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1.gif)
![白光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2.gif)
![白光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3.gif)
![白光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4.gif)
![白光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4b18093ac7a16bd4e171e893eccc100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光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0半导体照明和有机leds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拥有12%的能源照明设备。然而,当前照明光源的使用效率很低。普通照明设备的光消耗约30%,其中大部分损失了以能量形式的热量。例如,约90%的照明设备产生了热量。照明设备的效率提高了四倍,但仍然浪费了。像卤素灯和高强度的避电管一样,照明效率远低于照明设备的水平。重要的是,在过去30.50年的时间里,这些普通光源的能量效率没有显著提高(照明设备的效率为13.20lm,红灯的效率为90lm)。这些光源的技术基本上是成熟的,需要很大的改进。因此,有必要尽快开发具有创造性的照明光源。半导体照明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作为新型高效固体光源,具有长寿命、节能、绿色环保等显著优点,将成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次飞跃,半导体照明正在引发世界范围内照明光源的一场革命.我国专家预测,我国在2005年至2015年间,半导体照明可累计节能4000亿度,为用户节约2600亿元电费支出,创造1500亿元产值,解决100万人口就业.到2015年后,中国半导体照明每年节约的电能将超过三峡电站全年的发电量.由此可见,21世纪半导体照明将是半导体技术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为了加快半导体照明的产业化进程,美国、日本、欧盟、韩国、我国台湾省等都相继推出“国家半导体照明计划“,我国大陆地区也于2003年6月正式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然而,各国启动的半导体照明计划主要集中在GaN等无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s)的研究与开发上,虽然无机LEDs具有省电、体积小、寿命长、无污染、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但作为普通照明光源应用还相当昂贵.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是近年来开发研制出的一种新型LED,同无机LEDs相比,OLEDs除了具有省电、超薄、重量轻、响应速度快、易于安装等特点外,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光颜色可在可见光区内任意调节、易于大面积制作和柔韧弯曲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平板显示技术之一,并且随着OLEDs效率和稳定性的不断提高,在LCD背景光源和未来照明光源也显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OLEDs已经在手机、数码相机、汽车音响、PDA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在白光OLEDs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白光OLEDs的功率效率已经超过了32lm/W,寿命达到了2万h,极大推动了白光OLEDs的发展.图1给出了无机LED和有机LED功率效率的年度进展.1光光裕光的基本功能1.1灯光色度的确定个关键参数可以用来表征白光光源的质量:显色指数(CRI)和色度坐标(CIE).一般认为人造光源应该能让人眼正确地感知色彩,就如同在太阳光下看东西一样,CRI就是用来表征这一特性的参数.此参数通常以8种色度中等的标准色样来检验,比较在测试光源下相同色温此8种颜色偏离的程度,作为该光源的显色指数.CRI的平均偏差为0~100,100为最大,平均色差越大,CRI值越低,低于20的光源通常不适于一般用途,白炽灯和荧光灯的CRI定义为100,为理想的标准光源.CIE是指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所制定的色度坐标系统,是以科学化的方法表示颜色的基本规范之一,主要用来显示一光源的颜色或在给定照明情况下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在色度坐标图中马蹄型范围内为可见光谱的所有颜色,马蹄型边缘则为饱和的单色波长,此系统用色度坐标(x,y,z)表示,色度坐标图中只有x和y坐标,z坐标可以用恒等式x+y+z=1导出.中央部分为白光区,因为大部分光源所发出的光通常为白光,如白炽灯的白光实际上包含了较多的红光和较少的蓝光,而冷白色荧光灯则正好相反,为了区别,故用光源的色温度或相关色温度(color-correlatedtemperature,CCT)来表示光色相对白的程度.根据MaxPlanck理论,将一个完全吸收与放射能力的标准黑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光色也随之改变,在CIE色度坐标上黑体曲线(blackbodylocus)显示黑体加热后,光色由红到橙红到黄到黄白到白最后到蓝白的过程,黑体加温到出现与光源相同或接近光色时的温度定义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度,简称色温,以绝对温度K(Kelvin或称开氏温度)为单位,黑体的色温约在3000K~6000K.对于普通的照明应用来说,CRI必须大于80,CIE接近(0.33,0.33),色温3000K~6000K之间.图2给出了CIE色度坐标图,表1给出了不同白光光源CRI,CIE和CCT的比较.1.2.功率效率ppy发光效率是表征OLEDs性能的重要参数指标,通常发光效率包括量子效率(quantumefficiency)、电流效率(currentefficiency)和功率效率(powerefficiency).量子效率是指器件发射的光子数与注入的电子-空穴对数之比,量子效率又分内量子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对于荧光材料的OLEDs,内量子效率可以表示为ηint=γηsΦf.(1)这里,γ表示用来产生激子的注入电荷数,也叫做平衡因子;ηs为单重态激子数;Φf为发光分子的荧光量子效率.由于光向外传播时有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在表面被反射.因此,器件的发光效率主要由外量子效率来表示,即射出器件的光子数和注入的电子-空穴对数的比值,外量子效率与内量子效率通常有如下的关系ηext=ηxηint.(2)其中,ηx为输出耦合效率.功率效率或电流效率,是指输出的光功率或光通量与输入的电功率的比值,通常用流明/瓦(lm/W)或坎德拉/安培(cd/A)表示.功率效率是衡量白光OLEDs实际应用的重要参数指标.为了满足照明应用的要求,白光OLEDs的功率效率应该超过120lm/W,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OLEDs必须把34%的电能转换成光能.目前白光OLEDs的效率已经超过了30lm/W,预计到2010年超过80lm/W,2015年超过100lm/W,从而达到室内、户外照明应用的要求.当然要达到上述目标仍有许多技术要突破,如高发光效率长寿命的材料开发、光输出耦合技术、封装技术、可弯曲基板技术、低成本加工技术等.美国显示公司(U.S.DisplayConsortium)将白光OLEDs的发展目标从2010年白光OLEDs效率80lm/W,显色指数85,寿命4万h,面板尺寸为40英寸,制造成本40$/m2;至2013年白光OLEDs效率120lm/W,显色指数90,寿命5万h,面板尺寸大于40英寸,制造成本30$/m2.目前美国的GE和UDC公司、荷兰的Philips公司、德国的Novaled和Osram公司、日本的KonicaMinolta公司都已经在白光OLEDs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2004年GE公司制造出了2英尺×2英尺,15lm/W的白光OLEDs;2005年UDC公司实现了效率超过30lm/W的白光OLEDs;2006年Philips和Novaled联合开发出了效率大于32lm/W的白光OLEDs;2006年Osram公司也宣布实现了效率达到25lm/W的白光聚合物LEDs.更让人振奋的是,日本的KonicaMinolta公司在2006年展示了亮度为1000cd/m2,功率效率为64lm/W,寿命达1万h的白光OLEDs;日本MatsudhitaElectricWorks公司也在2006年PlasticElectronics会议上报道了30cm2尺寸、62.8lm/W效率、7500cd/m2亮度下12000h寿命的白光OLEDs,这些突破性进展充分显示了白光OLEDs在未来照明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1.3光催化氧化原理理想照明光源的另一方面是它的寿命.寿命可以定义为初始亮度下降到50%时的平均工作时间,白炽灯的平均寿命是750~2500h,而荧光灯的寿命大约20000h.现在超过10000h的红、绿、蓝OLEDs已经有多次报道,而关于白光OLEDs的寿命报道目前还不是很多,仅仅Novaled,KonicaMinolta和MatsudhitaElectricWorks公司曾报道过超过万小时的白光OLEDs.业界一致认为,白光OLEDs的一期目标是在850cd/m2的初始亮度下最大亮度下降到20%的寿命达到20000h.美国显示协会于2002年发表了OLEDs用于一般照明光源的阶段性目标,如表2所示.2转变光学法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实现白光OLEDs,归纳起来可包括以下两种:1)波长转换法,是用发蓝光的OLEDs激发橙色、红色荧光或磷光粉实现白光的,该方法也称为下转换法.2)颜色混合法,是用蓝光和橙光两种补偿光或红、绿、蓝三基色光通过掺杂或多层的方式实现白光的方法.在OLEDs中,典型的结构有:a)红、绿、蓝或蓝和橙组成的多层结构;b)红、绿、蓝或蓝和橙掺杂单发光层结构;c)垂直堆积结构;d)微腔结构;e)本征单层结构.2.1.光层器件的优点这种结构非常简单,即在一个发蓝色光的OLED的出光玻璃面上涂上一层光转换层,因为这个转换层被涂在了器件的外面,因此器件和转换器之间没有相互影响.转换层所用的材料可以是无机磷光材料,也可以是发光的有机材料,选择的原则就是该材料要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良好的稳定性.波长转换法实现的白光OLEDs具有许多优点,如1)在器件中只存在一个发蓝光的发光层,不存在由于不同有机发光层带来的不同退化问题;2)单层器件,制备简单,可降低成本;3)可以结合光转换层散射磷光粒子的性质提高光输出耦合;4)很容易通过蓝光性质来优化器件性能.该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蓝光材料决定了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而目前对OLEDs来说,蓝光是最大的问题;另外,在光转换时由于存在能量损耗问题,严重影响了效率的提高.美国GeneralElectric公司的研究部门GEGlobalResearch利用下转换方法,以高分子蓝光材料制作的蓝光PLEDs,在玻璃基板的另一侧涂布橙色和红色转换层,其中红色染料为Perylene的衍生物,其量子效率大于98%,橙色无机磷光体为Y(Gd)AG∶Ce,色转换效率85%,这样利用高效率的色转换层吸收部分的蓝光,再转换成其他颜色,经混合就获得了白光,该白光器件CRI为88,CIE色度坐标为(0.36,0.36),功率效率达到了15lm/W,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光谱如图3所示,他们利用此方法展示出了2英尺×2英尺,亮度为1200lm/W的大面积白光板,如图4所示.2005年,德国Osram公司也利用此方法,制备出了25lm/W效率的白光OLEDs.2.2高效率全荧光型多层光准厚度器件多层结构是目前研究的最多、性能最好的白光OLEDs结构,这种结构通常是用有机小分子材料通过真空蒸镀的方式制备的.为了用多层结构实现白光OLEDs,器件中可以设计蓝光和橙光两个发光层,也可以设计成红、绿、蓝三个发光层,通过调整经由蓝和橙或由红、绿、蓝发光层发射光的比例来实现白光发射.可以看到,要达到要求的白光色度和效率,所堆积的各有机层的厚度和能级必须严格控制,由于包含了多个有机-有机界面,有机-有机之间存在的界面势垒往往会阻止载流子的注入,产生焦耳热,因此为了消除界面势垒问题,邻近层之间材料的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和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选择必须相互匹配,实现载流子的有效注入和传输.由于各有机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分别优化,充分发挥各有机层的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器件性能,各发光层可以用稳定性好的全荧光材料,也可以用效率更高的全磷光材料,也可以用荧光和磷光混合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器件设计的灵活性.然而,该结构器件存在由于不同发光层不同退化而带来的颜色不稳定和效率退化问题,也存在制备复杂的问题.因此,在尽可能地简化器件工艺,保持其高效率、高稳定性的优点的同时,解决光谱不稳定性问题成为该器件解决的关键,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C.H.Chen研究组开发出了高效率全荧光型多层白光OLEDs,其器件结构和不同亮度下的电致发光光谱如图5所示.器件的发光层是由蓝色发光层和橙色发光层组成的,并通过多源共掺杂的方法实现了光谱稳定的白光OLEDs.可以看到,在非常高的亮度下,器件仍然显示了较好的白光发射.该器件也发射了较好的效率,如图6所示给出了效率与亮度特性曲线,最大效率10.5lm/W,在1000cd/m2的亮度下功率效率仍可以达到10.5lm/W,这也是目前全荧光型白光OLEDs的最好结果.荧光/磷光混合型多层白光OLEDs的典型例子是S.R.Forrest研究组最近开发的结构,一种是利用高效率的绿光和红光磷光发光层和稳定的蓝光荧光发光层,通过间隔层对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能量传递的有效调控实现了高效率白光OLEDs.图7(a)和图7(b)分别显示了该结构器件效率-电流密度特性曲线和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致发光光谱,器件结构也在图中给出.该器件最大功率效率达到了(37.6±0.6)lm/W,在500cd/m2的亮度下达到了(23.5±0.5)lm/W.可以看到,器件也显示了非常稳定的白光发射,CIE色度坐标从1mA/cm2的(0.40,0.41)到100mA/cm2的(0.38,0.40),CRI显色指数85.S.R.Forrest研究组用同样的器件结构,通过荧光/磷光敏化荧光的方法也实现了高效率荧光/磷光混合型多层白光OLEDs.其发光层是由高效率绿色磷光铱配合物Ir(ppy)3和红色荧光染料DCJTB共掺杂主体材料CBP作为红色发光层和蓝色荧光染料BCzVBi作为蓝色发光层组成的,器件结构如图8所示,图9给出了该白光器件的效率特性曲线,在500cd/m2的亮度下功率效率达到了(20.2±0.7)lm/W,CIE色度坐标(0.38,0.40),CRI显色指数79.最近,K.Leo研究组也开发出了这种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s,器件结构如图10所示.器件内包括了磷光红和绿发光层以及荧光蓝发光层,磷光和荧光发光层之间引入了由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共掺杂的间隔层,通过间隔层厚度和绿光发光层掺杂浓度的调控实现了很好的白光OLEDs,在100cd/m2的亮度下功率效率达到了17.4lm/W,CIE色度坐标(0.47,0.42),CRI显色指数85,效率特性如图11所示.全磷光多层结构白光OLEDs也有文献报道,正如图12所示的一个器件结构,由蓝绿发光(btp)2Ir(acac)和红发光(CF3ppy)2Ir(pic)掺杂组成的双发光层,之间引入了一个电子传输层BAlq3作为调控层,该器件的最大功率效率达到了10lm/W,CIE色度坐标(0.35,0.36),显示了很好的光谱稳定性,图13给出了该器件在不同亮度下的电致发光光谱.2005年8月,美国UDC公司宣布用磷光多层结构开发出了效率30lm/W的白光OLEDs照明面板,该器件色温4000K,CRI为80.2006年6月,荷兰Philips飞利浦公司和德国的Novaled公司也联合开发出了功效达32lm/W,寿命达2万h以上,显色指数达88,平均亮度1000cd/m2的白光OLEDs面板,极大地推动了白光OLEDs在照明领域应用的实用化进程.图14分别展示出了UDC公司和Novaled公司开发出的白光OLEDs面板.2.3pbd掺杂磷光催化反应器件的优点另一个制备白光OLEDs的方法是用红、绿、蓝或蓝和橙染料共同掺杂在单一主体材料中,也可以用能产生激态缔合物(excimer)或激态基级复合物(exciplex)发射的材料掺杂在单一发光层中,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掺杂单发光层的结构.这种结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发不同颜色光的染料按一定比例同时掺杂在聚合物中通过旋涂的方法制备,而利用真空蒸镀方法也可以实现这种结构,但多源掺杂时浓度的控制显得非常重要.用染料掺杂聚合物制备的单发光层白光OLEDs的最新进展是由Y.Yang研究组取得的.他们把一种发橙色光的荧光染料rubrene和一种良好的电子传输材料PBD同时与蓝色发光聚合物PF混合作为发光层,通过rubrene和PDB在PF中的浓度控制以及界面修饰技术,实现了高效率白光OLEDs,该器件最大功率效率达到了16.3lm/W,在3000cd/m2的亮度下功率效率仍可以达到12.6lm/W,CIE色度坐标(0.33,0.43).图15给出了该器件在不同PBD掺杂浓度下的电致发光光谱和效率特性曲线.图16所示的器件结构是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的具有单发光层的白光OLEDs,其中发光层是由发蓝光的荧光染料DSA-Ph和发橙光的荧光染料rubrene掺杂宽带隙主体材料MADN组成的.该器件是一种反型p-i-n结构,阴极被做在了ITO玻璃衬底上,阳极Ag做在了顶部,为了提高电子和空穴的注入效率,分别在阴极和阳极侧引入了Cs2O∶BPhen电子注入层和WO3∶NPB空穴注入层,通过调节蓝光DSA-Ph和橙光rubrene在主体材料MADN的掺杂浓度,控制DSA-Ph和rubrene之间的能量传递,实现了很好的白光OLEDs.该器件不但发射了较高的发光效率,最大功率效率达到了10.6lm/W,而且也表现了较长的寿命,在400cd/m2的初始亮度下半衰期寿命超过了34000h,显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功率效率和电致发光光谱特性如图17所示.S.R.Forrest研究组用红、绿、蓝3种磷光染料共掺杂的方式也制备出了单发光层的白光OLEDs,此3种磷光掺杂剂是同时蒸镀到一宽带隙荧光主体有机分子中,器件的能级结构图如图18所示.研究发现,电荷是直接注入到掺杂的蓝光磷光分子上,而激子也是在掺杂的蓝光磷光分子上形成的,这种直接俘获并形成三重态激子的过程可以避免能量交换的损失,而此种能量交换的损失常见于一般红、绿、蓝光磷光OLEDs中.由于这种器件使用了很薄的发光层,可以降低电压,有效地限制电荷和激子在发光层中,因此该器件可达到较高的发光效率,图19给出了三源掺杂单发光层白光OLEDs的功率效率特性,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致发光光谱也在图中给出,最大功率效率达到了42lm/W,CIE色度坐标(0.40,0.46),CRI显色指数大于75.2.4全荧光荧光单元串联制光器件gc/ms堆积(或叠层)结构OLEDs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三形大学J.Kido教授提出的,这种结构通常用一种电荷产生层作为连接层把数个发光单元串联起来,因此与单元器件相比,堆积结构器件往往具有成倍的电流效率和发光亮度,由于堆积OLEDs的初始亮度比较大,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测量时,换算成单元器件的初始亮度,堆积器件会有较长的寿命.正是由于堆积结构OLEDs的独特特性以及可以容易地利用不同颜色发光单元串联混合成白光的特点,人们把叠层的概念应用到了白光OLEDs的研究中,在堆积OLEDs中,最重要的是电荷产生层的设计.用全荧光发光单元串联实现叠层白光OLEDs的最好结果是由C.H.Chen研究组报道的,器件结构如图20所示,它是用白光/白光单元叠加的方式,电荷产生层用的是Mg∶Alq3/WO3.可以看到,叠层白光器件的亮度和电流效率得到了成倍的增加,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22cd/A,在100cd/m2的初始亮度下半衰期寿命超过了80000h,显示了非常好的稳定性.图21分别显示该叠层器件的效率和寿命特性曲线.最近,S.R.Forrest研究组用电磷光单元相互堆积实现了更高效率的叠层白光OLEDs,他们用BPhen∶Li/MoO3作为电荷产生层,同V2O5相比,MoO3的透明性更好,而比有一定腐蚀和光吸收的FeCl3更容易控制,两个电磷光单元堆积的白光OLEDs的能级结构如图22所示.该器件显示了非常高的功率效率,两个单元堆积的器件功率效率达到了(28.9±2.2)lm/W,在500cd/m2的亮度下功率效率仍可以达到(18.5±1.4)lm/W,这也是目前全磷光型性能最好的堆积结构白光OLEDs,CIE色度坐标(0.39,0.45).图23给出了单元和堆积器件的效率特性曲线.2.5微腔晶圆器件微腔是指至少一维尺寸与光波波长相当的微型光学谐振腔,也称为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F-P)谐振腔,最典型的微腔结构是由两个反射镜及其间所夹的工作物质所组成,其中的两个反射镜可以全是金属,也可以是由介质层堆积的分布布拉格反射器(DistributedBraggReflector,DBR),也可以一侧是金属,一侧是DBR.由于微腔对自发发射的放大作用以及模式选择效应,微腔往往会提高器件的亮度和效率,窄化光谱,微腔在单色发光OLEDs器件中已经得到了应用.A.Dodabalapur等人早在1994年就用一种多模F-P谐振腔制备出了带有双发射峰和3个发射峰的OLEDs,但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都很低.2003年,T.Shiga等人也设计出了一种多模F-P谐振腔,并制备出了带有两个发射峰的白光OLEDs,他们采用的F-P谐振腔是由两个或多个波长选择镜组成,每个谐振波长都可以独立地进行调节,同非微腔器件相比,微腔器件的效率提高了1.3倍.最近,D.G.Ma研究组用具有双阻带的DBR构成的多模谐振微腔实现了包含分立的红、绿、蓝3个窄发射峰的微腔白光OLEDs,器件结构和DBR的透射光谱如图24所示.效率1.6cd/A,最大亮度1940cd/m2,同非微腔器件相比,效率提高了1.6倍.可以看到,该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也显示了弱的角度关系,为微腔结构在OLEDs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图25给出了器件在不同角度下的电致发光光谱.2.6单一聚合物白色甲基材料这种结构主要以旋涂的单一聚合物为主,由于结构简单,可用旋涂、喷墨、印刷、roll-to-roll等廉价的加工工艺成膜,制备的白光OLEDs渴望在显示与照明领域中由于低成本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单一聚合物白光OLEDs一直没有取得明显进展.最近,L.X.Wang研究组在单一聚合物白光OLEDs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用分子掺杂的物理思想,在发光分子的主链或侧链上引入高效率发光基团,通过控制主链分子与发光基团之间的能量传递,合成出了一系列可发白光的单一聚合物,并用这些聚合物制备出了高效率白光OLEDs.目前最好的结果是亮度12680cd/m2,效率8.99cd/A和5.75lm/W,CIE色度坐标(0.35,0.34),重要的是,由于不存在分子掺杂型的相分离问题,这种单一聚合物白光OLEDs显示了非常好的光谱稳定性,图26给出了两个单一聚合物白光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电致发光光谱,可以看到,光谱并不随电压发生变化,这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3示器的关键技术OLEDs应用于显示器与照明光源的关键技术有明显的不同,应用于显示器的关键技术包括精密像素制作、高对比度、色饱和度、像素开关等;应用于照明光源则为高效率、长寿命及大面积制造技术等,低成本是共同的目标.针对白光OLEDs在照明领域中的应用,目前重点要解决下列问题.3.1光学和光学材料目前白光OLEDs的功率效率已经超过了30lm/W,虽然也有超过60lm/W的效率报道,但距100lm/W的效率仍有很大的一段距离.OLEDs的效率主要是由所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效率、电子-空穴注入和传输平衡、激子产生效率、光输出耦合效率等因素决定,由于受电子自旋统计的限制,荧光有机发光材料只有1/4的单重态激子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而3/4的三重态激子则以非辐射的形式损耗掉了,近年来研究已经证实金属有机配合物可以充分利用三重态激子的发光作用,制备的OLEDs其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为了实现更高效率的白光OLEDs,使用高效率的电磷光有机发光材料是必然的选择,开发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电磷光有机发光材料则成为白光OLEDs发展的基础.另外,由于受到吸收、损耗、界面散射和反射等的影响,OLEDs发光层内的光并不能全部发射到器件外部,典型的OLEDs约有80%的光被限制在器件中,因此如何将器件中发射的光重新导出,也就成为提高白光OLEDs的关键,近年来已经有一些耦合技术的研究,如微透镜、光子晶体、光栅或波纹结构、微腔以及增透耦合膜等.对于电子和空穴的注入问题,希望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子和空穴到有机发光层的注入,使更多的电子和空穴复合,降低工作电压,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p型和n型掺杂的p-i-n结构,更优化的p型和n型掺杂技术有待进一步开发.3.2有机光照材料OLEDs要应用于一般照明,寿命至少要在100cd/m2亮度下超过2000h目前对OLEDs来说要达到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留置针使用规范》课件
- 《小数数位顺序表》课件
- 八下期中测试卷01【测试范围:第1-11课】(原卷版)
- 旅游行业导游讲解培训总结
- 2006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年度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计划
- 幼儿园工作总结用心呵护温馨成长
- 《焊工基础知识》课件
- 2023年-2024年新员工入职前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夺分金卷)
- 厨师个人述职报告15篇
- GB/T 18490.1-2017机械安全激光加工机第1部分:通用安全要求
- GB/T 16895.32-2008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能光伏(PV)电源供电系统
- 气压治疗仪的使用方法课件
- 《护理交接班制度》课件
- 重庆九龙坡区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食材配送投标服务方案
- 建筑施工现场农民工维权告示牌
- 医疗医学医生护士工作PPT模板
- 口腔门诊规章制度.-口腔诊所12个规章制度
- ppt模板:创意中国风古风水墨山水通用模板课件
- 纺纱学-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