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济钢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

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27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编等(zuan)寒噤(jin)一着棋(zhao)陨命嘉奖千钧雷霆

B.淤搴(sd)半晌(shdng)蒙蒙亮(meng)污诟分辨屈尊俯就

C.颦发(qudn)型防(di)东奔西申(cudn)摩拳捍卫渡过难关

D.浑名(hun)纠葛(g6)咄咄怪事(dud)慰籍期Q日能屈能伸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绝对不能胡思乱想,他暗自o好运这玩意儿,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②不仅很难抛掉学校里灌输的那些历史观,而且更难搜集达到正确理解所的材

料。

③我党在幼年时期,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

④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O

⑤在这场的斗争中,县委书记焦裕禄简直变成了一个满身泥水的“脱坯人”。

A.琢磨必需浮浅原型坚苦

B.捉摸必须肤浅原型坚苦

C.提摸必须浮浅原形艰苦

D.琢磨必需肤浅原形艰苦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只不过我们见惯了官场中的因循敷衍、得过且过,才会对官员被轰下台的事情招手称

像。

②处于权力架构中的指挥者,谁又不曾感慨:身居高位,战战兢兢,如喔薄小。

③我亲眼目睹了许多竞争者的(卜危继地步入这个市场,结局却大都以失败告终。

④学写文章,固然可以仿名家写作的手法,但切忌生有循剜,否则很难有自己的风格。

⑤他们对这次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周全,是不可厚非的。

⑥小草连带着根叶都被嚼碎了吞下去,那汁液苦得他惮不目辇地的吐舌皱眉。

A.②④⑥B.@@④C.①③④D.①②⑤

【答案】B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哲学与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对于这个世界的正确认识。

B.虽然先秦诸子并不把善写文章当作最高追求,但他们的很多论说又都文采斐然。

C.战士们的手里握着枪,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

D.截至5月9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率超

过94%以上。

【答案】B

5.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

读,又有点儿可惜。

B.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

读完的。

C.只有杂种水稻的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它的后代发生了分离,那么它的后代是杂

种水稻第二代。

D.昨天开会提到的那件事,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现在确定你说错了,所以我没

有听错。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锻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②君子脸于义(喻:知晓,明白)

③争宠而心当其能(害:嫉妒)

④其文约,其词微(微:简约)

⑤会诊虞常(论:讨论)

⑥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败逃的军队)

⑦空以身自草野(膏:油脂)

⑧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泛指绳索)

⑨文胜质则里(史:虚饰,浮夸)

⑩请问其耳(目:条目,细则)

⑪今得杀身自效(效:仿效)

(g徘所以事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邀请,约请)

A.④⑤⑦⑪©B.①③⑦⑧⑪

C.③④@©⑨D.⑤⑥⑧⑩⑫

【答案】A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有相同释义的一项是()

A.①人地不仁,如礼何②信地见疑,忠而被谤③于是秦人拱手加取西河之外

B.①愿得张仪而甘心般②盘盘帚,困困厚③必知乱之所自起,罩能治之

C.①谗谄之蔽明也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③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D.①吾为其无用而拾之②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③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答案】C

8.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即谋单于,何以复加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④请买其

方百金⑤被发行吟泽畔⑥大破楚师于丹、淅⑦纸王者,昆邪王姊子也⑧莫不欲求

忠以自为⑨见犯乃死,重负国⑩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A.①⑧/②⑦/③⑥/④⑤/⑨/⑩B.①③⑥/①⑨/②©/⑤/⑧⑩

C.①⑧/®@/③⑥/④⑤⑨/⑩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⑩

【答案】A

9.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

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B.百越,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因其

部族众多,故谓之为“百越”。

C.诸子百家,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其中,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

家、法家等各个学术流派。

0.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其辞赋作品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过

秦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答案】I)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用散文叙述故事,其作品形态为叙述人讲述故事的语言艺术结构;

而戏剧的基本特征则在于用动作来演出故事,这动作主要表现为言语的动作,其作品形态

——剧本则主要为对话、独白等剧中人的呈现故事的语言结构。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戏剧与欧洲戏剧不同,在于中国传统戏剧是“史诗(小说)结

构”而非“戏剧结构”,这种看法是受亚里斯多德的影响,亚氏认为史诗与戏剧是由叙述和

动作所衍生的,最大区别就是史诗具有描写事件各个方面各种细节的广度,而戏剧只关涉

塑造角色和展现剧情矛盾所必须的事,整一而集中。认为中国传统戏剧为“小说式的”,就

因为它具有多变的场景地点、较长的戏剧时间。实际上它们与西方戏剧的差别不过是整一

性在程度上的差别。中国传统戏剧与小说在各自发展中互相借鉴颇多、有许多相似之处,

甚至剧本结构程式、人物科白都存在着同构现象。尽管如此,它们在叙述和动作这一根本

点上仍为殊途。

小说的戏剧化,其含义不仅是使小说情节动作集中而富于戏剧性,而且是小说的叙述

性作用降低,而戏剧性独白,对话描写加强。对话和独白能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在观众面

前,仿佛登台表演,而不惜助于叙述人的描述;这种手法一旦居于小说中的重要位置,小

说叙述人的隐退就更深入幕后。鲁迅在小说的戏剧化方面做过有益的尝试,不过他仍然重

视“叙事人”的作用。他的简洁手法得力于“中国的旧戏上,没有背景,只有主要的几个

人”,所以他“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像《阿Q正传》,人物对话在关键

处呈现出极富戏剧性的喜剧动作,但仍然如珠子般点缀在全知全能的权威叙事中,叙述高

于一切。海明威的简约与鲁迅的简洁不同,他的小说中对话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叙述语

言极少,几乎变成了必不可少的戏剧性说明和交待用语。

但小说的戏剧化和戏剧的小说化并没有把小说变成戏剧或将戏剧变成小说,相反,它

们都以各自的方式丰富了小说或戏剧的类型内容。无论布莱希特,抑或海明威、乔伊斯,

都不曾逾越戏剧与小说的最后界限,他们的作品都把异质的文学类型因素推向极端,但最

后都没有逃脱相向背反的戏剧的演示命运和小说叙述命运。

(摘编自张未民《小说与戏剧一一兼谈一种双向对逆运动》)

材料二:

传统小说为了增加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常常像戏剧那样,将矛盾冲突集中化,对故事

发生的时空加以高度浓缩。小说家们常常将处于原始状态,不一定激化为冲突的矛盾加以

集中和提炼,让矛盾冲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迅速形成、发展和激化,又迅速推向高潮

并得到解决。吸收戏剧集中矛盾冲突的手法,可以调度时空、激化矛盾、营造特定的戏剧

情境,加快叙述的节奏和情节的密度,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富有行动性,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戏剧是一种行动的艺术。由于戏剧没

有承担叙述途径的叙述人,故事情节只能由演员扮演的角色用语言和行动在舞台上表演出

来,因而戏剧的动作性特别强。中国传统小说特别注重对人物言行举止和人物间矛盾纠葛

的动态描述,很少有对环境及人物心理的静态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势下的心理状态也主要

通过动作描写来揭示。这种动作性强、叙事节奏快的特点显然是小说戏剧化风格的一种体

现。

戏剧以对话为主要陈述方式,在剧本中,绝大部分的篇幅都是人物的台词。成功的戏

剧对话都具有个性化、行动化的特点,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揭示人物之间

复杂微妙的关系。戏剧的对话还应含蓄有味,寄寓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台词”,戏

剧因素介入以后,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无论是量和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小说中出

现了一些重点写人物对话而叙述与描写简之又简的戏剧化片断。小说中富有戏剧性的对

话,能充分揭示当事人双方内在心态的复杂性和冲突性。

戏剧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它通过一连串的由背景、人物动作和对话组成

的“场景”,把错综复杂的生活矛盾及其发展过程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小说创作中的“场

景法”,是按照戏剧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场景来构筑故事,这一手法对第三人称叙述

作了严格的限制,叙述主体失去了全知全能的特权。他只是一个超然物外的叙述者,以不

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纯客观的态度进行叙事,仅仅叙述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人物活动的环

境以及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他所知道的比作品中的人物还要少。这种叙述者小于人物的叙

述视角,人们称之为戏剧化视角。像戏剧中的导演从不登台出场一样,这个客观化的叙述

者有意识地隐退于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的背后,一切都让出场人物以直观而又蕴含个性的

言行向读者展示。

(摘编自皋于厚《小说戏剧化的两种形态》)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戏剧化和戏剧小说化其实都是把异质的文学类型因素推向极端,从而丰富了小说或

戏剧的类型内容。

B.中国传统小说吸收戏剧集中矛盾冲突的手法,改变故事原本的时空状态,激化矛盾,增

加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C.中国传统小说轻静态环境描写重动态描述,人物心理也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揭示,呈现

出动作性强的特点。

D.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对话描写往往是片段式的,叙述与描写仍然占据着小说的大

部分篇幅。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强调戏剧、小说互鉴带来的发展与二者内在的限制性,材料二则总结了中国传统

小说戏剧化的表现。

B.中国传统戏剧的小说化程度要比欧洲古典戏剧更深,因为它具有多变的场景地点、较长

的戏剧时间。

C.海明威小说的简约与鲁迅小说的简洁不同,海明威的叙述语言少,其代表作品《老人与

海》也体现了这点。

I).《红楼梦》"抄检大观园”部分运用了“场景法”,怡红院等五处被搜检的过程就像是五

个戏剧场景。

12.“小说的戏剧化和戏剧的小说化并没有把小说变成戏剧或将戏剧变成小说”,请结合材

料概括小说和戏剧的不兼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0.A11.B

12.①小说是讲述故事的,戏剧是演出动作的。

②小说叙事可以完全不受时空限制,戏剧演出必然受时空限制。

③在小说中总有一个或隐或现而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而在戏剧中这个叙述者是不存在

的。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

从。留数月,未得握。齐襄王闻其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以为雎持魏国阴

事告齐,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雎谆死,即卷以簧置厕中。魏人郑安平操

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秦谒者王稽使于魏,郑安平夜与禄见王稽,稽潜载与俱

归。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耳匿车中。”有

顷,穰侯果至,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

日:“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此必悔之。”于是范雎下车

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秦王跟而请曰:“先

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日:“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跪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

雎日:“臣非有畏顶不敢言也。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

愿也臣又何患哉箕子、接舆漆身为厉,被发为狂,无益于主。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

有补于所贤之主,臣有何耻?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以是

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昭王闻之,拜范雎为相,号为应侯。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

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耳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

勺,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

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门下日:“此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

行,因门下人谢罪。范雎既相,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

必报.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以自篡资:以钱物帮助

B.留数月,未得以报:报答

C.雎专死详:假装

I)先生子不幸教寡人邪卒:终究,最终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我宁且匿车中”与“魏闻秦且东伐韩、魏”两句中的“且”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与《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两句中的“而”意义不同。

C.“微行”,一般是指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其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某人,以方便其行

动。

D.“一饭之德必偿”,用来形容受人点滴之恩而给予厚报,与韩信“一饭千金”同为佳

话。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

B.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

C.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

D.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出使齐国,被猜疑诬陷,归国后遭受鞭笞,身受重创,又被扔进茅厕,遭受屈辱,

幸亏郑安平相助,才得以再起。

B.穰侯离开后又重新回来搜查范雎,这一行为心理和《屈原列传》中放走张仪后又重新追

赶张仪的楚怀王的行为心理不同。

C.范雎不希望自己像箕子、接舆那样,漆身为癞,披发为狂,认为这样做无益于圣明君

王,对自己而言也是耻辱。

D.须贾无知人之明,自以为是,对待投身于自己的范雎以小人之心对待,最后却落得被范

雎在不动声色中羞辱的结局。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答案】13.B14.A15.D16.C

17.(1)天下的人看见臣为君主竭尽忠诚反而丢掉生命,因此会闭口停步,不肯前往秦国

来了。

(2)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讴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通过

门卒向范雎认罪。

参考译文:

范雎希望为魏王做事,但家境贫寒自己无法支持这项事业,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

下做事。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随从前往。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没有得到什么答

复。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口才了得,就派人赏赐范雎黄金十斤以及牛肉美酒,须贾认

为范雎把魏国秘密出卖给了齐国,回到魏国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国相魏齐,魏齐听

后大怒,(命令亲信)笞打范雎。范雎假装死去,然后被用席子卷住扔在厕所里。魏国人郑

安平带着范雎逃跑了,他们藏匿起来,范雎改了姓名叫张禄。(就在那个时候),秦昭王派

谒者王稽到了魏国,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王稽偷偷地载着范雎进入了秦

国,秦国国相穰侯的车马从西边过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厌恶各诸侯国

的门客,我先哲且躲藏在车里。”不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对王稽说:“使臣先生该不会

带着诸侯门客一起回来吧?这种人没有用处,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说完随即告别而

去。范雎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但后知后觉,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人,忘

记了搜查,他一定会后悔于是范雎下车跑掉。走了十余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

里,没发现人,这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秦昭王长跪向范雎请教:“先生要以

什么赐教寡人?”范雎说:“嗯嗯。”像这样询问了三次。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终究不赐

教寡人了吗?”范雎说:“臣并非害怕什么因而不敢说。死亡,是每个人必不可免的。在必

然的形势下,能对秦国有少许补益,这是臣最大的愿望,臣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过去箕

子、接舆漆身生癞,披发装疯,对君主毫无益处。假使臣也跟箕子有同样的遭遇,能够对

臣认为贤能的君主有所补益,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又有什么可耻辱?臣所害怕的,只是

怕臣死后,天下的人看见臣为君主竭尽忠诚反而丢掉生命,因此会闭口停步,不肯前往秦

国来了。”秦昭王听后,就任命范雎为相国,封号称应侯。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

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将要向东攻打

韩、魏两国,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份改装出

行,穿着破旧的衣服偷偷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范雎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

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看到范雎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

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

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讴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通过门卒向范雎

认罪。范雎当上宰相后,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那些曾经在他处境困苦时帮助过他的

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是必定报答的,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

定报复的。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四、(17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被

【元】贯云石

仆过梁山泊,有渔翁织芦花为被,仆尚其清,欲易之以绸者。翁日:“君尚吾清,愿以诗输

之。”遂赋,果却绸。

采得芦花不流®尘,翠蓑聊复藉为茵久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数乃声中别有春。

【注】①碗(wd):泥沾在器物上•②茵:褥子。③鸳鸯:绣在青绫上的鸳鸯图案。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秋意渐浓,西风袭来飞雪满身,诗人却因身盖芦花被,不觉寒冷,安然入梦。

B.“毛骨已随天地老”,运用了双关、拟人的手法,由“芦苇”推及“渔翁”,包蕴丰富。

C.“青绫莫为鸳鸯妒”,诗人极富幽默情调地安慰“青绫”不要妒恨主人拿它来换芦花

被。

D.以“徽声中别有春”作结,情思悠悠,如余音绕梁,描摹了人生理想而美好的境遇。

19.《芦花被》序文中提到“仆尚其清”与“君尚吾清”,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

“清”字的丰富意蕴。

【答案】18.A19.①芦花(被)一尘不染的清雅洁净。芦花“不演尘”,盖上芦花被

“夜月生香雪满身”,写出了芦花之“清”。

②渔翁清贫雅洁的高尚情操。序文中,渔翁退掉绸被,用诗歌来换取芦花被,体现了渔翁之

“法,,

tn。

③诗人蔑视富贵功名的高洁胸怀。诗人以青绫被换芦花被的行为,表现了诗人之“清二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对这个概念孔子对不同弟子的阐释不一样,《论语•颜

渊》中孔子对颜渊问仁的回答是:“

(2)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借景

物写出游子归家的路途渺茫遥远。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两句读来让人千种滋味在心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屈原的“这句与“出淤泥而不

染”异曲同工。

(5)贾谊《过秦论》中,秦孝公时采取“”的对外政策,后来多国合

纵抗秦,秦人开关迎敌,但是九国之师“

【答案】①.克己复礼为仁②.斜月沉沉藏海雾③.碣石潇湘无限路④.

相顾无言⑤.惟有泪千行⑥.嚼然泥而不滓者也⑦.外连横而斗诸侯⑧.

逡巡而不敢进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番表闻

----在火车上

老舍

我俩的卧铺对看脸。他先到的。我进去的时候,他正在和茶房捣乱。我买的是顺着车

头这面的那张,他的自然是顺着车尾。他一定要我那一张,我进去不到两分钟吧,已经听

熟了这句:“车向哪边走,我要哪张!”茶房的一句也被我听熟了:''定的哪张睡哪张,这是

有号数的!”只看我让步与否了。我告诉了茶房:“我在哪边也是一样。”

车开了之后,茶房来铺毯子。他又提出抗议,他的枕头得放在靠窗的那边。在这点抗

议中,他的神色与言语都非常的严厉,有气派。枕头必放在靠窗那边是他的规矩,对茶房

必须拿出老爷的派头,也是他的规矩。我看出这么点来。

车刚到丰台,他嘱咐茶房:“到天津,告诉我一声!”

看他的行李,和他的神气,不像是初次旅行的人。

我纳闷为什么他在这么早就张罗着天津。又过了一站,他又嘱咐了一次。茶房告诉

他:“还有三点钟才到天津呢。"这又把他招翻:“我告诉你,你就得记住!”等茶房出去,

他找补了声:“混帐!”

骂完茶房混帐,他向我露了点笑容。笑完,他又拱了拱手,问我“贵姓?”我告诉了

他:为是透着和气,回问了一句,他似乎很不愿意回答,迟疑了会儿才说出来。待了一会

儿,他又问我:"上哪里去?”我告诉了他,也顺口问了他。他又迟疑了半天,笑了笑,定

了会儿眼睛:“没什么!”这不像句话。我看出来这家伙处处有谱儿,一身都是秘密。旅行

中不要随便说出自己的姓,职业,与去处,怕遇上绿林中的好汉;这家伙的时代还是《小

五义》的时代呢。我忍不住的自己笑了半天。

到了廊坊,他又嘱咐茶房:“到天津,通知一声!”“还有一点多钟呢!”茶房瞭了他一

眼。

“快到天津了吧?”这回是问我呢。“说不甚清呢。"我这回也有了谱儿。

“老兄大概初次出门?我倒常来常往!”他的眼角露出轻看我的意思。“暧,”我笑了,

“除了天津我全知道!”他定了半天的神,没说出什么来。

查票。他忙起来。从身上掏出不知多少纸卷,一一的看过,而后一一的收起,从衣裳

最深处掏出,再往最深处送回,我很怀疑是否他的胸上有几个肉袋。最后,他掏出皮夹

来,很厚很旧,用根鸡肠带捆着。从这里,他拿出车票来,然后又掏出个纸卷,从纸卷中

检出两张很大,盖有血丝胡拉的红印的纸来。一张写着——我不准知道一一像蒙文,那一

张上的字容或是梵文,我说不清。把车票放在膝上,他细细看那两张文书,我看明白了:

车票是半价票,一定和那两张近乎李白醉写的玩艺有关系。查票的进来,果然,他连票带

表全递过去。

车快到天津了,他忙得不知道怎好了,眉毛拧着,长牙露着,出来进去的打听:“天津

吧?”仿佛是怕天津丢了似的。茶房已经起誓告诉他:“一点不错,天津!”他还是继续打

听。入了站,他急忙要下去,又不敢跳车,走到车门又走了回来.刚回来,车立定了,他

赶紧又往外跑,恰好和上来的旅客与脚夫顶在一处,谁也不让步,激烈的顶着。在顶住不

动的工夫,他看见了站台上他所要见的人。他把嘴张得像无底的深坑似的,拼命的喊:“凤

老!凤老!”

凤老摇了摇手中的文书,他笑了:一笑懈了点劲,被脚夫们给挤在车窗上绷着。绷了

有好几分钟,他钻了出去。看,这一路打拱作揖,双手扯住凤老往车上让,仿佛到了他的

家似的,挤撞拉扯,千辛万苦,他把凤老拉了上来。

忙着倒茶,把碗中的茶底儿泼在我的脚上。

坐定之后,凤老详细的报告:接到他的信,他到各处去取文书,而后拿着它们去办七

五折的票。正如同他自己拿着的番表,只能打这一路的票;他自己打到天津,北宁路;凤

老给打到浦口,津浦路;京沪路的还得另打:文书可已经备全了,只须在浦口停一停,就

能办妥减价票。说完这些,凤老交出文书,这是津浦路的,那是京沪路的。这回使我很失

望,没有臧文的。

他非常感激凤老,把文书、车票都收入衣服的最深处,而后从枕头底下搜出一个梨

来,非给凤老吃不可。由他们俩的谈话中,我听出点来,他似乎是司法界的,又似乎是作

县知事的,我弄不清楚,因为每逢凤老要拉到肯定的事儿上去,他便晾我一眼,把话岔

开。凤老刚问到,唐县的情形如何,他赶紧就问五嫂子好?凤老所问的都不得结果,可是

我把凤老家中有多少人都听明白了。

最后,车要开了,凤老告别,又是一路打拱作揖,亲自送下去,还请凤老拿着那个

梨,带回家给小六儿吃去。

车开了,他扒在玻璃上喊:”给五嫂子请安哪!”车出了站。他微笑着,掏出新旧文

书,细细的分类整理。整理得差不多了,他定了一会儿神,喊茶房:“到浦口,通知一

声!”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月《谈风》第一期,有删改)

【注】“番表”在古代是少数民族政权上呈天朝的奏章。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中的“他”显然是一个十足的小丑,作者借“他”在火车上的种种表现,刻画了一

位自我感觉良好的小官员的自私自利的丑态。

B.对于车到天津站这件事,茶房已经起誓确定是天津,“他”还是向他人反复确认,主要

因为“他”害怕茶房报复自己曾经的颐指气使。

C.“我不准知道”一句言简意赅,既写出了“他”在检看,又写出了“我”在偷瞄,同时

也体现了“我”对“他”行为动作的好奇心。

I).老舍先生擅长刻画小人物,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折射出人性的善恶美丑,完整而真实地反

映灵魂的各个侧面,让人读了慨叹不已。

2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和上来的旅客与脚夫顶在一处,谁也不让步,激烈的顶着”与“一路打拱作揖,双

手扯住凤老往车上让”,形成了鲜明对比。

B.小说把“他”为了搞到“番表”买打折票当作刻面人物的核心事件,通过语言、动作、

神态描写,讥讽像“他”一样的庸俗自私的小人。

C.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取得了很好的讽刺效果。结尾“他”喊茶房:“到浦口,通知一

声!”耐人寻味,仿佛“他”从丰台到天津的讽刺喜剧又将上映。

D.小说语言幽默风趣,对人物的讽刺辛辣直接,既保持了民间口语的朴素、生动,又筛选

掉那些粗陋的杂质,精妙而传神。

23.根据文本信息探究本文中“番表”的含意,并分析“番表”所起的作用。

24.文中两次说到“是他的规矩”。请结合人物在旅途中的种种表现,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

的“他的规矩”。

【答案】21.B22.D

23.①“番表”在文中指用少数民族文字写的政府机关证明文书。“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