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_第1页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_第2页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_第3页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_第4页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

哈姆雷特和杜吉奥德这两个形象被认为是“人类依赖的轴的两端”。如果说哈姆雷特代表自然界的基本离心力,那么多吉奥德就是正好相反的离心力。巧合的是,他们的创造者———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是在同一年创造出了他们(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的第一版与塞万提斯的喜剧《堂吉诃德》第一卷同于1605年问世)就像离心力与向心力会同时作用于物体之上一样,他们也同时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他们一个是南国游侠,一个是北方王子;一个是利他主义的代表,一个是利己主义的代表;一个崇尚信仰,一个善于怀疑。他们是人类进步道路上的“路标”,指引着人们的性格完善,存在于我们自身的他们的因素,也是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克劳狄斯哈姆雷特之子堂吉诃德,本名吉哈那,其算是一名贵族,他梦想成为游侠用自己的力量去消除世间的黑暗,同时,他也这么做了。堂吉诃德曾展开过三次侠义之行。第一次时,他一个人,一匹马,一只矛,一把剑,希望以此来拯救世界;第二次时,他带上了他的好邻居邱桑,一个呆头呆脑却有侠义之心的好人。他在别人眼中像小丑一样的行为,却是他们内心信仰的体现,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改变世界。他曾经救过一个放羊的孩子,以为这样就能让他脱离苦海,却不曾想到,当他离去,那个孩子被打的更惨了。面对旋转的风车,他认为那是巨人,于是拿起长矛就冲了上去,最后却摔的人仰马翻。他把修士当做妖魔,吓得修士们四处逃散。一群羊,在他眼中是一大群敌国军队,当邱桑告诉他那是一群羊时候,他却固执的认为那是魔法师们施了魔法。他解救了一群囚犯,结果被囚犯暴打一顿……这样一位南方的游侠骑士,用自己的方式去行侠仗义,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与此不同,哈姆雷特是一位北方王子,一个不折不扣的贵族,从小生活在宫廷之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又外出留过学,按现在人的眼光看,他是一只“大海龟(归)”,英俊,帅气,文武双全。不幸的是,他的父亲被叔父用毒害死。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继承了王位,又和哈姆雷特的母亲“喜”结新婚。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鬼魂把自己遭到克劳狄斯谋害的经过告诉了儿子。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一心想着复仇。为了麻痹克劳狄斯,他开始装疯卖傻。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剧团,哈姆雷特准备借戏中戏来证实一下克劳狄斯的罪行。哈姆雷特让戏子们上演类似父亲遇害的故事。演出时,克劳狄斯坐立不安,仓皇离去。哈姆雷特于是确定克劳狄斯就是凶手。一天,克劳狄斯独自一人在忏悔,哈姆雷特本可以乘机杀死他,可又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堂。哈姆雷特痛斥母亲,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朝中大臣,自己心上人的父亲。导致了他的心上人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溺水身亡。克劳狄斯挑唆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决斗中,哈姆雷特中了对手的毒剑,但他夺过剑后又击中了对方。王后误喝了克劳狄斯给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中毒死去。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揭露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雷特拼尽全力用毒剑刺中了克劳狄斯,仇虽然报了,但他却也很快离开了人世。二、心硬的人生哲理堂吉诃德是一个天真浪漫并且理想崇高的实践家,他的天真浪漫体现在他“不仅变卖了好几亩耕地去买书看,而且还要去做个有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漫游世界,到各处去冒险,把书里那些游侠骑士的行事一一照办。”在他脑海中仿佛没有了现实的概念,为了爱好就可以变卖自己生计的来源———土地,并且幻想将书中游侠骑士的行事一一照办,由此可见他是个生活在自己世界的天真的人。面对世风日下的社会现状,堂吉诃德固执的将他们看成诸如魔鬼,巨人或是巫师之类的骑士小说中的映像。此外,当看到弱小者受人欺压、需要援救时他挺身而出:当牧童受到地主的殴打,他立即出手相救;在黑山遇见发疯的卡迪纽,他说:“你的烦恼有没有办法解除,要是有办法,我一定千方百计去找。”可见他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善良,行侠仗义的崇高的人。说他是一个实践家,因为堂吉诃德敢作敢为,大胆无畏,慷慨无私,毫不利己,他自称:“我知道鲁莽和怯懦都是过失,勇敢的美德是这两个极端的折中,不过宁可勇敢过头而鲁莽,也不要勇敢不足而怯懦。挥霍比吝啬更接近于美德,鲁莽也比怯懦更接近于真正的勇敢。”为了接近勇敢的美德,他选择即使勇敢过头也不愿选择勇敢不足,在面对社会黑暗面时候,他选择用游侠的方式来与黑暗抗争,不论是巨人,魔法师,还是别国的军队,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强大的,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他毫不退缩,举起自己的长枪,即使弄的浑身是伤也绝不后退。他誓要建立一个人间幸福天堂,是一切改造旧社会的理想主义者的楷模,他“首先表现了信仰,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堂吉诃德站在荒淫的上流社会的对立面,回归自然朴真,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只是本着真心活在世上,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以一种温文尔雅的敦厚和洒脱的骑士风格自由地幻想与生活,从不沾染一丝一毫淫荡气息。可以说,堂吉诃德代表着利他主义的最高境界。哈姆雷特是一个思考者,他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复仇之外,他在思考人的美丽,说出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复仇的重任,他发出了这样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的,失去了行动的意义。”这段独白,可以看出哈姆雷特善于思考人生哲理,语言犀利丰富。突如其来的悲剧迫使他正视生活的阴暗面和人性丑陋的一面,引发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个深奥的问题,是他的复仇与彷徨心理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人的脆弱性和现实的残暴性,先进力量的弱小性和恶势力的强大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善良的人们在行动时产生怀疑和动摇。哈姆雷特怀疑父亲鬼魂的话,用戏中戏的方式加以验证后才坚定了复仇的决心。他怀疑自己的心上人,怀疑她是不是克劳狄斯派来试探自己的棋子,这使他失去了爱情。他怀疑一切,甚至怀疑自己的复仇行为是否会变得以恩报怨。在克劳狄斯做祷告时放弃了复仇的最佳时间,这最终导致了接下来发生的悲剧。哈姆雷特是个思想者,多思的性格和哲学家的气质虽然导致了行动的延宕和迟缓,但也促使他转变、觉醒,从而意识到应当采取坚定、果断的手段。哈姆雷特见到挪威王子的军队经过后,有这样一段独白;“……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还是因为三分懦怯一分智慧的过于审慎的顾虑……真正的伟大不是轻举妄动,而是在荣誉遭遇危险的时候,即使为了一根稻秆之微,也要慷慨力争。可是我的父亲给人惨杀,我的母亲给人污辱,我的理智和感情都被这种不共戴天的大仇所激动,我却因循隐忍,一切听其自然……从这一刻起,让我屏除一切的疑虑妄念,把流血的思想充满在我的脑际!”过这段独白可以看出,他努力克服了自身的弱点,思想境界有了重大转变。在故事里,哈姆雷特从思考到行动,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也浪费了很多机会,转变的过程过长,也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命运,试想如果在克劳狄斯忏悔时刺杀了他,那么后面一连串的悲剧将不再发生,可是,历史不能被假设,哈姆雷特对自我的思考,害了自己,也害了他身边的人。有人说他是“渺小巨人和伟大的侏儒的混合体”,是对他在思考与行动的高度概括,他是思想的伟人,行动的侏儒。哈姆雷特一直在思考,直到强烈的毒药战胜了他的精神,在他所有的思考中,不难找到有这样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思考都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哈姆雷特的思考是为自己。为了自己的安全,他装疯卖傻,就连心爱的人也不惜欺骗;为了复仇,他杀死了奥菲利亚的父亲,导致了奥菲利亚的悲剧。他是一个为自己而活着的人,他不将灵魂依附在别的任何东西之上,可以说,哈姆雷特代表着利己主义的最高境界。三、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在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身上,我们看到了纯粹的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堂吉诃德的利他主义源于他的信仰精神,这种信仰是“对超出个别人物之外对真理的信仰”,这样的人将生命看作是为了在世界上实现理想,确立真理与正义的手段,所以这样的人往往是站在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情,表现出来就是堂吉诃德那样的英勇无畏。哈姆雷特的利己主义源于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体现在他的怀疑精神,他怀疑一切事物,甚至怀疑自己,因为将自己看的太重,遇事左思右想,导致了他性格的优柔寡断。当然,体现在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身上的纯粹的利他主义与纯粹的利己主义,是两种倾向的极端表现。纯粹的利己主义与纯粹的利他主义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实中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是分不开的,正如屠格涅夫评价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时候说的那样,堂吉诃德表现了大自然的离心力,而哈姆雷特表现了大自然的向心力,一个是孤独的老人,担负起了要在全世界除暴安良的重任,一个是将自己看做是创造的中心,而其他一切都只看做是为他存在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构成了“人性赖以旋转的轴的两端”,不论少了哪一个,人性都将不能正常旋转,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思想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历史上,屠格涅夫于赫尔岑长期论战的焦点,是1848年革命的活动家们,赫尔岑讽刺他们是可笑的堂吉诃德,屠格涅夫则认为赫尔岑贬低了堂吉诃德的形象,并强调指出堂吉诃德的英雄主义因素。不难看出,两位大家不约而同的将那些革命家们看做是现实中的堂吉诃德,只是所持的观点不同罢了。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会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点哈姆雷特的味道”。现实中纯粹的利己主义与纯粹的利他主义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有时候会像堂吉诃德一样为了信仰,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即使撞的头破血流也无怨无悔。黄继光,董存瑞这些鲜活的例子,每一个都闪耀着利他主义的光辉。有时候,我们又会像哈姆雷特那样,以自我为中心,思前想后,优柔寡断。当你思考做一件事情自己会得到什么,同时又可能失去什么的时候,这时的你仿佛已经化身哈姆雷特。两位天才的艺术家,创造出的两个文学形象,代表着纯粹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他们虽然代表着不同的人性,但却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堂吉诃德用自己近乎疯狂的方式渴望实现自己拯救世界的理想。他用一个骑士的准则去看这个世界,向着世界阴暗面发起冲锋,在别人看起来,这样的小丑一般的行为,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疯狂”。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笔下,不约而同地被披上了“疯狂”的外衣,虽然这种疯狂是他为了生存装出来的,但不难发现,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与为父报仇,重整乾坤的重担下,哈姆雷特也一度面临真正的疯狂。由此可见,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在貌似背离中却又是统一的,如果缺少其一,将导致的都是那种“疯癫”的状态,这对于帮助人们认识人性中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极有意义,关系着人们的个人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哈姆雷特的意义体现在对人的价值的认识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为的是人类的进步,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人类学意义首先体现在他们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利他主义会让人变得高尚,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去惧怕困难。利己主义则会促使我们不断的追求自身的利益,权衡利弊。但是,从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纯粹的利他主义和纯粹的利己主义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堂吉诃德的理想是崇高的———消除世上的黑暗,行为是果断勇敢的———无畏的骑上瘦马,拿起长枪冲向敌人,结局却是凄惨的———弄的遍体鳞伤后被人送回家。究其原因是他没有用正确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妄图使用老旧的骑士手段来拯救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实践,缺乏对正确理论的思考,只会让人走向歧路越陷越深。同样,哈姆雷特的悲剧在于由纯粹利己主义带来的过度怀疑。怀疑一切,这使他做事畏首畏尾,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考虑得失的问题之上,错失了做事的良机,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莫非坚持真理就会成为疯子?又或是思想者就要失去行动的能力?当然不是,他们只是我们两种极端情况,是诗人们在两条不同的道路上树立的路标,认识到他们的缺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能以此为戒,把握自身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那个度,在面对困苦时坚定自己的信仰,不畏艰难,在面对机遇时果断出击。将事业与意志结合起来,这样人们将在思考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行为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性格。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同样离不开个人,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进步需要利用社会条件使个人获得发展,同时,又通过个人的活动积极地为社会法杖做出自己的贡献。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人类学意义就还表现在他们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