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_第1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_第2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_第3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_第4页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药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提要试题题型:填空:20分〔20空〕名词解释:20分〔10个〕简答题:60分〔6题〕1整理课件复习重点:药物(按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类型分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临床应用药物主要不良反响一些重要概念/名词2整理课件

理解是根底,记忆是必须3整理课件长期应用抗菌药治疗病原体感染,使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分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两类。获得耐药性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化疗指数〔CI〕:LD50/ED50比值。耐药性〔drugresistance〕:抗菌药物4整理课件

a.产生灭活酶〔水解酶;钝化酶〕:β-内酰胺酶、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核苷酸转移酶。b.改变胞浆膜通透性:抗菌素进不去;进入的即刻被泵出。c.细胞内靶位结构改变:不结合PBP、DNA解旋酶突变,药物不结合。d.自身代谢改变:产生大量PABA。⑵耐药性产生机制:5整理课件

磺胺药是抑菌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细菌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药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而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磺胺药作用机制6整理课件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

抗菌作用:广谱杀菌、高效长效。对G-、G+菌有效。

抗菌机制:抑制DNA解旋酶,阻碍DNA复制。

耐药性: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

7整理课件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机制:〔1〕细菌DNA解旋酶突变。〔2〕细菌外膜脂多糖及外膜蛋白变异,改变其通透性。〔3〕细菌对药物主动泵出。8整理课件喹诺酮类主要不良反响1、幼年软骨组织损害、关节痛:儿童、孕妇禁用。2、光敏毒性。3、胃肠反响:恶心、呕吐、腹泻。4、CNS反响:头痛、头晕、CNS兴奋表现。9整理课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酶〔又称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活性而阻碍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和交联,使生长中的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死亡。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10整理课件

优点:对G+菌的强大杀菌作用;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毒性极小。缺点:口服无效〔不耐酸〕,需iv或im;抗菌谱窄;过敏;不耐β-内酰胺酶。2、青霉素G特点:11整理课件3、青霉素G药动学: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注射给药。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能分布于各种关节腔、浆膜腔、肝、肾等组织。脑脊液中的含量较低。但炎症时,透入脑脊液的量可提高并达有效浓度。根本以原形经尿排泄,约90%经肾小管分泌,10%经肾小球滤过。12整理课件DrugSynergism:1+1>2协同作用机制(MechanismsofSynergism):1.抑制破坏药物的酶〔inhibitionofdrug-destroyingenzyme〕;2.连续阻断作用(sequentialblocking);3.抑制其他代谢途径的酶〔inhibitionofenzymesindifferentmetabolicpathways〕。13整理课件头孢菌素作用特点小结:1、头孢菌素类对β-内酰胺酶一代比一代稳定;2、肾毒性一代比一代低;3、抗G+菌作用一代不如一代,抗G-菌作用一代比一代强;4、第四代对G+、G-的抗菌力都很强;5、第三代和第四代都能透入脑脊液;6、与青霉素类有协同抗菌作用;7、与青霉素有局部交叉耐药现象。14整理课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代表药物:红霉素〔Erythromycin〕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抗菌机制: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和mRNA的移位,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产生速效抑菌作用。红霉素缺陷:不耐酸,吸收差,胃肠道反响多。15整理课件

氨基甙类药物杀菌药: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抗菌机制:1、选择性地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导致异常无功能的蛋白质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起始,延伸,终止阶段;2、造成细菌胞膜缺损。16整理课件四环素类药物特点抗菌机制: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aa-tRNA在该位联结,抑制蛋白合成。抗菌谱:广谱抑菌药(G+,G-球/杆菌)对绿脓杆菌、真菌无效。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之首选药。17整理课件氯霉素〔Chloromycetin)抗菌谱:广谱速效抑菌剂。二线抗生素。

对G+,G-菌抑制作用强。

对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厌O2菌有效。抗菌机制: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抑制蛋白合成。

氯霉素耐药性产生较慢,较少,且可自动消失。

18整理课件

抗肿瘤药物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分类:

①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杀灭增殖细胞群中各期细胞,如烷化剂。

②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一期有较强的作用,如抑制核酸合成的药物对S期作用显著,紫杉醇、长春碱等作用于M期。抗肿瘤药物19整理课件根据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抗肿瘤药可分为两类:1.周期特异性药物:〔1〕S期特异性药物:甲氨蝶呤、巯嘌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2〕M期特异性药物:长春碱、长春新碱、秋水仙碱、鬼臼毒素、紫杉醇;〔3〕M期和G2期特异性药物:紫杉醇。20整理课件2.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细胞群的各期以及G0期细胞都有杀伤作用。〔1〕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塞替哌、亚硝脲类、甲酰溶肉瘤素。〔2〕抗癌抗生素:更生霉素、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等。〔3〕其他:顺铂、强的松等。21整理课件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作用机制:氟尿嘧啶在体内活化生成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5F-dUMP),与胸苷酸合成酶活性中心共价结合,抑制此酶活性,使脱氧胸苷酸缺乏,抑制DNA合成;也可掺入RNA〔作为伪品〕,影响蛋白质合成。临床应用:乳腺癌、胃肠道肿瘤手术辅助治疗,和非手术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22整理课件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作用机制:在体内转变为磷酰胺氮芥,与DNA形成交叉连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临床应用:抗瘤谱广,抑瘤作用明显而毒性较低,化疗指数比其他烷化剂高。临床还作为免疫抑制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烷化剂。对多种肿瘤有效。如急淋、慢淋、鼻咽癌、乳腺癌,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23整理课件紫杉醇(taxol)、多西紫杉醇(docetaxel):作用机制: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和堆积,影响纺锤体功能使肿瘤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期。临床适应症:主要适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对食道癌、肺癌、MDR癌等多种肿瘤也有效。不良反响:骨髓抑制〔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过敏,神经毒性,关节炎,胃肠道反响,脱发。24整理课件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里程碑:TKIGleevec(格列卫):Imatinib(伊马替尼)作用机制:Gleevec与ATP竞争性结合BCR-ABLPTK的ATP结合位点,抑制BCR-ABLPTK活性,使信号转导中断,肿瘤细胞停止增殖而死亡。也抑制PDGFR和Kit的PTK。而对正常细胞却无影响。因此,高效、低毒、服用方便。是第一个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5整理课件胰岛素临床用途

1、糖尿病:适用于各型DM。主要用于:〔1〕重型特别是幼年型〔I型DM〕;〔2〕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无效者;〔3〕伴有合并症〔感染、手术、妊娠〕或酮症酸中毒。

2、纠正细胞内缺钾或高血钾症:与葡萄糖、氯化钾合用组成GIK合剂,防治心肌堵塞和心律失常。3、增进食欲:用于重病恢复期,能刺激胃酸分泌。4、危重病人辅助治疗:组成能量合剂〔与ATP、CoA〕。5、治疗精神分裂症:低血糖休克疗法。内分泌药物26整理课件不良反响1、低血糖反响:注射过量、未按时进餐或运动过度时易发生,轻者可饮糖水,重者静注或静滴葡萄糖液。

2、过敏反响:少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过敏性休克,可用抗组胺药,重者可更换制剂或用口服降糖药。

3、耐受性:原因为产生抗胰岛素抗体,假设出现可更换不同来源胰岛素制剂。27整理课件糖尿病临床分类:两类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IDDM,T1DM)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T2DM)其它:妊辰性糖尿病。28整理课件口服降糖药:该类药可口服,使用方便,但作用弱而慢,仅适用于轻、中型,不能完全取代胰岛素。常用有四类: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双胍类〔biguanide〕;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29整理课件(一)磺酰脲类第一代: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甲糖宁〕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甲磺氮卓脲〔tolazamide〕醋磺环己脲〔acetohexamide〕副作用多,药效差,现已不用。仅:氯磺丙脲有抗利尿作用,现用于治疗尿崩症。30整理课件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格列苯脲〔glyburide,优降糖〕;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齐特〔gliclazipe,达美康〕;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31整理课件第三代:格列美脲(Glimepiride)长效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同第二代。因格列美脲对心血管K通道作用弱,其心血管不良反响很少。特点:FDA批准的第一个可与胰岛素同时使用的磺酰脲类药物。格列美脲具有高效、长效、用药量少(2-4mg/d)、副作用少〔耐受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为0.9%~1.7%〕等优点。是目前评价最优的磺酰脲类降糖药。32整理课件磺酰脲作用机制:1、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主要作用)。2、增强胰岛素的作用:〔1〕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2〕抑制肝脏胰岛素水解酶;〔3〕抑制胰岛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血浆游离胰岛素。

33整理课件磺酰脲类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机制:

药物与β细胞钾通道结合,阻滞ATP敏感的钾通道,阻止K+外流,使膜去极化,使电压依赖的钙通道开放,胞外Ca++内流→insulin胞吐释放↑磺酰脲类药物是ATP敏感的K通道阻滞剂。34整理课件〔二〕二甲双胍作用机制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轻体重: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脂肪含量,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其他:抑制脂肪酸氧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血脂异常。促进糖的无氧酵解而降糖。不影响胰岛素的释放。35整理课件〔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本类药物抑制α-糖苷酶后,可减少碳水化合物水解变成糖的过程,降糖作用缓和。治疗轻度Ⅱ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不良反响为肠鸣、肠胀气,吸收不良。36整理课件〔四〕胰岛素增敏药:噻唑烷二酮衍生物(TZDs)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GSK)、吡格列酮(pioglitazone,Takeda/Lily)。

机制:TZDs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γ)的高选择性、强效冲动剂。能增强肌肉和脂肪组织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糖。不良反响:心力衰竭、肝毒性、体液储留。37整理课件

抗甲状腺药一、硫脲类(sulfonylurea)包括硫氧嘧啶类和咪唑类4个药物: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甲巯咪唑(他巴唑,thiamazole);卡比马唑(甲亢平,carbimazol)。38整理课件

作用机制:

1、抑制TPO活性使I-活化、碘化、偶联受阻,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所有环节。2、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而对甲亢病因有一定治疗作用。3、丙硫氧嘧啶还抑制外周组织5′-脱碘酶活性,使T4→T3转变受阻。39整理课件放射性碘作用机制:131Ipo或iv后被甲状腺选择性摄取,放出β射线(99%)和γ射线(1%)。β射线可破坏增生的腺体组织,由于射程短(<2mm),故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影响。明显减少T3/T4的合成与释放。不良反响:易致甲状腺功能低下;诱发肿瘤(20岁以下禁用)。40整理课件

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GCS)41整理课件

4大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炎症早期--减轻毛细血管扩张、渗出、白细胞浸润,缓解红、肿、热、痛;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生长,防止粘连、瘢痕;42整理课件

2、免疫抑制作用〔抗免疫〕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细胞免疫抑制更强。抑制免疫反响多个环节:1〕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2〕干扰淋巴细胞的识别能力和阻止免疫活性细胞增殖;3〕促进淋巴细胞重新分布,使循环淋巴细胞数量;4〕大剂量可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抗体生成;5〕稳定肥大细胞膜致炎物释放过敏反响。43整理课件

3、抗休克(超大剂量)1〕加强心肌收缩力。2〕改善微循环,扩张痉挛大血管,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物质敏感性。3〕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形成。44整理课件4、解热作用: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产生抗毒作用(但不能中和内毒素,对外毒素损害无保护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对热原的敏感性。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病症作用。必须同时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45整理课件

5、血液与造血系统:1〕刺激骨髓造血机能: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增加;2〕中性粒细胞数增加,但功能降低;3〕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减少。6、CNS:γ-氨基丁酸,兴奋7、消化系统: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8、骨骼:抑制成骨细胞活力,促进胶原、骨质分解、钙磷排泄,抑制钙磷吸收和形成活性VD。其它药理作用:46整理课件不良反响:1、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响1〕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皮肤变薄、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2〕诱发、加重感染;

47整理课件3〕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加重溃疡;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6〕精神失常。48整理课件抗贫血药:2、叶酸在体内复原成四氢叶酸提供一碳单位,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叶酸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巨幼红细胞贫血。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血液药物49整理课件抗贫血药:3、VB12VB12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参与体内核酸、胆碱、蛋氨酸的合成。在幼红细胞成熟、肝脏功能和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即“内因子〞结合才能免受胃液消化而进入空肠吸收。主要用于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也作为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叶酸和VB12均可纠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但神经病症必须用VB12治疗。50整理课件抗凝血药:1、肝素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静脉注射后,抗凝作用立即发生,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肝素是带大量负电荷的大分子,口服不吸收。肝素作用机制:肝素的抗凝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是多种凝血酶(含丝氨酸残基蛋白酶)的抑制剂。肝素可加速这一抑制反响达千倍以上。肝素与ATⅢ所含的赖氨酸残基结合后引起ATⅢ构象改变,使ATⅢ所含的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结合。51整理课件临床应用: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不良反响: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应用过程要不断监测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PTT)。肝素过量可用带有正电荷的鱼精蛋白解救,每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IU肝素。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都禁用肝素。52整理课件抗凝血药:2、口服抗凝药有双香豆素、华法令和新抗凝等。作用机制: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剂,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的合成。须口服后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较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到达顶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53整理课件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clopidogrel)噻氯匹啶(ticlopidine)双密达莫或潘生丁(persantin)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动脉血栓:抗血小板药为主。静脉血栓:抗凝药。54整理课件使环氧酶活性部位丝氨酸残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使环氧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素A2(TXA2)的产生,抑制血小扳功能。对血小板中环氧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只有当新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才能恢复。阿司匹林55整理课件氯吡格雷〔clopidogrel〕作用机制: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外表ADP受体结合,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噻氯匹定(ticlpidine)的作用机制相同。可替代阿司匹林。56整理课件

抗溃疡药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是“攻击因子〞如胃酸、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的作用增强;“防御因子〞如胃粘液、HCO3-分泌、胃粘膜等受损所引起。抗溃疡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①降低胃液中胃酸浓度,减少胃蛋白酶活性,减少“攻击因子〞的作用;②增强胃肠粘膜的保护功能,修复或增强目的“防御因子〞。57整理课件2抗溃疡药的分类分类抗酸药: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抑制胃酸分泌药:⑴H2受体阻断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