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课外迁移群文比较阅读训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_第1页
课内文言文课外迁移群文比较阅读训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_第2页
课内文言文课外迁移群文比较阅读训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_第3页
课内文言文课外迁移群文比较阅读训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_第4页
课内文言文课外迁移群文比较阅读训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下期高二(选必上)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课外迁移群文比较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甲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五石之瓠》)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C.舍于故人之家

舍:寄宿D.弟子志之

志:志向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达,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B.本文借助“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价值不一样。C.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D.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5.《五石之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了庄子和惠子怎样的形象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6-10题。(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节选)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B.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C.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D.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B.孺子:儿童、幼儿。宋代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C.乡党:这里指同乡的人。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D.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B.选文一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C.选文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D.选文孟子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他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难言也。”但他还是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4分)译文:(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4分)译文:10.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来源于什么?结合文本二作简要分析。(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摘选自《大学之道》(二)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①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诚,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于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③成;厌④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⑤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注】①菑:同“灾”,灾害。②折阅:折本,亏损。③崇:同“终”。④厌:同“压”,堵塞。⑤县:同“悬”。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B.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C.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D.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中“格物”“致知”等于今天所说的追求知识和真理,也是修身必须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B.《荀子·修身》中的“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小人”也是这个意思。C.江河,现在一般是大河的泛称。但在古代主要是指长江和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和《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中的“河”皆指黄河。D.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和本文“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中的“驾”含义相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D.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上述两篇选文均强调了修身的重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论语》十则(节选)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B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D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C.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D.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孔子不只是教子路知识,更是教他怎样得到智慧。B《孙权劝学》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