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8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8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8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8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8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学科素养专攻必备知识梳理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对风的影响:A______________,____于等压线,由___压指向___压,影响______________;B______,方向与风向____,影响风向和风速;C__________,与风向____,只改变____,不改变_____,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示地区位于___(填“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填“高空”或“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高低风向和风速摩擦力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风速甲>乙>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丙北风向向右偏转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存在一定夹角2.风的形成(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____________)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________)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与等压线___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平行斜交【思维拓展】

等压线分布图中风向和风力的判读方法风向看“高低”:风始终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风力看“疏密”:在等压距相同的前提下,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关键能力突破技

拨1.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1)影响因素及答题术语总结影响因素常用术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距高压远近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摩擦力大小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植被多少冬季植被少,风力大地形因素山谷口有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2)等压线图中风力的判定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2.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绘制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高空风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近地面风):3.风向呈现方式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东北风是从东北方向吹向西南方向的风。通常呈现风向的方式有两种:(1)风向符号——风矢风矢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示风的方向(如图中风向均指向A),风羽横线表示风力大小,一道短线代表1级风、一道长线代表2级风、一面三角旗帜代表8级风。(2)风频玫瑰图频率最高的方位,表示该风向出现次数最多,如上图中的东南风次数最多,其次是东北风,南风次数最少。【拓展延伸】

“狭管效应”与“焚风效应”(1)“狭管效应”:也叫“峡谷效应”,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2)“焚风效应”:暖湿气流沿迎风坡上升,形成地形雨,气温随高度降低较为缓慢;在背风坡,空气干燥,气流下沉增温快,形成干热风,称为“焚风效应”。

研[典例]

读图,回答下题。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答案:D[审题解题][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图示为东亚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在区域认知上,明确图示两个时刻台北、上海、首尔、北京四地的气压分布状况综合思维结合图示气压分布状况及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的方法,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确定在图示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知能转化演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2题。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2.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地B.N地

C.P地D.Q地AD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2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学科素养专攻地理图像判读❼等压线图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读

程1.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如图中D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2)高压中心(如图中C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3)高压脊(如图中E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脊线。(4)低压槽(如图中F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槽线。(5)鞍部(如图中B处):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中A处吹偏南风)。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箭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2)风向箭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中A处)。(2)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中B处)。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6.判断天气状况(1)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风——寒冷干燥。(2)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的风——温暖湿润。(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中D处和F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中C处和E处。学

用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1~2题。

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B.乙C.丙D.丁AD解析:第1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同一水平面上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2题,图示等压距为2.5hPa,则Q地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005hPa或1007.5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地数值可能是1002.5~1005hPa或1007.5~1010hPa;与图中丁地数值可能相等。[2020·天津卷]读图,回答3~4题。3.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和日丽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