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建西东路420号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PAGE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名称: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一有限公司榆中制梁场工程编号:TM-09KC-012主管院长:审定:审核:编写:(正文10共页,共126页)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二O一O年三月十日目录第一部分文字报告1、工程概况2、勘察工作3、自然地理条件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5、场地地震效应6、场地黄土湿陷性评价7、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地基基础方案8、结论及建议第二部分附图1、建筑物和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钻孔柱状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波速测试成果图5、颗粒分析成果图表第三部分附表1、土工试验表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3、土腐蚀性分析报告4、水质分析报告5、黄土湿陷量计算表6、地层分布统计表7、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8、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建西东路420号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受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西东路420号住宅小区基建办招标委托,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2月1日开始,对其拟建的建西东路420号住宅小区1#~6#住宅楼及附属建筑场地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于2010年3月3日结束现场工作。拟建住宅楼场地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建西东路北侧,1#~2#为18层框架结构,3#~6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及其时代成因、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2)查明湿陷性黄土的厚度,持力层埋深,湿陷类型和等级;(3)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4)提供场地土的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划分对建筑物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5)查明埋藏的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提供合理化处理方案或建议;(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并评价对混凝土的侵蚀性;(7)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2、勘察工作2.1勘察工作量根据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共布置66个勘探点,其中钻探孔44个(控制性钻孔16个),先井后钻孔22个。外业完成工作量如下:a)完成勘探孔66个,总进尺17b)探井22个,室内常规土工试验118组,直剪试验90组,土腐蚀性试验4组;水质分析2组;颗粒分析3组;波速测试3组;c)钻探孔44个,其中控制孔16个,16个钻孔做标准贯入试验,16个钻孔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2.2勘察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3勘察进程(1)准备工作:2010年(2)野外作业:2010年(3)室内试验:2010年(4)资料整编:2010年(5)提交报告:20103、自然地理条件3.1场地位置场地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火车西站附近,兰州市东西干线西津路以南,建西东路以北,北距黄河约3km。3.2气象该场地地处中纬度大陆内部,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兰州中心气象站1971-2000年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为9.80C。最冷月为一月份,月平均气温-5.30C;最热月为七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2.403.3、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场地位于兰州市建西东路北侧,在地貌单元上场地属于黄河右岸II级阶地后,地势较平坦,场地面标高为1538.75~1541.65m兰州市位于北西西向马衔山—兴隆山—通渭断裂带和北北西向庄浪河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前一断裂带的马衔山—雾宿山断裂在市区以南通过,距市区最近距离约17km。庄浪河断裂在河口附近进入兰州黄河谷地距市区约20km。市区内未发现区域性规模巨大的断裂,但存在上述两构造方向的次一级断裂:金城关断层、孔家崖断层、深沟桥断层、雷坛河断层。拟建场地远离上述断裂带,可不考虑发震断裂的影响。4、工程地质及地下水埋藏条件4.1地层结构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层序如下:第①层:填土(Q4ml),浅黄色,主要由粉土组成,见植物根系等。局部夹碎砖、灰土及炉渣等。松散,稍湿。层厚为0.7~5.2m。层顶埋深0.0m,层底埋深0.7~5.2m,层顶高程1538.9~1541.62m,层底高程1534.02~1539第②层:黄土状粉土(Q4al),浅黄色,稍密,可塑,稍湿~湿,中压缩性,孔隙发育,见钙质结核。层厚为10.9~18m。层顶埋深0.7~5.2m,层底埋深14~20.05m,层顶高程1534.02~1539.5m,层底高程1519.49~1525第③层:粉质粘土(Q4al),灰色,局部为黑色,湿~饱和,软塑~可塑。厚度0.0~6.50m,层顶埋深14~20.05m,层底埋深16.5~23.0m,层顶高程1519.49~1525.30m,层底高程1516.8~1522.76m。第④层:细砂(Q4al),灰色,稍密,湿,。主要成分为石英岩等。局部颗粒间由粘性土充填。厚度0.0~2.60m,层顶埋深16.5~21.2m,层底埋深17.9~22.6m,层顶高程1518.06~1522.76m,层底高程1516.9~1521.5m。第⑤层:卵石层(Q4al):青灰色,中密~密实,湿,硬度较强。主要成分为石英岩、花岗岩等,多为亚圆形。颗粒级配不均匀,一般粒径为4~6cm,最大颗粒16cm,颗粒间由细砂充填。进入该层1.6m以上钻进困难,从上往下,粒径趋大。该层未钻穿,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0m。层顶埋深17.9~23m,层顶高程1516.8~1521.5m。在勘探过程中,根据钻孔zk36的钻进情况,发现4.9~8m存在洞穴,zk45位置,发现4.6~8m存在洞穴。4.2地下水埋藏条件本次勘察在部分勘探孔内见地下水,属局部上层滞水类型,主要含水层为粉质粘土,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埋藏深度16.70~19.40m,在原锅炉房附近,地下水水位相对较浅,由于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下渗,遇到有隔水作用的粉质粘土层而形成上层滞水。4.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4.3室内工试验结果,黄土状粉土、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附表。4.3.2本次勘察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139次,统计结果列于表1。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统计表表1地层统计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标准差推荐值变异系数②黄土状粉土7221.79.813.913.52.20113.90.158=3\*GB3③粉质粘土4624.411.317.616.83.1217.60.178=4\*GB3④细砂2125.314.020.418.92.76520.40.1164.3.3为了查明卵石层的密实度及力学性质,本次勘察采用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82次,统计结果列于表2。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击数统计表表2地层统计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标准差推荐值变异系数=5\*GB3⑤卵石8228.112.818.919.82.9818.90.9754.3根据场地土腐蚀性分析报告和场地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见附录,该场地地下水中SO42-含量为519.68~986.54mg/L,Mg2+含量为97.37~158.27mg/L,NH4-含量为0~0.2mg/L,Cl-含量为277.95~521.51mg/L。该场地土SO42-含量为217~1044mg/L,Mg2+含量为24~74mg/L,NH4-含量为0mg/L,Cl-含量为46~100mg/L,PH值为8.15~8.2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5、场地地震效应根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的规定,依据场地钻孔波速测试结果,从场地土的性质和覆盖层厚度判定,场地类别为II类。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加速度为0.20g,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根据场地土性质和地下水埋藏条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本场地土初判为不液化,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
-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表表3钻孔等效剪切波(m/s)k8243k27212k58208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深度为1.03m。6、场地黄土湿陷性评价根据原状土样室内试验结果,拟建场地湿陷性黄土厚度为6.5~13.7m,计算自重湿陷量为Δδzs为18.0~49.0cm,总湿陷量Δδs为11.9~86.26cm,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该建筑场地湿陷类型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等级=3\*ROMANIII级(严重)。湿陷量计算结果见黄土湿陷量计算附表。7、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及地基基础方案7.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和地基均匀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7.2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变形模量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变形模量E0建议按表4采用。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变形模量E0值表表4土层名称及层序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变形模量E0(MPa)填土①808.0黄土状粉土层②14013.0粉质粘土③10010.0卵石层④65060.0与基坑设计有关的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φ(o)见表5。粘聚力c(kPa)和内摩擦角φ(o)表5土层名称及层序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φ(o)填土①020黄土状粉土层②1024粉质粘土③25187.2地基基础方案建议该场地分布有厚层呈中密~密实状态的卵石层,层面稳定,是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对于该住宅楼,建议采用桩筏基础,桩基需穿越黄土状粉土层、粉质粘土,以卵石层作为桩基持力层。对于幼儿园楼,可根据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对于其它建筑物建议采用浅基础。对于浅基础的地基,应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采用挤密桩或换填法进行处理,消除或减少黄土状粉土的湿陷性。车库建议采用桩基,以便与主楼协调一致。根据勘探资料,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确定的各层土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以及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可按表5建议值采用。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和极限侧阻力标准值表5地层编号干作业挖孔灌注桩旋挖钻孔灌注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填土层①黄土状粉土层②4040粉质粘土③5050卵石层④15045001504000采用桩基方案设计时,应注意下列问题:(1)该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除不计湿陷性黄土层内的桩长按饱和状态下的正侧阻力外,尚应扣除桩侧的负摩擦力。桩侧平均负摩阻力特征值取15(kPa)。(2)由于卵石层顶面局部分布有粉细砂层,施工时在设计桩端标高处遇到砂层,应予以穿透,使桩端进入卵石层1.0(3)当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时,对局部存在地下水的位置,建议采用明排的方法进行降水,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8、结论与建议(1)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南岸II级阶地,地势平坦,勘探点地面高程在1538.75~1541.65m(2)拟建场地的场地类别为=2\*ROMANI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加速度为0.20g,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