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的分化兼论洋务派的崛起与晚清政权的买办化_第1页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的分化兼论洋务派的崛起与晚清政权的买办化_第2页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的分化兼论洋务派的崛起与晚清政权的买办化_第3页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的分化兼论洋务派的崛起与晚清政权的买办化_第4页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的分化兼论洋务派的崛起与晚清政权的买办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的分化兼论洋务派的崛起与晚清政权的买办化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雇佣中国人做他们的代理人,被称之为“买办”。买办一词自古有之,在明代,买办指专司宫廷供应的商人,据记载,成化年间,“大学士彭时亦言:光禄寺委用小人买办,假公营私,民利尽为所夺,请照宣德、正统间例,斟酌共用,禁止买办’”。到了清代,买办一词的运用范围就更加扩大了,连官宦家族的采购人员也都称为买办。在广州十三行时代,清代把买办一词也当作招待外国商人的商馆中办事人员的通称。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外国资本家和在华企业根据自己的不同业务性质,如洋行,银行,轮船,保险公司,设置各种买办,担负着不同的职务。而这时的买办已经和旧时期所谓的买办的实质已不相同,而成为外商企业在中国从事经济侵略活动的代理人和工具。他们他们的利益同外国资本家的利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帮助外国资本家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而自己也发财致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和深入,买办的队伍不断扩大,买办的社会影响也日益增加。逐步形成一种代理制度,这就是买办制度。早期买办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鸦片战争前在广州与对外贸易有密切关系的人;其次是封建商人,主要是经营丝茶的商人;此外还有很多原来的鸦片走私贩子,在外国资本家的圈养之下成为买办或买办商人;第四种,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搜罗一些民族败类和渣滓经过直接培养之后,任用他们充当买办。早期买办主要是推销洋货,例如洋纱洋布等工业品,但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推销鸦片。人口贩卖也是值得注意的。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买办势力大大增加。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庇护下买办阶级的活动日益活跃,经营的范围大大的推广。这时他们的活动领域,已经不再主要限于进出口贸易,而且还扩展到工业、金融业和航运业等各个方面。他们已经成为“所有洋行的交易都要通过他,在他未订出价格以前,不能买也不能卖”的人物,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中国对外贸易史资料》记载《布莱克商会使华报告》中有一段话:一个买办由于他的职位能够接受或拒绝任何愿意与洋行往来的顾客的赊买,在接受或拒绝任何看来很危险的买卖时,他有一种独断的权力,它能够向有权查询的人说出很多为什么洋行不能与某一顾客往来的理由,这样买办的权力便成为绝对的了。这段材料说明,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买办的队伍,也得到了发展与扩大。当然在这时买办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以后,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也逐渐买办化。在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封建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的联系利益密切。地主阶级通过买办与外国商人进行合作,得到投资。同时也吸收买办阶级所进行的投资。买办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清朝官僚看着买办“与洋商洋行合为一气,通融缓急,他人所弗及”,因此凡举借外债筹措军饷,请求杨兵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都通过或依靠买办。买办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也都出钱捐官,身兼官商,及买办与官僚于一体。随着买办经济力量的壮大,买办资本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为买办阶级的形成建立了经济基础。“在与其同业工会结合起来的时候,他们的力量才充分的显示出来,而且他们的组织制度又是那样的坚强有力,任何商号如果不遵守他们的规则的时候,他们就能以罢市来加以抵制。”《中国近代贸易是资料》中的这段话说明了买办和买办商人大都参加了各个行业的公所,他们利用这些组织进行买办活动,同时他们也懂得利用这些组织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可以看出,这个阶级的社会影响力扩大了。1895-1927年的几十年里,是买办阶级获得显著发展的时期。这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逐步加深而产生的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经济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买办阶级所进行的剥削也更为严重。首先它为帝国主义大力推销商品,如石油、颜料、肥皂等,大大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的经济市场。其次它还为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原材料,使其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例如茶叶、生丝和各种农产品。他们的收入与资本实力也迅速增长,逐渐出现了所谓的买办家族。而军阀、官僚则进一步走上了买办化的道路。随着清政府的日益没落,成为国际帝国主义的附庸,掌握军政实权的一部分洋务派大军阀大官僚及其后继者,买办化的倾向更加严重。如张之洞,盛宣怀,两大官僚买办势力合作。袁世凯也走上了买办化的道路。官僚买办资本在这一时期正在逐步积累。他们搜刮大量金钱用来投资土地,经营公司,购置房产,投资银行、矿山等。更为严重的是,有不少军阀官僚直接勾结帝国主义,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损害国家主权,这些活动给当时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1927-1949年,买办阶级发展到最高阶段—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这时,买办阶级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在许多行业都形成了自己的垄断地位。蒋介石经济基础就是官僚买办资本。当时四大家族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从金融垄断来垄断国家经济。毛泽东曾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20年中,已经集中了价值达一百万万至二百万美元的巨大资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毛泽东选集》)1928年11月设立中央银行。此外设立中国农民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四行两局。此外,他们还利用大量发行公债与发行钞票来完成自己的金融垄断。当然,在这时他们仍然为帝国主义服务,与他们联系紧密。当然盛极必衰,这段时间是他们的巅峰,同时也是走向衰弱的起点。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发动内战,出卖国家主权,并且拼命积累官僚,买办资本,扩大其经济实力。在抗日战争后的3~4年时间达到了顶峰。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买办阶层买办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这类被外商雇用之商人通常外语能力强,一方面可作为欧美商人与中国商人的翻译,也可作为欧美国家商界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沟通。买办阶层的发展十九世纪末期,外国帝国主义逐步的入侵中国,让中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从而让中国也出现了资产阶级。这个时候,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买办阶级,一种是民族资产阶级。所谓的“买办阶级”,就是为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服务,被圈养的阶级。买办阶级,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特有产物,外国资本主义为侵略中国,专门制定了买办制度,从而形成买办资本,出现了“买办阶级”。鸦片战争之前,大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了行商专司管理,经营对外贸易,专门负责招待外国商人,并专门为其配置一些办理运输,伙食,出纳,处理杂物的人员。这些人员,被称之为“采买者”,这些人就是买办阶级的雏形。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废除了中国的商行独揽对外贸易的规定,也就是说公行制度被取消,可是“买办”这一个形式,并没有被废除。为了更好的侵略中国,于是他们在中国人中,收买一群人,专门为其服务。很明显,从这个时候开始“买办”人员,只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圈养的奴才而已。随着侵略步伐的加大,充当“职业买办”的人逐渐增多,“买办”成为一个通用的名称,专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买办阶级”为何如此盛行?在旧中国,中外通商,完全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帝国主义资本,面对落后的封建主义,想要进行全面的侵略,除了武力之外,还要采取一些欺骗的手段,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以华制华”的政策,成为最优的办法。他们利用一些中国人,充当代理,可以缓和、排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逐步的破坏中国的经济结构,将势力渗透到农村之中,都必须借助“买办”来完成。从这个方面来看,“买办制度”形成,是帝国主义“以华制华”制度的产物。帝国主义,通过买办制度,只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利用少数的中国人为其服务,在中国推销大量的廉价商品,搜刮资源、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将大量的财富聚集起来。付出的代价,也只是用一些残羹冷炙,来圈养“买办”奴才而已。通过“买办制度”,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之中,获得了很多特殊的权力,比如在中国的买地权、采矿权、甚至最后将其推行到中国的各个基层,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从而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买办。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买办阶级”正式的形成。值得一说的是,1840-1894年,短短的五十年间,中国的买办阶级,收入就高达4亿两白银,这个数目在当时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收入。买办阶级,将这笔钱,除了用于挥霍之外,该广泛的投资与商铺,钱庄、房地产,这就为买办阶级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大清灭亡、北洋政府灭亡之后,买办阶级通过各种买办活动,增强经济实力,发展商业,经一步加强金融资本。另一个方面,他们已经不满足金钱的欲望,开始逐渐向政权进行渗透。到这个时期,买办阶级,已经懂得如何把政治变成经济,有将经济变成政治。1919年之时,中国的外商企业已经达到了8000多家,他们大多数都是通过中国商人,建立一些包办、包买机构。为了金融资本的需要,帝国主义还利用买办阶级,一起成立一个金融控制网,鸦片战争之后,成立的众多的银行。帝国主义的特权,在买办的帮助之下,逐渐垄断了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也控制着中国的对外贸易、货币的发行,也就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在当时,中国存在三个巨大的买办财阀,上海江浙财团,天津华北财团,广州华南财团。文章总结:帝国主义控制中国,买办阶级的作用居功至伟。他们帮助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又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勾结一些官僚军法势力,破坏中国人民革命,从本质上来讲,买办阶级的活动是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步伐是一致的。《毛选》中的买办阶层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