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烛之武退秦师[学生用书P72]◎语林撷英《左传》中的名言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海拾贝感烛之武退秦师摇舌退雄兵,片语济万民。潇洒昏君事,寂寞老臣心。仲尼奔异域,东方献殷勤。当年微狐谏,遗恨史传音。【赏析】本诗首联写了烛之武的作为和功绩,颔联写了他不被赏识的臣子之心。颈联写孔子政见不被采纳,东方朔只有靠幽默取悦汉武帝,该联通过对比进一步写出了烛之武的丰功伟绩。尾联,写若没有佚之狐的推荐,不但郑国要亡,烛之武终究要寂寞终老。全诗抓住几个关键的点,抒发了对烛之武“摇舌退雄兵”的感慨。[学生用书P72]◎作者档案【简介】左丘明(约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偏后—约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偏前),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阇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作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5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评价】中国春秋时期史学家◎人物颂歌大智大勇的烛之武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平,饱受冷落几十载,大半生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背景探寻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第一次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第二次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也没有感动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意愿,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必然了。◎相关知识先秦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即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种。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诸子散文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的《论语》《墨子》《孟子》等,一般认为分别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则一般认为分别是庄子、荀子、韩非子本人的著作。一、认读字音佚之狐(yì) 氾南(Fàn)缒(zhuì) 共其乏困(gōng)阙秦(jué) 逢孙(páng)二、积累名句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学生用书P73]一、诵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eq\x(环节一梳理基础)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扎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以其无礼于晋。译文:(2)秦军氾南。译文:[明确](1)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晋”置于谓语“无礼”之后)(2)秦军驻扎在氾南。(省略句,“氾南”前省略了介词“于”)eq\x(环节二分析文意)3.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秦、晋两个强国的围攻。大军压境,国都被占领,形势十分危急。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欲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函陵”“氾南”均属郑国领土,分别为晋、秦占领,一是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二是暗示着郑国有机可乘。D.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明确]选A。A项,“国都被占领”错误,文中只是说“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诵读课文第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eq\x(环节一梳理基础)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无能为也已“已”同“矣”,句末语气词5.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意义。(1)若本课: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连词,如果,假使链接: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形容词,相同,相近③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动词,比得上④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指南录后序》)动词,像(2)焉本课: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链接: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代词,之④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兼词,于此⑤盘盘焉(《阿房宫赋》)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6.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译文:(2)是寡人之过也。译文:[明确](1)佚之狐对郑文公说。(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郑伯”置于动词“言”之后)(2)这是我的过错呀。(判断句,“也”表判断)eq\x(环节二分析文意)7.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危矣”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境地。B.“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D.烛之武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拋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明确]选D。D项,“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错误,应该是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三、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eq\x(环节一梳理基础)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2)秦伯说“说”同“悦”,高兴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作名词,边远的国家(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6)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词作状语,在傍晚(7)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8)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9)阙秦以利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10)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太子迟之”中的“迟”,意思是“以……为迟”。10.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许本课:①许君焦、瑕动词,许诺链接:②杂然相许(《愚公移山》)动词,赞同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表示约计的数量,左右,上下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名词,地方,处所⑤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动词,期望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旧时俗称仪仗。(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1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明确](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了代词“之”)(2)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厌”置于谓语动词“有”之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eq\x(环节二分析文意)13.下列对第3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的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君之薄也”,烛之武指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措辞直白、激烈,毫不掩饰地挑拨秦晋之间的关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烛之武以利益引诱秦伯,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惟君图之”,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从而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国订立了盟约,还反过来帮助郑国。[明确]选B。B项,此段话中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四、诵读课文第4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eq\x(环节一梳理基础)1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15.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意义。之本课: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代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链接:④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动词,到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eq\x(环节二分析文意)17.下列对第4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一场风波,终于平息。B.晋侯的话以散句为主,说得句句在理,思维严密,头脑冷静,要读得沉稳从容。C.晋侯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使得晋文公终成霸业。D.晋侯说“不仁”“不知”“不武”,目的是退兵,其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是“利”字使然。[明确]选B。B项,晋侯的话以整句为主。eq\f(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鲁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原因是郑国)eq\f(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eq\f(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eq\b\lc\[(\a\vs4\al\co1(晋侯:指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秦伯:指秦穆))eq\b\lc\(\a\vs4\al\co1(公,姓嬴,名任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郑:春秋时诸侯国之一。以:因为。其:代词,指郑国。无礼于,晋:对晋文公无礼。且:并且。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eq\b\lc\\rc\](\a\vs4\al\co1(楚。贰,从属二主。军: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氾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eq\f(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佚之狐对郑文公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eq\f(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之武去见秦伯,敌军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eq\f(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但烛之武却)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现)eq\f(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不能及早任用您,现)eq\f(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在事情危急才求您帮助,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eq\f(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对)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烛之武才)答应了这件事。)eq\b\lc\[(\a\vs4\al\co1(佚之,狐:郑))eq\b\lc\(\a\vs4\al\co1(国大夫。郑伯:指郑文公。若:假如。使:动词,派。烛之武:,人名。见:谒见,进见。师:军队。辞:推辞。为:动词,做,干。,用:任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今:如今,现在。是:代词,,译为“这”。然:连词,表转折,然而。焉:语气词。许之:答))eq\b\lc\\rc\](\a\vs4\al\co1(应这件事。之,代词,代游说秦君这件,事。“许之”前面省略主语“烛之武”。))eq\f(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当天)夜里,(烛之武)缒绳出城,进见秦穆公说:“秦国)eq\f(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和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eq\f(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对您有好处,(我)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eq\b\lc\[(\a\vs4\al\co1(缒:用绳子,拴着从城))eq\b\lc\(\a\vs4\al\co1(墙上往下吊。既:已经。亡郑:使郑国灭亡。可译为“消灭郑,国”。亡,使动用法,使……灭亡。于:介词,可译为“对”。以))eq\b\lc\\rc\](\a\vs4\al\co1(烦:以(之)烦。以,拿,用;之,代“亡郑”这件事;,烦,烦劳。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eq\f(越国,越过别国)eq\f(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怎么要用灭亡)eq\f(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郑国来给您的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势力强大了,您秦国的势力)eq\f(薄也。,就(相对)削弱了。)eq\b\lc\[(\a\vs4\al\co1(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秦在西,郑在东,晋在秦郑之间,故称))eq\b\lc\(\a\vs4\al\co1(“越国”。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焉:哪里,怎么。陪邻:增加邻国的土地。陪,增加。邻,指晋国。))eq\b\lc\\rc\](\a\vs4\al\co1(之: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q\f(若舍郑以为,如果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eq\f(东道主,行李之往,(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一旦)秦国使节往来经过)eq\f(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儿),(郑国可以)供应他们缺乏的钱粮,(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eq\f(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过恩惠,(他)也曾答应送给您焦、)eq\f(瑕,朝济而夕设版,瑕二邑(作为酬谢),(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修筑)eq\f(焉,君之所知也。,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呀。)eq\b\lc\[(\a\vs4\al\co1(舍:放弃。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eq\b\lc\(\a\vs4\al\co1(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行李:也作“行理”,外交使节。共:,同“供”,供给。乏困:相当于“不足”。行而无资曰乏,居而无))eq\b\lc\(\a\vs4\al\co1(食曰困,这里指使者钱粮方面的缺乏。尝:曾经。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一事。许:答应。焦、瑕:二地))eq\b\lc\\rc\](\a\vs4\al\co1(名。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所知:所字结构,可译为“知道的”。))eq\f(夫晋,,那个晋国哪里)eq\f(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有满足(的时候)呢?等到让郑国成为(它)东边的疆界,)eq\f(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就会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不侵损秦国,(它又)要到哪里取得)eq\f(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它所贪求的)土地呢?损害秦国而使晋国获得利益,希望您好好考虑)eq\f(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和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eq\f(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逢孙、杨孙(留下)守卫郑国,就率军回国了。)eq\b\lc\[(\a\vs4\al\co1(何厌之有:,哪里有什))eq\b\lc\(\a\vs4\al\co1(么满足?厌,满足。“何……之有”,宾语前置的固定格式。,既:已经。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疆界,这里用作动))eq\b\lc\(\a\vs4\al\co1(词。肆:延伸,扩张。阙秦:侵损秦国的土地。焉:哪里。之:,代词,指代土地。利晋:使晋国获得利益。利,使动用法,,使……获利。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思考,考虑。说:))eq\b\lc\\rc\](\a\vs4\al\co1(同“悦”,高兴。盟:动词,结盟。戍之:守卫,郑国。戍,守卫。乃:于是。还:指撤军回国。))eq\f(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eq\f(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而)eq\f(敝之,不仁;,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eq\b\lc\[(\a\vs4\al\co1(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之:代,指秦军。公:指晋文公。夫人:那))eq\b\lc\\rc\](\a\vs4\al\co1(人,指秦穆公。因:依靠。,敝之:损害他。敝,损害。))eq\f(失其所与,不知;,失掉了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eq\f(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eq\f(亦去之。,(晋军)也离开了郑国。)eq\b\lc\[(\a\vs4\al\co1(所与:指同盟国。与,结交,亲附。,知:同“智”。乱:指打完仗后军队))eq\b\lc\\rc\](\a\vs4\al\co1(散乱。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去之:离,开郑国。去,离去,离开。之,代指郑国。))[学生用书P75]宾语前置句[解读]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指津]1.常见类型(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如: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译文: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件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没有这样的事。(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①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如: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木兰在想什么。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②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如: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立身呢?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同谁一道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介+动如: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夜以继日。(《庄子·至乐》)译文:用夜晚来接着白天(意思是日夜不停)。(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宾+之(是)+动如: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唯利是图。(《抱朴子》)译文:只贪图财利。唯贤是用。(《尚书·咸有一德》)译文:只任用有才的人。(5)以“相”作宾语前置。“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6)以“见”作宾语前置。“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慈父见背。(《陈情表》)译文: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见恕(宽恕我)、见教(指教我)、见笑(笑话我)、见谅(原谅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2.方法归纳宾语前置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经常出现,多出现在判断文言虚词用法的选择题和翻译句子等题目中。我们在判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熟记宾语前置的类型及标志词。掌握宾语前置的各种形式及标志词是正确判断宾语前置句式的前提。(2)结合语意,与原句结构对照。结合语境理解句意后,可与原句对比,如果应该充当谓语成分的词或介词置于宾语的后面,又符合宾语前置的相关形式,就可以确定该句为宾语前置句。(3)调删有序,准确翻译。宾语前置句式为倒装句,翻译时应将前置的宾语放到谓语动词或介词之后,而如果有“之”“是”等标志词,这些词则可不译。[考题印证](高考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涉及宾语前置句。“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答案]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课内挖掘】烛之武作为郑国的一位老臣,一生难被重用,真可谓不得志之极;在秦、晋两国大举攻郑之际,他却抛弃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选择了缒城而出,只身赴敌营。面对强悍的秦穆公,他不卑不亢,斗智斗勇,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保全了郑国,赢得了外援。能在国家危亡面前不避不让、甘心赴汤蹈火的动力和根源是他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和强烈的爱国意识。【运用范例】因为心中铭记着祖国,你夜缒而出,只身前往秦军驻地。那是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像一杯饯行的酒洒到了大地上。因为形势的严峻,周围的空气,每一棵草木似乎都散发着紧张的气息。高高的城墙上,只有你在吃力地向下坠落着。已到暮年的你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每一个动作都似乎显得有点笨拙。在那堵寂寞的围墙上,你显得是那么无助,但同时一股坚定的力量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一切只因为心中那份铭记,那份对祖国的铭记。见到秦伯的你,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用尽自己的机智与渊博的知识,让秦国与郑人结盟,为自己的祖国化解了一场危机。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你——烛之武。永远的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云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佳作赏析】是什么让烛之武义无反顾地出使秦国?是国家利益。在所有优秀品质里面哪一个最重要?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人们常说,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的,无数的仁人志士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就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是留存在人们心中的丰碑。【写作借鉴】1.学铺垫文章开篇概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为下文提出论点做铺垫。2.学观点文章在概述课文情节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观点:“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3.学论据文章运用钱学森、诸葛亮的事例结合烛之武的行为进一步证明论点。4.学引用文中大量地引用诗句、名言,丰富了文章内容,语言也随之变得生动而富有表现力。5.学照应文章最后仍然紧扣烛之武,提出希望,与开头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紧凑。未来可以去小行星上采矿?中国10年内就能做到我国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8日表示,小行星资源开发必将是未来航天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只要去做,10年内就能开展示范性工程;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大约需要50年左右。”他说。科技日报记者从当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的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了解到,小行星特别是近地小行星,是近期最有价值的太空探索目标之一。五院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办公室技术负责人黄江川认为,我国应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一次高起点、标志性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叶培建在会上表示,利用小行星天体自身的轨道特性、物质特性等,开发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有些小行星稀有金属含量能达到地球的数倍,价值几十万亿美元;小行星整体也可以作为巨型航天器进行开发。目前主要的设想方案,包括将其作为资源开发平台和星际航行平台。资源开发平台近期方案设想是,捕获一颗小行星,将其控制在可达范围内,然后开展机器人或载人资源开采,获取小行星上的稀有资源后返回地球。或者直接利用小行星的矿物资源,开展在轨建造工作等。“从未来载人小行星探测的衔接性、提取小行星资源支持后续深空探测任务角度,以及捕获后对地球的碰撞威胁、动力学可行性角度考虑,我国未来实施的小行星捕获任务,或许会将小行星‘抓’到环月高轨或日地拉格朗日2点。”叶培建说。该方案的远期设想,是将小行星作为太空中转站,为人类建立空间设施及星际航行转移系统提供基础材料,开展更深远的探测任务。星际航行平台方案将对小行星的轨道进行利用。其设想是,让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着陆,或休眠或开展探测,其间将小行星作为摆渡平台。当小行星到达合适的位置,探测器再飞向深空目标。此举可减少探测器的推进剂需求,降低探测器规模或拓展探测距离。未来,人类还能在小行星上建立密闭的大型生态循环系统,利用小行星的能源收集和供给维持系统运行;利用小天体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地球重力环境,以满足宇航员的居住要求,形成一个个太空移动家园。设想很美好,和现实之间却隔着众多技术坎。叶培建说,小行星探测在“选、探、控、用”等方面涉及诸多关键核心技术。比如在选择小行星目标时,涉及参数识别与分析、科学价值评估、工程可行性分析等;对目标小行星开展前期探测,要解决长时间星际飞行电源与燃料供给、深空暗弱目标自主导航,以及弱引力天体的捕获、着陆与附着、表面运动等问题;对于选择并到达的小行星目标,需解决如何在近距离实现小行星操控作业的问题,包括消除小行星的自旋,偏移它的轨道或将其转移至目标区域等。对小行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首先要攻克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叶培建说,这是勘测、获取地外天体的天然或废弃资源,用于维持可长期在地外生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包括对目的地的勘测、勘探,原始资源的采集和预处理,原始资源转化为推进剂、能源、生保等消耗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以及原位资源利用的工厂和设备支持。[学生用书P151(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氾南(Fàn)佚之狐(yì)逢孙(pánɡ)B.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ù)贰于楚(èr)C.共其乏困(ɡònɡ)缒而出(zhuì)阙秦(jué)D.杨孙戍之(shù)夫晋(fū)许君焦、瑕(xiá)解析:选A。B项,“与”应读“yǔ”;C项,“共”应读“ɡōnɡ”;D项,“夫”应读“fú”。2.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B.许之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解析:选C。C项,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解析:选D。D项,“既”意为“已经”。A项,“以”分别为“因为”“拿”。B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副词“还是”。C项,“于”分别为“对”“在”。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选C。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是寡人之过也C.夫晋,何厌之有D.敢以烦执事解析:选B。例句为判断句。B项,为判断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省略句。6.名句默写。(3分)(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武。答案:(1)敢以烦执事(2)行李之往来(3)以乱易整二、阅读提升(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晋文公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不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崤。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奈何:怎么办B.焚薮而田,岂不获得田:打猎C.反而尊贤反:与诈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瓦楞纸板输送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RF IC 设计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拖拽式滴盐撒播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运水式模温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讲解
-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讲解
- 2025软件产品代理版合同书
- 安防设备采购政府采购合同
- 2025房屋抵押贷款的合同范本
- 2025承运合同书范本范文
- 施工现场人力资源施工机具材料设备等管理计划
- 第八章《运动和力》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GB/T 13813-2023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方法方式(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DB31 SW-Z 017-2021 上海市排水检测井图集
- 日语专八分类词汇
- GB/T 707-1988热轧槽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33084-2016大型合金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
- 高考英语课外积累:Hello,China《你好中国》1-20词块摘录课件
- 茶文化与茶健康教学课件
- 降水预报思路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