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高考阅读题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1.gif)
![XXXX年高考阅读题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2.gif)
![XXXX年高考阅读题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3.gif)
![XXXX年高考阅读题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4.gif)
![XXXX年高考阅读题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e2e6cea79fe5b284ff8e36a40ec2b2b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高考阅读题
分析及应对建议
20100918浙大华家池
1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历年浙江卷取材回顾:04年
免疫系统
生物学
05年
神经回路
生物学06年
学科的发展
人类学
07年
琵琶声音
美学
08年
生物多样性
生物学09年大学教育10年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
2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抛去政治宗教因素的话,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内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到这图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践。说到底,就是把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二者的关系中大做文章。3总的说来,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模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中的人物其符号指涉有着原则上的区别,西画里的人是客观中的人,而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和知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宗炳有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那自然千姿万态里才能领略“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等到元代的倪瓒出现,此人专画荒寒之境,把渔隐者从画面上清除掉,于是大家(包括同代人和后世之人)都为之惊异,认为倪云林独出心裁,不满元人异族的统治,独见高士风节。其实倪云林恰恰用这个“无”的失缺来凸现主体自我的存在意义。4艺术之大宇宙之小5节选、改编、甚至组装,对所选材料作这样的尝试自有其积极意义。但今年的这道题,尚可改进。这“篇”文章的三段文字之间不妨用空行隔开,暗示三段文字出自不同的文章。倘若一定要以“一篇”的面貌出现,那就要保证文字上的统一,显现一篇文章的整体美感。62010年各地高考卷现代文小阅读试题概览
78910【讨论分析】
1.选文的分类采用新课标的说法,即把文章分成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大类。老考纲: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2.选文的内容十分广泛,且与当代生活联系紧密,但原来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已几乎绝迹。3.选文的处理方式多样,节选、压缩、改写等等不断翻新。“摘编自”“取材自”“改编自”等提示语的含义可能还会有新变化。11设题
8.下面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A强调生活艺术化。
B强调心中之山水。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
D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答案】B【解析】考点主要是“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129.下面对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B说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对绘画的仿效。【答案】C13【解析】本题主要考点是“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但也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本段五句话,中心句是①,句间关系如下:①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②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③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④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⑤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
1410.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内涵。(3分)【答案】中国文人
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解析】本题考点为“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从上文可知,卧游的核心意思就是“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补上“卧游”的主语以及达到“卧游”的方式,答案就完美了。
【评分】答出“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或“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及相关意思的句子,可得2分;答句中有主语“中国文人”、“艺术家”、“士大夫”的,可得1分。1511.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3分)【答案】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或“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解析】本小题考点主要是“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兼及“语言表达运用”。【评分】凡是涉及艺术(绘画)与自然(生活)关系的,且表达精炼准确的提问式标题,可得满分3分;凡是涉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但表达不够精炼准确的提问式标题可得2分;不涉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而是就其中一个方面的提问式标题,可得1分;涉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但不是问句形式的标题,可得1分。
16【讨论分析】浙江卷四个题目主要对应了大纲考试说明跟课标考试说明重合的1、2、3点,即着重考查阅读的最基础的能力。老考纲: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7新课标:二、㈡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2.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3.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6.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7.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8.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9.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18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历年浙江卷大阅读选文回顾
04年《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
中国当代散文05年《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中国当代散文06年《平面的生活》[法]米•图尼埃
外国散文07年《泰山之思》蔡家园
中国当代散文08年《乌米》(高尔基)
外国小说09年《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
外国小说09年11月
抽样考
《一位老者和他的歌》(西班牙)巴罗哈·内西
外国小说10年《静流》?192010高考各地卷现代文大阅读概览
全国卷1灯火【台湾】萧萧散文全国卷2大河家张承志散文全国卷3保护人【法】莫泊桑小说北京卷海棠花季羡林散文天津卷寒冷的高纬度迟子建散文辽宁卷洗澡王安忆小说上海卷天目山张抗抗散文20江苏卷溜索阿城散文?浙江卷静流李丽娟散文?安徽卷(碑)许辉小说福建卷春风林斤澜散文江西卷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散文山东卷《骆驼祥子》老舍长篇小说节选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散文2122课标卷中不设选考题的有上海、江苏、浙江;设选考题的有:全国卷3杂交水稻之父(传记)辽宁卷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传记)福建卷“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新闻)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新闻)湖南卷选做题水中的倒影【俄】亚·索尔仁尼琴散文新闻短评广东卷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新闻)23选文讨论《静流》是小说还是散文?24典型的散文式抒情议论段(《我们和父亲》结尾段)岁月是如此一遍遍变老,一遍遍不可抗拒地重复着和循环着,一代又一代。安妮说,要真正去爱和尊重我们的父母,一样需要时间。需要长大,获有能力,因为爱和尊重并不是天性。它来自人性深处的宽悯理解,是一种力量。要逐渐地才能得到它。我的父亲,已经过了花甲的父亲,也曾经历过贫穷、饥饿、疾病、失去、永别及灾难,一生都在不屈地,努力地,摆脱时代的阴影,获取俗世意义上的成功,却一直是个失败者。25这一刻,我坐在他身边,觉得自己理解了他,理解了这个清高,孤傲,敏感,倔强的男人,不管我是否愿意,都承继了他的血脉,与他一样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苛求着自己,也苛求着亲人。我们曾经互相反感,只因我们相似。在我这样怀想的时候,听到轻微的鼾声。父亲在沙发上睡着了。灯下,他的睡相静穆柔和,风霜烟尘都淹没在安详里。夜深了,今天正在赶往昨天的途中。26无论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指导学生区别文体都是必要的,所以,考试说明中有要注意“文体特性”的提醒,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拘泥“文体特性”,因为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我们总会碰到“散文化的小说”或“小说化的散文”,如阿城的《溜索》、李丽娟的《我们和父亲》。巴金先生曾说过,有些文体很难区分是小说还是散文,碰到这种情况,归到小说或散文都没有关系。关键是按题目要求的去做。
27阅读选文与作文命题的关系09年《魔盒》——“绿叶对根的情意”10年《静流》——“角色转换之间”?28《静流》是改编者拟的题目,“静流”就是静水,静流之下暗中涌动的“我们与父亲”之间的深情。对照原小说,命题人改编得不多,说成节选也无不可。选文中就有一句似没来由:弟临走时,悄悄嘱咐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因为原作采用倒叙手法,以弟和父亲从老家来看我开篇,然后是回忆。节选之后没有了开篇的背景,出现了破绽。29设题讨论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为后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评分】凡答出“矛盾冲突”(或“冷战”“僵持”)和“铺垫”(或“伏笔”)的句子,可得满分;答出其中之一的,可得1分。考查作品结构和表现手法,考纲点1、2。
30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答案】①“拍拍”: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评分】本题每小题分开打分。第1、2小题各1分,第3小题2分。。品味精彩词语的表现力,考纲点3。31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5分)【答案】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④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著、坚韧。【评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可得满分5分,答出3点得3分。14题题干中“主观原因”一语,原本可能是为了表述更准确,实际上却会让一些考生犯难,不如删去“主观”的限定。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与考纲点对应不直接。3215.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答案】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评分】①凡是答出“比喻”或“象征”意思的句子得1分。②凡是答出“过渡”或“承上启下”意思的句子可得2分。③凡是答出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意思的句子可得2分。考纲点3。33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4分)【答案】示例:①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②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16题是开放题,有鼓励个性解读的意思,但从答案及评分标准看,个性空间并不很大。
34【比较分析】
【例1】(09抽样卷)12.本文四处使用“毫(漫)无目的地”,其作用是什么?(4分)13.联系上下文,指出“我重又回到原野上”的原因。(4分)14.你认为“我”在生活中找到的“位置”是什么?(2分)15.针对画线部分的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超过60字)(5分)16.联系全文,探究文末“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的涵义。(5分)35【例2】(2010江苏卷)《溜索》阅读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解析】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对应考点2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解析】形象欣赏,表现手法作用分析。对应考点2、4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解析】鉴赏人物形象,对应考点4。36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答案】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解析】题中的“探究”换成“分析”要求没有变化。“情感取向”,就是“什么情感”。本题实际对应“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37【例3】(2010安徽卷)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8分)【答案】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痛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38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39示例三: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之中,收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如用一连串的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极富神韵。【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40初步结论:(1)浙江卷命题角度和方式有一定的延续性;(2)浙江卷考查点与考纲的对应性不如其他课标卷那么明显;(3)浙江卷提示语中避免出现专门术语;(4)浙江卷多了一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的考查,而且似有把作品鉴赏与语言运用结合起来考查的意图。41现代文阅读应对建议
1.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和阅读复习方式,引导学生细读。2.适当地精选外省市试卷用作训练材料。3.训练选文采用课标分类标准,选文须内容广泛,贴近时代生活,并尝试多种处理方式。4.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层次:理解——分析————鉴赏——评价——探究。目前的难点是“理解”尚不足。5.针对不同题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6.训练学生做到规范答题。7.注意开放题、探究题的研究动态。42三、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
古代诗歌43历年浙江卷文言文取材回顾
04年《欧阳文忠全集·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破了全国高考以“二十四史”传记为主的惯例。05年唐代孙樵《书褒城驿壁》,“书”“壁记”属于杂记类。06年明代方孝孺《蚊对》。07年苏轼的《王定国诗集叙》。08年元代辛文房的《白居易传》,又回归了史传文。09年宋代苏轼《宝绘堂记》
2010年《魏书·胡叟传》442010年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魏史·列传第四十》,该传是多人合传,选文节选了其中有关胡叟的文字,这是2004年我省自主命题以来首次从“二十四史”的人物传记中取材。这意味着我省高考文言文选材范围越加广泛,体式越加丰富。我们在所在学校考生中作了一次小型问卷调查。在“A容易,基本不存在阅读障碍”“B有一定难度,但基本上能看懂”“C较难,有部分内容看不懂”“D很难,基本上不知所云”四项里,学生12人中11人选了B,1人选A。45多数考生在试场里没能看懂的语句有:“犹谓可思而过半。”(参考译文:我还以为经过思考就可以感悟其中大半的道理。)“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未兆者哉?”(参考译文:衰败世道中的迂腐儒生,略能区分乾坤的方位而已,岂有能从没有显明的征兆中探求精微的人?)46“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参考译文:他追述韦、杜的过去,没有掩去其旧日美德,叙及中古则符合当时的事,而近代则有轻贱侮慢的事。)设题跟“2010浙江考试说明”的样卷完全一致。47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尠有屈焉
屈:屈辱B鸠率僧旅
鸠:聚合C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D遗其珍物
遗:赠送【解析】屈,理亏,有成语“理屈词穷”。鸠,鸠集,也作纠集;大辟,死刑,主要是斩首;遗,多义词,此为赠送。考点为“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4818.下列各族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其唯《易》乎天之苍苍,其正色耶?B拂衣而出倚歌而和之C风雨兴焉遂得免焉D复还于蜀且贰于楚也A项“其唯《易》乎”中的“其”作“难道”讲,副词,表反诘;“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其”据苏教版“必修五”作“或许”讲可以,副词,表揣测,据人教版作“表选择”解亦通。49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50【解析】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文中韦祖思得罪胡叟。胡叟“未有仕途”跟韦祖思没有关系。51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答案】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评分】断句一处得1分,断对三处、四处均得3分,但断错一处需扣1分,该断未断则不扣分52例如: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断对三处,断错两处,得1分。53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3分)【答案】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评分】整题大意译对得1分,两个知识点译对各得1分。“名行”之“行”译成“行迹”“踪迹”“足迹”“行为”“活动”等均算对。“见知”只要译出“看见”“认出”的意思,都算对。54(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3分)【答案】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评分】整题大意译对得1分,两个知识点译对各得1分。“请”译成“请求”“求情”“求请”“请愿”等均算对,但译成“请罪”算错。“何为”是知识点,一定要译为“干什么”。例如:我为道德请求,怎么会为了钱财呢?此答案得2分。大意对,“请”译成“请求”算对。55其他试卷特色题举隅北京卷:《宋清传》中说……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上海卷: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湖南卷:断句选择
56诗歌鉴赏历年浙江卷取材回顾04年一首:李白的《菩萨蛮》05年两首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和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06年一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静电地板售后服务与维修合同范本
- 2025年轻型钢结构件烤漆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财经媒体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冷凝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泌尿补肾类药物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半导体放电管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申请救济申请书范文
- 2025年度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研发与生产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ETC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招投标申请书
- 钢结构考试试题(含答案)
- 彭大军桥牌约定卡
- 新能源整车装配工艺培训的资料课件
- 房车露营地的研究课件
- 园艺疗法共课件
- DB33T 628.1-2021 交通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第1部分:公路工程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 设立登记通知书
- 2022医学课件前列腺炎指南模板
- MySQL数据库项目式教程完整版课件全书电子教案教材课件(完整)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