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_第1页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_第2页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目前,儿童连接问题(一)种方式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型收养的出现源于儿童和小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教育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适应,由此产生了幼小衔接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有两种选择,一是让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方式统一,就不会有不适应的问题;二是保留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方式的差异,在从幼儿园到小学转变的过程中设置过渡环节,以缓解不适应问题。从目前来看,人们往往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即让幼儿园采用与小学相同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评价上,以儿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幼儿教育是一个让儿童拥有快乐,让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阶段,但幼儿园里依靠“成绩”评价幼儿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幼儿园,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在教学内容上仍然实施分科教学,幼儿园里过早地开设小学才学习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在学习方式上,将对小学生的要求和行为规范搬到幼儿园里强行让幼儿执行,如在幼儿园实行课堂教学,而不是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上课的时候要求儿童端正坐好,手背放在后面专心听讲等。这一切都服从于惟一的教学目的,即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二是在教学方式上,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方式。幼儿园活动和游戏教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在当前一些幼儿园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方式仍然存在,尽管一些教师注重在30~3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或两个以上游戏,以缓解幼儿的学习疲劳和再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通常时间都不长,而且在游戏的设置上不够合理,教师是为了追求教学目的而设置游戏,丧失了游戏的本来意义。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狭隘地理解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活动和游戏教学的含义和操作方式没有掌握。(二)农村地区认识不足,导致教育行为有了转变目前,教师纯知识角度的准备观,即认为儿童入学前最重要的准备是学拼音、认汉字,使学生上学后学习“不吃力”已被全面的准备观所代替。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有了转变。在绝大部分农村乡镇,特别是一些学前班和个体幼儿园,教师仍然主要教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拼音、汉字等。一节课让幼小的儿童写一篇田字格作业,不光是独体字,有的字要有十多笔画,甚至有廿画笔顺的字,一节课要算10~20道算术题,小小的年纪就要背上沉重的纯知识学习的课业负担。这种把小学的知识当作学前班主要教学内容的做法很不恰当,可见教师没有把全面、综合的准备观转化成为具有幼儿年龄特点的、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三)家长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急功近利而超前训练,竟要求孩子提前掌握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致使幼儿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感觉学习很轻松,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储备的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最终出现适应困难。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致使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阻力。二、解决儿童相关性问题的对策(一)建立作息制度,赋予孩子发展空间一是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孩子在幼儿园能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与幼儿园相比,小学老师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相应减少了许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少了,每节课接触的老师也不同,因此对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了明显更高的要求,孩子不能再像在幼儿园那样,对成人有太多的依赖,而要求孩子自我管理。其次,平时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要逐步建立一个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孩子慢慢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早晨,幼儿园的孩子有较宽泛的入园时间,而小学必须在规定时间入学;中午,孩子在教室里进行午餐,而到了小学则要去食堂;午休时间,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多数是没有午睡的;下午幼儿园有点心,小学没有点心供应。针对幼小学校的差异,幼儿园教师可在每次游戏活动后安排10分钟的课间时间,让孩子自己支配,告诉他们先上厕所或先喝水,有空余的时间再去外面走走或者玩玩。二是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环境大不相同。首先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求寓教于玩,生活也比较轻松。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课堂学习的时间较长,有严格的纪律,课后有各种活动,所以学习变成小学生主要的活动。其次,在社会适应、任务意识上,幼儿园的孩子偶尔忘了带东西或没有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总会有下次机会,心理上没有负担。小学学习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必须每天带好每天要用的物品,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教师可在孩子离园前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与学习能力。(二)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应注重形成合力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过去,许多幼儿园未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这一高度认识幼小衔接问题,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无非就是学做一天小学生,致使许多孩子出现未入学的盼入学、上了学的不愿学等问题。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看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自身发展特点升华的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教师应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二是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注重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适当调整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经常组织大班儿童到小学去参观。除此之外,小学教师也应该与幼儿园老师多交流和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孩子的心理状况。幼小衔接工作还应与家长互相配合。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家园练习册等多种途径吸引家长做好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三是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我国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4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方面。多年来,传统的幼儿园正规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但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面对问题,教师应让儿童自己解决,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教师还可通过开展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了解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