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近海协作工程的实施与创新体系建设_第1页
a近海协作工程的实施与创新体系建设_第2页
a近海协作工程的实施与创新体系建设_第3页
a近海协作工程的实施与创新体系建设_第4页
a近海协作工程的实施与创新体系建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近海协作工程的实施与创新体系建设

一、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制度的提出和实施山海合作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省小西湖以南、萧山岛主要城区的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山海协作工程最初在2001年全省扶贫暨欠发达地区工作会议上提出,2002年4月正式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一种形象化的提法,“山”主要指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主要指沿海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县(市、区)。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双赢”。主要做法是以项目合作为中心,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线,通过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合理转移、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有序流动,从而激发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加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区域创新体系1、基于区域聚集优势的区域发展可以通过聚集优势形成政府作为创新体系的营造者,企业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通过聚集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比较优势。聚集的本质是外部经济,根据聚集的定义聚集是指由于聚集而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的系统力量。2、应用科学研究体系(1)政府主导的管理调控机构;(2)大学科研机构为核心的应用科学研究体系;(3)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4)军民结合的创新体系;(5)社会化的创新服务与支撑体系;(6)以社区和单位为依托的科学普及与学习型组织体系。3、面向不同区域的创新体系设计区域创新体系的模式取决于不同区域资源条件与创新要素的差异性。差异性决定了创新模式的选择。基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差异性,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集成提升型选择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区域内的创新资源丰富,具备比较完备的创新要素。区域的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充分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围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网络。(2)梯次转移型选择这类模式的地区,其创新资源相对缺乏,创新要素不太完备。但是这类地区又具有临近发达地区的地缘优势。可以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充分发挥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通过制度创新改善环境,吸引发达地区的资源为我所用,促进知识和技术跨区域的流动、传播和运用,逐步形成能够与发达地区产业体系对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域创新体系。(3)特色创新型针对一些创新资源缺乏,但是独具特色资源的地区,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以围绕特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发展区内外、境内外的创新合作,打造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培养成长型企业和效益性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往往特色的资源在某些产业领域据有巨大的发展潜力。(4)虚拟引进选择这类模式地区的特点是创新资源严重缺乏,无特色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也不明显。这类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是强化制度创新,按照市场规律,发挥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外部创新资源,围绕本区域发展需求,特别是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不拘形式,单求实效,虚拟形式与实体形式相结合,大力培育创新主体,重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以培养区域创新能力,支撑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5)组合创新型选择上述四类模式的区域通常并不局限于某一模式,而往往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一种或者多种模式为辅。但是还有一类地区,没有突出特点。无法确定一种主导模式,而是选择各类模式相互交叉的组合型创新体系。选择这类模式的地区蕴涵的一个为现实缺乏特点和区域特色,不容易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应该着力在更小范围形成主导模式,以形成区域内的差异性。三、“海陆合作”与“宽岛合作”的典型案例的分析现以“宁波—衢州”山海协作项目进行研究。1、产业合作将提升,带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促进宁波区域产业转移提供了重要载体宁波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33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比重达到50.5%;实现进出口总额565亿美元,其中出口382亿美元,预计2008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700亿美元。同时依托中国四大深水港之一的北仑港,2007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超过900万标箱,居全球第15位,全国第二位;预计2008年突破1000万标箱。衢州经济在“山海合作”中受益匪浅,2007年生产总值468.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7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39.67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70.77亿元,增长14.5%。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4.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7.7%,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增长12.6%,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7.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3.2:49.3:37.5变化为12.3:51.2:36.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894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为21130元),合2475美元,比上年增长15.0%。2006年12月22日“宁波¬—衢州”山海协作示范项目在衢州经济开发区举行奠基仪式,宁波在衢州经济开发区建设3平方公里的“山海协作示范项目”,也是宁波山海协作设立的首个异地工业园,两市共建使之成为宁波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衢州产业的培育基地和两市“山海协作工程”的重要平台,项目总投入约9亿元人民币。根据双方协议,在“十一五”期间,衢州市为宁波新增代保基本农田5万亩,代建标准农田10万亩,代造耕地1万亩;宁波鼓励企业向衢州投资发展,投资目标额度为100亿元,目前协议投资146亿元,项目106个,其中上亿项目19个,开工项目99个,预计2008年可实现到位资金超过40亿元。“宁波—衢州”模式,采用的是集群化的产业转移属于梯次转移模式。梯次的产业转移加快了衢州发展的速度,同时宁波作为拥有中国第二大港的北仑港优势,将衢州作为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腹地,为宁波整个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支撑,而且宁波利用转移企业总部留在宁波的总部经济优势大大提升了整个产业的布局结构。宁波衢州模式克服了原有的影响创新活动的体制与机制的弊端和障碍,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促进了衢州区域创新体系的效运行形成了创新主体的互联、互动;创新要素互补、互通;创新环境的互利、互信。宁波市政府提供“三通一平”的配套资金并且监督管理配套资金的使用,为产业园内分阶段的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这个过程的同时增加了衢州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两地政府协商决定将GDP和地税留在当地,增值税和营业税留在宁波,这样极大的促进了衢州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宁波产业升级的需求。宁波衢州模式属于原始创新范畴,在体制、制度方面都实现了综合创新,两地双赢作用明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杭州与衢州两地政府就杭州在衢州设立类似于宁波—衢州模式的杭州—衢州工业园区,在促进杭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实现两地互利、双赢。温州、衢州两地政府也正在积极的沟通当中,相信衢州在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在发达城市的带动下,定然会成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为浙江甚至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创造良好的典范。四、“海洋合作”模式的照明1、企业家的主心骨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宁波企业转移到衢州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宁波政府的信任,企业家了主心骨,解除了企业投资的顾虑。虽然政府不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与核心动力,但是在是否能够彻底实现自由竞争与要素自由流动、是否能够保证产业升级、转移,政府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具体区域的定位和发展策略正确认识承接区域的发展现状、正确选择区域创新模式才能实现山海协作模式在支持中西部发展工作中的推广。类似于山海协作模式的成功范例在全国日益增多,各地政府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政府始终是推动者,企业是真正的主体。“包办婚姻”成功的概率太低,往往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必须要结合当地的综合情况,宏观上要把握好具体区域的整体定位,微观上要客观了解具体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整体产业所出的发展阶段。欠发达地区必须要塑造守信的形象,给转移地区政府和企业更多的信心,并且由转移地区政府向承接地区派遣常驻机构在起到沟通作用的同时,代表转入企业的整体利益保障转入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差异性明显,因而推广类似于“宁波—衢州”等“山海协作”模式的成功案例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研究,根据创新主体互联、互动;创新要素互补、互通;创新环境互利、互信的原则,结合差异性特征制定相应的区域创新政策,实现产业的顺利转移以及后期的长远发展,最终达到全国范围内区域发展的相对均衡。3、创业初期、新领域、新技术响应企业目标的激励作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就是要建立区域内的核心竞争力,达到产业的聚集利用外部经济性产生1+1﹥2的效应。(1)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宁波的产业升级与衢州的承接转移行为处于同一时期,时间与空间上的统一为两地政府成功操作产业园区并短期见效提供了契机,招商引资实际上是一个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政府行为,其目的就是实现区域经济要素的优化,推动当地经济由区域经济增长到区域经济发展最后实现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本身招商行为时时刻刻的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把握招商的时机是促成企业成功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2)优势互补企业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产业转移也是以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宁波受到资源的限制在实现产业转移的同时为北仑港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新的“腹地”支撑;衢州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利用其廉价的土地资源有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在宁波衢州产业园的带动下实现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短期内形成了聚集优势,这些都是优势候互补的表现。招商行为是以熟悉“两情”(产生转移行为的企业、地区和承接地区)为基础,以本地产业链实际情况为依托,引进能够形成聚集的企业,一方面补充了产业链的不足,另一方面为移入企业创造了继续发展的机遇。(3)质量优先招商工作不仅仅是要求增加承接地区的GDP绝对数量,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移入企业是否能对地区长期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单纯要求招商的数量是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开始,对地区长远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是不负责任的。五、产业结构相对落后行政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