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中学2015级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新津中学2015级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新津中学2015级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新津中学2015级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新津中学2015级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第5页共5页新津中学2015级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5x32=48分)1.下列商业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舟楫塞港,街道肩摩”2.“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4.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社会条件是A.欧洲各国对中国商品和资本输出减少B.资产阶级维新派热心投资近代工业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政府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5.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关税条约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广告业一度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国家实行计划经济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企业热衷产品直销8.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9.下面的两副图片直接反映了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随后红裙子飘满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圳特区在全国率先取消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随后红裙子飘满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圳特区在全国率先取消“购物票证”(如下图所示),副食品放开价格,敞开供应。①经济特区发挥试验田作用 ②所有制结构多样化③个人经商潮流兴起 ④人民追求时尚渐成风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10.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许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不能反映出A.西方饮食习惯影响了中国传统食俗B.西式食品成为国人饮食的组成部分C.西餐成为近代中国饮食变迁的主流D.物质生活变迁与文化变迁相互交织11.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性的;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系列归纳错误的是1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1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4.早期西欧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有①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②促进了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给被侵略地区带来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④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据记载,19世纪中期,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古份额超过五分之一。右图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这表明A.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顺差D.英国实行自由贸易17.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A.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适应了资本输出的需要C.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D.促使世界市场走向成熟18.有人这样描绘:“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到1914年时,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影响是A.世界各国经济均出现了高速增长B.全球范围内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C.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D.欧洲经济主导世界,控制全球经济命脉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20.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21.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C.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D.新政后美国政府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A.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23.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24..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25.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因主要是A.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 B.政府实施以工代赈C.第三产业的日渐发达 D.“新经济”的崛起26.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增长率。“d”段发展趋势的出现是由于当时美国政府A.采用大规模赤字财政政策 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实施凯恩斯主义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28.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走势。依据1917年到1928年苏俄(苏联)经济政策分析,其经济成长走势示意图最可能是()2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图中文字:中央银行,伍佰萬圆(图中文字:中央银行,伍佰萬圆)之一。该套纸币的发行A.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B.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C.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 D.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27.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22分)“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6分)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2分)材料三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二。……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1945—1991)》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材料四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历程。(6分)34.(28分)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并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材料二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4分)材料三见图17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4分)材料四《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法国大革命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科学革命第十一章工业革命第十二章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国革命……——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分)材料五(5)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6分)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新津中学2015级6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C2.B3.D4.B5.A6.C7.C8.A9.C10.C11.B12.B13.D14.B15.B16.D17.A18.D19.C20.D21.A22.D23.A24.B25.D二、非选择题(33题22分,34题30分,共52分)33.(22分)(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分)影响:(经济上)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摆脱困境;(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每点2分,共4分)(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