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54张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54张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54张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54张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54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断句考点解析《三字经》中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中注解“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新课标卷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考查断句这一题型。2020年新高考Ⅰ卷(中间)

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48字)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2021年新高考Ⅰ卷(开头)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49字)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2022年新高考Ⅰ卷(中间)

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39字)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2023年新高考Ⅰ卷(结尾)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21字)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2023年新高考Ⅱ卷(结尾)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25字)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符坚之类H是也。2023年甲卷(开头)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19字)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2023年乙卷(开头)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24字)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高考断句——考情微观㈠、题型变化:四选一的选择题→选择三处断句主观题

要求考生从8个断句点中选择3个正确的,避免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技巧作答的可能,有效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引导考生认真阅读原文,真正理解文意。㈡、分值不变:3分㈢、新题型的题干表述一致: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得分有0分、1分、2分、3分四个等级,区分度得以提高,更能客观体现考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差异。㈣、指定需断的句子的字数明显少了:“四选一的选择题”字数在40-50字,句子很长,变化也复杂。2023年新题型只有20-25字,句子相对较短,明显降低了难度,而且“每涂对一处给1分”,增加了得分概率。断句的基础:断句规律

题型虽变了,但考查考生的文言文基本功没有变。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需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文言文阅读语感,积累文言文知识,把握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识记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因此,归纳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对我们做断句这道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言文断句要保证字句能讲通;内容符合情理;还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文化常识。断句的基础: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文言文——断句技巧第一步:根据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确定哪断哪不断。㈠明词性:根据语法知识断句㈡找句式P161㈢据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反复、句式整齐)第二步:根据12题,疏通文意,联系文本语境反复推敲,去断句,确定答案。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3.借助虚词定首尾4.对话标志灵活用㈠明词性:根据语法知识断句㈠明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曹刿论战》中第一次出现时用“曹刿请见”,后文都简称“刿”,或省略。⑴第一人称:吾、予、余、我、吾属、吾侪chái(我们这些人)⑵第二人称:汝(女)、若、而、若属、汝辈、尔曹(你们这些人)⑶第三人称:彼、其、或(有的人)、之、莫(没有谁)、相(互指代词)⑷谦词皇帝自称:寡人、朕、孤、不谷男性自称:臣、仆、不才、鄙人、愚女性自称:妾、贱妾、婢子

和尚自称:老衲⑸尊称王或帝:陛下、卿

一般人:子、公、君、夫子、足下、贵执事对和尚的尊称:长者、师父人称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问事的有:奚、胡、曷、恶、安、焉、何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见指示代词的有:此、是、斯、兹、夫“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还常作指示代词㈡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㈢借助虚词定首尾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其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它们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因此平时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⑴句首常见词和谦敬副词:“夫、且夫、若夫、其、盖、凡、窃、敬、请、岂、故、惟、唯、盍、斯,诸、则”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⑶句首关联词:“苟、纵、纵使、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然则、虽然”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⑷句末常见词:“者、也、矣、(与)欤、邪、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㈣对话标志灵活用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古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白、语、道、对、云、言、问、谓”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㈡据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反复、句式整齐)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㈢找句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和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姑娘所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所思念的是什么。②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所谋求的是什么?㈠表示疑问2.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怎么办?”、“为什么……?”③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拿了我的玉璧,不给我城,怎么办?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珍宝一丝一毫也不放过,(而)挥霍起来像泥沙(一样不加珍惜)?3.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⑤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凭着你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去山上的一棵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块怎么样呢?⑥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4.“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⑨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5.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⑩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⑫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沛公问:“他跟您相比,谁年岁大?”

6.何如

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⑬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⑭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7.何故

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⑮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现在幼常(马谡),已经因为有罪而被处死,从而整肃了军纪,您为什么反而哭了呢?1.何……之有?

可译为:“有什么……呢?”①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必背》→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2.如之何……?

可译为:“怎么能……呢?”②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怎么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㈡表示反问3.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必背》→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4.“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不能是……呢?”④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又怎么……呢?”“难道……吗?”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⑥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⑦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又怎么敢进关来呢?6.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⑧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7.……非……欤?

可译为:“……不是……吗?”⑨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渔父》→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来到这个地方来那?8.宁……耶?

可译为:“哪里……呢?”⑩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天子哪里生来就是做天子的呢,不过是因为兵强马壮(靠武力的强大)才使他成了天子的罢了。9.顾……哉?

可译为:“难道……吗?”⑪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吗?10.独……哉(乎、耶)?

可译为:“难道……吗?”⑫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11.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a表揣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b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吧!”;c表反问:“难道……吗?”⑬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⑭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⑮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12.“庸……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13.何…哉(也)

译为“怎么能……呢”⑰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能说得完呢?1.何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①何其壮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多么雄壮、显赫!

2.特(直或止)……耳,译为“只不过……罢了”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㈢表示感叹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而已)!”③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演义》→天下(算得上)英雄的人,只有您和我曹操两人而已!④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经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只是静静的等待死亡罢了。4.一何……!可译为:“多么……啊!”⑤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差役喊叫得是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多么悲伤啊。5.亦……哉!

可译为:“也……啊”⑥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6.……何如哉?

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⑦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如今我不幸父母早亡,又没有同胞兄弟,孤身一人活在世上,少卿您看我对于妻子儿女该是怎样的呢?1.无乃……乎(欤)!可译为:“恐怕……吧!”①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2.得无……乎?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可译为:“该不是……吗?”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事物的情趣,该不是有所不同吗?㈣表揣度3.……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③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庄暴见孟子》→我们的国君或许没有生病吧?

4其……欤?

兼表反问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是君子所看不起的,如今君子的智慧却反不如他们,这难道不奇怪吗?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哪如……?”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有人称赞在事前,哪如没有人批评在事后?与其得到快活在身体上,哪如没有忧愁事在心里?㈤表示选择2.……,抑……译为“是……,还是……”或“……,还是(或者)……”

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咱们的夫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够得知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夫子自己有心去求得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3.其……,其……也?可译为:“是……呢,还是……呢?”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2023年新高考Ⅰ卷(结尾)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21字)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真题演练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解析]第一步,根据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可确定就一处:①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蓝本P166),G处要断,H不断。例: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第二步,根据12题,联系文本语境,疏通文意。②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A、B处不断,C处要断。夫子: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韩非书云夫子善之C引以张本E然后难之G岂有不似哉?翻译: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是)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批驳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解析]③“然后”不分开表示顺承,“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根据材料一,韩非子书中是先引述孔子的言论,这就是“引以张本”,接着加以批驳,就是“然后难之”,所以“然后”是顺承关系,因此E处要断,D、F处不断。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难:nàn,排斥、批驳(批评或否决别人的意见、要求)。例:辟邪说,难壬人——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张本:作为伏笔而预先说在前面的话。2023年新高考Ⅱ卷(结尾)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25字)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符坚之类H是也。真题演练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符坚之类H是也。→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符坚之类是也。翻译:被(自己)人陷害却想要战胜敌人,不也是很困难吗?所以我说不懂用兵之术(会失败)啊,苻坚就是这类人。”[解析]第一步,根据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可确定三处:①从固定结构上看,“不亦……乎”是固定句式(蓝本P166),E、F处要断。②“焉”(蓝本P155、P173)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的G处要断。第二步,根据12题,疏通文意,联系文本语境反复推敲,最终确定答案。③根据前一句“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确定“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都不用断,语境是“被(自己)人陷害却想要战胜敌人”2023年甲卷(开头)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19字)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真题演练2023年甲卷(开头)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