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发射事件的采空区失稳预测_第1页
基于声发射事件的采空区失稳预测_第2页
基于声发射事件的采空区失稳预测_第3页
基于声发射事件的采空区失稳预测_第4页
基于声发射事件的采空区失稳预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声发射事件的采空区失稳预测

岩体声传输技术是通过在变形和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力波来评估内部损伤程度的动态损伤检测方法。现在,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岩体稳定性的监测和地质、石油钻探的应力测定。广西佛子冲铅锌矿长期采用浅孔留矿法回采,在矿体上部留下了大量采空区。目前,古益矿区104号矿体已经回采到100m中段,上部留下了延深150m左右的超高采空区。为了确保生产作业期间的安全,防范大面积地压活动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佛子冲矿对104号矿体建立了声发射地压监测系统。声发射通常用与声发射事件率和幅度能量有关的参数来描述。传统的分析方法是考察1个或几个特征参数值的变化,当被考察特征值接近或者超过经验值时就发出预报。这种方法经常预报不准确,导致较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在得到声发射参数值的前提下,提出了声发射事件率累计差量指标,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一段时期内事件率的监测数据,可有效地用于空区围岩的稳定性评价。然后运用非线性理论中的灰色理论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事件率累计差量指标进行预测,以达到快速准确预报的目的。1岩体稳定性累积差异指数1.1声发射事件率能率分析岩体声发射参量携带了大量有关岩体结构特征及其破坏过程的信息,这是声发射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的主要理论依据。实际应用中,常根据声发射事件率、大事件率和能率来评价岩体稳定性。声发射事件率(N)是单位时间观测到的声发射次数,是反映岩体声发射信号发生频度的特征参量;大事件率是单位时间内幅度大于设定值的事件累计数,反映较大声发射幅度;能率(E)是与单位时间声发射能量成比例的量(无量纲),反映声发射的能量。由于矿山井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声发射仪器抗干扰能力差,导致实际监测到的信号与声发射源发出的信号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仅通过单日的特征参量变化往往不能很准确地评价预测岩体的稳定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综合考虑声发射事件率和声发射事件率累计差量指标,能更准确地评价岩体的稳定性。1.2岩体声发射事件率累计差量nt的特征分析矿山地下采场和采空区在围压变大时,围岩结构开始发生破坏,声发射事件率和能率等参数也相应地升高。围岩破坏范围越大,所产生的声发射效应越剧烈,监测到的声发射参数值越大。当围岩压力释放完毕后,重新达到稳定状态,此时,声发射参数开始降低。由此可见,从稳定到破坏的过程中,声发射现象是连续的,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仅根据某一时刻测得的声发射参数来判断空区或采场围岩的稳定性,跟真实情况会有一定的差异。岩体声发射累计差量指标正是针对以上问题设计的,它利用一段时间的声发射事件率的累计差量变化来评价岩体的稳定性,以此预报采空区冒顶等失稳事故。可用下面的方法计算声发射事件率累计差量指标(Nt)。设某一时期岩体声发射事件率数据序列为⋯,Νi-3,Νi-2,Νi-1,Ν1,⋯(i≥4),(1)⋯,Ni−3,Ni−2,Ni−1,N1,⋯(i≥4),(1)其中,Ni为时序为i时的事件率。对序列项前后相减,得序列⋯,ΔΝi-2=Νi-2-Νi-3,ΔΝi-1=Νi-1-Νi-2,ΔΝi=Νi-Νi-1,⋯.}(2)⋯,ΔNi−2=Ni−2−Ni−3,ΔNi−1=Ni−1−Ni−2,ΔNi=Ni−Ni−1,⋯.⎫⎭⎬⎪⎪⎪⎪⎪⎪⎪⎪(2)令An=max{ΔΝi,0}‚Bn=-min{ΔΝi,0}‚An=max{ΔNi,0}‚Bn=−min{ΔNi,0}‚将正差量的和定为C1,负差量的绝对值的和定为C2,即C1=i∑n=i-3An,C2=i∑n=i-3Bn,C1=∑n=i−3iAn,C2=∑n=i−3iBn,令Νt=C1C1+C2‚(3)Nt=C1C1+C2‚(3)则Nt∈。岩体声发射事件率累计差量指标在0~1变化。以对佛子冲矿岩体声发射监测得到的大量数据、岩体的多次失稳事件为依据,得出了岩体失稳各阶段的声发射事件率累计差量指标的一般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岩体声发射的稳定期、活动期和破坏期分别对应岩体破坏过程中的稳定状态、局部破坏状态和整体破坏状态。随着岩体破坏的发展,Nt值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稳定期的Nt值较低,一般在0~0.6,说明声发射事件波动程度小,且都为短期波动。此时的信号可认为是岩体出现新的细微裂隙或原有细微裂隙闭合造成的。活动期岩体释放的声发射信号开始增强,岩体破坏不断发展,相应的Nt指标值也开始上涨,这段时期的Nt值一般在0.6~1,此时的信号来源于细微裂隙扩展以及岩体内部新生的张拉裂缝。当声发射累计差量指标大于0.75时,岩体已经接近失稳破坏,此时需要对预测出的破坏区段进行密集监测,随时关注岩体的最新稳定状态,以便及时作出处理。破坏期岩体迅速破裂,可能出现较大范围的冒顶事故,但由于活动期岩体已经释放了大量的变形能,因此该区段声发射累计差量指标开始下降,重新回到0.5附近。由图1可知,Nt指标对岩体的中长期声发射事件很敏感,比事件率趋势线更早预测到了岩体失稳事故,因此,用Nt指标可以更好地反应岩体稳定状态,对确保矿山人员财产安全意义重大。2次拟合估计灰色系统理论是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并加以发展的。基于灰色理论的灰色预测模型是通过少量、不完全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做出预测的一种预测方法。在岩体声发射监测中,声发射事件率是一个时间顺序的数据列,通过建立声发射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为崩塌的防治提供动态信息。假定在时间序列t1,…,tn-2,tn-1,tn(n≥5)内得到的声发射事件率累计差量为数列x1,…,xn-2,xn-1,xn(n≥2),即为原始数据序列x(0),记为x(0)={x(0)(1),x(0)(2),⋯‚x(0)(n)},(n≥2),(4)x(0)={x(0)(1),x(0)(2),⋯‚x(0)(n)},(n≥2),(4)对原始数据作做1次累加,生成序列x(1),记为x(1)(i)={i∑j=1x(0)(j)|i=1,2,⋯,n}.(5)x(1)(i)={∑j=1ix(0)(j)|i=1,2,⋯,n}.(5)设x(1)满足一阶常微分方程dx(1)dt+ax(1)=u,(6)dx(1)dt+ax(1)=u,(6)其中,a,u为待定参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待定参数a、u的估计值,代入时间响应函数得ˆx(1)(t+1)=[x(0)(1)-ˆuˆa]e-ˆat+ˆuˆa.(7)将时间响应方程写为ˆx(1)(n+1)=Ae-ˆan+B,(8)为提高模型精度,根据求出的ˆa值和1-AGO数列x(1)(n)对参数A和B进行二次拟合估计。令x(1)=G[AB]‚(9)其中G=[e01e-a1⋮⋮e-a(n-1)1].(10)再利用最小二乘法,得[AB]=(GΤG)-1GΤx(1).(11)累加公式反推得:ˆx(0)(t+1)=ˆx(1)(t+1)-ˆx(1)(t).(12)3矿物地质特征受矿体的赋存条件、矿山开拓和矿山机械的影响,佛子冲矿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由于长期的浅孔留矿法回采,又没有及时进行充填,导致在矿体上部留下了大量采空区。佛子冲矿104号矿体位于佛子冲铅锌矿田勘探线018线至0线,是隐伏矿体,从250m标高延伸至20m标高。矿体长470m,倾斜延深199m,走向北东~北北东向22°~37°,倾向南东,倾角56°~88°,矿体围岩为砂岩、粉砂岩、灰岩、花岗闪长岩。矿体铅锌品位在15%以上,品位较高,是主要的富矿体之一。180m中段以上全部采空,138m中段有2个采场,约有10000t矿石量,100m中段形成了4个采场,60m标高见矿,正在做采切准备,20m标高钻孔见矿,准备开拓。目前,104号矿体上部留有延深150m左右的超高采空区。104号矿体声发射监测系统于2012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自运行以来,先后于2012年的8月5日、9月22日等成功地预报了不同程度的空区顶板冒落。为了说明事件率累计差量指标的GM(1,1)模型的预测效果,以8月5日冒顶事件为例进行分析。3.1测孔控制范围佛子冲矿104号矿体100-3#监测孔位于100m水平08线附近,该测孔控制范围内存在有较大的采空区。自2012年7月30日开始,监测到的声发射参数逐渐增大,监测数据见表1。3.2声发射结果及预测结果分析建立GM(1,1)模型,通过对表1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a=0.2196,u=0.2821。将a,u的值代入式(5)得到白化微分方程dx(1)dt-0.2196x(1)=0.2821,该微分方程的时间响应函数为ˆx(1)(t+1)=1.6145e0.2196t-1.2845.二次参数拟合后求得A=1.6230,B=1.2900.二次拟合时间响应函数为ˆx(1)(t+1)=1.6230e0.2196t-1.2900,根据式(9)求得声发射累加差量指标数据预测方程为ˆx(1)(t+1)=1.6230e0.2196t-e0.2196(t-1),由于Nt的范围为,故预测值中大于1的值均记为1。预测结果及误差见表1。对比GM预测结果和二次拟合预测结果可知,二次拟合灰色预测的预测精度更高。由表1中的声发射累计差量指标值和预测值可知,8月1日的Nt值为0.76,大于预警值0.75,以后几天的预测值持续升高,上升幅度较大。至8月3日,预测值已经达到1,此时事件率累计差量指标达到峰值,根据Nt-T关系曲线,岩体的声发射已经进入活动期的最后阶段。经过前面的稳定期、活动期初始阶段的破坏累积过程,在这个时间段内岩体内部裂隙发展迅速,并产生大量新的裂隙。经过对该矿监测过程中多次失稳事件分析,冒落一般发生在Nt值出现峰值后的3d内。实际情况是8月5日上午100-3#测点控制的采空区内观测到小规模的冒落体。现场预警区域如图2所示。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证明了累计差量指标的GM(1,1)模型预测冒顶事故是可行的。4声发射预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