦散文中蕴含着思想光辉的语句在新的时代依然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引发我们辩证地思考。然后要求考生分析五则格言,理解每一句话的内涵,找到材料的连接点,然后确定写作重点,完成文稿。“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人应该宽恕待人。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其意为“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意思是“假使人人都彼此爱护,则天下安治;倘若人人都彼此交恶,则天下大乱”,可以围绕“兼爱”“仁善”等进行立意。分析写作要求:“从下面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要求考生从五句名言中任选一句进行立意作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意志坚韧”和“勇挑重担”,可从此角度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己”与“人”的关系,由此可以从“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角度来写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从“点滴积累”“持之以恒”进行立意。“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可从“重视道德修养”“要有仁爱之心”方面进行写作。“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立意方向可以是:相互关爱,相互理解。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经营借款借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环保型农膜循环利用购销合同
- 2025年度石材产品研发与技术转移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品牌故事广告拍摄与制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农业科技项目投资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劳务分包合同工期延误赔偿细则范本
- 2025年度房地产销售代理服务咨询合同
- 2025年度光伏发电设备研发与技术转移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家政公司家庭护理服务合同标准范本
- 寻梦缘古法驻颜培训课件
- 员工招聘与人才引进培训课件
- 装配式预制剪力墙外墙板制作教学课件:预制外墙板生产流程
- 英语旅游文本的句式特点及其翻译
- 咖啡种植园项目计划书
- 精装修室内施工组织部署
- GJB438C模板-软件开发计划(已按标准公文格式校准)
- 2023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及答案
- 云端数据加密与密钥管理解决方案
- 毒麻药品试题答案
- 元明时期左江上思州黄姓土司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